一种铸造加工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00953发布日期:2022-04-06 17:01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铸造加工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铸造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铸造加工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工件铸造后,由于表面具有高温,工件需要长时间的放置降温,降温效率慢,导致工件生产加工效率低,并且需要占用面积较大的区域晾晒,直接提高经济成本,不易满足现在对工件生产效率要求,容易出现工件供不应求现象,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发明本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铸造加工用冷却装置。
4.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铸造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矩形基座,所述矩形基座上壁面设有圆形箱体,所述圆形箱体内设有支撑结构以及冷却结构,所述圆形箱体上壁面设有码放运输结构;
5.所述支撑结构包括:“s”型隔板、第一步进电机、承载板以及环形架;
6.所述“s”型隔板安置于圆形箱体内部,所述圆形箱体上壁面且位于“s”型隔板两侧开设有第一圆形通孔,所述圆形箱体上壁面固定有折型架,且位于第一圆形通孔上方,所述折型架下壁面固定有第一驱动安装座,所述第一步进电机安置于第一驱动安装座下壁面,且驱动端插入第一圆形通孔内部,所述第一步进电机驱动端上安装有与插入圆形箱体内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下壁面固定有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下壁面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壁面固定有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下且靠近边缘处均固定有与圆形箱体内下壁面相搭接的第一滚轮,所述连接杆上套装有滑架,所述滑架上固定有第一支座,所述环形架安置于水平对应的所述第一支座上,所述承载板安置于环形架上,所述承载板以及第一支板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口。
7.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制冷片、伺服电机以及水箱;
8.所述水箱安置于矩形基座下壁面,所述水箱内安装有微型泵,所述微型泵上套装有通过水箱伸出的第一水管,且水管上安装有分管器,所述分管器上安装有插入圆形箱体内的且缠绕在圆形箱体内壁的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缠绕之后,通过圆形箱体伸出,且插入水箱内部,所述制冷片安置于水箱内部,所述圆形箱体下壁面且位于“s”型隔板左右两侧开设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伺服电机驱动端插装于第二圆形通孔,所述伺服电机驱动端上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安装有叶片。
9.所述码放运输结构包括:丝杠模组、第二滚轮以及支撑梁;
10.所述矩形基座上壁面且位于圆形箱体右侧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三条形凹槽,所述丝杠模组安置于第三条形凹槽内部,所述丝杠模组移动端上安装有第二支座,每个所述第二支座上固定有支撑梁,所述一支撑梁上固定有第一矩形块,所述第一矩形块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内共同插装有第一矩形板,所述第一矩形板上且靠
近四角处均安装有顶杆,每个所述顶杆上均固定有第二矩形块,每个所述第二矩形块上均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内插装有第二矩形板,所述第一矩形板与第二矩形板上均安装有放置槽,所述第二滚轮安置于第第一矩形块下壁面。
11.所述矩形基座下且靠近四角处均固定有立柱,每个所述立柱下壁面固定有垫板。
12.所述圆形箱体上壁面且位于“s”型隔板左右两侧开设有换气口,所述换气口内插装有通风管。
13.所述第三条形凹槽内安装有贯穿第二支座的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矩形块和第二矩形块上开设有卡孔,所述第一矩形板和第二矩形板上开设有与卡孔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卡孔内插装有与卡槽相搭接的插杆。
