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间包烘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63024发布日期:2021-12-12 22:0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间包烘烤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烘烤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间包烘烤器。


背景技术:

2.烘烤器是钢铁厂生产的必须设备,其作用是快速、均匀地提高钢包内衬的温度水平,减少钢水浇注过程中的热损和延长钢包内衬的使用寿命。烘烤器一般由由烧嘴、翻转装置、燃烧系统、氮气吹扫系统、空气助燃系统、冷却水系统以及现场plc控制柜等组成。在工作时,烧嘴由翻转装置带动向下转至水平位置(工作位),即可进行烘烤。
3.利用现有技术中的烘烤器在对中间包进行烘烤时,烘烤器的烧嘴和中间包的包口之间存在间隙,导致中间包内衬温升不均匀,影响烘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中间包烘烤器,具有更好的烘烤效果。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间包烘烤器,包括:管道和烧嘴,所述烧嘴的外侧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上设有滑套,所述滑套上设有锁紧部件,所述管道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与滑套连接,所述管道和烧嘴通过金属软管连通。
6.优选地,所述滑套包括两块带有弧形凹槽的第一夹板,所述锁紧部件包括连接两块第一夹板的第一锁紧螺栓。
7.优选地,所述烧嘴上设有第一箍环和第二箍环,所述第二箍环位于第一箍环的下方,所述滑杆的一端与第一箍环连接,所述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箍环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箍环的端部设有带有弧形凹槽的第二夹板,两块所述第二夹板将滑杆的一端夹持住,并通过第二锁紧螺栓锁紧;所述第二箍环的端部设有带有弧形凹槽的第三夹板,两块所述第三夹板将滑杆的另一端夹持住,并通过第三锁紧螺栓锁紧。
9.优选地,所述管道包括供风管和供气管,所述支架包括横向杆和竖向杆,所述供风管和供气管通过竖向杆连接,所述横向杆的一端与竖向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套连接。
10.优选地,所述中间包烘烤器还包括:转臂,所述管道安装在转臂上。
11.优选地,所述金属软管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法兰与管道和烧嘴连接。
12.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间包烘烤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先将烧嘴移动至中间包的包口上方,再通过滑杆和滑套之间的相对滑动,使得烧嘴与中间包的包口完全贴合,然后再通过锁紧部件将滑套锁紧在滑杆上,固定烧嘴的位置,最后向管道中通入可燃气体,点火后即可实现对中间包的内衬进行烘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包烘烤器,由于烧嘴与中间包的包口能够完全贴合,从而减小了烧嘴和中间包的包口之间的间隙,使得中间包内衬温升更加均匀,提升了烘烤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中间包烘烤器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中间包烘烤器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号说明
[0017]1ꢀꢀꢀꢀꢀꢀꢀꢀꢀꢀꢀꢀꢀꢀꢀꢀꢀꢀꢀꢀꢀꢀ
管道
[0018]
110
ꢀꢀꢀꢀꢀꢀꢀꢀꢀꢀꢀꢀꢀꢀꢀꢀꢀꢀꢀꢀ
供风管
[0019]
120
ꢀꢀꢀꢀꢀꢀꢀꢀꢀꢀꢀꢀꢀꢀꢀꢀꢀꢀꢀꢀ
供气管
[0020]2ꢀꢀꢀꢀꢀꢀꢀꢀꢀꢀꢀꢀꢀꢀꢀꢀꢀꢀꢀꢀꢀꢀ
烧嘴
[0021]
210
ꢀꢀꢀꢀꢀꢀꢀꢀꢀꢀꢀꢀꢀꢀꢀꢀꢀꢀꢀꢀ
中部法兰
[0022]
220
ꢀꢀꢀꢀꢀꢀꢀꢀꢀꢀꢀꢀꢀꢀꢀꢀꢀꢀꢀꢀ
底部法兰
[0023]3ꢀꢀꢀꢀꢀꢀꢀꢀꢀꢀꢀꢀꢀꢀꢀꢀꢀꢀꢀꢀꢀꢀ
滑杆
[0024]4ꢀꢀꢀꢀꢀꢀꢀꢀꢀꢀꢀꢀꢀꢀꢀꢀꢀꢀꢀꢀꢀꢀ
滑套
[0025]
410
ꢀꢀꢀꢀꢀꢀꢀꢀꢀꢀꢀꢀꢀꢀꢀꢀꢀꢀꢀꢀ
第一夹板
[0026]
420
ꢀꢀꢀꢀꢀꢀꢀꢀꢀꢀꢀꢀꢀꢀꢀꢀꢀꢀꢀꢀ
第一锁紧螺栓
[0027]5ꢀꢀꢀꢀꢀꢀꢀꢀꢀꢀꢀꢀꢀꢀꢀꢀꢀꢀꢀꢀꢀꢀ
支架
[0028]
510
ꢀꢀꢀꢀꢀꢀꢀꢀꢀꢀꢀꢀꢀꢀꢀꢀꢀꢀꢀꢀ
横向杆
[0029]
520
ꢀꢀꢀꢀꢀꢀꢀꢀꢀꢀꢀꢀꢀꢀꢀꢀꢀꢀꢀꢀ
竖向杆
[0030]6ꢀꢀꢀꢀꢀꢀꢀꢀꢀꢀꢀꢀꢀꢀꢀꢀꢀꢀꢀꢀꢀꢀ
金属软管
[0031]
610
ꢀꢀꢀꢀꢀꢀꢀꢀꢀꢀꢀꢀꢀꢀꢀꢀꢀꢀꢀꢀ
连接法兰
[0032]7ꢀꢀꢀꢀꢀꢀꢀꢀꢀꢀꢀꢀꢀꢀꢀꢀꢀꢀꢀꢀꢀꢀ
第一箍环
[0033]
710
ꢀꢀꢀꢀꢀꢀꢀꢀꢀꢀꢀꢀꢀꢀꢀꢀꢀꢀꢀꢀ
第二夹板
[0034]
720
ꢀꢀꢀꢀꢀꢀꢀꢀꢀꢀꢀꢀꢀꢀꢀꢀꢀꢀꢀꢀ
第二锁紧螺栓
[0035]8ꢀꢀꢀꢀꢀꢀꢀꢀꢀꢀꢀꢀꢀꢀꢀꢀꢀꢀꢀꢀꢀꢀ
第二箍环
[0036]
810
ꢀꢀꢀꢀꢀꢀꢀꢀꢀꢀꢀꢀꢀꢀꢀꢀꢀꢀꢀꢀ
第三夹板
[0037]
820
ꢀꢀꢀꢀꢀꢀꢀꢀꢀꢀꢀꢀꢀꢀꢀꢀꢀꢀꢀꢀ
第三锁紧螺栓
