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具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62124发布日期:2022-06-10 20:49阅读:62来源:国知局
刀具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与刀具研磨机有关。


背景技术:

2.切削刀(如铣刀)在用过一段时间后,其刀刃部会因摩擦而损耗,进而影响到加工产品品质,因此,加工刀具使用过一段时间就需要重新研磨或是更换新刀,才能维持加工品质及精准度。
3.然而,目前市面上的刀刃研磨大都仅针对刀头处的局部研磨,而非整体刀刃重头到尾的研磨,故研磨后的刀刃在进行加工依然不如新刀,且目前的研磨方式大都是采用人工手拿研磨装置来进行研磨,研磨后的刀刃品质参差不齐,更甚者常有研磨失败整个刀具毁损的情况发生。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刀具研磨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具研磨机,可稳定且精准地进行研磨刀具作业,且通过定位组件而可配合刀具刀沟的螺旋角度不同而可准确地相对应调整好角度进行研磨。
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刀具研磨机,包括:一座体、一进给杆、一抵迫组件及一定位组件。该进给杆包含有一轴心线、一工作端及一操作端,该进给杆可沿该轴心线移动且可以该轴心线为轴转动,该工作端供一刀具组接,该操作端供外界操作以驱使该进给杆移动,进而带动该刀具供一研磨轮进行研磨;该抵迫组件设于该座体,该抵迫组件可沿横向该轴心线方向移动而选择性地压抵该进给杆,当该抵迫组件压抵该进给杆时,可迫使该进给杆以螺旋方向沿该轴心线移动;该定位组件包含有一定位凸部及复数定位凹部,该定位凸部凸设于该座体,该复数定位凹部设于该进给杆进而二者呈同动关系,该复数定位凹部以该轴心线为中心地呈角度间隔分布,各该定位凹部沿垂直该轴心线方向凹伸且于该轴心线方向形成有开放的一进出口部,各该定位凹部于该轴心线周向上定义有一第一壁部及一第二壁部;其中,随着该进给杆沿该轴心线移动,该定位凸部可经由该进出口部进出一该定位凹部,当该定位凸部位于该定位凹部时,转动该进给杆使该定位凸部于该轴心线周向上抵靠于该第一壁部,以完成起始位置校正,此时,该第二壁部与该定位凸部于该轴心线周向上呈间隔配置,以提供裕度空间予该定位凸部进行移动。
7.较佳地,该座体凹设有至少一组接槽,该定位凸部不可摆动地嵌设定位于该至少一组接槽。
8.较佳地,该复数定位凹部数量为偶数。
9.较佳地,该定位组件另包含有一定位环,该定位环可拆卸地定位于该进给杆,该定位环包含有一环体及一凸垣,该凸垣径向地凸伸出该环体,该复数定位凹部径向地凹设于该凸垣。
10.较佳地,该第一壁部垂直于该轴心线延伸,该第二壁部斜向于该第一壁部延伸。
11.较佳地,当该进给杆朝向该研磨轮靠近的方向时,于该进给杆转动方向上,各该定位凹部的该第二壁部位于该第一壁部相对前方。
12.较佳地,于垂直该轴心线方向上,该定位凸部伸入该定位凹部的距离不大于该第一壁部长度的一半。
13.较佳地,当该定位凸部进入该定位凹部且抵靠于该第一壁部时,该定位凸部的一顶部与该第二壁部最远离该轴心线处的壁缘齐平。
14.较佳地,于垂直该第一壁部方向上,定义该第二壁部至该第一壁部的最远距离为一第一尺寸,且定义该定位凸部伸入该定位凹部部分的最大厚度为一第二尺寸,该第二尺寸与该第一尺寸比值介于0.1至0.5之间。
15.较佳地,该座体凹设有至少一组接槽,该定位凸部不可摆动地嵌设定位于该至少一组接槽;该复数定位凹部数量为偶数;该第一壁部垂直于该轴心线延伸,该第二壁部斜向于该第一壁部延伸;当该进给杆朝向该研磨轮靠近的方向时,于该进给杆的转动方向上,各该定位凹部的该第二壁部位于该第一壁部的相对前方;于垂直该轴心线方向上,该定位凸部伸入该定位凹部的距离不大于该第一壁部长度的一半;当该定位凸部进入该定位凹部且抵靠于该第一壁部时,该定位凸部的一顶部与该第二壁部最远离该轴心线处的壁缘齐平;于垂直该第一壁部的方向上,定义该第二壁部至该第一壁部的最远距离为一第一尺寸,且定义该定位凸部伸入该定位凹部部分的最大厚度为一第二尺寸,该第二尺寸与该第一尺寸比值介于0.1至0.5之间;该至少一组接槽数量为二,二该组接槽沿该轴心线的延伸方向配置于该座体的相对两侧;于该轴心线的延伸方向上,该环体长度大于该凸垣长度;该第一壁部与该第二壁部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连接在一起,该第一壁部与该第二壁部之间的夹角至少大于75度。
