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套定位柱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56166发布日期:2021-11-18 01:49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缸套定位柱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缸套定位柱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轻量化的发展,汽车铝合金铸件得到迅猛的发展,特别是汽车发动机行业。如发动机缸体、发动机缸盖等,都在采用铝合金铸造工艺进行生产。
3.发动机缸体上的缸孔承载着发动机活塞的往复运动,并承受着气缸燃烧时产生的高温、高压,虽然缸体已经逐渐采用铝合金材料,但是缸孔通常还是用铸铁缸套在铝水注入模具之前嵌入模具内成型。缸套定位柱起着缸套定位和安装导向作用,在铸造过程中,缸套定位柱在铸造过程中温度不断的升高,受热膨胀,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冷却,将导致缸套无法嵌入,影响铸造过程连续性,同时缸孔作为后工序加工的定位基准,缸套定位柱的变形还会造成后工序加工尺寸超差。
4.目前常见的缸套定位柱冷却方式是在缸套定位柱中间钻孔,冷却水通过冷却管进水管从缸套定位柱中间进入,再从侧壁直接返回冷却管回水管,这种直进直出的方式,冷却水还未对缸套定位柱进行降温就已经回到回水管,冷却效率低,还浪费水。
5.因此,如何高效的对缸套定位柱进行冷却,使其不会膨胀、变形,同时在铸件凝固过程中帮助冷却,改善铸件质量成为近年来缸体模具研究的主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缸套定位柱冷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7.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缸套定位柱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柱,该冷却柱具有一冷却柱内腔,所述冷却柱的一端伸入缸套定位柱内腔,其另一端与冷却管套连接,所述冷却管套具有一冷却管套内腔,该冷却管套内腔内穿设有冷却芯管,该冷却芯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冷却柱内腔后伸入所述缸套定位柱内腔内,所述冷却柱内腔与冷却管套内腔相连通;
9.在所述冷却柱的外周上设有螺旋式回水槽,该螺旋式回水槽位于所述冷却柱伸入所述缸套定位柱内腔的柱段上,在所述冷却柱上沿其径向设有回水孔,该回水孔的一端与所述螺旋式回水槽的末端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柱内腔连通。
10.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冷却水通过冷却芯管进入缸套定位柱内腔,通过缸套定位柱内腔进入螺旋式回水槽,再经回水孔进入冷却柱内腔和冷却管套内腔后流出,冷却水在螺旋式回水槽内流动实现对缸套定位柱的充分冷却,冷却效率高。
11.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柱内腔包括轴向相连通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该第二孔段靠近所述缸套定位柱内腔所在的一端,该第一孔段靠近所述冷却管套所在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段的孔径,所述回水孔位于所述第一孔段所在的柱段上。
12.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孔段的孔径小于所述冷却管套内腔的孔径,该冷却管套内腔
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径。
13.作为优选,在所述冷却管套上远离所述冷却柱的一端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该进水孔与所述冷却芯管连通,该出水孔与所述冷却管套内腔相连通。
14.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柱的轴心线与所述冷却管套的轴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冷却水在螺旋式回水槽内流动,实现了对缸套定位柱的充分冷却,冷却效率高,并能实现节约用水,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使用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内部剖视图;
18.图3为图1中的冷却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要素: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2.如附图1

附图3所示的缸套定位柱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柱1,冷却柱1一端与缸套定位柱3连接,另一端与冷却管套2连接,该冷却柱1具有一冷却柱内腔19,冷却柱内腔19沿冷却柱1的轴向贯穿,冷却柱内腔19截面呈圆形,冷却柱内腔19包括轴向相连通的第一孔段14和第二孔段15,第一孔段14的孔径大于第二孔段15的孔径。
23.冷却柱1的一端伸入缸套定位柱内腔31,其另一端与冷却管套2连接,冷却柱1的轴心线与冷却管套2的轴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冷却管套2具有一冷却管套内腔21,冷却管套内腔21的截面呈圆形,第二孔段15靠近缸套定位柱内腔31所在的一端,该第一孔段14靠近冷却管套2所在的一端,第二孔段15的孔径小于冷却管套内腔21的孔径,该冷却管套内腔21的孔径小于第一孔段14的孔径,同时第二孔段15的孔径稍大于冷却芯管24的外径,这样冷却水回流时不易从第二孔段15处反向流动。冷却柱内腔19与冷却管套内腔21相连通,该冷却管套内腔21内沿其轴向穿设有冷却芯管24,该冷却芯管24的一端穿过冷却柱内腔19后伸入缸套定位柱内腔31内。同时第一孔段14与冷却管套2相连的一端呈喇叭口状或倒锥形结构,这样更好地与冷却管套2的前端的锥形相配合,也方便进行装配。
24.在冷却柱1的外周上设有螺旋式回水槽16,螺旋式回水槽16的前端位于缸套定位柱内腔31的靠近其底部的一端,螺旋式回水槽16的末端位于靠近缸套定位柱内腔31的开口处一端,该螺旋式回水槽16位于冷却柱1伸入缸套定位柱内腔31的柱段上,在冷却柱1上沿其径向设有回水孔17,回水孔17位于第一孔段14所在的柱段上,该回水孔17的一端与螺旋式回水槽16的末端连通,其另一端与冷却柱内腔19的第一孔段14连通。
25.在冷却管套2上远离冷却柱1的一端设有进水孔22和出水孔23,该进水孔22与冷却芯管24连通,该出水孔23与冷却管套内腔21相连通。
26.使用时,冷却水通过进水孔23进入冷却芯管24,进而进入缸套定位柱内腔31,从缸套定位柱内腔31进入螺旋式回水槽16,冷却水在螺旋式回水槽16内流动实现了对缸套定位柱3的冷却,流动至螺旋式回水槽16末端时通过回水孔17进入第一孔段14,从第一孔段14进入冷却管套内腔21,然后从出水孔23流出,相对于传统的直进直出的冷却方式,螺旋式回水槽的设置使冷却水对缸套定位柱表面能够进行充分冷却,提高冷却效率,同时节约用水。
27.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