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零部件浇铸机构

文档序号:28957676发布日期:2022-02-19 12:10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零部件浇铸机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浇铸机构,具体是一种机械零部件浇铸机构。


背景技术:

2.浇铸方法是将金、银熔化成液态状,采用范模浇铸而制成器物的方法,它是最早的金银加工方法之一。浇铸是把经混合后的药浆浇铸到发动机壳体内,固化后形成符合设计要求的发动机装药。浇铸工艺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末期就已经出现,原本是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因青铜器的兴盛而发展、成熟起来。
3.传统的机械零部件浇铸机构结构较为单一,功能较为单一,存在浇铸材料不均匀导致产品不良的问题,还存在生产时加热效果不好,且还存在冷却成型时效果较差、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零部件浇铸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机械零部件浇铸机构,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顶部固定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杆、搅拌轴和驱动电机,所述装置主体顶部固定设置有搅拌仓,所述搅拌仓顶部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部固定设置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贯穿搅拌仓向下延伸至搅拌仓内,所述搅拌仓底部开设有下料通道,所述下料通道内固定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内固定设置有保温层,所述装置主体内顶部固定设置有分流仓,所述分流仓外部固定环绕设置有加热圈,所述装置主体内位于下料通道底部开设有浇铸口,所述浇铸口远离下料通道的一端与分流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浇铸口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远离分流仓的端固定设置有浇铸腔,所述浇铸腔外部固定环绕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框、移动杆、滑杆和挡板,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框、滑槽、滑杆和移动杆,所述下料通道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丝杆的另一端套设有移动杆,所述固定框顶部和底部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远离滑槽的一端与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远离转杆的一端上下对称设置有挡板。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内固定设置有蛇形冷却管,所述蛇形冷却管的进水口通过水管与水泵连接,所述蛇形冷却管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冷却水管进水口连接,所述冷却箱内底部还固定设置有制冷机,所述冷却箱顶底部还固定设置有温度感应器。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杆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搅拌叶片。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流仓上固定设置有接线口。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挡板延伸至下料通道内。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杆一端延伸至固定框外且转杆位于固定框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驱动电机转动带动搅拌杆转动,搅拌杆转动带动搅拌轴和搅拌叶片转动,进而对材料进行搅拌,避免材料偏析造成产品不良,同时,转动转盘,转盘转动带动转杆转动,转杆转动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且通过滑杆和滑槽的配合使移动杆移动,进而移动杆带动挡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挡板可下料量进行控制,材料通过下料通道流入浇铸口内,再从浇铸口流进分流仓内,同时,加热圈可对分流仓内的材料进行加热,保温层是为了防止材料冷却,分流仓内的材料通过导流管流入浇铸腔内,加热元件可对浇铸仓内的材料进行加热,水泵带动冷却液进行循环,当温度感应器感应到冷却箱内的温过高时,对通过蛇形冷却管的高温冷却液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液通过冷却水管对模具浇铸腔进行冷却,提高浇铸机构的冷却效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温度感应器对浇铸腔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方便工作人员实时了解温度变化。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装置主体、2-搅拌仓、3-驱动电机、4-搅拌叶片、5-搅拌杆、6-下料通道、7-调节机构、8-浇铸口、9-接线口、10-加热圈、11-导流管、12-加热元件、13-浇铸腔、14-水泵、15-蛇形冷却管、16-冷却箱、17-制冷机、18-温度感应器、19-分流仓、20-固定框、21-滑槽、22-滑杆、23-移动杆、24-挡板、25-丝杆、26-保温层、27-冷却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1
