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锻铸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66937发布日期:2022-12-24 01:13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锻铸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金属工件铸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锻铸造装置。


背景技术:

2.钢锻通常放置于球磨机中,与带粉碎的物料接触,并在球磨机筒体转动的驱动下与物料和筒体内壁进行撞击,从而实现物料粉碎。且钢锻通常通过将熔炼的钢水浇注入模具中并冷却制得。
3.公开号为cn102049497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斜拉式钢锻铸造装置,包括一机架以及铸造钢锻用的多个模具;该设备还包括倾斜设置在机架上的由动力机构驱动的传送带;所述的多个模具按照运动方向一字形排列定位安装在传送带表面,所述模具的运动轨迹位于冲天炉的铁水浇注口下方以直接接收融化的铁水。所述传送带是平行排列的两个链条,每个链条分别绕过定位在机架低点的主动链轮以及机架高点的从动链轮后首尾相接封闭成圈。
4.相关技术中钢锻铸造装置的传送带倾斜设置,模具安装在传送带上并随传送带移动,当模具移动至传送带倾斜处时,模具随传送带倾斜,从而使得钢水易从模具中倾洒并造成制得的钢锻的尺寸减小,进而造成物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钢水倾洒的可能,减少物料浪费,本技术提供一种钢锻铸造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锻铸造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钢锻铸造装置,包括多个模具和用于驱动所述模具移动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方的一端设有下料口,所述传送带上方远离所述下料口的一端设有冷却组件,所述传送带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传送部、第二传送部和第三传送部,所述第一传送部位于所述传送带靠近所述下料口的一侧且向上倾斜,所述第二传送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传送部远离所述下料口的一端且向下倾斜,所述第三传送部位于所述第一传送部和所述第二传送部下端并与所述第一传送部和所述第二传送部相互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模具远离所述传送带的一端铰接有盖体,所述模具靠近铰接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使所述盖体与所述模具之间的夹角始终小于90
°
的限位块,所述传送带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盖体转动的驱动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钢锻铸造装置生产钢锻时,传送带驱动模具移动至第一传送部,驱动组件使得盖体打开,钢水经下料口进入模具中,此时驱动组件驱动盖体始终将模具盖合,减少了模具随第一传送部和第二传送部倾斜时钢水洒落的可能,直至当传送带驱动模具移动至第二传送部远离第一传送部的一端时,驱动组件将盖体打开,使得成形的钢锻脱离模具,完成钢锻生产,从而达到减少钢水倾洒的可能,减少物料浪费的效果。
8.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模具远离所述传送带的一侧的驱动轨道,且所述驱动轨道两侧固定连接有同一支撑架,所述盖体远离铰接端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轨道转动并滑动连接,所述驱动轨道包括位于所述传送带靠近所述下料口一侧的第一连接部,所
述第一连接部一端与所述第一传送部平行,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送部平行,且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一传送部的一端位于所述下料口靠近所述第二传送部的一侧,所述第三传送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二传送部的一端位于所述冷却组件远离所述下料口的一侧,所述第一传送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二传送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传送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连接