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打磨机。
背景技术:2.目前采用打磨盘平面进行打磨的机器,打磨片旋转时,打磨片与待打磨工件之间会产生摩擦力,随着打磨工作的进行,打磨片与待打磨工件之间的摩擦力大小随之改变,整机在摩擦力的带动下会旋转行走,从而使用人员在使用时,需要额外增加人力来防止打磨机旋转行走,进而现有打磨机存在人力消耗比较大的问题,所以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打磨机,旨在提高现有打磨机的实用性。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打磨机,包括: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安装腔;
6.磨盘组,所述磨盘组设于所述壳体外,所述磨盘组包括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以及,
7.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磨盘和所述第二磨盘均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磨盘沿第一方向旋转以及驱动所述第二磨盘沿第二方向旋转,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互为反向。
8.可选地,所述第一磨盘呈圆盘状,所述第二磨盘呈圆环状,所述第一磨盘位于所述第二磨盘的环口内。
9.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轴和转盘,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磨盘的一盘面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磨盘沿第一方向旋转,所述转盘与所述第二磨盘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二磨盘沿第二方向旋转。
10.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旋转板,所述旋转板的一板面与所述第一磨盘的一盘面连接,另一板面与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
11.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齿轮组和电机,所述齿轮组与所述电机驱动连接,且所述齿轮组与所述转轴和所述转盘均传动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轮组转动,以带动所述转轴和所述转盘转动。
12.可选地,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设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分别设于所述第三齿轮的相对两侧,并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
13.所述第二齿轮设于所述转盘背离所述第二磨盘的一面,所述转盘对应所述第二齿轮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二齿轮对应所述第一过孔开设有第二过孔,所述转轴远离所述第一磨盘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
14.可选地,所述转轴远离所述第一磨盘的一端具有限位部,所述第一齿轮开设有限位孔,所述转轴的限位部插设于所述限位孔内,以使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齿轮同步转动。
15.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柱,所述转轴远离所述第一磨盘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齿轮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对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柱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将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转轴固定。
16.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轴承具有外环部和内环部,所述外环部与所述转盘连接,所述内环部与所述转轴的外壁连接。
17.可选地,所述转轴的外壁凸设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轴承的一端。
1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磨盘组包括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同轴设于壳体外,用以打磨产品,驱动组件设于壳体的安装腔内,通过将驱动组件与第一磨盘和第二磨盘均驱动连接,从而驱动第一磨盘沿第一方向旋转,以及驱动第二磨盘沿第二方向旋转,由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为反向,因此第一磨盘在转动过程中与待打磨产品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与第二磨盘在转动过程中与待打磨产品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可相互抵消,从而用户在使用该打磨机时不需要增加过多人力即可维持该打磨机的稳定性,进而有效提高了该打磨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打磨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打磨机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22.附图标号说明:
23.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壳体50磨盘组11安装腔51第一磨盘20转轴52第二磨盘21限位部60旋转板22第一固定孔70齿轮组23抵接部71第一齿轮30转盘72限位孔31第一过孔73第二固定孔32连接盘74第二齿轮33连接件75第二过孔34连接柱76第三齿轮40轴承80电机