14.所述圆形箱体侧壁面上端开设有通气口,所述圆形箱体上铰链连接有与通气口相匹配的挡板,所述通气口内插装有防尘网。
15.所述圆形箱体开设有一对取料口,所述圆形箱体侧壁面通过铰链连接有与取料口相匹配的挡门。
16.所述滑架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口,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口相匹配的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一螺纹口内插装有与第一螺纹槽相搭接的第一螺钉。
17.所述水箱侧壁面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内均插装有第三水管,所述第三水管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所述水箱侧壁面开设有条形通孔,所述条形通孔内插装有透明玻璃。
18.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铸造加工用冷却装置,通过支撑结构,便于工件铸造后进行合理的承载放置,便于后续进行冷却,冷却结构,便于工件进行降温冷却,提高降温效率,通过码放运输结构便于工件在冷却之后进行运输,便于工件统一运输,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铸造加工用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铸造加工用冷却装置的第一矩形板侧视图;
21.图3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铸造加工用冷却装置的“s”型隔板俯视图;
22.图4是本发明所述一种铸造加工用冷却装置的矩形基座俯视图;
23.图中,1、矩形基座;2、圆形箱体;3、“s”型隔板;4、第一螺钉;5、挡门;6、第一步进电机;7、承载板;8、环形架;9、折型架;10、第一驱动安装座;11、第一连接杆;12、第一支板;13、连接杆;14、第一滚轮;15、滑架;16、第一支座;17、制冷片;18、伺服电机;19、水箱;20、微型泵;21、水管;22、分管器;23、叶片;24、丝杠模组;25、防尘网;26、第二滚轮;27、支撑梁;28、安装板;29、第二支座;30、第一矩形块;31、第一矩形板;32、顶杆;33、第二矩形块;34、第二矩形板;35、立柱;36、通风管;37、第一限位杆;38、插杆;39、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4所示,一种铸造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矩形基座1,矩形基座1上壁面设有圆形箱体2,圆形箱体2内设有支撑结构以及冷却结构,圆形箱体2上壁面设有码放运输结构;支撑结构包括:“s”型隔板3、第一步进电机6、承载
板7以及环形架8;“s”型隔板3安置于圆形箱体2内部,圆形箱体2上壁面且位于“s”型隔板3两侧开设有第一圆形通孔,圆形箱体2上壁面固定有折型架9,且位于第一圆形通孔上方,折型架9下壁面固定有第一驱动安装座10,第一步进电机6安置于第一驱动安装座10下壁面,且驱动端插入第一圆形通孔内部,第一步进电机6驱动端上安装有与插入圆形箱体2内的第一连接杆11,第一连接杆11下壁面固定有第一支板12,第一支板12下壁面固定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下壁面固定有第一支板12,第一支板12下且靠近边缘处均固定有与圆形箱体2内下壁面相搭接的第一滚轮14,连接杆13上套装有滑架15,滑架15上固定有第一支座16,环形架8安置于水平对应的第一支座16上,承载板7安置于环形架8上,承载板7以及第一支板12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口;冷却结构包括:制冷片17、伺服电机18以及水箱19;水箱19安置于矩形基座1下壁面,水箱19内安装有微型泵20,微型泵20上套装有通过水箱19伸出的第一水管21,且水管21上安装有分管器22,分管器22上安装有插入圆形箱体2内的且缠绕在圆形箱体2内壁的第二水管21,第二水管21缠绕之后,通过圆形箱体2伸出,且插入水箱19内部,制冷片17安置于水箱19内部,圆形箱体2下壁面且位于“s”型隔板3左右两侧开设有第二圆形通孔,伺服电机18驱动端插装于第二圆形通孔,伺服电机18驱动端上安装有第二连接杆13,第二连接杆13上安装有叶片23;码放运输结构包括:丝杠模组24、第二滚轮26以及支撑梁27;矩形基座1上壁面且位于圆形箱体2右侧固定有安装板28,安装板28上开设有第三条形凹槽,丝杠模组24安置于第三条形凹槽内部,丝杠模组24移动端上安装有第二支座29,每个第二支座29上固定有支撑梁27,一支撑梁27上固定有第一矩形块30,第一矩形块30上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内共同插装有第一矩形板31,第