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外扩流道的车用铝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67091发布日期:2022-01-05 13:11阅读:99来源:国知局
具有外扩流道的车用铝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外扩流道的车用铝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2.模具在加工铝压铸件时,需要通过顶针机构将成型腔内的铝压铸件推出,再通过机械手将铝压铸件取走。然而,部分铝压铸件的表面不能存在顶针压痕或者机械手的抓取痕迹,以避免影响工件的表面质量及使用的设计要求。然而,现有的模具流道设计无法同时避免顶针压痕或者机械手的抓取痕迹,难以满足铝压铸件的生产要求,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外扩流道的车用铝压铸模具。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外扩流道的车用铝压铸模具,铝压铸模具包括动模组件和定模组件,所述定模组件设置有顶出机构,所述动模组件和定模组件合模形成成型排渣抓取流道,所述成型排渣抓取流道包括成型区、与所述成型区间隔分布的第一扩展区和第二扩展区、连接至所述成型区且间隔分布的二条及以上的第一排渣流道和第二排渣流道,所述二条及以上的第一排渣流道连接所述成型区和第一扩展区,所述二条及以上的第二排渣流道连接所述成型区和第二扩展区,所述第一排渣流道、第二排渣流道、第一扩展区和第二扩展区与所述顶出机构相对应。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渣流道自所述成型区向周边辐射延伸后弯曲相交至所述第一扩展区。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渣流道包括辐射腔、位于所述辐射腔的渣包腔、引流腔、弯曲连接所述辐射腔和引流腔的弧线腔,所述渣包腔的截面积大于辐射腔的截面积,所述辐射腔连接于所述成型区,所述引流腔连接于所述第一扩展区,所述顶出机构与所述弧线腔及所述引流腔相对应。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二条及以上的第一排渣流道相对于所述成型区对称分布。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扩展区和第二扩展区相对设置于所述成型区的两侧。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扩展区包括管体腔,二条及以上的所述第一排渣流道相交至所述管体腔,所述管体腔自所述第一排渣流道凸出形成管状或柱状空间。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扩展区还包括相交至所述管体腔的第一排气腔和相交至所述第一排气腔的平板腔,所述第一排气腔呈起伏变化的波形状空间,所述第一排气腔和所述第一排渣流道间隔相交于所述管体腔。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扩展区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排气腔,所述第二排气腔呈起伏变化的波形状空间,所述第二排渣流道间隔相交于所述第二排气腔。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扩展区包括间隔分布的两个第二排气腔,每一个所述第二排气腔均连接一条及以上的第二排渣流道。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渣流道包括两条及以上,所述两条及以上的第二排渣
流道的自由端相交以形成交汇腔,所述交汇腔与所述第二排气腔连通,所述顶出机构与所述交汇腔相对应。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顶出机构对应推抵于第一排渣流道、第二排渣流道、第一扩展区和第二扩展区,从而避开成型区,以避免在铝压铸件的表面形成顶痕,保证产品表面质量的可靠性。第一扩展区连接至成型区,从而使第一扩展区形成对应的铸柄结构,方便机械手抓取铝压铸件,从而避免在铝压铸件的表面形成夹持痕。