[0038]9ꢀꢀꢀꢀꢀꢀꢀꢀꢀꢀꢀꢀꢀꢀꢀꢀꢀꢀꢀꢀꢀꢀ
转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40]
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0041]
实施例一
[004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间包烘烤器,包括:管道1和烧嘴2,烧嘴2的外侧设有滑杆3,滑杆3上设有滑套4,滑套4上设有锁紧部件,管道1上设有支架5,支架5与滑套4连接,管道1和烧嘴2通过金属软管6连通。
[0043]
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先将烧嘴2移动至中间包的包口上方,再通过滑杆3和滑套4之间的相对滑动,使得烧嘴2与中间包的包口完全贴合,然后再通过锁紧部件将滑套4锁紧在滑杆3上,固定烧嘴2的位置,最后向管道1中通入可燃气体,点火后即可实现对中间包的内衬进行烘烤。采用本实施例的中间包烘烤器,由于烧嘴2与中间包的包口能够完全贴合,从而减小了烧嘴2和中间包的包口之间的间隙,使得中间包内衬温升更加均匀,提升了烘烤效果。
[0044]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滑套4包括两块带有弧形凹槽的第一夹板410,锁紧部件包括连接两块第一夹板410的第一锁紧螺栓420。两个弧形凹槽扣合形成圆孔,滑杆3穿过圆孔,当第一锁紧螺栓420未锁紧时,滑杆3和滑套4之间能够相对自由滑动,当第一锁紧螺栓420锁紧时,两块第一夹板410将滑杆3夹紧,从而将滑套4锁紧在滑杆3上,实现烧嘴2的定位。本实施例中的滑套4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0045]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为了将滑杆3稳固的安装在烧嘴2上,本实施例中的烧嘴2上设有第一箍环7和第二箍环8,第二箍环8位于第一箍环7的下方,滑杆3的一端与第一箍环7连接,滑杆3的另一端与第二箍环8连接。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滑杆3沿竖直方向,更便于沿竖直方向调整烧嘴2的位置。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箍环7位于烧嘴2的中部法兰210的下方,第二箍环8位于烧嘴2的底部法兰220的上方,这样能够避免烧嘴2上的其他部件对滑杆3和滑套4之间的相对运动的干涉。
[0046]
具体的,为了便于滑杆3与第一箍环7的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箍环7的端部设有带有弧形凹槽的第二夹板710,两块第二夹板710将滑杆3的一端夹持住,并通过第二锁紧螺栓720锁紧;为了便于滑杆3与第二箍环8的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箍环8的端部设有带有弧形凹槽的第三夹板810,两块第三夹板810将滑杆3的另一端夹持住,并通过第三锁紧螺栓820锁紧。这样的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0047]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管道1包括供风管110和供气管120,支架5包括横向杆510和竖向杆520,供风管110和供气管120通过竖向杆520连接,横向杆510的一端与竖向杆520连接,另一端与滑套4连接。供气管120用于向烧嘴2中通入可燃气体,供风管110用于向烧嘴2中通入助燃空气,竖向杆520将供风管110和供气管120连接为一个整体,使得供风管110和供气管120成为固定支架5的基础,提升整个管道1和支架5连接的稳固性。
[0048]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拆装和更换金属软管6,本实施例中的金属软管6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法兰610与管道1和烧嘴2连接。金属软管6的作用是连接管道1和烧嘴2并允许烧嘴2上下调节高度。
[0049]
实施例二
[0050]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中间包烘烤器还包括:转臂9。四组如实施例一的中间包烘烤器安装在转臂9上。具体的,管道1的一端与烧嘴2连通,另一端安装在转臂9上,转臂9带动管道1和烧嘴2翻转,使得烧嘴2移动至中间包的包口上方,再调整烧嘴2的位置,进行烘烤。
[0051]
本实施例中的中间包烘烤器能够同时对四个中间包进行烘烤,大大提升了烘烤效率,且烧嘴2与中间包的包口能够完全贴合,从而减小了烧嘴2和中间包的包口之间的间隙,使得中间包内衬温升更加均匀,提升了烘烤效果。
[0052]
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包烘烤器在高度上运用烧嘴2可调高度这一点,在设计上是把
烧嘴2设计成可调节式,在现场安装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烧嘴2移动至中间包的包口上方以后,再调节烧嘴2的高度,使烘烤器的烧嘴2和中间包的包口完全贴合。
[0053]
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包烘烤器在现场安装时,可以很好地满足中心高度的要求和对中间包包口的贴合要求,安装时一次对中,一次对准以后即可,在烧嘴2和中间包包口贴合以后,对于烘烤效果也起到了更加良好的作用。
[0054]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