24.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7.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8.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打磨机。
2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打磨机包括:
30.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安装腔11;
31.磨盘组50,所述磨盘组50设于所述壳体10外,所述磨盘组50包括第一磨盘51和第二磨盘52;以及,
32.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11内,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磨盘51和所述第二磨盘52均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磨盘51沿第一方向旋转以及驱动所述第二磨盘52沿第二方向旋转,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互为反向。
33.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为打磨机的外壳,其内部具有安装腔11,用于为打磨机其他部件提供安装空间以及保护其内部的部件不受外力侵害,其中,壳体10还具有与安装腔11连通的开口,该开口用于安装腔11内的部件与安装腔11外的部件连接。
34.磨盘组50为打磨机的磨片,其设于壳体10外,用于与需要打磨的产品接触,通过转动摩擦对该产品进行打磨,其中,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磨盘组50包括第一磨盘51和第二磨盘52,第一磨盘51和第二磨盘52的打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且第一磨盘51和第二磨盘52属于同轴相对转动,可以理解,第一磨盘51沿第一方向转动,第二磨盘52沿第二方向转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为相反,从而使第一磨盘51和第二磨盘52在转动过程所产生的摩擦力相互抵消。
35.驱动组件为打磨机的动力装置,其设于安装腔11内,并与磨盘组50驱动连接,以为磨盘组50的转动提供动力,其中,驱动组件可以包括两个驱动件,一驱动件与第一磨盘51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磨盘51沿第一方向旋转,另一驱动件与第二磨盘52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二磨盘52沿第二方向旋转;驱动组件也可包括一个驱动件,该驱动件与第一磨盘51和第二磨盘52均驱动连接,可驱动第一磨盘51沿第一方向旋转以及驱动第二磨盘52沿第二方向旋转。需要解释的是,驱动件可以为电机80,也可以为气缸,具体在此不作限制。
3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磨盘组50包括第一磨盘51和第二磨盘52,第一磨盘51和第二磨盘52同轴设于壳体10外,用以打磨产品,驱动组件设于壳体10的安装腔11内,通过将驱
动组件与第一磨盘51和第二磨盘52均驱动连接,从而驱动第一磨盘51沿第一方向旋转,以及驱动第二磨盘52沿第二方向旋转,由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为反向,因此第一磨盘51在转动过程中与待打磨产品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与第二磨盘52在转动过程中与待打磨产品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可相互抵消,从而用户在使用该打磨机时不需要增加过多人力即可维持该打磨机的稳定性,进而有效提高了该打磨机的实用性。
37.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磨盘51呈圆盘状,所述第二磨盘52呈圆环状,所述第一磨盘51位于所述第二磨盘52的环口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磨盘51呈圆盘状以及第二磨盘52呈圆环状可以使打磨机所打磨的平面在打磨过程受力均匀,进而可提高打磨效果,其中,第一磨盘51位于第二磨盘52环口内,可以使第一磨盘51和第二磨盘52同轴转动,进而更容易使第一磨盘51在转动过程中与待打磨产品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与第二磨盘52在转动过程中与待打磨产品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相互抵消,所以有效提高了打磨机的实用性。
38.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轴20和转盘30,所述转轴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磨盘51的一盘面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磨盘51 沿第一方向旋转,所述转盘30与所述第二磨盘52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二磨盘52沿第二方向旋转。在本实施例中,转轴20是驱动组件驱动第一磨盘51 转动的联动轴,转盘30是驱动组件驱动第二磨盘52转动的联动盘,转轴20 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磨盘51一盘面的中心,另一端沿背离第一磨盘51的方向延伸,转盘30包括连接盘32、连接件33和连接柱34,连接盘32的一盘面与第二磨盘52的一盘面连接,另一盘面通过连接柱34与连接件33连接,其中,连接柱34可以为多个,多个连接柱34设于连接盘32和连接件33之间以提高连接盘32与连接件3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需要解释的是,转轴20和转盘30为同轴转动。
