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线铜线生产用高频加热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01805发布日期:2021-10-19 22:10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线铜线生产用高频加热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磁线铜线生产用高频加热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电磁线又称绕组线,是用以制造电工产品中的线圈或绕组的绝缘电线。电磁线通常分为漆包线、绕包线、漆包绕包线和无机绝缘线,电磁线主要使用铜线制成,在电磁线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备料、拉丝、水洗、退火、浸渍、干燥和收线等流程,最终制成需要的电磁线,在对铜线进行退火时,通常采用退火炉进行加热;
3.但是目前电磁线铜线生产用的高频加热退火炉没有对内部余热进行很好的利用,导致热量散失较快,铜丝加热退火效率低,达不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线铜线生产用高频加热控制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电磁线铜线生产用的高频加热退火炉没有对内部余热进行很好的利用,导致热量散失较快,铜丝加热退火效率低,达不到节能降耗的效果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线铜线生产用高频加热控制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前端面安装有加热控制箱,所述炉体的一端焊接有进线筒,所述炉体一端远离进线筒位置处焊接有出线筒;
6.所述出线筒与进线筒的顶端面均贯穿开设有安装孔,位于所述出线筒顶端的安装孔内侧焊接有第一集气罩,所述第一集气罩的后端面嵌入安装有输送管,所述炉体的后端面对应输送管一端位置处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风机的一端远离输送管位置处通过法兰连接有连接管,靠近所述进线筒顶端的安装孔内侧焊接有第二集气罩,所述第二集气罩两端部对称焊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中部嵌入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均匀安装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外端面均匀安装有转动叶片。
7.优选的,所述第一集气罩与第二集气罩的后端面贯穿开设有安装圆孔,所述输送管一端嵌入安装于第一集气罩后端面的安装圆孔内部,所述输送管另一端与风机通过法兰连接,所述连接管一端嵌入安装于第二集气罩后端面的安装圆孔内部。
8.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均匀焊接有转动圆块,所述转动座的顶端与转动圆块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座与进线筒顶端的安装孔对齐。
9.优选的,所述进线筒的内侧底端焊接有若干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端转动安装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底部外端面开设有固定槽,所述转动块的顶端边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进线筒的内侧底端焊接有若干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顶部转动安装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底端边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块的顶部外端面开设有卡接槽。
10.优选的,所述定位杆安装于相邻固定杆之间位置,所述转动块和定位块的中部外
端面均开设有环形弧槽,所述定位槽与固定槽转动卡接,所述卡接槽与限位槽转动卡接。
11.优选的,所述炉体的两端中部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部卡接有支撑网,所述支撑网底端对应出线筒位置处焊接有挡板,所述支撑网底端对应进线筒位置处焊接有挡杆。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3.1、通过设置进线筒、出线筒、加热控制箱、安装孔、第一集气罩、输送管和转动叶片,出线筒内部的热空气经过第一集气罩进入输送管和连接管,再从连接管排出,吹动第二集气罩内部的转动座和转动叶片,转动叶片转动,将热空气均匀快速吹至进线筒内部,从而使热空气能够均匀快速的进入进线筒内部,使进线筒内部铜线能够被预热,使余热得到利用,且热空气吹动均匀快速,使热能得到充分利用。