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三连接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模具移动至第一传送部时,盖体位于第二连接部靠近下料口的一端,由于第二连接部与第三传送部之间的距离较大,此时盖体打开并从随传送带继续移动,当钢水进入模具中后,盖体滑动至第三连接部靠近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且盖体与模具之间的距离减小,当盖体随模具移动至第一连接部时,第一连接部与传送带之间的距离较小,此时盖体盖合并抵接在模具上,减少了模具随第一传送部和第二传送部倾斜时钢水洒落的可能,当盖体移动至第一连接部远离下料口的一端,此时第三连接部与传送带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驱动盖体打开,使得成形的钢锻脱离模具,从而进一步达到减少钢水倾洒的可能,减少物料浪费的效果。
10.可选的,所述盖体远离铰接端的一端且靠近所述模具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磁铁,且所述盖体与所述模具通过磁铁相互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盖体盖合在模具上时,磁铁将盖体和模具进行吸附,从而增加了盖体和模具盖合的稳定性,进一步减少了模具随第一传送部和第二传送部倾斜时钢水洒落的可能,进一步达到减少钢水倾洒的可能,减少物料浪费的效果。
12.可选的,所述模具两端均设有与所述传送带固定连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传送带的一端均与所述模具侧壁靠近磁铁的一端铰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具上端与支撑杆铰接,模具重力使得模具始终保持竖直,当支撑杆随传送带移动时,模具始终保持竖直,进一步减少了模具随第一传送部和第二传送部倾斜时钢水洒落的可能,进一步达到减少钢水倾洒的可能,减少物料浪费的效果。
14.可选的,所述第二传送部远离所述第一传送部的一端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模具翻转的翻转组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与模具铰接,使得模具始终保持竖直,当模具移动至与翻转组件抵接时,翻转组件驱动模具翻转,从而使得模具中成形的钢锻从模具中掉落,从而在不需额外添加驱动源的情况下实现钢锻脱模,增加了钢锻脱模的便捷性。
16.可选的,所述翻转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支撑架靠近所述第二传送部的一端的翻转杆,且所述支撑架靠近所述翻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翻转杆的轴心处固定连接,当所述模具与所述翻转杆抵接时,所述翻转杆位于所述模具远离所述传送带的一侧抵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模具与翻转杆抵接时,翻转杆位于模具远离传送带的一侧,此时模具继续随传送带移动,此时支撑杆驱动模具上端在竖直方向上向远离传送带的方向移动,且随着传送带的转动,模具下端在翻转杆的抵接作用下向靠近传送带的方向翻转,直至模具上端向远离传送带的一侧且向下倾斜,从而在不需额外添加驱动源的情况下使钢锻脱离模具,达到便于使钢锻脱模的效果。
18.可选的,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开设有容纳槽,且所述第二连接杆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插接在所述容纳槽中并与所述容纳槽滑动连接,且所述容纳槽中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模具在翻转杆的抵接下翻转时,模具翻转至翻转杆远离传送带的一侧,此时模具侧壁对翻转杆施加向靠近传送带的方向移动的力,此时翻转杆向靠近传送带的方向移动,且第二连接杆向靠近第一连接杆的方向移动,此时弹簧被压缩,且翻转杆与支撑架之间的距离小于支撑杆的长度,从而减少翻转杆限制模具移动的可能,当模具转动至远离翻转杆后,弹簧恢复形变并驱动第二连接杆向远离第一连接杆的方向移动,从而对下一模具进行翻转,从而提高钢锻脱模效率。
