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丝加工用退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18169发布日期:2022-05-16 20:21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丝加工用退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铜丝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种铜丝加工用退火装置。


背景技术:

2.铜丝指的是由热轧铜棒不退火(但尺寸较小的丝可能要求中间退火)拉制而成的丝,可用于织网、电缆、铜刷过滤网等。
3.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降低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准确的说,退火是一种对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
4.在对于尺寸较小的铜丝进行制造的时候会需要进行退火,但是一般较小尺寸的铜丝退火完成之后,由于铜丝的尺寸问题,经常在后续对铜丝的整理问题上出现打结以及缠绕的现象,导致尺寸较小的铜丝出现损坏,降低铜丝退火后的产量,十分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枕用轨撑。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铜丝加工用退火装置,包括输入机构,所述输入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退火机构,所述退火机构包括退火箱,所述退火箱的前表面中部嵌入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一,所述退火箱的后表面插入固定连接有内筒,所述退火箱的后端上下两侧壁均贯穿固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与退火箱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导气管向前方弯折,所述导气管呈现方形弯管状,所述退火箱的前端下侧固定连接有立柱二,所述立柱二的下端固定连接底板,所述退火机构的后方设置有降温机构。
8.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前侧固定连接有立柱一,所述立柱一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箱,所述输送箱的内部放置有铜丝,所述输送箱从后端中部将铜丝递送出来。
9.优选的,所述铜丝的后端穿入固定环一中且与固定环一适配。
10.优选的,所述内筒的后端口与退火箱的后端口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内筒呈现管状,所述内筒贯穿退火箱的后表面,所述内筒处于退火箱的内部,所述内筒的前端处于退火箱前端的后方位置。
11.优选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固定环二,所述固定环二呈现圆环状,所述固定环二套接在铜丝的外侧且与铜丝适配,所述固定环二的外侧壁上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扇叶倾斜设置,所述扇叶在远离固定环二的那一端与内筒的后端口内壁滑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扇叶的表面中部贯穿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一,所述齿轮一的表面中部开设有孔一,所述孔一套接在铜丝的外侧且与铜丝适配。
13.优选的,所述降温机构的后方设置有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包括立柱三,所述立柱三的下端固定连接底板,所述立柱三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右端输出轴固
定连接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与齿轮一啮合。
14.优选的,所述齿轮二的右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外侧嵌入固定连接有卡柱,所述转筒的外侧套接有卷筒,所述卷筒呈现环装,所述卷筒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柱插入卡槽内部且与卡槽适配,所述卷筒的外表面中部开设有卷槽,所述卷槽呈现环形且截面呈现半圆且与铜丝适配,所述铜丝在远离输送箱的那一端搭接在卷槽内部。
15.优选的,所述卷筒的正后方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下端固定连接底板,所述挡板的前表面中部开设有挡槽,所述挡槽与卷槽正对且与铜丝适配,所述挡板的前表面中部左右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挡柱,所述挡柱处于卷筒的两侧且与卷筒接触。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7.1、将铜丝的端头卡接在卷槽内部,随后启动退火机构以及电机,通过电机的转动带动转筒的转动,从而带动卷筒的转动,此时卷槽卡接着铜丝的尾端,从而带动铜丝在装置中运动,在铜丝经过退火机构完成退火之后,最终都会被自动绕接在卷筒的外侧完成铜丝退火后的收卷工作,然后通过转动挡柱,将卷筒从转筒上取下,从而进行铜丝退火后的收卷和收纳,提高了装置的后期整理能力。
18.2、通过电机启动带动齿轮二的转动,在通过卷筒对铜丝进行收卷的同时,由于齿轮二和齿轮一的啮合,从而在横杆的连接条件下,扇叶以固定环二为轴进行转动,从而将外部的冷空气吹入到退火机构的内部,对退火完成的铜丝进行降温处理,节约了降温设备的额外能源,从而增加了装置的能源节约能力。