39.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旋转板60,所述旋转板60的一板面与所述第一磨盘51的一盘面连接,另一板面与所述转轴20 的一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板60可有效提高转轴20与第一磨盘51之间的连接面积,进而提高转轴20与第一磨盘5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40.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齿轮组70和电机80,所述齿轮组70与所述电机80驱动连接,且所述齿轮组70与所述转轴20和所述转盘30均传动连接,所述电机80驱动所述齿轮组70转动,以带动所述转轴20和所述转盘30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电机80为驱动组件的动力装置,齿轮组70为驱动组件驱动磨盘组50转动的传动装置,其中,电机80与齿轮组70驱动连接,同时齿轮组70与转轴20和转盘30均传动连接,电机80驱动齿轮组70转动,以带动转轴20和转盘30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磨盘51和第二磨盘52转动。
41.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齿轮组70包括第一齿轮71、第二齿轮74和第三齿轮76,所述第三齿轮76设于所述电机80的电机80轴,所述第一齿轮71和所述第二齿轮74分别设于所述第三齿轮76的相对两侧,并与所述第三齿轮76啮合;
42.所述第二齿轮74设于所述转盘30背离所述第二磨盘52的一面,所述转盘30对应所述第二齿轮74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过孔31,所述第二齿轮74对应所述第一过孔31开设有第二过孔75,所述转轴20远离所述第一磨盘51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过孔31和所述第二过孔75与所述第一齿轮71连接。
4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71用于带动转轴20转动,第二齿轮74用于带动转盘30转
动,第三齿轮76设于电机80轴上,用以带动第一齿轮71和第二齿轮74转动,第一齿轮71和第二齿轮74沿转轴20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且第二齿轮74位于第一齿轮71下方,第三齿轮76设于第一齿轮71和第二齿轮74之间,并同时与第一齿轮71和第二齿轮74啮合,需要解释的是,第一齿轮71、第二齿轮74和第三齿轮76的齿部相对于齿轮的轴线呈倾斜设置,从而使第一齿轮71和第二齿轮74同轴互为反向转动,转盘30开设有供转轴 20穿过的第一过孔31,第二齿轮74对应第一过孔31与转盘30固定连接,同时第二齿轮74对应第一过孔31开设有供转轴20穿过的第二过孔75,转轴 20一端与第一磨盘51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过孔31和第二过孔75与第一齿轮71连接,从而电机80驱动第三齿轮76转动,第三齿轮76带动第一齿轮 71和第二齿轮74转动,进而使转轴20和转盘30带动第一磨盘51和第二磨盘52互为反向转动。
44.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转轴20远离所述第一磨盘51的一端具有限位部21,所述第一齿轮71开设有限位孔72,所述转轴20的限位部 21插设于所述限位孔72内,以使所述转轴20与所述第一齿轮71同步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21设于转轴20远离第一磨盘51的一端,第一齿轮71 开设有与限位部21适配的限位孔72,转轴20的限位部21插设该限位孔72 内,通过限位部21与限位孔72限位固定,以使转轴20与第一齿轮71同步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磨盘51转动以打磨平面。需要解释的是,限位部21与限位孔72限位固定可以为限位部21呈异形状,限位孔72与限位部21形状适配,从而使限位部21插设于限位孔72内,转轴20与第一齿轮71不相对转动,而为同步转动;限位部21与限位孔72限位固定还可以为限位部21开设有第一固定孔22,第一齿轮71开设有第二固定孔73,通过固定柱穿过第一固定孔22和第二固定孔73将转轴20与第一齿轮71固定,具体在此不作限制,其主要目的是将转轴20与第一齿轮71固定,以带动第一磨盘51转动。
45.另外,第二齿轮74固定于转盘30上,以带动转盘30转动,具体可以为,转盘30上凸设有固定环,第二齿轮74嵌设于固定环的环口内,其固定方式可以为第二齿轮74的横截面呈异形,固定环的环扣形状与第二齿轮74的横截面形状适配,通过形状限位使第二齿轮74与转盘30不相对转动,而为同步转动;还可以为第二齿轮74与固定环均开设有对应的固定通孔,通过固定插销插设于该固定通孔,以使第二齿轮74与转盘30同步转动。
46.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固定柱,所述转轴 20远离所述第一磨盘5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固定孔22,所述第一齿轮71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22对应的第二固定孔73,所述固定柱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22和所述第二固定孔73将所述第一齿轮71和所述转轴20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71与转轴20通过固定柱固定,以使第一齿轮71和转轴20 同步转动,具体为,第一齿轮71开设有供转轴20插设的限位孔72,转轴20 远离第一磨盘51的一端插设于该限位孔72内,且转轴20远离第一磨盘51 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固定孔22,同时,第一齿轮71开设有与第一固定孔22对应的第二固定孔73,固定柱穿过第一固定孔22和第二固定孔73将转轴20与第一齿轮71固定,进而使转轴20和第一齿轮71同步转动。
47.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轴承40,所述轴承 40套设于所述转轴20,所述轴承40具有外环部和内环部,所述外环部与所述转盘30连接,所述内环部与所述转轴20的外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转盘30与转轴20之间设置轴承40可有效提高转盘30与转轴20相对转动的稳定性。
48.进一步地,所述转轴20的外壁凸设有抵接部23,所述抵接部23抵接于所述轴承40
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抵接部23抵接于轴承40可以防止轴承 40在转动过程脱离转盘30,影响磨盘组50的转动稳定性,同时,还可以与齿轮组70配合以有效限制转盘30沿转轴20的长度方向上下移动,使第一磨盘51和第二磨盘52不在同一水平面,进而影响打磨效果。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