一矩形板31上且靠近四角处均安装有顶杆32,每个顶杆32上均固定有第二矩形块33,每个第二矩形块33上均开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内插装有第二矩形板34,第一矩形板31与第二矩形板34上均安装有放置槽,第二滚轮26安置于第第一矩形块30下壁面;矩形基座1下且靠近四角处均固定有立柱35,每个立柱35下壁面固定有垫板;圆形箱体2上壁面且位于“s”型隔板3左右两侧开设有换气口,换气口内插装有通风管36;第三条形凹槽内安装有贯穿第二支座29的第一限位杆37,第一矩形块30和第二矩形块33上开设有卡孔,第一矩形板31和第二矩形板34上开设有与卡孔相匹配的卡槽,卡孔内插装有与卡槽相搭接的插杆38;圆形箱体2侧壁面上端开设有通气口,圆形箱体2上铰链连接有与通气口相匹配的挡板39,通气口内插装有防尘网25;圆形箱体2开设有一对取料口,圆形箱体2侧壁面通过铰链连接有与取料口相匹配的挡门5;滑架15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口,连接杆13上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口相匹配的第一螺纹槽,第一螺纹口内插装有与第一螺纹槽相搭接的第一螺钉4;水箱19侧壁面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内均插装有第三水管21,第三水管21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水箱19侧壁面开设有条形通孔,条形通孔内插装有透明玻璃。
25.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包括矩形基座1,其特征在于,矩形基座1上壁面设有圆形箱体2,圆形箱体2内设有支撑结构以及冷却结构,圆形箱体2上壁面设有码放运输结构;
26.支撑结构包括:“s”型隔板3、第一步进电机6、承载板7以及环形架8;
[0027]“s”型隔板3安置于圆形箱体2内部,圆形箱体2上壁面且位于“s”型隔板3两侧开设有第一圆形通孔,圆形箱体2上壁面固定有折型架9,且位于第一圆形通孔上方,折型架9下壁面固定有第一驱动安装座10,第一步进电机6安置于第一驱动安装座10下壁面,且驱动端插入第一圆形通孔内部,第一步进电机6驱动端上安装有与插入圆形箱体2内的第一连接杆
11,第一连接杆11下壁面固定有第一支板12,第一支板12下壁面固定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下壁面固定有第一支板12,第一支板12下且靠近边缘处均固定有与圆形箱体2内下壁面相搭接的第一滚轮14,连接杆13上套装有滑架15,滑架15上固定有第一支座16,环形架8安置于水平对应的第一支座16上,承载板7安置于环形架8上,承载板7以及第一支板12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口,通过支撑结构,便于工件铸造后进行合理的承载放置,便于后续进行冷却,冷却结构,便于工件进行降温冷却,提高降温效率,通过码放运输结构便于工件在冷却之后进行运输,便于工件统一运输,节省人力。
[0028]
在本实施方案中,包括矩形基座1,矩形基座1上壁面设有圆形箱体2,圆形箱体2内设有支撑结构以及冷却结构,圆形箱体2上壁面设有码放运输结构;
[0029]
支撑结构包括:“s”型隔板3、第一步进电机6、承载板7以及环形架8;
[0030]“s”型隔板3安置于圆形箱体2内部,圆形箱体2上壁面且位于“s”型隔板3两侧开设有第一圆形通孔,圆形箱体2上壁面固定有折型架9,且位于第一圆形通孔上方,折型架9下壁面固定有第一驱动安装座10,第一步进电机6安置于第一驱动安装座10下壁面,且驱动端插入第一圆形通孔内部,第一步进电机6驱动端上安装有与插入圆形箱体2内的第一连接杆11,第一连接杆11下壁面固定有第一支板12,第一支板12下壁面固定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下壁面固定有第一支板12,第一支板12下且靠近边缘处均固定有与圆形箱体2内下壁面相搭接的第一滚轮14,连接杆13上套装有滑架15,滑架15上固定有第一支座16,环形架8安置于水平对应的第一支座16上,承载板7安置于环形架8上,承载板7以及第一支板12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口;
[0031]
需要说明的是:“s”型隔板3安置于圆形箱体2内部,将圆形箱体2分隔成两部分,折型架9上起到支撑作用,用于支撑第一驱动安装座10上的第一步进电机6,第一步进电机6驱动端上的第一连接杆11起到支撑作用,用于支撑连接杆13下壁面的第一支板12,第一支板12下壁面与圆形箱体2内下壁面相搭接的第一滚轮14起到移动支撑作用,在第一步进电机6驱动端转动时,带动第一支板12转动,第一滚轮14能够移动,不会阻碍第一支板12转动,并且连接杆13上的滑架15能够上下移动,调整环形架8上承载板7之间的距离,承载板7便于放置工件,通风口便于冷气流通,通过第一步进电机6转动,从而承载板7转动,便于提高冷气流动,并且人工设计第一步进电机6驱动端缓慢,防止工件转动因离心力飞出掉落。