16.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刀具研磨机,可稳定且精准地进行研磨刀具作业,且通过定位组件可配合刀具刀沟的螺旋角度不同而可准确地相对应调整好角度进行研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立体图。
19.图2为图1分解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定位环。
21.图4为图3正视图。
22.图5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使用作动图。
23.图7为图5正视局部放大图。
24.图8及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使用作动图。
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局部分解图。
26.图11、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作动图。
27.附图标记
28.1,1b,1c:座体;11:组接槽;12、12c:端面;2、2b、2c:进给杆;21:轴心线;22:工作端;23:操作端;3:抵迫组件;4:定位组件;41、41a、41b、41c:定位凸部;411:顶部;42、42a、
42c:定位凹部;421:第一壁部;422:第二壁部;43、43a、43c:定位环;431:环体;432:凸垣;44:进出口部;51:第一尺寸;52:第二尺寸;6、6a:刀具;7:研磨轮。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能的实施形态,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畴,文中所提名词前冠以的“一”或“至少一”并非对数量进行限制,依据需求亦可为“复数”个,此数量上的变化亦为所欲保护的范围,合先叙明。
30.请参考图1至图7,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刀具研磨机包括:一座体1、一进给杆2、一抵迫组件3及一定位组件4。
31.该进给杆2包含有一轴心线21、一工作端22及一操作端23,该进给杆2可沿该轴心线21移动且可以该轴心线21为轴转动,该工作端22供一刀具6组接,该操作端23供外界操作以驱使该进给杆2移动,进而带动该刀具6供一研磨轮7进行研磨,如研磨刀槽处的刀刃。
32.该抵迫组件3设于该座体1,该抵迫组件3可沿横向该轴心线21的方向移动而选择性地压抵该进给杆2,当该抵迫组件3压抵该进给杆2时,可迫使该进给杆2以螺旋方向沿该轴心线21移动。更详细地说,该进给杆2受到该抵迫组件3压抵所形成的螺旋运动路径的行程角会与该抵迫组件3抵压方向有关,借此通过转动该抵迫组件3则可配合不同该刀具6刀槽的螺旋角。
33.该定位组件4包含有一定位凸部41及复数定位凹部42,该定位凸部41凸设于该座体1,该复数定位凹部42设于该进给杆2进而二者呈同动关系,该复数定位凹部42以该轴心线21为中心地呈角度间隔分布,各该定位凹部42沿垂直该轴心线21方向凹伸且于该轴心线21方向形成有开放的一进出口部44,各该定位凹部42于该轴心线21周向上定义有一第一壁部421及一第二壁部422;其中,随着该进给杆2沿该轴心线21移动,该定位凸部41可经由该进出口部44进出一该定位凹部42,当该定位凸部41位于该定位凹部42时,转动该进给杆2使该定位凸部41于该轴心线21周向上抵靠于该第一壁部421,以完成起始位置校正,此时,该第二壁部422与该定位凸部41于该轴心线21周向上呈间隔配置,以提供裕度空间予该定位凸部41进行移动。