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具有外扩流道的车用铝压铸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车用铝压铸模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定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成型排渣抓取流道在定模组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铝压铸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定模组件10;定模芯11;定模座12;动模组件20;动模板21;动模座22;浇注口23;第一动模块24;第二动模块25;成型排渣抓取流道30;成型区31;第一排渣流道32;辐射腔321;渣包腔322;弧线腔323;引流腔324;第一扩展区33;管体腔331;第一排气腔332;平板腔333;第二排渣流道34;交汇腔341;第二扩展区35;第二排气腔351;顶出机构40;铝压铸件50。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3.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连接”等指示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该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铝压铸模具,铝压铸模具包括动模组件20和定模组件10,动模组件20和动模组件20合模形成成型排渣抓取流道30,铝合金液体在该成型排渣抓取流道30内冷却,以形成铝压铸件50,该铝压铸件50可用于汽车零部件。动模组件20包括动模板21、连接于动模板21的动模座22、固定于动模板21的浇注口23、安装于动模板21的第一动模块24、安装于动模座22的第二动模块25和动模芯,第一动模块24与浇注口23连通。第二动模块25设置有注射孔,第一动模块24和第二动模块25合拢并形成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分别连接浇注口23和注射孔。浇注口23连通至液态铝合金的输入装置,以使液态铝合金沿浇注口23、导流通道及注射孔进入到动模组件20与定模组件10合模形成的成型排渣抓取流道30中,该型腔内的液态铝合金冷却后即形成车用铝压铸件50。可行地,定模组件10包括定模座12和安装于定模座12的定模芯11,定模芯11和动模组件20之间构成型腔。可选地,在该模具中配置有扣机装置,扣机装置连接动模板21和动模座22,以实现动模组件20在相对于定模组件10开模过程中二次开模,以提高铝压铸件50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27.成型排渣抓取流道30包括成型区31、与成型区31间隔分布的第一扩展区33和第二扩展区35、连接至成型区31且间隔分布的二条及以上的第一排渣流道32和第二排渣流道34。二条及以上的第一排渣流道32连接成型区31和第一扩展区33,二条及以上的第二排渣流道34连接成型区31和第二扩展区35,第一排渣流道32、第二排渣流道34、第一扩展区33和第二扩展区35与顶出机构40相对应。成型区31位于中部位置,其通过第一排渣流道32和第二排渣流道34溢流连接至第一扩展区33和第二扩展区35,其中,第一扩展区33和第二扩展区35用于排气及排渣,以保持成型区31内的铝铸件整体压铸质量好,表面质量好。
28.顶出机构40对应推抵于第一排渣流道32、第二排渣流道34、第一扩展区33和第二扩展区35,从而避开成型区31。在铝压铸件50冷却成型后,顶出机构40抵推于铝压铸件50,从而避免在成型区31所对应的铝压铸件50的表面形成顶痕,保证产品表面质量的可靠性。第一扩展区33连接至成型区31,从而使第一扩展区33形成对应的铸柄结构,方便机械手抓取铝压铸件50,从而避免在铝压铸件50的表面形成夹持痕。值得一提的是,成型排渣抓取流道30由动模组件20和定模组件10合模形成的孔状的腔体流道结构,相应地,在动模组件20和定模组件10上设置有匹配的凹槽结构。
29.可选地,成型区31的中部对应于铝合金液体的注入口,铝合金液体沿成型区31向第一排渣流道32及第二排渣流道34分散流出。相应到,混杂于铝合金液体中的气体及渣沿第一排渣流道32及第二排渣流道34分散流出至各个方向。其中,气体可通过第一扩展区33和第二扩展区35排出。为减小模具的整体面积及排渣的集中性。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排渣流道32自成型区31向周边辐射延伸后弯曲相交至第一扩展区33。第一排渣流道32呈弯曲结构,以减小第一排渣流道32的整体布局面积。并且,第一排渣流道32与成型区31的相交位置呈辐射结构,以使铝合金液体自中心向周边辐射延伸,所受的阻力小,注入顺畅。第一排渣流道32沿辐射方向相交至成型区31,两者的接触面积小,相应地,铝压铸件50成型后对应的接触位置小。可选地,二条及以上的第一排渣流道32相对于成型区31对称分布,成型区31各个方向的流出量均衡,以提高铝压铸件50的成型质量及表面质量。可选地,第一排渣流道32设置有四条,四条第一排渣流道32分成两组,呈近似于“c”字形对称设置分布于成型区31的