20.可选的,所述冷却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部两侧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均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淋管位于第二传送部两侧,并对模具进行喷淋,此时盖体盖合在模具上,减少了水进入模具中并与钢水混合的可能,并可对盖体进行喷淋,增加了模具的降温效率,从而使得钢锻快速冷却定型,进一步达到减少钢水倾洒的可能,减少物料浪费的效果。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使用钢锻铸造装置生产钢锻时,传送带驱动模具移动至第一传送部,驱动组件使得盖体打开,钢水经下料口进入模具中,此时驱动组件驱动盖体始终将模具盖合,减少了模具随第一传送部和第二传送部倾斜时钢水洒落的可能,直至当传送带驱动模具移动至第二传送部远离第一传送部的一端时,驱动组件将盖体打开,使得成形的钢锻脱离模具,完成钢锻生产,从而达到减少钢水倾洒的可能,减少物料浪费的效果;2.当模具移动至第一传送部时,盖体位于第二连接部靠近下料口的一端,由于第二连接部与第三传送部之间的距离较大,此时盖体打开并从随传送带继续移动,当钢水进入模具中后,盖体滑动至第三连接部靠近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且盖体与模具之间的距离减小,当盖体随模具移动至第一连接部时,第一连接部与传送带之间的距离较小,此时盖体盖合并抵接在模具上,减少了模具随第一传送部和第二传送部倾斜时钢水洒落的可能,当盖体移动至第一连接部远离下料口的一端,此时第三连接部与传送带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驱动盖体打开,使得成形的钢锻脱离模具,从而进一步达到减少钢水倾洒的可能,减少物料浪费的效果;3.当模具与翻转杆抵接时,翻转杆位于模具远离传送带的一侧,此时模具继续随传送带移动,此时支撑杆驱动模具上端在竖直方向上向远离传送带的方向移动,且随着传送带的转动,模具下端在翻转杆的抵接作用下向靠近传送带的方向翻转,直至模具上端向远离传送带的一侧且向下倾斜,从而在不需额外添加驱动源的情况下使钢锻脱离模具,达到便于使钢锻脱模的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钢锻铸造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体现驱动轨道与传送带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图2a处结构的放大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架;11、传送轮;12、遮挡架;13、下料口;131、输送斗;14、料斗;141、导向板;15、承接箱;16、转动轮;2、传送带;21、第一传送部;22、第二传送部;23、第三传送部;3、模具;31、安装槽;32、支撑杆;33、限位块;4、冷却组件;41、风扇;42、喷淋管;421、喷淋口;5、盖体;6、驱动组件;61、驱动轨道;611、第一连接部;612、第二连接部;613、第三连接部;62、滑动杆;63、滑动槽;7、翻转组件;71、翻转杆;72、连接杆;721、第一连接杆;7211、容纳槽;722、第二连接杆;72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钢锻铸造装置。参照图1和图2,一种钢锻铸造装置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上设有传送带2,传送带2两端传动连接有传送轮11,且传送轮11的轴心处与支撑架1转动连接,且支撑架1一侧的传送轮11上安装有电机(图中未示出)。传送带2包括位于支撑架1上端并向远离传送轮11的一侧倾斜的第一传送部21,第一传送部21远离传送轮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传送部22,且第二传送部22远离第一传送部21的一端向靠近传送轮11的一侧向下倾斜,且第一传送部21与第二传送部22连接处的下端通过支撑架1支撑。传送轮11远离第一传送部21的一侧设有水平的第三传送部23,第三传送部23两端向靠近传送轮11的方向并沿传送轮11边缘弯折,且第一传送部21和第二传送部2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与第三步传送部固定连接。
29.传送带2远离传送轮11的一侧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模具3,模具3远离传送带2的一端均开设有一个用于生产钢锻的安装槽31,且模具3两侧均设有垂直于传送带2设置的支撑杆32,支撑杆32一端与传送带2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模具3靠近安装槽31口的一端铰接。此时模具3的重力使得模具3在第一传送部21和第二传送部22上移动时始终保持竖直,减少钢水从模具3中倾洒的可能。
30.支撑架1靠近第一传送部21的一侧设有遮挡架12,遮挡架12一端与第一传送部21平行,另一端与第二传送部22平行,且遮挡架12靠近支撑架1的一侧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模具3及传送带2均位于遮挡架12中。遮挡架12远离模具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位于第一传送部21上方的下料口13,下料口13竖直设置且下料口13靠近遮挡架12的一端插接在遮挡架12中,下料口13远离模具3一端的一侧安装有向靠近下料口13的一侧向下倾斜的输送斗131,且输送斗131靠近下料口13的一端与下料口13固定连接。
