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便于出料的铸造用砂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37612发布日期:2022-07-13 04:53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便于出料的铸造用砂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砂型铸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便于出料的铸造用砂箱结构。


背景技术:

2.砂型铸造是指在砂型中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钢、铁和大多数有色合金铸件都可用砂型铸造方法获得,常见的铸造为通过铸造砂、砂箱和消失模进行铸造指定大小形状的铸件。
3.在通过砂箱进行砂型铸造时,铸造砂粘连在砂箱内,铸造砂数量多重量大,人工对铸造砂箱开箱,取出铸造件较为麻烦,因铸造件位于上下砂箱之间,铸造砂出料不便,取出铸造件所需时间较长,导致后续总的加工效率较低,使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便于出料的铸造用砂箱结构,解决了铸造砂粘连在砂箱内,铸造砂数量多重量大,人工对铸造砂箱开箱,取出铸造件较为麻烦,因铸造件位于上下砂箱之间,铸造砂出料不便,取出铸造件所需时间较长,导致后续总的加工效率较低,使用效果不好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便于出料的铸造用砂箱结构,包括下砂箱和上砂箱,所述下砂箱两侧的下部均横向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沿下砂箱的前端至后端方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框,两个所述固定框的内腔均可转动地设置沿所述固定框的前端至后端的丝杆,所述丝杆表面的两端螺纹相反,所述丝杆的前端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套,所述丝杆的后端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杆套,两个所述第一丝杆套的内侧面均横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端贯穿至所述下砂箱的内腔,两个所述固定杆的内端之间横向固定连接有前封堵板,两个所述第二丝杆套的内侧面均横向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内端贯穿至所述下砂箱的内腔,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横向固定连接有后封堵板,所述下砂箱内腔的上部可滑动地横向设置有过滤板,所述下砂箱内腔下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流板,两个所述导流板之间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破碎机构。
6.进一步地,所述下砂箱下部的前端与后端均开设有通口,所述下砂箱两侧下部的前端与后端均开设有贯穿口。
7.进一步地,所述破碎机构包括一可转动地横向设置于两个所述导流板之间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间隔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齿牙,所述转动轴的下表面沿水平方向间隔固定连接有多个打散齿牙。
8.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的后端贯穿至所述下砂箱的后侧,所述转动轴的后端固定连接有转把。
9.进一步地,所述丝杆的前端贯穿至所述前侧所述固定框的外部,后侧所述丝杆表面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前侧所述丝杆表面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
第一皮带轮与所述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下砂箱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机构,所述上砂箱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与所述连接机构相连接的锁紧机构。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可便于出料的铸造用砂箱结构,通过转动前侧的丝杆使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一皮带轮使两个丝杆同步正向转动,使两个第一丝杆套与两个第二丝杆套相互远离,带动后封堵板与前封堵板相互远离至合适间距后,通过破碎机构对过滤板与后封堵板和前封堵板之间的铸造砂打散,从而使铸造砂出料,避免铸造砂出料困难,使用效果好,快速出料减少加工的总时间,效率高。
13.(2)、该可便于出料的铸造用砂箱结构,通过转把带动转动轴转动时打散齿牙的顶端与过滤板进行接触,对砂子打散的同时带动过滤板向上运动,从而使过滤板进行振动,避免砂子堵塞过滤板,使用效果好,可以长时间使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砂箱与固定框结构俯视示意图。
