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铸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状铝合金件铸造装置。
背景技术:2.纯铝是面心立方结构、密度小、熔点低,固具有很高的塑性,且易于加工,可制成各种型材、板材。抗腐蚀性能好,但是纯铝的强度很低,不易作结构材料,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通过加入合金元素及运用热处理等方法来强化铝,就得到一系列的铝合金。铝合金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中已大量应用。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铝合金制件的需求越来越多,使铝合金制件的制造研究更深一步。
3.申请号202021918115.6公开了一种管状铝合金件铸造装置,包括铸造座,所述铸造座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铸造座下方设有铸造模具,所述铸造模具内部开有管状腔体,所述铸造模具上端左部和上端右部均固定连接有铸造口,且两个铸造口均与铸造模具内部的管状腔体内部相通,所述铸造座内部卡接有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上设有加热丝,所述铸造座上端后部固定连接有熔炼炉,且熔炼炉与导流装置内部相通,所述铸造座上端左前部和上端右前部均设有针阀装置,且两个针阀装置下部均位于导流装置内。
4.该装置只能进行一种口径的铝管,并不实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管状铝合金件铸造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管状铝合金件铸造装置,对装置进行密封处理,快速对模具的口径进行更换,对模具进行固定,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状铝合金件铸造装置,包括弧形外壁、更换单元和密封单元;
7.弧形外壁:下侧端面分别固定连接底板;
8.更换单元:包含弧形内壁、滑条和限位组件,两个底板的上侧表面中部分别开设滑槽,两个滑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滑条,两个滑条的上侧表面分别固定连接弧形内壁的底面中部,两个底板的相对侧面分别安装限位组件;
9.密封单元:安装在弧形外壁和弧形内壁的左右两侧。
10.设计弧形外壁和弧形内壁配合组成一个半模,设计两个半模配合组成环形空间,从而进行浇筑工作,从而更好的进行铝管的取出,设计滑条,从而减少装置在工作中产生的摩擦力,从而避免零件产生损坏,增加零件的工作寿命,并且方便对不同口径的弧形内壁进行更换,从而浇筑出不同口径的铝管,当控制装置工作时,先用手推动弧形内壁,从而将弧形内壁调整到指定位置,再通过限位组件进行固定,再将两个半模通过密封单元进行组装,再将铝液从上倒入装置内进行浇筑。
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含支架、限位杆和卡条,两个底板的相对侧面左部分别固定连接支架,两个支架分别通过转动轴与限位杆的左端滑动连接,两个限位杆的右端分别通过固定拦截的限位杆与两个底板的相对侧面对应位置开设的卡槽卡接。
12.当控制限位组件进行工作时,先用手拨动限位杆,从而使限位杆逆时针旋转九十度,从而带动卡条和卡槽进行卡接,从而对弧形内壁的位置进行限制。
13.进一步的,所述更换单元还包含限位条,两个滑条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限位条,每个限位条分别与滑槽内对应位置开设的限位槽滑动连接。
14.设计限位条,从而保证弧形内壁不会从装置内部脱落,从而保证装置正常运行,从而保证装置的稳定性。
15.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单元包含密封条、密封槽、固定槽和固定条,左侧的弧形外壁的左右侧端面分别固定连接密封条,两个密封条分别与右侧的弧形外壁的对应位置开设的密封槽滑动连接,左侧的弧形内壁的右侧表面下部横向固定连接固定条,所述固定条与右侧的弧形内壁的对应位置开设的固定槽滑动连接。
16.设计密封条和密封槽,从而保证装置的密封性,从而避免装置出现泄露的事情发生,从而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设计固定槽和固定条,从而对两个半模的卡接进行固定,从而增加装置的稳定性。
17.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单元还包含固定板和固定栓,两个弧形外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固定板,每个固定板的后侧表面分别通过等距离开设的螺孔与固定栓螺纹连接。
18.设计固定栓,从而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工作,从而使固定工作更加方便和牢固,当进行固定工作时,通过专用工具拧动固定栓,从而使两个弧形外壁向中间加紧。
19.进一步的,还包括导热棒和散热片,两个弧形外壁的左右侧表面分别等距离固定连接导热棒,导热棒的相对一端分别通过开设的通孔延伸至弧形外壁的内侧表面,每个导热棒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散热片。