[0032]
冷却结构包括:制冷片17、伺服电机18以及水箱19;
[0033]
水箱19安置于矩形基座1下壁面,水箱19内安装有微型泵20,微型泵20上套装有通过水箱19伸出的第一水管21,且水管21上安装有分管器22,分管器22上安装有插入圆形箱体2内的且缠绕在圆形箱体2内壁的第二水管21,第二水管21缠绕之后,通过圆形箱体2伸出,且插入水箱19内部,制冷片17安置于水箱19内部,圆形箱体2下壁面且位于“s”型隔板3左右两侧开设有第二圆形通孔,伺服电机18驱动端插装于第二圆形通孔,伺服电机18驱动端上安装有第二连接杆13,第二连接杆13上安装有叶片23;
[0034]
需要说明的是:微型泵20将水箱19内的水运输,通过分管器22运输第二水管21上,第二水管21缠绕之后,通过圆形箱体2伸出,且插入水箱19内部,形成水循环,制冷片17安置于水箱19内部,便于将水箱19内的水制冷,第二水管21便于圆形箱体2内降温,从而便于工件冷却,并且伺服电机18驱动端转动,便于带动叶片23转动,在不使用水箱19时,通过叶片23转动,形成风力吹向工件,提高工件散热冷却,或者水箱19和伺服电机18二者同时使用,
达到让本装置有多种散热形式。
[0035]
码放运输结构包括:丝杠模组24、第二滚轮26以及支撑梁27;
[0036]
矩形基座1上壁面且位于圆形箱体2右侧固定有安装板28,安装板28上开设有第三条形凹槽,丝杠模组24安置于第三条形凹槽内部,丝杠模组24移动端上安装有第二支座29,每个第二支座29上固定有支撑梁27,一支撑梁27上固定有第一矩形块30,第一矩形块30上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内共同插装有第一矩形板31,第一矩形板31上且靠近四角处均安装有顶杆32,每个顶杆32上均固定有第二矩形块33,每个第二矩形块33上均开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内插装有第二矩形板34,第一矩形板31与第二矩形板34上均安装有放置槽,第二滚轮26安置于第第一矩形块30下壁面;
[0037]
需要说明的是:矩形基座1上的安装板28起到支撑作用,用于支撑丝杠模组24,丝杠模组24移动端能够移动,从而带动第一矩形板31移动,第一矩形板31通过第一卡槽安装在第一矩形块30上,便于后期拆卸,第一矩形板31上的放置槽,便于放置工件,顶杆32起到支撑作用,用于支撑第二矩形块33上的第二矩形板34,第二矩形块33上的放置槽,便于放置工件,第二矩形板34,便于拆卸。
[0038]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矩形基座1下且靠近四角处均固定有立柱35,每个立柱35下壁面固定有垫板;通过立柱35用于支撑本装置。
[0039]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圆形箱体2上壁面且位于“s”型隔板3左右两侧开设有换气口,换气口内插装有通风管36;通过换气口用于排气通风。
[0040]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第三条形凹槽内安装有贯穿第二支座29的第一限位杆37,第一矩形块30和第二矩形块33上开设有卡孔,第一矩形板31和第二矩形板34上开设有与卡孔相匹配的卡槽,卡孔内插装有与卡槽相搭接的插杆38;第一限位杆37防止第二支座29移动时倾斜,插杆38用于固定第一矩形板31和第二矩形板34。
[0041]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圆形箱体2侧壁面上端开设有通气口,圆形箱体2上铰链连接有与通气口相匹配的挡板39,通气口内插装有防尘网25。
[0042]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圆形箱体2开设有一对取料口,圆形箱体2侧壁面通过铰链连接有与取料口相匹配的挡门5;取料口用于放置或者拿取工件,挡门5用于遮挡取料口。
[0043]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滑架15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口,连接杆13上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口相匹配的第一螺纹槽,第一螺纹口内插装有与第一螺纹槽相搭接的第一螺钉4;第一螺钉4固定滑架15。
[0044]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水箱19侧壁面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内均插装有第三水管21,第三水管21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水箱19侧壁面开设有条形通孔,条形通孔内插装有透明玻璃;第三水管21便于向水箱19内灌水。
[0045]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