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热循环结构的热处理电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74422发布日期:2022-07-09 00:23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热循环结构的热处理电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热循环结构的热处理电炉。


背景技术:

2.真空热处理即真空技术与热处理两个专业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是指热处理工艺的全部和部分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的。真空热处理炉热效率高,可实现快速升温和降温,可实现无氧化、无脱碳、无渗碳,可去掉工件表面的磷屑,并有脱脂除气等作用,从而达到表面光亮净化的效果。
3.但本技术发明人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4.但是,热处理机构需要定期进行散热冷却,会造成大量的热量损失,浪费能源,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热循环结构的热处理电炉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热循环结构的热处理电炉,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具有热循环结构的热处理电炉,包括:
8.热处理炉,所述热处理炉为发泡材料的结构,所述热处理炉内部设置有内水管,所述热处理炉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交换机构,关于热处理炉对称分布,后续以左侧为例进行介绍,右侧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上端设置有出水管,
9.所述热处理炉顶部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上水箱,所述上水箱为热量进行交换的结构块,所述出水管上端与上水箱进行连接,所述上水箱中部设置有中隔板,通过中隔板来将上水箱分隔成两组,所述上水箱内中部设置有交换管,所述上水箱中设置有发电机构,所述交换管采用回形针的机构管,通过交换管将热水倒入进行发电,实现散热的同时,对于热量的二次利用,更加节能均匀。
10.优选的,所述交换管左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交换管右端下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内水管上端连接,所述水泵左侧通过管路与内水管进行连接,所述水泵为此套循环动力机构,通过水泵将内水管中的水管抽出,通过出水管将水流导入到上水箱的交换管中,再通过连接管将冷却后的水流导入到内水管中进行循环,实现对于水流循环过程中热量传递。
11.优选的,所述热处理炉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为阻隔的结构块,可以进行更好的热量隔绝。
12.优选的,其中出水管上端侧边设置有阀门,通过阀门来将出水管的开合进行控制。
13.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中部设置有进水管,通过进水管与内水管进行连接,所述进水管中部同样设置有阀门,实现不经过上水箱的直接循环路径,更好的对热处理炉内的温度
进行控制。
14.优选的,所述热处理炉内部设置有加热块,通过加热块来对热处理炉内部的热处理机构进行控制。
15.优选的,所述热处理炉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侧滑槽,所述侧滑槽内滑动安装有侧门,通过两侧的侧门来将热处理炉进行封闭,提升温度控制的稳定性,减少热量损失。
16.优选的,所述内水管采用的折叠的架构管,通过内水管来保证与热处理炉的中部更多的接触面积,通过内水管来提升对于热处理炉内部的接触面积,实现对于热处理炉内部热量的循环,对于热处理炉内部的温度流通的一致性更好。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通过交换管将热水倒入进行发电,实现散热的同时,对于热量的二次利用,更加节能均匀,所述交换管左侧设置有出水管,通过水泵将内水管中的水管抽出,通过出水管将水流导入到上水箱的交换管中,再通过连接管将冷却后的水流导入到内水管中进行循环,实现对于水流循环过程中热量传递。
19.2、实现两种散热模式,高散热模式,打开阀门关闭进水管的阀门,将内水管中的水流通过出水管导入到交换管中进行循环利用,保证良好的散热情况,低散热模式关闭阀门,打开进水管中阀门实现不经过上水箱的直接循环路径,更好的对热处理炉内的温度进行控制,减少热量损失。
