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铸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45175发布日期:2022-09-27 19:54阅读:39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蓄电池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工位铸焊机。


背景技术:

2.铅酸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电池的容量设计要求,将数片极板焊接起来组成单体极群,再把各个单体极群通过极柱串联焊接,组成不同电压的电池。将数片极板焊接的部分称为汇流排,将不同极群串联焊接的部分是极群极柱。电池汇流排的焊接,除了传统的使用焊枪和焊条手工焊接外,近年采用铸造焊接的方法越来越多。铸造焊接则可以把汇流排和极柱同时铸造成型。
3.申请号为cn201320098990.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蓄电池铸焊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融铅装置和铸焊装置;所述融铅装置和铸焊装置之间设置有行车轨道,所述行车轨道上设置行车,所述行车上设置有行车模具抓取装置;所述融铅装置内设置有模具;所述铸焊装置包括铸板托台;所述铸板托台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铸板下压装置、铸板轨道、模具轨道和冷却装置;所述铸板轨道上设置有铸板,所述铸板的下方的机体上设置有铸板定位装置,所述模具轨道上设置有模具定位装置。
4.然而在现有技术方案中,铸焊模具的上料作业与铸焊作业之间的配合度差,导致无法配合蓄电池组的上料进度实现连续铸焊,因此蓄电池的铸焊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工位铸焊机,通过铸焊单元的两侧各匹配设置一组由浸铅单元、铸焊模具以及转移单元组成的模具上下料模块,形成双工位的模具上下料模块,从而实现铸焊模具的交替上料,其供料节奏与蓄电池组的上料节奏相匹配,使得铸焊工位上蓄电池组和铸焊模具的上料动作同步完成,从而实现无间断式的连续铸焊,两组模具上下料模块之间各自独立工作,互不干扰,上下料效率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铸焊模具与蓄电池上料配合度差、铸焊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双工位铸焊机,包括:铸焊单元;还包括:浸铅单元,所述浸铅单元设置有多组;铸焊模具,所述铸焊模具与所述浸铅单元一一对应设置且可在铸焊单元和各对应的浸铅单元之间进行转移,多组铸焊模具交替与铸焊单元配合进行蓄电池组的铸焊作业;以及转移单元,所述转移单元与所述浸铅单元一一对应设置并在铸焊单元和各对应的浸铅单元之间传输所述铸焊模具。
8.作为优选,所述浸铅单元设置有两组且分设于所述铸焊单元的两侧,所述铸焊模具对应在所述转移单元的滑道上进行流转。
9.作为优选,一组所述转移单元将完成铸焊作业的铸焊模具转移至对应的浸铅单元处的同时,另一组所述转移单元将完成浸铅的铸焊模具转移至铸焊单元处,以进行铸焊模具的交替上料。
10.作为优选,所述转移单元包括:滑道,所述滑道驳接设置于所述铸焊单元和对应的所述浸铅单元之间;定位滑座,所述定位滑座滑动设置于所述滑道上并对所述铸焊模具进行转移;以及转移驱动件,所述转移驱动件驱动所述定位滑座滑动。
11.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滑座上设置有卡勾,所述铸焊模具上对应所述卡勾开设有勾槽,所述卡勾对应卡设于所述勾槽内。
12.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滑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卡勾,所述卡勾从所述铸焊模具的上方对其进行卡合,以匹配浸铅单元的浸铅作业。
13.作为优选,所述转移单元设置为线性传输结构,所述滑道驳接设置于两组所述浸铅单元之间且其行程分为左右两部分,以对应供两组所述转移单元单独使用。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本实用新型通过铸焊单元的两侧各匹配设置一组由浸铅单元、铸焊模具以及转移单元组成的模具上下料模块,形成双工位的模具上下料模块,从而实现铸焊模具的交替上料,且两组模具上下料模块之间各自独立工作,互不干扰,通过调试两组铸焊模具的上下料步调,能够基本实现铸焊模具持续无间隔上料,最大程度省去上下料等待时间,无缝衔接完成连续式铸焊作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无间断连续铸焊、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铅酸蓄电池生产领域。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19.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