31.传送带2上端设有用于快速冷却钢水的冷却组件4,支撑架1远离冷却组件4一侧且远离下料口13的一端设有用于承接钢锻的料斗14,且料斗14靠近传送带2的一侧设有向靠近料斗14一侧且向下倾斜的导向板141,且导向板141靠近料斗14的一端与料斗14侧壁固定连接。
32.模具3远离传送带2的一端均铰接有用于盖合安装槽31的盖体5,盖体5与传送带2传动方向相反的一端与模具3铰接,且模具3与盖体5铰接的一端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向倾向于盖合的一侧倾斜的限位块33,且当盖体5打开至最大角度时,盖体5远离模具3的一侧与限位块33抵接。盖体5远离铰接端的一端且靠近模具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磁铁(图中未示出),且当盖体5盖合模具3时,盖体5与模具3抵接,盖体5和模具3相互靠近的侧壁通过磁铁
相互连接。且支撑架1上设有用于驱动盖体5打开和盖合的驱动组件6。
33.使用钢锻制备装置时,电机带动传送轮11转动,从而驱动传送带2转动,模具3不断随传送带2沿传送带2的传动方向移动,当模具3移动至第一传送部21并位于下料口13处时,钢水在输料斗14的倾斜作用下流动至下料口13,并经下料口13流入模具3上的安装槽31中,当模具3移动至与下料口13处完全偏移时,驱动组件6驱动盖体5将安装槽31口盖合,此时磁铁将盖体5与模具3连接,减少钢水在模具3的移动过程中倾洒的可能,当模具3经过冷却组件4时,冷却组件4对模具3侧壁进行降温,使钢锻快速冷却成型,当模具3移动至支撑架1远离下料口13的一端时,驱动组件6将盖体5打开,便于模具3中的钢锻掉落至导向板141上,并随导向板141的斜面滑动至料斗14中。
34.冷却组件4包括安装在遮挡架12远离模具3一侧且位于第一传送部21上方的风扇41,风扇41位于下料口13靠近第二传送部22的一侧,当风扇41对模具3进行冷却时,风进入遮挡架12中并对模具3进行初步冷却。冷却组件4还包括固定连接在遮挡架12内部并与第二传送部22平行的喷淋管42,喷淋管4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沿喷淋管42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喷淋口421。支撑架1靠近喷淋管42一侧且远离第二传送部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承接箱15,当水经喷淋口421喷出并对模具3侧面进行降温后落入承接箱15中。
35.当钢水进入模具3中后,驱动组件6使盖体5盖合在模具3上,此时盖体5和模具3继续随传送带2移动,风扇41在模具3移动的过程中对模具3进行初步冷却,且当模具3移动至喷淋管42处时,水经喷淋管42上的喷淋口421对模具3侧壁进行二次冷却,进一步使得钢水快速冷却成钢锻,且盖体5盖合在模具3上,减少了水经安装槽31口处进入钢水中的可能,同时增加了降温面积,进一步使得钢水快速冷却。
36.驱动组件6包括两个设置在传送带2远离传送轮11一侧的驱动轨道61,驱动轨道61对称设置在模具3两侧,且驱动轨道61远离第一传送部21的一侧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驱动轨道61包括第一传送部21远离传送轮11一侧的第一连接部611,第一连接部611一端平行于第一传送部21,另一端平行于第二传送部22。
37.第三传送部23远离传送轮11的一侧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连接部612,且第二连接部612两端沿传送轮11边缘向靠近第一连接部611的方向弯折,且第一传送部21与第一连接部611之间的距离和第二传送部22与第一连接部611之间的距离均小于第三传送部23与第二连接部612之间的距离。
38.第一连接部611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用于连接第二连接部612的第三连接部613,两个第三连接部613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向远离模具3的方向倾斜,且第三连接部613相互远离的一端均与第二连接部612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传送部21上方的第三连接部613靠近第二连接部612的一端位于下料口13靠近风扇41的一侧。
39.盖体5远离铰接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垂直于盖体5侧壁的滑动杆62,且驱动轨道61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一连接部611、第二连接部612和第三连接部613的滑动槽63,且滑动杆6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插接在滑动槽63中并与滑动槽63滑动连接,且支撑架1远离下料口13的一端设有用于驱动模具3翻转的翻转组件7。