20.3、通过内水管来保证与热处理炉的中部更多的接触面积,通过内水管来提升对于热处理炉内部的接触面积,实现对于热处理炉内部热量的循环,对于热处理炉内部的温度流通的一致性更好;通过两侧的侧门来将热处理炉进行封闭,提升温度控制的稳定性,减少热量损失。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热循环结构的热处理电炉的整体结构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热循环结构的热处理电炉中热处理炉的俯视结构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热循环结构的热处理电炉中内水管的结构图。
24.图中:1、热处理炉;2、底座;3、内水管;4、水泵;5、出水管;6、上水箱;7、中隔板;8、交换管;9、进水管;10、连接管;11、加热块;12、阀门;13、侧滑槽;14、侧门。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27.实施例1
28.参照图1所示,一种具有热循环结构的热处理电炉,包括:热处理炉1,所述热处理炉1为发泡材料的结构,所述热处理炉1底部设置有底座2,所述底座2为阻隔的结构块,可以进行更好的热量隔绝,所述热处理炉1内部设置有内水管3,所述热处理炉1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交换机构,关于热处理炉1对称分布,后续以左侧为例进行介绍,右侧设置有水泵4,所
述水泵4上端设置有出水管5,
29.所述热处理炉1顶部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上水箱6,所述上水箱6为热量进行交换的结构块,所述出水管5上端与上水箱6进行连接,所述上水箱6中部设置有中隔板7,通过中隔板7来将上水箱6分隔成两组,所述上水箱6内中部设置有交换管8,所述上水箱6中设置有发电机构,所述交换管8采用回形针的机构管,通过交换管8将热水倒入进行发电,实现散热的同时,对于热量的二次利用,更加节能均匀,所述交换管8左侧设置有出水管5,所述交换管8右端下侧设置有连接管10,所述连接管10与内水管3上端连接,所述水泵4左侧通过管路与内水管3进行连接,所述水泵4为此套循环动力机构,通过水泵4将内水管3中的水管抽出,通过出水管5将水流导入到上水箱6的交换管8中,再通过连接管10将冷却后的水流导入到内水管3中进行循环,实现对于水流循环过程中热量传递,
30.其中出水管5上端侧边设置有阀门12,通过阀门12来将出水管5的开合进行控制,所述出水管5中部设置有进水管9,通过进水管9与内水管3进行连接,所述进水管9中部同样设置有阀门,实现不经过上水箱6的直接循环路径,更好的对热处理炉1内的温度进行控制,实现两种散热模式,高散热模式,打开阀门12关闭进水管9的阀门,将内水管3中的水流通过出水管5导入到交换管8中进行循环利用,保证良好的散热情况,低散热模式关闭阀门12,打开进水管9中阀门实现不经过上水箱6的直接循环路径,更好的对热处理炉1内的温度进行控制,减少热量损失。
31.实施例2
32.参照图1所示,一种具有热循环结构的热处理电炉,包括:热处理炉1,所述热处理炉1为发泡材料的结构,所述热处理炉1底部设置有底座2,所述底座2为阻隔的结构块,可以进行更好的热量隔绝,所述热处理炉1内部设置有内水管3,所述热处理炉1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交换机构,关于热处理炉1对称分布,后续以左侧为例进行介绍,右侧设置有水泵4,所述水泵4上端设置有出水管5,
33.所述热处理炉1顶部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上水箱6,所述上水箱6为热量进行交换的结构块,所述出水管5上端与上水箱6进行连接,所述上水箱6中部设置有中隔板7,通过中隔板7来将上水箱6分隔成两组,所述上水箱6内中部设置有交换管8,所述上水箱6中设置有发电机构,所述交换管8采用回形针的机构管,通过交换管8将热水倒入进行发电,实现散热的同时,对于热量的二次利用,更加节能均匀,所述交换管8左侧设置有出水管5,所述交换管8右端下侧设置有连接管10,所述连接管10与内水管3上端连接,所述水泵4左侧通过管路与内水管3进行连接,所述水泵4为此套循环动力机构,通过水泵4将内水管3中的水管抽出,通过出水管5将水流导入到上水箱6的交换管8中,再通过连接管10将冷却后的水流导入到内水管3中进行循环,实现对于水流循环过程中热量传递,
34.其中出水管5上端侧边设置有阀门12,通过阀门12来将出水管5的开合进行控制,所述出水管5中部设置有进水管9,通过进水管9与内水管3进行连接,所述进水管9中部同样设置有阀门,实现不经过上水箱6的直接循环路径,更好的对热处理炉1内的温度进行控制,实现两种散热模式,高散热模式,打开阀门12关闭进水管9的阀门,将内水管3中的水流通过出水管5导入到交换管8中进行循环利用,保证良好的散热情况,低散热模式关闭阀门12,打开进水管9中阀门实现不经过上水箱6的直接循环路径,更好的对热处理炉1内的温度进行控制,减少热量损失,
35.所述热处理炉1内部设置有加热块11,通过加热块11来对热处理炉1内部的热处理机构进行控制,
36.如图2所示,所述热处理炉1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侧滑槽13,所述侧滑槽13内滑动安装有侧门14,通过两侧的侧门14来将热处理炉1进行封闭,提升温度控制的稳定性,减少热量损失,
37.如图3所示,所述内水管3采用的折叠的架构管,通过内水管3来保证与热处理炉1的中部更多的接触面积,通过内水管3来提升对于热处理炉1内部的接触面积,实现对于热处理炉1内部热量的循环,对于热处理炉1内部的温度流通的一致性更好。
3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