19.3、通过退火机构的内部结构设计,使得冷空气在扇叶的带动下后进入到内筒中,在从内筒和退火箱的缝隙中从导气管排出外侧,且通过导气管的弯折引导,使得冷热空气形成循环走向,使得装置对于铜丝的降温有效且稳定。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新型退火机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新型降温机构示意图;
23.图4为为本新型收卷机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新型卷槽示意图。
25.图中:1、输入机构;101、底板;102、立柱一;103、输送箱;104、铜丝;2、退火机构;201、退火箱;202、固定环一;203、内筒;204、导气管;205、立柱二;3、降温机构;301、固定环二;302、扇叶;303、横杆;304、齿轮一;305、孔一;4、收卷机构;401、立柱三;402、电机;403、齿轮二;404、转筒;405、卡柱;406、卷筒;407、卡槽;408、卷槽;409、挡板;410、挡槽;411、挡柱。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
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7.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28.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一种铜丝加工用退火装置,包括输入机构1,输入机构1包括底板101,底板101的上方设置有退火机构2,退火机构2包括退火箱201,退火箱201的前表面中部嵌入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一202,退火箱201的后表面插入固定连接有内筒203,退火箱201的后端上下两侧壁均贯穿固定连接有导气管204,导气管204与退火箱201的内部相连通,导气管204向前方弯折,导气管204呈现方形弯管状,退火箱201的前端下侧固定连接有立柱二205,立柱二205的下端固定连接底板101,退火机构2的后方设置有降温机构3。
29.底板101的上表面前侧固定连接有立柱一102,立柱一10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箱103,输送箱103的内部放置有铜丝104,输送箱103从后端中部将铜丝104递送出来。
30.铜丝104的后端穿入固定环一202中且与固定环一202适配。
31.内筒203的后端口与退火箱201的后端口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内筒203呈现管状,内筒203贯穿退火箱201的后表面,内筒203处于退火箱201的内部,内筒203的前端处于退火箱201前端的后方位置。
32.降温机构3包括固定环二301,固定环二301呈现圆环状,固定环二301套接在铜丝104的外侧且与铜丝104适配,固定环二301的外侧壁上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扇叶302,扇叶302倾斜设置,扇叶302在远离固定环二301的那一端与内筒203的后端口内壁滑动连接,扇叶302可以沿着固定环二301为轴在内筒203的后端口内部转动。
33.扇叶302的表面中部贯穿固定连接有横杆303,横杆30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一304,齿轮一304的表面中部开设有孔一305,孔一305套接在铜丝104的外侧且与铜丝104适配。
34.降温机构3的后方设置有收卷机构4,收卷机构4包括立柱三401,立柱三401的下端固定连接底板101,立柱三4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402,电机402的右端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齿轮二403,齿轮二403与齿轮一304啮合。
35.齿轮二403的右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转筒404,转筒404的外侧嵌入固定连接有卡柱405,转筒404的外侧套接有卷筒406,卷筒406呈现环装,卷筒406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卡槽407,卡柱405插入卡槽407内部且与卡槽407适配,卷筒406的外表面中部开设有卷槽408,卷槽408呈现环形且截面呈现半圆且与铜丝104适配,铜丝104在远离输送箱103的那一端搭接在卷槽408内部。
36.卷筒406的正后方设置有挡板409,挡板409的下端固定连接底板101,挡板409的前表面中部开设有挡槽410,挡槽410与卷槽408正对且与铜丝104适配,挡板409的前表面中部左右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挡柱411,挡柱411处于卷筒406的两侧且与卷筒406接触,挡柱411用于限制卷筒406的活动范围。
37.工作原理:
38.第一步,将铜丝104的端头卡接在卷槽408内部,随后启动退火机构2以及电机402,通过电机402的转动带动转筒404的转动,从而带动卷筒406的转动,此时卷槽408卡接着铜丝104的尾端,从而带动铜丝104在装置中运动,在铜丝104经过退火机构2完成退火之后,最
终都会被自动绕接在卷筒406的外侧完成铜丝104退火后的收卷工作,然后通过转动挡柱411,将卷筒406从转筒404上取下,从而进行铜丝104退火后的收卷和收纳,提高了装置的后期整理能力;
39.第二步,通过电机402启动带动齿轮二403的转动,在通过卷筒406对铜丝104进行收卷的同时,由于齿轮二403和齿轮一304的啮合,从而在横杆303的连接条件下,扇叶302以固定环二301为轴进行转动,从而将外部的冷空气吹入到退火机构2的内部,对退火完成的铜丝104进行降温处理,节约了降温设备的额外能源,从而增加了装置的能源节约能力。
40.第三步,通过退火机构2的内部结构设计,使得冷空气在扇叶302的带动下后进入到内筒203中,在从内筒203和退火箱201的缝隙中从导气管204排出外侧,且通过导气管204的弯折引导,使得冷热空气形成循环走向,使得装置对于铜丝104的降温有效且稳定。
4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