40.驱动组件6驱动盖体5打开和盖合时,模具3随传送带2移动,从而使得与模具3铰接的盖体5带动滑动杆62在滑动槽63中滑动,当模具3移动至第一传送部21时,盖体5移动至第二连接部612靠近下料口13的一端,由于第二连接部612与第三传送部23的力矩较大,此时
盖体5处于打开状态,便于钢水经下料口13进入安装槽31中,此时模具3继续移动,下料口13与安装槽31逐渐偏移,当安装槽31与下料口13完全偏移时,完成下料,且盖体5逐渐移动至将靠近下料口13一侧的第三连接部613处,由于第三连接部613与第一传送部21的距离逐渐缩小,此时盖体5与模具3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当盖体5移动时下料口13靠近风扇41的一侧时,盖体5完全闭合在模具3上,此时模具3与盖体5通过磁铁连接并继续移动,风扇41对模具3侧壁及盖体5侧壁进行初步冷却,增加了降温面积。
41.当模具3移动至第二传送部22时,盖体5移动至第一连接部611处,此时第一连接部611与第二传送部22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盖体5与模具3始终处于闭合状态并向靠近喷淋管42的方向移动,此时水经喷淋管42上的喷淋口421流出并对模具3侧壁及盖体5表面进行二次冷却,进一步达到快速冷却降温的效果,球儿当模具3及盖体5移动至喷淋管42远离下料口13的一端时,模具3位于第二传送部22远离第一传送部21的一端,且盖体5移动至远离下料口13一端的第三连接部613处,此时盖体5随着第三连接部613与第二传送部2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而打开,此时翻转组件7将模具3翻转并使得钢锻从安装槽31口处掉落,完成钢锻生产。
42.参照图2和图3,翻转组件7包括设置在支撑架1远离下料口13一端且沿支撑架1宽度方向设置的翻转杆71,翻转杆71位于模具3远离传送轮11的一端,且翻转杆71靠近支撑架1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水平的连接杆72,且连接杆72靠近支撑架1的一端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连接杆72包括靠近支撑架1一端的第一连接杆721和靠近翻转杆71一端的第二连接杆722,第一连接杆721靠近第二连接杆722的一端开设有容纳槽7211。第二连接杆722靠近第一连接杆721的一端插接在容纳槽7211中并与容纳槽7211滑动连接,且容纳槽7211中固定连接有弹簧723,且弹簧723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722固定连接。
43.驱动模具3翻转时,模具3随传送带2向靠近料斗14的方向移动,此时模具3远离传送轮11的一侧与翻转杆71接触,当模具3继续随传送带2移动时,支撑杆32带动模具3上端在竖直方向上向远离传送带2的方向移动,且随着传送带2的转动,模具3下端在翻转杆71的抵接作用下向靠近传送带2的方向翻转,直至模具3上端向远离传送带2的一侧且向下倾斜,此时模具3中的钢锻可以从模具3的安装槽31口处掉落至导向板141上,并随导向板141的斜面滑动至料斗14中,完成钢锻脱模。
44.且当模具3在翻转杆71的抵接下翻转时,逐渐翻转至翻转杆71远离传送带2的一侧,此时模具3侧壁对翻转杆71施加向靠近传送带2的方向移动的力,此时翻转杆71向靠近传送带2的方向移动,且第二连接杆722向靠近第一连接杆721的方向移动,此时弹簧723被压缩,且翻转杆71与支撑架1之间的距离小于支撑杆32的长度,从而减少翻转杆71限制模具3移动的可能,当模具3转动至远离翻转杆71后,弹簧723恢复形变并驱动第二连接杆722向远离第一连接杆721的方向移动,从而对下一模具3进行翻转,提高钢锻脱模效率。
45.参照图1,为了减少传送带2与支撑架1之间的摩擦力,支撑架1靠近第一传送部21和第二传送部22连接处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沿支撑架1宽度方向设置的转动轮16,当传送带2传动时,转动轮16随传动带转动,从而见笑了传送带2移动时与支撑架1产生摩擦,影响传送到正常传动的情况发生,保持传送带2正常工作。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钢锻铸造装置的实施原理为:使用钢锻制备装置时,电机驱动传送带2转动,模具3不断随传送带2沿传送带2的传动方向移动,此时盖体5处于打开状态,
当模具3移动至第一传送部21并位于下料口13处时,钢水在输料斗14的倾斜作用下流动至下料口13,并经下料口13流入模具3上的安装槽31中,当模具3移动至与下料口13处完全偏移时,驱动轨道61与传送带2的距离缩小,从而使盖体5将安装槽31口盖合,此时磁铁将盖体5与模具3连接,减少钢水在模具3的移动过程中倾洒的可能,模具3和盖体5继续移动,经过风扇41的初步降温和喷淋管42的二次降温,使钢锻快速冷却成型,当模具3移动至靠近料斗14时,驱动轨道61与传送带2的距离增加,从而将盖体5打开,此时模具3与翻转杆71抵接,同时模具3上端继续岁传送带2移动并使得模具3翻转,钢锻掉落至导向板141上,并随导向板141的斜面滑动至料斗14中,完成钢锻生产。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