20.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机械零部件浇铸机构,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顶部固定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杆5、搅拌轴和驱动电机3,所述装置主体1顶部固定设置有搅拌仓2,所述搅拌仓2顶部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的转动部固定设置有搅拌杆5,所述搅拌杆5贯穿搅拌仓2向下延伸至搅拌仓2内,所述搅拌杆5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搅拌叶片4,所述搅拌仓2底部开设有下料通道6,所述下料通道6内固定设置有调节机构,
21.进一步地,所述装置主体1内固定设置有保温层26,所述装置主体1内顶部固定设置有分流仓19,所述分流仓19外部固定环绕设置有加热圈10,所述分流仓19上固定设置有接线口9,所述装置主体1内位于下料通道6底部开设有浇铸口8,所述浇铸口8远离下料通道
6的一端与分流仓19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浇铸口8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导流管11,所述导流管11远离分流仓19的端固定设置有浇铸腔13,所述浇铸腔13外部固定环绕设置有加热元件12,
22.进一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框20、移动杆23、滑杆22和挡板24,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框20、滑槽21、滑杆22和移动杆23,所述下料通道6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框20,所述固定框20内设置有丝杆25,所述丝杆2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一端延伸至固定框20外且转杆位于固定框20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丝杆25的另一端套设有移动杆23,所述固定框20顶部和底部对称开设有滑槽21,所述滑槽21内滑动设置有滑杆22,所述滑杆22远离滑槽21的一端与移动杆23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23远离转杆的一端上下对称设置有挡板24,所述挡板24延伸至下料通道6内,此装置工作时,将驱动电机3外接电源,驱动电机3转动带动搅拌杆5转动,搅拌杆5转动带动搅拌轴和搅拌叶片4转动,进而对材料进行搅拌,避免材料偏析造成产品不良,同时,转动转盘,转盘转动带动转杆转动,转杆转动带动丝杆25转动,丝杆25转动且通过滑杆22和滑槽21的配合使移动杆23移动,进而移动杆23带动挡板24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挡板24可下料量进行控制,材料通过下料通道6流入浇铸口8内,再从浇铸口8流进分流仓19内,同时,将加热圈10外接电源,加热圈10可对分流仓19内的材料进行加热,保温层26是为了防止材料冷却,分流仓19内的材料通过导流管11流入浇铸腔13内,加热元件12可对浇铸仓内的材料进行加热。
23.实施例2
24.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冷却箱16,所述冷却箱16内固定设置有蛇形冷却管15,所述蛇形冷却管15的进水口通过水管与水泵14连接,所述蛇形冷却管15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冷却水管27进水口连接,所述冷却箱16内底部还固定设置有制冷机17,所述冷却箱16顶底部还固定设置有温度感应器18,将水泵14外接电源,水泵14带动冷却液进行循环,当温度感应器18感应到冷却箱16内的温过高时,将制冷机17外接电源,对通过蛇形冷却管15的高温冷却液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液通过冷却水管27对模具浇铸腔13进行冷却,提高浇铸机构的冷却效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温度感应器18对浇铸腔13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方便工作人员实时了解温度变化。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6.此装置工作时,将驱动电机3外接电源,驱动电机3转动带动搅拌杆5转动,搅拌杆5转动带动搅拌轴和搅拌叶片4转动,进而对材料进行搅拌,避免材料偏析造成产品不良,同时,转动转盘,转盘转动带动转杆转动,转杆转动带动丝杆25转动,丝杆25转动且通过滑杆22和滑槽21的配合使移动杆23移动,进而移动杆23带动挡板24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挡板24可下料量进行控制,材料通过下料通道6流入浇铸口8内,再从浇铸口8流进分流仓19内,同时,将加热圈10外接电源,加热圈10可对分流仓19内的材料进行加热,保温层26是为了防止材料冷却,分流仓19内的材料通过导流管11流入浇铸腔13内,加热元件12可对浇铸仓内的材料进行加热,将水泵14外接电源,水泵14带动冷却液进行循环,当温度感应器18感应到冷却箱16内的温过高时,将制冷机17外接电源,对通过蛇形冷却管15的高温冷却液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液通过冷却水管27对模具浇铸腔13进行冷却,提高浇铸机构的冷却效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温度感应器18对浇铸腔13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方便工作人员实时了解温度变化。
2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