16.图中:1-下砂箱、2-上砂箱、3-连接板、4-固定框、5-丝杆、6-第一丝杆套、7-第二丝杆套、8-连接杆、9-前封堵板、10-后封堵板、11-贯穿口、12-第一皮带轮、13-第二皮带轮、14-过滤板、15-导流板、16-转动轴、17-固定齿牙、18-打散齿牙、19-转把、20-通口、21-锁紧机构、22-连接机构、23-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便于出料的铸造用砂箱结构,包括下砂箱1和上砂箱2,下砂箱1两侧的下部均横向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连接板3的顶部沿下砂箱1的前端至后端方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框4,两个固定框4的内腔均可转动地设置沿固定框4的前端至后端的丝杆5,丝杆5表面的两端螺纹相反,丝杆5的前端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套6,丝杆5的后端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杆套7,丝杆5的前端贯穿至前侧固定框4的外部,后侧丝杆5表面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2,前侧丝杆5表面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3,第一皮带轮12与第二皮带轮13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19.通过正向或反向转动前侧丝杆5,第二皮带轮13通过皮带使第一皮带轮12转动,使两个丝杆5同步正向或反向转动,使第一丝杆套6与第二丝杆套7同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前侧丝杆5的前端贯穿至前侧固定框4的前端,丝杆5的前端可设置转盘,方便对丝杆5进行转动。
20.两个第一丝杆套6的内侧面均横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3,固定杆23的内端贯穿至下砂箱1的内腔,两个固定杆23的内端之间横向固定连接有前封堵板9,两个第二丝杆套7的
内侧面均横向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连接杆8的内端贯穿至下砂箱1的内腔,两个连接杆8之间横向固定连接有后封堵板10,下砂箱1两侧下部的前端与后端均开设有贯穿口11,下砂箱1下部的前端与后端均开设有通口20。
21.下砂箱1两侧前端开设的贯穿口11供固定杆23向下砂箱1的前端运动,下砂箱1两侧后端开设的贯穿口11的供连接杆8向下砂箱1的后端运动,通过两个丝杆5的同步正向转动时两个第一丝杆套6与两个第二丝杆套7相互远离,固定杆23与连接杆8带动前封堵板9与后封堵板10通过通口20向下砂箱1的外部运动,从而使前封堵板9与后封堵板10相互远离,当丝杆5反向转动时两个第一丝杆套6与两个第二丝杆套7相互靠近,从而使前封堵板9与后封堵板10相互靠近,对下砂箱1内腔进行分隔。
22.下砂箱1内腔的上部可滑动地横向设置有过滤板14,下砂箱1内腔下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流板15,两个导流板15之间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破碎机构,破碎机构包括一可转动地横向设置于两个导流板15之间的转动轴16,转动轴16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间隔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齿牙17,转动轴16的下表面沿水平方向间隔固定连接有多个打散齿牙18。
23.前封堵板9与后封堵板10的上表面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保证铸造砂的运动,导流板15的顶部为倾斜状,打散齿牙18要比固定齿牙17长,当通口20与后封堵板10对下砂箱1的内腔进行分隔时,固定齿牙17位于转动轴16的上方,而打散齿牙18位于转动轴16的下方,打散齿牙18的顶端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圆弧形,固定齿牙17的长度不会与通口20相接触,当转动轴16进行转动时,打散齿牙18转动至上方,会带动过滤板14向上运动,从而使过滤板14进行振动避免铸造砂堵塞,同时过滤板14与前封堵板9和后封堵板10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当铸造砂通过过滤板14运动至前封堵板9与后封堵板10之间的空隙后,前封堵板9与后封堵板10相互远离至合适位置保证转动轴16转动时,前封堵板9与后封堵板10之间的空隙不会影响转动轴16的转动使打散齿牙18对铸造砂进行搅动,使铸造砂下落出料。
24.进一步地,转动轴16的后端贯穿至下砂箱1的后侧,转动轴16的后端固定连接有转把19,通过转把19方便对转动轴16进行转动
25.进一步地,下砂箱1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机构22,上砂箱2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与连接机构22相连接的锁紧机构21,锁紧机构21与连接机构22均为现有结构,因此不做过多解释,根据使用需求通过锁紧机构21对连接机构22进行连接锁紧,从而使下砂箱1与上砂箱2进行安装。
26.工作时,当需出料时,通过正向转动丝杆5使第二皮带轮13通过皮带使第一皮带轮12进行转动,从而使两个丝杆5同步转动,使两个第一丝杆套6相互远离通过连接杆8与固定杆23带动后封堵板10与前封堵板9相互远离,从而取消分隔,通过转动转把19带动转动轴16进行转动,打散齿牙18对前封堵板9与后封堵板10和过滤板14之间空隙的砂子进行打散,打散齿牙18通过转动轴16进行转动时,通过打散齿牙18带动过滤板14向上或向下运动,使过滤板14进行振动避免铸造砂堵塞,通过两个导流板15之间进行出料,在铸造砂进行出料完成后,通过过滤板14的过滤使铸造件存留在过滤板14上,方便后续拿取,当需进行铸造时,通过反向转动丝杆5,第二皮带轮13通过皮带使第一皮带轮12带动两个丝杆5同步反向转动,使两个第一丝杆套6相互靠近,带动后封堵板10与前封堵板9相互靠近至合适位置,对下砂箱1进行分隔。
2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