34.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组件4另包含有一定位环43,该定位环43可拆卸地定位于该进给杆2,该定位环43包含有一环体431及一凸垣432,该凸垣432径向地凸伸出该环体431,该复数定位凹部42径向地凹设于该凸垣432。并且,该复数定位凹部42数量为偶数,以因应各种不同该刀具6的刀槽数量。此外,于该轴心线21延伸方向上,该环体431长度大于该凸垣432长度,使得该环体431能与该进给杆2有较多接触面积,以强化结合稳定度。
35.较具体地说,该第一壁部421垂直于该轴心线21延伸,该第二壁部422斜向于该第一壁部421延伸,形成单侧挡止单侧开放的形态。并且,当该进给杆2朝向该研磨轮7靠近的方向时,于该进给杆2转动方向上,各该定位凹部42的该第二壁部422位于该第一壁部421的相对前方,以确保当该进给杆2进行螺旋旋动时,该第二壁部422能够闪避该定位凸部41避免发生干涉或碰撞。更具体地说,由于该第二壁部422倾斜延伸,故对于该定位凸部41插设深度需要有一定规范,经过尺寸估算及测试,于垂直该轴心线21方向上,该定位凸部41伸入该定位凹部42的距离较佳为不大于该第一壁部421长度的一半。
36.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壁部421与该第二壁部422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连接在一
起,该第一壁部421与该第二壁部422之间的夹角至少大于75度,以产生有较多空间欲度及深度予该定位凸部41。并且,当该定位凸部41进入该定位凹部42且抵靠于该第一壁部421时,该定位凸部41的一顶部411与该第二壁部422最远离该轴心线21处的壁缘齐平,以便于掌握尺寸及快速掌握。此外,为了更确保该进给杆2行进顺畅及有效避免相对活动时产生干涉,于垂直该第一壁部421的方向上,定义该第二壁部422至该第一壁部421最远距离为一第一尺寸51,且定义该定位凸部41伸入该定位凹部42部分的最大厚度为一第二尺寸52,该第二尺寸52与该第一尺寸51比值介于0.1至0.5之间。
37.值得一提的是,该座体1凹设有至少一组接槽11,该定位凸部41不可摆动地嵌设定位于该至少一组接槽11,以强化该定位凸部41的位置稳定性,确保该定位凸部41不会受到非预期外力作用而偏移。
38.在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组接槽11数量为二,二该组接槽11沿该轴心线21延伸方向配置于该座体1的相对两侧,配合可拆卸的该定位环43组装于该进给杆前后位置,即可通用地对正转延伸或逆转延伸的刀槽进行研磨其刀刃。
39.更详细地说,请进一步参酌图8及图9所示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第一实施例中的该定位环43组设于该工作端22,可使用于正转刀槽的该刀具6(顺铣),而在第二实施例中的定位环43反向地组设于该操作端23,可使用于逆转刀槽的刀具6a(逆铣)。另外,考量到该进给杆2的进给距离,在第二实施例中的该定位环43需要间隔该座体1一预定距离,且需要配合符合预定距离长度的定位凸部41a使用。
40.请进一步参酌图10第三实施例,定位环43a为单纯环形无其他径向凸伸物,复数定位凹部42a径向地凹设于该定位环43a,且各该定位凹部42a于该定位环43a轴向上贯通该定位环43a,如此一来,使用者仅需通过反转该定位环43a即可进行研磨正转延伸或逆转延伸的刀槽。另,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还有另一点不同之处,在于定位凸部41b呈柱状地定位于座体1b垂直进给杆2b的一端面12上,该进给杆2b凸伸出该端面12。
41.请参酌图11、图12第四实施例,其与第三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定位凸部41c呈长条状,该定位凸部41c一端可摆动地定位于座体1c垂直进给杆2c的一端面12c上、另端则为自由端而抵靠于定位环43c,当该定位环43c沿一预定方向转动时,该定位凸部41c的另端可随着该定位环43c的外轮廓相对应地偏摆而进入或脱离定位凹部42c,当该定位环43c沿反向该预定方向转动时,而使该定位凸部41c的另端进入一该定位凹部42c,此时该定位凸部41c的另端则会与该定位凹部42c相互挡止,使得该定位环43c无法再沿反向该预定方向转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