14.2、通过设置固定杆、转动块、固定槽、限位槽、定位杆、定位块、定位槽和卡接槽,通过定位槽与固定槽转动卡接,卡接槽与限位槽转动卡接,对铜线进行限位,使铜线在断线的情况下,对铜线的位置进行限制,不易造成铜线缠绕的情况。
15.3、通过设置连接孔、支撑网、挡板和挡杆,内部支撑网对内部的铜线进行支撑,方便铜线初次进入和结束时,铜线端部能够收到支撑,避免铜线与炉体内部的加热装置接触缠绕,造成加热装置,且支撑网的安装拆卸方便,方便清理。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7.在附图中: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动叶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槽的开设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定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支撑网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标号:1、炉体;2、进线筒;3、出线筒;4、加热控制箱;5、安装孔;6、第一集气罩;7、输送管;8、风机;9、连接管;10、第二集气罩;11、连接架;12、连接杆;13、转动座;14、转动叶片;15、固定杆;16、转动块;17、固定槽;18、限位槽;19、定位杆;20、定位块;21、定位槽;22、卡接槽;23、连接孔;24、支撑网;25、挡板;26、挡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6.实施例:如图1

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磁线铜线生产用高频加热控制装置,包括炉体1,炉体1的前端面安装有加热控制箱4,所述炉体1的内部顶端与底端安装有加热丝加热装置,炉体1的一端焊接有进线筒2,炉体1一端远离进线筒2位置处
焊接有出线筒3;
27.出线筒3与进线筒2的顶端面均贯穿开设有安装孔5,位于出线筒3顶端的安装孔5内侧焊接有第一集气罩6,第一集气罩6的后端面嵌入安装有输送管7,炉体1的后端面对应输送管7一端位置处安装有风机8,风机8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连接,风机8的型号为sf

g,风机8的一端远离输送管7位置处通过法兰连接有连接管9,靠近进线筒2顶端的安装孔5内侧焊接有第二集气罩10,第一集气罩6与第二集气罩10的后端面贯穿开设有安装圆孔,输送管7一端嵌入安装于第一集气罩6后端面的安装圆孔内部,输送管7另一端与风机8通过法兰连接,连接管9一端嵌入安装于第二集气罩10后端面的安装圆孔内部,方便输送管7、风机8和连接管9的安装,第二集气罩10两端部对称焊接有连接架11,连接架11中部嵌入固定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底端均匀安装有转动座13,连接杆12的底端均匀焊接有转动圆块,转动座13的顶端与转动圆块转动连接,转动座13与进线筒2顶端的安装孔5对齐,方便热空气的送入,转动座13的外端面均匀安装有转动叶片14。
28.进线筒2的内侧底端焊接有若干固定杆15,固定杆15的顶端转动安装有转动块16,转动块16的底部外端面开设有固定槽17,转动块16的顶端边部开设有限位槽18,进线筒2的内侧底端焊接有若干定位杆19,定位杆19的顶部转动安装有定位块20,定位块20的底端边部开设有定位槽21,定位块20的顶部外端面开设有卡接槽22,定位杆19安装于相邻固定杆15之间位置,转动块16和定位块20的中部外端面均开设有环形弧槽,定位槽21与固定槽17转动卡接,卡接槽22与限位槽18转动卡接,方便转动块16和定位块20的转动。
29.炉体1的两端中部均开设有连接孔23,连接孔23内部卡接有支撑网24,支撑网24底端对应出线筒3位置处焊接有挡板25,支撑网24底端对应进线筒2位置处焊接有挡杆26。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将支撑网24从出线筒3的顶端卡接进入炉体1内部,使挡板25与靠近出线筒3的连接孔23卡接,挡杆26与靠近进线筒2的连接孔23卡接,电磁铁制作的铜线从转动块16和定位块20之间穿过,然后经过传送装置将铜线向出线筒3位置传送,使铜线从支撑网24上方穿过,然后接通电源,利用加热控制箱4调整合适的加热温度,对炉体1内部的铜线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内部随着铜线向出线筒3内部移动;
31.接通风机8的电源,出线筒3内部的热空气经过第一集气罩6进入输送管7和连接管9,再从连接管9排出,吹动第二集气罩10内部的转动座13和转动叶片14,转动叶片14转动,将热空气均匀快速吹至进线筒2内部,从而使热空气能够均匀快速的进入进线筒2内部,使进线筒2内部铜线能够被预热,使余热得到利用,且热空气吹动均匀快速;
32.通过定位槽21与固定槽17转动卡接,卡接槽22与限位槽18转动卡接,对铜线进行限位,使铜线在断线的情况下,对铜线的位置进行限制,不易造成铜线缠绕的情况;
33.内部支撑网24对内部的铜线进行支撑,方便铜线初次进入,铜线端部能够受到支撑,避免铜线与炉体1内部的加热装置接触缠绕,造成加热装置清理不便,且支撑网24的安装拆卸更加方便。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