20.设计导热棒,从而将内部的高温倒出,从而进行散热工作,设计散热片,从而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强散热效果。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管状铝合金件铸造装置,具有以下好处:
22.1、设计滑条,从而采用滑动的方式进行弧形内壁的安装和更换,从而更加的快捷和实用;
23.2、设计密封条和密封槽,从而保证装置的密封性,从而避免装置出现泄露的事情发生,从而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24.3、设计导热棒,从而将内部的高温倒出,从而进行散热工作,设计散热片,从而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强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仰视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弧形外壁、2底板、3更换单元、31弧形内壁、32滑条、33限位条、34支架、35限
位杆、36卡条、4密封单元、41密封条、42密封槽、43固定槽、44固定条、45固定板、46固定栓、47固定块、5导热棒、6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管状铝合金件铸造装置,包括弧形外壁1、更换单元3和密封单元4;
31.弧形外壁1:下侧端面分别固定连接底板2;
32.更换单元3:包含弧形内壁31、滑条32和限位组件,两个底板2的上侧表面中部分别开设滑槽,两个滑槽内分别滑动连接滑条32,两个滑条32的上侧表面分别固定连接弧形内壁31的底面中部,两个底板2的相对侧面分别安装限位组件;
33.密封单元4:安装在弧形外壁1和弧形内壁31的左右两侧。
34.设计弧形外壁1和弧形内壁31配合组成一个半模,设计两个半模配合组成环形空间,从而进行浇筑工作,从而更好的进行铝管的取出,设计滑条32,从而减少装置在工作中产生的摩擦力,从而避免零件产生损坏,增加零件的工作寿命,并且方便对不同口径的弧形内壁31进行更换,从而浇筑出不同口径的铝管,当控制装置工作时,先用手推动弧形内壁31,从而将弧形内壁31调整到指定位置,再通过限位组件进行固定,再将两个半模通过密封单元4进行组装,再将铝液从上倒入装置内进行浇筑。
35.限位组件包含支架34、限位杆35和卡条36,两个底板2的相对侧面左部分别固定连接支架34,两个支架34分别通过转动轴与限位杆35的左端滑动连接,两个限位杆35的右端分别通过固定拦截的限位杆35与两个底板2的相对侧面对应位置开设的卡槽卡接。
36.当控制限位组件进行工作时,先用手拨动限位杆35,从而使限位杆35逆时针旋转九十度,从而带动卡条36和卡槽进行卡接,从而对弧形内壁31的位置进行限制。
37.更换单元3还包含限位条33,两个滑条32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限位条33,每个限位条33分别与滑槽内对应位置开设的限位槽滑动连接。
38.设计限位条33,从而保证弧形内壁31不会从装置内部脱落,从而保证装置正常运行,从而保证装置的稳定性。
39.密封单元4包含密封条41、密封槽42、固定槽43和固定条44,左侧的弧形外壁1的左右侧端面分别固定连接密封条41,两个密封条41分别与右侧的弧形外壁1的对应位置开设的密封槽42滑动连接,左侧的弧形内壁31的右侧表面下部横向固定连接固定条44,固定条44与右侧的弧形内壁31的对应位置开设的固定槽43滑动连接。
40.设计密封条41和密封槽42,从而保证装置的密封性,从而避免装置出现泄露的事情发生,从而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设计固定槽43和固定条44,从而对两个半模的卡接进行固定,从而增加装置的稳定性。
41.密封单元4还包含固定板45和固定栓46,两个弧形外壁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固定板45,每个固定板45的后侧表面分别通过等距离开设的螺孔与固定栓46螺纹连接。
42.设计固定栓46,从而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工作,从而使固定工作更加方便和牢固,当进行固定工作时,通过专用工具拧动固定栓46,从而使两个弧形外壁1向中间加紧。
43.还包括导热棒5和散热片6,两个弧形外壁1的左右侧表面分别等距离固定连接导热棒5,导热棒5的相对一端分别通过开设的通孔延伸至弧形外壁1的内侧表面,每个导热棒5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散热片6。
44.设计导热棒5,从而将内部的高温倒出,从而进行散热工作,设计散热片6,从而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强散热效果。
4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状铝合金件铸造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46.先将弧形内壁31对准对应位置,再用手推动弧形内壁31,从而将弧形内壁31调整到指定位置,再用手拨动限位杆35,从而使限位杆35逆时针旋转九十度,从而带动卡条36和卡槽进行卡接,从而对弧形内壁31的位置进行限制,再将两个半模通过密封条41、密封槽42、固定槽43和固定条44进行卡接组装,组装完毕后,再通过专用工具拧动固定栓46,从而使两个弧形外壁1向中间加紧,最后进行浇灌工作。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