ꢀ“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2.实施例一
23.如图1-3所示,一种双工位铸焊机,包括:铸焊单元10;还包括:浸铅单元20,所述浸
铅单元20设置有多组;铸焊模具30,所述铸焊模具30与所述浸铅单元20一一对应设置且可在铸焊单元10和各对应的浸铅单元20之间进行转移,多组铸焊模具30交替与铸焊单元10配合进行蓄电池组的铸焊作业;以及转移单元50,所述转移单元50与所述浸铅单元20一一对应设置并在铸焊单元10和各对应的浸铅单元20之间传输所述铸焊模具30。
24.作为优选,所述浸铅单元20设置有两组且分设于所述铸焊单元10的两侧,所述铸焊模具30对应在所述转移单元50的滑道51上进行流转。
2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铸焊单元10的两侧各匹配设置一组由浸铅单元20、铸焊模具30以及转移单元50组成的模具上下料模块,形成双工位的模具上下料模块,从而实现铸焊模具30的交替上料,其供料节奏与蓄电池组的上料节奏相匹配,使得铸焊工位上蓄电池组和铸焊模具30的上料动作同步完成,且两组模具上下料模块之间各自独立工作,互不干扰,最大程度省去上下料等待时间,从而实现无间断式的连续铸焊,提高生产效率。
26.作为优选,一组所述转移单元50将完成铸焊作业的铸焊模具30转移至对应的浸铅单元20处的同时,另一组所述转移单元50将完成浸铅的铸焊模具30转移至铸焊单元10处,以进行铸焊模具30的交替上料。
27.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独立双工位的铸焊模具上下料结构,工作时,其中一组铸焊模具30在所对应的浸铅单元20处完成浸铅并由对应的转移单元50转移至铸焊单元10处,与此同时,另一组铸焊模具30与铸焊单元10配合完成蓄电池组101的铸焊作业并由对应的转移单元50转移至对应的浸铅单元20处,通过调试两组铸焊模具30的上下料步调,能够基本实现铸焊模具30持续无间隔上料,无缝衔接完成连续式铸焊作业。
28.作为优选,如图2所示,所述转移单元50包括:滑道51,所述滑道51驳接设置于所述铸焊单元10和对应的所述浸铅单元20之间;定位滑座52,所述定位滑座52滑动设置于所述滑道51上并对所述铸焊模具30进行转移;以及转移驱动件53,所述转移驱动件53驱动所述定位滑座52滑动。
29.作为优选,结合图3所示,所述定位滑座52上设置有卡勾521,所述铸焊模具30上对应所述卡勾521开设有勾槽31,所述卡勾521对应卡设于所述勾槽31内。
30.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滑座5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卡勾521,所述卡勾521从所述铸焊模具30的上方对其进行卡合,以匹配浸铅单元20的浸铅作业。
31.实施例二
32.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33.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所述转移单元50设置为线性传输结构,所述滑道51驳接设置于两组所述浸铅单元20之间且其行程分为左右两部分,以对应供两组所述转移单元50单独使用。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性传输结构是指转移单元50设置为线性轨道结构,两组所述转移单元50的滑道51设置为连续的单条,在该滑道51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一组浸铅单元20,其中一组铸焊模具30及定位滑座52在转移单元50的左半侧轨道上滑动传输,另一组铸焊模具30及定位滑座52在转移单元50的右半侧轨道上滑动传输。
35.工作过程:
36.工作时,其中一组铸焊模具30在所对应的浸铅单元20处完成浸铅并由对应的转移
单元50转移至铸焊单元10处,与此同时,另一组铸焊模具30与铸焊单元10配合完成蓄电池组101的铸焊作业并由对应的转移单元50转移至对应的浸铅单元20处,两组铸焊模具30交替上下料并基本实现铸焊模具30的持续无间隔上料,从而无缝衔接完成连续式铸焊作业。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