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口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40498发布日期:2021-12-01 12:49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浇口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浇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浇口杯。


背景技术:

2.浇口杯是服务于铸造技术的基础组成部分,特别是与钢铁工业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浇口杯是冶炼工艺装备的组成部件之一。目前,现有的浇口杯还有以下缺点:1、现有浇口杯在浇铸时容易发生晃动,难以对准浇注口;2、直浇管道内的耐高温保护层在高温浇注液浇注时,由于直浇管道竖直布置,上面的耐高温保护层竖直涂覆在上面,相较于水平或其他状态更容易随浇注液一起被带走,导致浇注液含有耐高温保护层的杂质而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浇口杯在浇铸时容易发生晃动,难以对准浇注口;直浇管道内耐高温保护层会被浇注液带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浇口杯,一方面提高了浇注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保护了直浇管道,可以避免耐高温保护层随浇注液被带走。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浇口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内限定有上开口和下开口的容纳腔,所述上开口为进料口,所述下开口为出料口;耐高温涂层,所述耐高温涂层与所述杯体的内壁贴合;直浇管道,所述直浇管道位于所述出料口的正下方,所述直浇管道的内部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所述直浇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出料口焊接;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位于所述杯体的正下方,所述支撑环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直浇管道的轴线方向垂直;多个支撑架,所述多个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杯体的外壁焊接,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环焊接。
5.本实用新型不仅将杯体与直浇管道焊接,又将多个支撑架与杯体焊接,还将支撑架与支撑环焊接,使得浇口杯整体稳固可靠。
6.进一步,为了保护直浇管道的内壁,所述直浇管道的内径大于所述出料口的直径。
7.进一步,具体的,所述杯体包括:杯壁,所述杯壁为倒锥台结构,所述耐高温涂层涂覆在所述杯壁的内壁上,通过设置倒锥台结构,便于浇注液螺旋向下缓慢进入直浇管道。平面部,所述平面部位于所述杯壁的正下方,所述平面部的中心设有所述出料口,所述平面部的外周缘与所述杯壁下端焊接,所述耐高温涂层涂覆在所述平面部的上表面。通过设置平面部,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对直浇管道的冲击力。
8.进一步,所述支撑架按照圆形阵列的方式分布于所述本体的四周。在圆周方向支撑,受力更加均匀,进而提升了支撑稳固程度。
9.进一步,所述支撑架的数量为四个。在四个方位进行支撑,支撑效果更好,更加稳固。
10.进一步,为了起到稳固的支撑作用,所述支撑架包括:转接块,所述转接块的一端
与所述杯体的外壁焊接;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转接块的正下方,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转接块焊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环的焊接,通过支撑杆的设置,对杯体实现稳固的支撑。
11.进一步,具体的,为了即能有效支撑又能节省成本,转接块的数量为四个。
12.进一步,为了方便将杯体悬吊起来,所述杯体还包括:两个吊耳,所述吊耳对称焊接于所述杯体的外壁上。
13.进一步,具体的,为了保证杯体悬吊更加安全,所述吊耳包括:第一直部,所述第一直部位于所述杯壁外侧,且与所述杯壁焊接;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棒为开口向下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弯曲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部相连;第二直部,所述第二直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直部的下沿低于所述第一直部的下沿,确保吊钩不易从所述吊耳中脱出,避免造成安全问题。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通过将杯体与直浇管道焊接,又将多个支撑架与杯体焊接,还将支撑架与支撑环焊接,使得浇口杯整体稳固可靠。
16.(2)将直浇管道的内径设置成大于出料口的直径,且直浇管道不再需要涂覆耐高温保护层,减少了耐高温涂层的使用量,避免了耐高温保护层随浇注液被带走,进而使得浇注液不易含有耐高温保护层的杂质,从而提升了产品质量。
17.(3)通过设置平面部,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对直浇管道的冲击力。
18.(4)设置第二直部的长度大于第一直部的长度,确保吊钩不易从吊耳中脱出,防止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杯体剖视图。
22.图中1、杯体,2、直浇管道,3、支撑架,4、支撑环,5、吊耳,11、进料口,12、耐高温保护层,13、杯壁,15、平面部,16、出料口,31、转接块,32、支撑杆,51、第一直部,52、第一弯曲部,53、第二直部。
具体实施方式
23.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24.如图1

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最优实施例,一种浇口杯,包括:杯体1、耐高温涂层12、直浇管道2、支撑环4和多个支撑架3。杯体1内限定有上开口和下开口的容纳腔,上开口为进料口11,下开口为出料口16;耐高温涂层12与杯体1的内壁贴合;直浇管道2位于出料口16的正下方,直浇管道2的内部与容纳腔相连通,直浇管道的一端与出料口16焊接,支撑环4位于杯体1的正下方,支撑环4所在的平面与直浇管道2的轴线方向垂直;多个支撑架3的一端与杯体1的外壁焊接,支撑架3的另一端与支撑环3焊接。本实用新型不仅将杯体与直浇管道焊接,又将多个支撑架3与杯体1焊接,还将支撑架3与支撑环4焊接,使得浇口杯整体稳固
可靠。在本实施例中,直浇管道2的内径大于出料口16的直径。如此,当浇注液经过出料口流出时,由于出料口16直径小于下面的直浇管道2直径,浇注液并不会直接流到直浇管道2的内壁上,也不会因高温而损伤到直浇管道2内壁,更加避免耐高温保护层随浇注液被带走,导致浇注液含有耐高温保护层的杂质而影响产品质量,并且减少了对内壁耐高温保温层的使用。
25.如图2所示,杯体包括:杯壁13和平面部15,杯壁13为倒锥台结构,耐高温涂层12涂覆在杯壁13的内壁上。通过设置倒锥台结构,便于浇注液螺旋向下缓慢进入直浇管道。平面部15位于杯壁13的正下方,平面部15的中心设有出料口16,平面部15的外周缘与杯壁13下端焊接,耐高温涂层12涂覆在平面部15的上表面。通过设置平面部15,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对直浇管道2的冲击力。
26.进一步,支撑架3按照圆形阵列的方式分布于本体1的四周。在圆周方向支撑,受力更加均匀,进而提升了支撑稳固程度。进一步,支撑架3的数量为四个。在四个方位进行支撑,支撑效果更好,更加稳固。进一步,为了起到稳固的支撑作用,支撑架3包括:转接块31,转接块31的一端与杯体1的外壁焊接;支撑杆32,支撑杆32位于转接块31的正下方,支撑杆32的一端与转接块31焊接,支撑杆32的另一端与支撑环4的焊接,通过支撑杆32的设置,对杯体1实现稳固的支撑。
27.为了方便将杯体悬吊起来,杯体1还包括:两个吊耳5,吊耳5对称焊接于杯体1的外壁上。吊耳5包括:第一直部51,第一直部51位于杯壁13外侧,且与杯壁13焊接;第一弯曲部52,第二弯棒52为开口向下的弧形结构,第一弯曲部52的一端与第一直部51相连;第二直部53,第二直部53的一端与第一弯曲部52的另一端相连,第二直部53的下沿低于第一直部51的下沿,确保吊钩不易从吊耳5中脱出,避免造成安全问题。
28.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