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抛丸机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抛丸机的高效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2.抛丸清理技术已经是国际上路桥施工中应用最普遍的、效率快、最可靠的方法之一。抛丸机是通过抛丸器将钢砂或钢丸高速抛落冲击在表面的一种处理技术,其弹丸主要采用钢砂。目前抛丸机在工作时其内部电机以及其它电气元件长时间运转时,处于高负荷运转导致电气箱内部温度过高,从而严重影响到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的散热装置结构简单,只能将电气箱内部少量的高温热风排出,无法起到冷却降温的作用,而且电气箱内的空气流动性差,无法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因此针对现有问题,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抛丸机的高效散热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散热装置散热效果差,无法起到降温作用的问题。
4.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应用于抛丸机的高效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箱、驱动电机、冷却液箱、循环泵,所述散热箱一侧的上下两端设有用于与电气控制箱内部相连通的出风管和进风管,散热箱一侧位于出风管和进风管之间设有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一侧与电气控制箱相连接,安装壳体中设置所述冷却液箱,冷却液箱上设置所述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进水端通过管路与冷却液箱连接,所述散热箱内侧靠近安装壳体的一端设有冷却风箱,所述冷却风箱中设有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的两端贯穿散热箱侧壁并分别与冷却液箱和循环泵出水端相连接,所述冷却风箱底部开设有排风管;所述散热箱另一侧的上下两端设有安装管,两个所述安装管分别与出风管和进风管位置相对应,安装管中均设有两个安装架,两个安装架之间转动设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上分别设有排风扇和进风扇,所述排风扇位于进风扇上方,排风扇和进风扇进风排风方向相反,且转轴一端均设有从动皮带轮,所述散热箱一侧位于两个安装管之间设置所述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散热箱侧壁并于散热箱内部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设有主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上分别通过传动带与上下两个从动皮带轮传动连接,且连接轴的一端贯穿冷却风箱侧壁并设有冷却风扇,所述冷却风扇的出风端正对所述冷却盘管。
6.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均包括安装套和连接杆,所述安装套位于安装管中心,安装套内侧通过轴承与转轴相连接,安装套外壁上沿周向设置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安装管内壁固定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盘管通过固定架与冷却风箱内壁进行固定。
8.进一步的,所述排风管呈上宽下窄结构。
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管一端均设有防尘滤网。
10.进一步的,所述冷却风箱靠近连接轴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2.(1)本实用新型中散热装置通过排风扇和进风扇分别进行排风和进风,在出风管和进风管的配合下,使得电气控制箱内部与外界形成循环,从而能够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同时驱动电机也带动冷却风扇旋转,提高散热效果,减少了设备投入,降低了散热成本。
1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循环泵带动冷却盘管内的冷却液进行循环,并在冷却风扇的作用下将冷风经过进风管进入到电气控制箱中,实现冷却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电气控制箱的散热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电气控制箱1、散热箱2、出风管21、进风管22、安装管23、安装架231、安装套2311、连接杆2312、防尘滤网232、转轴233、排风扇234、进风扇235、从动皮带轮236、驱动电机3、连接轴31、主动皮带轮32、传动带33、冷却液箱4、循环泵5、安装壳体6、冷却风箱7、通风孔71、排风管72、冷却风扇73、冷却盘管8、固定架81。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固定设置均为机械领域中的通用连接方式,焊接、螺栓螺母连接以及螺钉连接均可。
18.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如图1-2所示,一种应用于抛丸机的高效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箱2、驱动电机3、冷却液箱4、循环泵5,所述散热箱2一侧的上下两端设有用于与电气控制箱1内部相连通的出风管21和进风管22,散热箱2一侧位于出风管21和进风管22之间设有安装壳体6,所述安装壳体6一侧与电气控制箱1相连接,安装壳体6中设置所述冷却液箱4,冷却液箱4上设置所述循环泵5,所述循环泵5的进水端通过管路与冷却液箱4连接,所述散热箱2内侧靠近安装壳体6的一端设有冷却风箱7,所述冷却风箱7中设有冷却盘管8,所述冷却盘管8的两端贯穿散热箱2侧壁并分别与冷却液箱4和循环泵5出水端相连接,所述冷却风箱7底部开设有排风管72;所述散热箱2另一侧的上下两端设有安装管23,两个所述安装管23分别与出风管21和进风管22位置相对应,安装管23中均设有两个安装架231,两个安装架231之间转动设有转轴233,两个所述转轴233上分别设有排风扇234和进风扇235,所述排风扇234位于进风扇235上方,排风扇234和进风扇235进风排风方向相反,且转轴233一端均设有从动皮带轮236,所述散热箱2一侧位于两个安装管23之间设置所述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散热
箱2侧壁并于散热箱2内部设有连接轴31,所述连接轴31上设有主动皮带轮32,所述主动皮带轮32上分别通过传动带33与上下两个从动皮带轮236传动连接,且连接轴31的一端贯穿冷却风箱7侧壁并设有冷却风扇73,所述冷却风扇73的出风端正对所述冷却盘管8,使得冷却风扇能够将冷却风箱内的冷风吹出。
20.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231均包括安装套2311和连接杆2312,所述安装套2311位于安装管23中心,安装套2311内侧通过轴承与转轴233相连接,安装套2311外壁上沿周向设置多个连接杆2312,所述连接杆2312与安装管23内壁固定连接。
21.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盘管8呈s型排列设置在冷却风箱内,且冷却盘管8通过固定架81与冷却风箱7内壁进行固定。
22.进一步的,所述排风管72呈上宽下窄结构。
23.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管23一端均设有防尘滤网232。
24.进一步的,所述冷却风箱7靠近连接轴31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71。
25.工作原理:驱动电机3通过主动皮带轮32配合传动带33带动两个上下两个从动皮带轮236旋转,从而使得排风扇234和进风扇235进行并分别进行排风和进风,在出风管21和进风管22的配合下,使得电气控制箱1内部与外界形成循环,实现散热;同时循环泵5带动冷却盘管8内的冷却液进行循环,驱动电机3输出端通过连接轴31带动冷却风扇73旋转,从而将冷风经过冷却风箱7底部排出并从进风管22进入到电气控制箱1中,达到冷却效果。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