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滚子倒角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66588发布日期:2022-03-23 09:4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圆锥滚子倒角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圆锥滚子加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圆锥滚子倒角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2.通过冲压模具对圆锥滚子进行加工,根据加工要求,圆锥滚子加工完成后,圆锥滚子的倒角处应当避免出现棱角,即保证圆锥滚子倒角处的圆滑或顺滑。但是,传统的冲压磨具在对圆锥滚子进行打磨时,由于冲压模具拼接误差或安装误差,导致经过传统冲压模具打磨完成后的圆锥滚子在其倒角处出现棱角,即圆锥滚子的倒角处不够圆滑或顺滑。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圆锥滚子的倒角处不够圆滑或顺滑的问题,提供一种圆锥滚子倒角加工装置。
4.一种圆锥滚子倒角加工装置。所述圆锥滚子倒角加工装置包括:施压件、外模套组件、第一加工模具与第二加工模具,所述外模套设有装配腔,所述第一加工模具与所述第二加工模具均位于所述装配腔中,所述第一加工模具与所述第二加工模具在所述装配腔内叠置配合,且所述第一加工模具的外侧臂与所述第二加工模具的外侧壁均与所述装配腔的腔壁相贴合,所述第一加工模具设有用于收纳圆锥滚子倒角处的加工腔,所述第二加工模具设有用于收纳圆锥滚子的支撑腔,所述施压件用于向所述圆锥滚子施加作用力。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模套组件包括外模套与外模底座,所述装配腔开设在所述外模套上,所述外模套与所述外模底座可拆卸地叠置配合。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模套设有对位口,所述对位口与所述装配腔相连通,所述外模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对位口相配合的对位凸部,当所述对位凸部伸入所述对位口后,所述对位凸部与所述第一加工模具抵触配合。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模套组件还包括第一承压件与第二承压件,所述第一承压件装设在所述外模底座上,所述第二承压件装设在所述第一加工模具中,所述第二承压件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加工腔的腔壁相抵触,所述第二承压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承压件的一端相抵触。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模套组件还包括第三承压件,所述第三承压件装设在所述外模底座上,所述第三承压件的一端伸出所述外模底座,所述外模套上设有用于所述第三承压件插入的承压孔,且所述第三承压件用于与所述加工腔的腔壁相抵触。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模套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外模底座设有与所述固定件固定配合的第一固定孔,所述外模套设有与所述固定件固定配合的第二固定孔。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加工模具与所述第二加工模具叠置配合后,所述第一加工模具与所述第二加工模具的贴合处远离所述加工腔或所述支撑腔的一侧留有处理间隙。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锥滚子倒角加工装置还包括油封件,所述油封件涂
敷在所述第一加工模具与所述第二加工模具的贴合处。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模套组件还包括卡扣件,所述卡扣件装设在所述外模套上,所述外模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卡扣件卡接配合的卡接槽;或所述卡扣件装设在所述外模底座上,所述外模套上设有与所述卡扣件卡接配合的卡接槽。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施压件向所述圆锥滚子施加作用力时,所述施压件伸入到所述支撑腔,且所述施压件与所述支撑腔的腔壁周向抵触。
14.上述圆锥滚子倒角加工装置在加工时,首先根据第一加工模具与第二加工模具的尺寸和形状确定装配腔的腔形与腔口尺寸,然后将第一加工模具与第二加工模具装设在装配腔中,第一加工模具与第二加工模具叠置配合,同时,第一加工模具的侧壁与第二加工模具的侧壁均与装配腔的腔壁相贴合,从而能够充分保证第一加工模具与第二加工模具的对位精度,即保证了支撑腔与加工腔对位连通。进一步地,将待加工的圆锥滚子放置到第一加工模具与第二加工模具中,通过施压件对圆锥滚子施加作用力,即圆锥滚子的倒角处经过支撑腔放置在加工腔中,圆锥滚子的其他部位存留在支撑腔内,从而实现第二加工模具对于圆锥滚子的辅助支撑。上述圆锥滚子倒角加工装置通过外模套组件保证了第一加工模具与第二加工模具的对位精度,同时,通过支撑腔与加工腔实现了对圆锥滚子各个部位的加工支撑,从而有效避免圆锥滚子的倒角处出现棱角,保证了圆锥滚子倒角处的圆滑和顺滑。
附图说明
15.图1为圆锥滚子倒角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第一加工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17.100、外模套组件,110、外模套,111、对位口,120、外模底座,121、对位凸部,122、第一承压件,130、固定件,200、第一加工模具,201、第二承压件,210、加工腔,300、第二加工模具,310、支撑腔,400、处理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
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4.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圆锥滚子倒角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滚子倒角加工装置包括:施压件、外模套组件100、第一加工模具200与第二加工模具300,所述外模套110设有装配腔,所述第一加工模具200与所述第二加工模具300均位于所述装配腔中,所述第一加工模具200 与所述第二加工模具300在所述装配腔内叠置配合,且所述第一加工模具200 的外侧臂与所述第二加工模具300的外侧壁均与所述装配腔的腔壁相贴合,所述第一加工模具200设有用于收纳圆锥滚子倒角处的加工腔210,所述第二加工模具300设有用于收纳圆锥滚子的支撑腔310,所述施压件用于向所述圆锥滚子施加作用力。