两侧。在本实用新型中,辐射延伸表示为以铝合金液体的注入成型区31为中心,沿径向延伸的方向为辐射方向。
30.在一具体地实施方式中,第一排渣流道32包括辐射腔321、位于辐射腔321的渣包腔322、引流腔324、弯曲连接辐射腔321和引流腔324的弧线腔323,渣包腔322的截面积大于辐射腔321的截面积。辐射腔321连接于成型区31,引流腔324连接于第一扩展区33,顶出机构40与弧线腔323及引流腔324相对应。渣包腔322位于辐射腔321的中部区域,并且位于成型区31和弧线腔323之间,用于收集渣包冷料。弧线腔323弯曲设置以调整引流腔324的引流方向,使多根第一排渣流道32的引流腔324汇聚相交至第一扩展区33,从而使第一扩展区33能够在铝压铸件50成型后构成形成被机械手抓取的柱体结构。
31.具体地,第一扩展区33包括管体腔331,二条及以上的第一排渣流道32相交至管体腔331,管体腔331自第一排渣流道32凸出形成管状或柱状空间。管体腔331构成引流腔324的连接部位,管体腔331凸出引流腔324所对应的平面,从而构成凸出的空腔结构。多条引流腔324共同汇聚连通至管体腔331,从而使成型区31沿不同辐射方向输出的铝合金液体汇聚至管体腔331,从而使管体腔331能够在铝压铸件50成型后构成形成被机械手抓取的柱体结构,抓取方便且不会影响铝压铸件50的主体结构。
32.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扩展区33和第二扩展区35相对设置于成型区31的两侧,以从两个不同方向排出气体及收集渣包冷料。可选地,第一扩展区33还包括相交至管体腔331的第一排气腔332和相交至第一排气腔332的平板腔333,第一排气腔332呈起伏变化的波形状空间,第一排气腔332和第一排渣流道32间隔相交于管体腔331。第一排气腔332位于管体腔331的流出一端,用于将成型区31及各个腔内的空气排出,从而使铝合金液体能够填充整个型腔。可选地,第一排气腔332的纵向截面呈波浪形或者正弦波状,其横向截面呈矩形,从而构成起伏变化的波形状空间,既能减小铝合金液体的流动量又能确保气体正常流动。并且,第一排气腔332与管体腔331相交,以集中排气,整体结构紧凑。
33.第二扩展区35和第一扩展区33分别位于成型区31的两侧,以构成两个不同方向的流道设置,从而使成型区31能够向不同方向扩展延伸。可选地,第一扩展区33位于成型区31的下方,第二扩展区35位于成型区31的上方。可选地,第二扩展区35对称连接于成型区31。其中,第一扩展区33的对称中分面和第二扩展区35的对称中分面重合。可选地,第二排渣流道34与成型区31的相交部位呈辐射状延伸。近似地,在第二排渣流道34的辐射部位设置有与渣包腔322近似相同的腔体结构,以构成收集渣包冷料结构。
34.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扩展区35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排气腔351,第二排气腔351呈起伏变化的波形状空间,第二排渣流道34间隔相交于第二排气腔351。第二排气腔351的结构及功能与第一排气腔332的结构及功能近似,可参照第一排气腔332进行理解。进一步地,第二扩展区35包括间隔分布的两个第二排气腔351,每一个第二排气腔351均连接一条及以上的第二排渣流道34。第二排气腔351设置两个,从而加强气体的排气效果。并且,两个第二排气腔351独立设置,每个第二排气腔351均连接一根及以上的第二排渣流道34,从而使第二排渣流道34分流,整体流动性能更好,排气及排渣顺畅。
35.进一步地,每个第二排气腔351连接两条及以上数量的第二排渣流道34。两条及以上的第二排渣流道34的自由端相交以形成交汇腔341。交汇腔341与第二排气腔351连通,顶出机构40与交汇腔341相对应。交汇腔341汇总第二排渣流道34,以实现集中输送至第二排
气腔351,输送效果好。可选地,每个第二排气腔351连接有四根第二排渣流道34,每两根第二排渣流道34自成型区31辐射延伸后汇流构成一根导流通道,两根汇流后的导流通道在自由端处连接构成交汇腔341。其中,顶出机构40与交汇腔341相对应,从而在该位置抵推铝压铸件50,整体强度高且不会影响成型区31内铝压铸件50的外表面质量,脱模效果好。
36.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改、等同替换、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换只要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本技术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一些术语并不是限制,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