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法铸造薄膜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60928发布日期:2021-12-12 21:51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V法铸造薄膜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v法铸造薄膜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加热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v法铸造薄膜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v法铸造是一种真空密封造型铸造工艺,也叫做真空密封造型法,简称真空造型法或v法,又称减压或负压造型法;它是采用无粘结剂的干砂作造型材料,利用塑料薄膜密封一种特制的砂箱,并依靠真空泵抽出型内空气,造成铸型内外压力差,使干砂紧实,以形成所需型腔进行金属液浇注,而获得铸件的一种特种铸造方法。
3.v法铸造可适用于生产铸铁、铸钢、铸造有色合金的形状简单且较精密的铸件或薄壁铸件,国内厂家成批生产的产品主要有石油机械变速箱体、叉车桥壳及平衡块、机床床身、汽油机缸体、工程机械配重等。
4.覆背膜过程:将烘烤呈可塑性状态的塑料薄膜覆盖在型板上、真空泵抽气使薄膜密贴在型板上成型。
5.在覆背膜的过程中,由于无法一直对背膜进行持续有效加热,从而导致背膜热量散失很快无法呈可塑性状态紧密的贴合铸型,导致返工,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一直对背膜进行持续有效加热、热量散失快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v法铸造薄膜加热装置,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v法铸造薄膜加热装置,包括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电动缸和第二电动缸,所述第一电动缸的收缩杆上设置有加热机构,所述第二电动缸的收缩杆上设置有负压吸气机构,所述负压吸气机构与背膜相贴合;当所述第一电动缸带动所述加热机构正好运动至铸型位置处保持暂停,所述第二电动缸的收缩杆继续向下运动,带动所述负压吸气机构继续运动直到所述背膜完全与铸型紧密贴合,在背膜相对于加热机构继续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所述加热机构对背膜进行持续有效加热,保证背膜保持塑性状态。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吸气机构包括矩形贴合架,所述矩形贴合架内部中空,所述矩形贴合架的侧面设置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与矩形贴合架连通,所述矩形贴合架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负压吸气孔。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抽气管与真空泵相连,所述真空泵与电源采用电性连接;所述真空泵接通电源工作,所述抽气管开始抽气作业,调整真空泵的抽吸力度,保证所述背膜可以在负压环境下吸附到所述矩形贴合架上。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加热腔内,所述加热腔的腔体外设置有保温罩,所述保温罩的内壁与矩形贴合架相接;利用所述加热组件完成背膜的加热流程,所述保温罩用于保存热量,防止热量大量流失,绿色节约能源。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为红外线加热管或电磁加热板中的一种。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温罩的长度大于所述矩形贴合架的长度;所述保温罩能对所述矩形贴合架的边框进行一个有效封堵,让热量最大限度在内部流通,不易散失。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膜的正下方设置有铸型,所述铸型放置在负压吸气箱上,所述负压吸气箱与铸型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真空吸气孔。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吸气箱上设置有吸气管,所述吸气管与真空罐相连,所述真空罐与电源采用电性连接;所述真空罐在覆背膜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吸气,负压吸气箱内的气体从所述真空吸气孔吸出,所述负压吸气箱变为真空环境,使得所述背膜能够与铸型紧密贴合。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动缸和第二电动缸分别与控制板采用电性连接。
17.基于本实用新型一种v法铸造薄膜加热装置,涉及薄膜加热机械领域,包括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电动缸和第二电动缸,所述第一电动缸的收缩杆上设置有加热机构,所述第二电动缸的收缩杆上设置有负压吸气机构,所述负压吸气机构与背膜相贴合;所述第一电动缸和第二电动缸的收缩杆同时同向运动,所述负压吸气机构使得所述背膜完全与铸型紧密贴合,所述加热机构对背膜进行持续有效加热,保证背膜保持可塑性状态,更好的完成薄膜加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加工成本。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所述第一电动缸与第二电动缸的收缩杆运动距离不同,所述第二电动缸可收缩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电动缸可收缩的长度,所述控制板控制所述第一电动缸和第二电动缸的收缩杆同时同向运动,当所述第一电动缸带动所述加热机构正好运动至铸型位置处保持暂停,所述第二电动缸的收缩杆继续向下运动,带动所述负压吸气机构继续运动直到所述背膜完全与铸型紧密贴合,在背膜相对于加热机构继续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所述加热机构对背膜进行持续有效加热,保证背膜保持可塑性状态,更好的完成薄膜加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v法铸造薄膜加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v法铸造薄膜加热装置的负压吸气机构局部剖面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v法铸造薄膜加热装置的加热机构局部示意图。
22.附图标记:
23.1、伸缩机构;11、安装板;12、第一电动缸;13、第二电动缸;2、加热机构;21、保温罩;22、加热腔;23、加热组件;3、负压吸气机构;31、矩形贴合架;32、抽气管;33、负压吸气孔;4、背膜;5、铸型;6、负压吸气箱;7、吸气管;8、真空吸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26.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27.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v法铸造薄膜加热装置,包括伸缩机构1,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电动缸12和第二电动缸13,所述第一电动缸的收缩杆上设置有加热机构2,所述第二电动缸的收缩杆上设置有负压吸气机构3,所述负压吸气机构与背膜4相贴合,所述第一电动缸和第二电动缸分别与控制板采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动缸与第二电动缸的收缩杆运动距离不同,所述第二电动缸可收缩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电动缸可收缩的长度,所述控制板控制所述第一电动缸和第二电动缸的收缩杆同时同向运动,当所述第一电动缸带动所述加热机构正好运动至铸型位置处保持暂停,所述第二电动缸的收缩杆继续向下运动,带动所述负压吸气机构继续运动直到所述背膜完全与铸型紧密贴合,在背膜相对于加热机构继续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所述加热机构对背膜进行持续有效加热,保证背膜保持可塑性状态,更好的完成薄膜加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加工成本。
2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体实施时,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负压吸气机构包括矩形贴合架31,所述矩形贴合架内部中空,所述矩形贴合架的侧面设置有抽气管32,所述抽气管与矩形贴合架连通,所述矩形贴合架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负压吸气孔33。
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的进一步细化,所述抽气管与真空泵相连,所述真空泵与电源采用电性连接。
30.所述真空泵接通电源工作,所述抽气管开始抽气作业,调整真空泵的抽吸力度,保证所述背膜可以在负压环境下吸附到所述矩形贴合架底部,在贴合的同时对所述背膜进行持续加热,所述背膜呈可塑性状态,从而完成覆膜流程;多个所述负压吸气孔使得所背膜贴合更为紧密,加热更为均匀。
3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体实施时,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组件23,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加热腔22内,所述加热腔的腔体外设置有保温罩21,所述保温罩的内壁与矩形贴合架相接;利用所述加热组件完成背膜的加热流程,所述保温罩用于保存热量,防止热量大量流失,绿色节约能源。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的进一步细化,所述保温罩的长度大于所述矩形贴合架的长度,所述保温罩能对所述矩形贴合架的边框进行一个有效封堵,让热量最大限度在内部流通,不易散失。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的进一步细化,所述加热组件为红外线加热管或电磁加热板中的一种。
3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所述背膜的正下方设置有铸型5,所述铸型放置在负压吸气箱6上,所述负压吸气箱与铸型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真空吸气孔8。
3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所述负压吸气箱上设置有吸气管7,所述吸气管与真空罐相连,所述真空罐与电源采用电性连接。
36.所述真空罐在覆背膜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吸气,负压吸气箱内的气体从所述真空吸气孔吸出,所述负压吸气箱变为真空环境,使得所述背膜能够与铸型紧密贴合。
37.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