25.上述圆锥滚子倒角加工装置在加工时,首先根据第一加工模具200与第二加工模具300的尺寸和形状确定装配腔的腔形与腔口尺寸,然后将第一加工模具200与第二加工模具300装设在装配腔中,第一加工模具200与第二加工模具300叠置配合,同时,第一加工模具200的侧壁与第二加工模具300的侧壁均与装配腔的腔壁相贴合,从而能够充分保证第一加工模具200与第二加工模具300的对位精度,即保证了支撑腔310与加工腔210对位连通。进一步地,将待加工的圆锥滚子放置到第一加工模具200与第二加工模具300中,通过施压件对圆锥滚子施加作用力,即圆锥滚子的倒角处经过支撑腔310放置在加工腔210中,圆锥滚子的其他部位存留在支撑腔310内,从而实现第二加工模具 300对于圆锥滚子的辅助支撑。上述圆锥滚子倒角加工装置通过外模套组件100 保证了第一加工模具200与第二加工模具300的对位精度,同时,通过支撑腔 310与加工腔210实现了对圆锥滚子各个部位的加工支撑,从而有效避免圆锥滚子的倒角处出现棱角,保证了圆锥滚子倒角处的圆滑和顺滑。
26.结合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模套组件100包括外模套110与外模底座120,所述装配腔开设在所述外模套110上,所述外模套110与所述外模底座120可拆卸地叠置配合。具体地,通过外模套110与外模底座120可拆卸组装,可以使得外模套组件100在后期维护或者检修时更加方便。例如:当需要对装配腔进行清理时,可以先将外模套110与外
模座分离,然后再对外模套110上的装配腔进行清理。
27.结合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模套110设有对位口111,所述对位口111与所述装配腔相连通,所述外模底座120上设有与所述对位口111相配合的对位凸部121,当所述对位凸部121伸入所述对位口111后,所述对位凸部121与所述第一加工模具200抵触配合。具体地,上述这种实施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得外模套110与外模底座120的安装更加方便,同时也能够避免外模套 110与外模底座120安装后意外分离。另外,将对位凸部121与第一加工模具 200抵触配合,在第一加工模具200承受作用力时,可以有效避免第一加工模具 200在外力作用下出现移位现象。
28.结合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模套组件100还包括第一承压件 122与第二承压件201,所述第一承压件122装设在所述外模底座120上,所述第二承压件201装设在所述第一加工模具200中,所述第二承压件201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加工腔210的腔壁相抵触,所述第二承压件201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承压件122的一端相抵触。具体地,第一承压件122与第二承压件201 为承压柱或承压块。当通过施压件对圆锥滚子进行施力时,考虑到加工腔210 的底部会承受集中作用力,因此,通过第二承压件201与加工腔210的腔壁相抵触,可以有效提高加工腔210的受压能力。同时考虑到第二承压件201在第一加工模具200上的安装长度有限,在外模底座120上加装第二承压件201,通过第二承压件201能够对第一承压件122受到的作用力进行有效传递,避免了第一承压件122自身受力过大出现损坏。这仅仅是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例如:所述外模套组件100还包括第三承压件,所述第三承压件装设在所述外模底座 120上,所述第三承压件的一端伸出所述外模底座120,所述外模套110上设有用于所述第三承压件插入的承压孔,且所述第三承压件用于与所述加工腔210 的腔壁相抵触。第三承压件为承压柱或承压块。
29.结合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模套组件100还包括固定件130,所述外模底座120设有与所述固定件130固定配合的第一固定孔,所述外模套 110设有与所述固定件130固定配合的第二固定孔。具体地,固定件130为螺栓或螺丝,通过固定件130可以实现外模套110与外模底座120的有效固定,同时通过在外模底座120上开设第一固定孔,以及在外模套110上开设第二固定孔,使得固定件130可以埋入第一固定孔或第二固定孔中,即避免固定件130 外露受到损坏。这仅仅是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例如:所述外模套组件100还包括卡扣件,所述卡扣件装设在所述外模套110上,所述外模底座120上设有与所述卡扣件卡接配合的卡接槽;或所述卡扣件装设在所述外模底座120上,所述外模套110上设有与所述卡扣件卡接配合的卡接槽。
30.结合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加工模具200与所述第二加工模具300叠置配合后,所述第一加工模具200与所述第二加工模具300的贴合处远离所述加工腔210或所述支撑腔310的一侧留有处理间隙400。具体地,第一加工模具200与第二加工模具300在装配时,通过对第一加工模具200和/ 或第二加工模具300的侧边进行加工或打磨,使得第一加工模具200与第二加工模具300的贴合处(远离加工腔210或支撑腔310的一侧)能够形成处理间隙400。进一步地,上述这种实施方式可以更加容易地将第一加工模具200与第二加工模具300之间的气体排出,保证第一加工模具200与第二加工模具300 的贴合效果。
3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锥滚子倒角加工装置还包括油封件,所述油封件涂敷在所述第一加工模具200与所述第二加工模具300的贴合处。具体地,油封件为润滑油或打磨
油。通过在第一加工模具200与第二加工模具300的贴合处涂敷油封件,可以有效避免贴合处对于圆锥滚子的打磨影响。
32.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施压件向所述圆锥滚子施加作用力时,所述施压件伸入到所述支撑腔310,且所述施压件与所述支撑腔310的腔壁周向抵触。具体地,施压件为油缸或气缸。上述这种实施方式可以保证施压件与圆锥滚子在支撑腔310内的有效对位,使得圆锥滚子的整体受力更加均匀,保证了圆锥滚子的加工效果。
3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