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磨头及磨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53168发布日期:2022-02-26 00:41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金刚石磨头及磨边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刚石磨头及磨边机。


背景技术:

2.磨头在机械五金、模具及有关孔、沟槽加工中,磨头的作用不可勿视,在实际磨削时可根据工件的材质而定需用什么样的磨料磨头。通常在中央辅以金属柄,用于孔径内壁的研磨、模具的修正等,在高速旋转状态下作轴向运动,磨头的外表面与产品内壁面形成滚动摩擦力,由于磨头的外侧面与内壁面是相对平整的,在转动的过程中接触面变化较小,相对摩擦力不变,在磨削产品内壁时,所需磨削时间较长,造成磨头磨削效率低下,不利于产品的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金刚石磨头及磨边机,旨在增加刀头表面的凹凸程度,增大滚动摩擦力,进而增加磨削的效率。
4.施加同等压力下,在磨头的指定位置处减小与内壁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以快速磨削内壁。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金刚石磨头,所述金刚石磨头包括刀头,所述刀头的侧面上具有多个棱边,在所述刀头的侧面上设有烧结成型的金刚石层,所述金刚石层在所述棱边位置处形成刀刃。
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棱边均匀间隔设置。
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刀头为棱柱状。
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刚石层的外接圆直径为0.5mm至20mm。
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刀头为棱锥状。
1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形成所述棱边的两个面的内角角度为60
°
至170
°

1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刀头的顶面设有烧结成型的金刚石层。
1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刚石磨头还包括刀柄,所述刀柄与所述刀头的底面连接,且所述刀柄和所述刀头一体设置。
1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棱边的数量为3至20。
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磨边机,所述磨边机包括如上所述的金刚石磨头。
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刀头的侧面上设置多个棱边,并在刀头的侧面上设置烧结成型的金刚石层,使得金刚石层在棱边位置处形成凸出的刀刃,在转动刀头的过程中,以增加刀头与产品表面之间的摩擦力,金刚石层的刀刃裁切在产品表面上,以快速磨削产品表面,进而达到快速磨削产品的效果。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金刚石磨头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号说明:
19.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金刚石磨头12金刚石层10刀头20刀柄11棱边
ꢀꢀ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2.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金刚石磨头,旨在增加刀头表面的凹凸程度,增大滚动摩擦力,进而增加磨削的效率。
26.下面将在具体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金刚石磨头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27.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金刚石磨头100包括刀头10,刀头10的侧面上具有多个棱边11,在刀头10的侧面上设有烧结成型的金刚石层12,金刚石层12在棱边11位置处形成刀刃。
28.可以理解地,传统的磨头与内壁接触面是平整的,仅依靠磨头外侧面与内壁面之
间产生的恒定摩擦力进行磨削,磨削效率低下,不利于产品的生产。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金刚石磨头,通过在刀头10的侧面上设置多个棱边11,并在刀头10的侧面上设置烧结成型的金刚石层12,使得金刚石层12在棱边11位置处形成凸出的刀刃,在转动刀头10的过程中,以增加刀头10与产品表面的摩擦力,金刚石层12的刀刃裁切在产品表面上,以快速磨削产品表面,进而达到快速磨削产品的效果。
29.具体地,刀头10侧面具有多个棱边11,棱边11为两个面的交接线,故棱边11凸出于两个面所在的内接圆,金刚石层12通过烧结的方式固定在刀头10上,由于棱边11凸出于刀头10侧面所在的内接圆,因此在棱边11上设置的金刚石层形成刀刃,在刀头10在转动前,刀头10的侧面上的金刚石层与产品面内壁面接触并产生静摩擦力,在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刀刃凸出于刀头11侧面的内接圆,故刀刃会更加有力地作用于产品内壁,最大程度地削减产品表面,以快速磨损产品表面,达到高效磨损的效果。
30.在一种可行的方式中,棱边11的数量为8,棱边11微凸出于刀头10侧面所在的远,形成的金刚石层12在棱边11位置处的刀刃,微凸出于金刚石层12所在的内接圆,在转动刀头10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裁切产品表面,又不至于一次性裁切过多的壁面。且棱边11与棱边11之间的表面,也可以将磨削的杂物排出产品内。
31.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多个棱边11均匀间隔设置。
32.可以理解地,棱边11均匀间隔设置,形成正棱柱状的刀头10,便于更好地磨削产品。
33.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刀头10为棱柱状。
34.可以理解地,为了便于刀头适用于更广泛的范围,将刀头10设为棱柱状,对应地,金刚石层12也为棱柱状;棱柱的每个面与每个面的交接处为棱边11,棱边11凸出于棱柱所在的内接面,也即金刚石层12在棱边11处形成刀刃,以便于裁切产品的内壁。
35.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金刚石层12的外接圆直径为0.5mm至20mm。
36.可以理解地,将金刚石层12的外接圆直径的范围设置为0.5mm至20mm,能够有效利用金刚石层12在棱边11处形成的刀刃裁切产品的内壁,当金刚石层12的外接圆直径小于0.5mm时,金刚石层12形成的刀刃凸出效果不明显,与传统的磨头磨削速度相似;当刚石层12的外接圆直径大于20mm时,金刚石层形成的刀刃凸出效果太明显,在裁切产品内壁时,容易过多裁切产品的内壁,造成不良品。
37.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刀头10为棱锥状。
38.可以理解地,针对不同的产品,将刀头10设置为棱锥状状,对应的,设在刀头侧面的金刚石层12也为棱锥状。
39.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形成棱边11的两个面的内角角度为60
°
至170
°

40.可以理解地,形成棱边11的两个面的内角角度与金刚时石层12的刀刃的锋利程度相关联,内角角度越小刀刃的锋利程度越大,本技术将形成棱边11的两个面的内角角度设为60
°
到170
°
;可选地,形成棱边11的两个面的内角角度为135
°

41.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刀头10的顶面设有烧结成型的金刚石层12。
42.可以理解地,将刀头10的顶面设置有金刚石层12,以便于采用刀头10的顶面对产品的部分位置进行磨削。
43.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金刚石磨头100还包括刀柄20,刀柄20与刀
头10的底面连接,且刀柄20和刀头10一体设置。
44.可以理解地,金刚石磨头100还包括刀柄20,通过刀柄20将刀头10固定在动力设备上,刀柄20为刀头10提供轴向转动的动力,将刀柄20与刀头10垂直于棱边11的侧面连接,以使棱边11所在的侧面能够轴向转动,为了便于生产及刀柄20与刀头10的连接强度,将刀柄20和刀头10一体设置。
45.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棱边11的数量为4至30。
46.可以理解地,根据本技术人的应用,优选地棱边11的数量为3至20,在棱边11数量小于4时,金刚石层12形成的刀刃较为凸出于刀头10侧面金刚石层12的内接圆,在裁切的过程中,容易裁切或多的产品内壁,因此影响产品的良率;棱边11数量大于30时,金刚石层12形成的刀刃凸出效果不明显,与传统的磨头磨削速度相似。
4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磨边机,磨边机包括如上所述的金刚石磨头。
48.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磨边机,磨边机包括金刚石磨头100;金刚石磨头100的刀柄20固定在转动装置上,为刀头10提供动力,用于磨削产品的内壁。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