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铝制零部件的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55602发布日期:2022-07-23 06:55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铝制零部件的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制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铝制零部件的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2.铝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和硅排在第三位。铝的密度较小,仅为铁的34.61%、铜的30.33%,因此又被称作轻金属。铝是世界上产量和用量都仅次于钢铁的有色金属。铝的密度只有2.7103g/cm3,约为钢、铜或黄铜密度的1/3左右。由于铝的材质轻,因此常用于制造汽车、火车、地铁、船舶、飞机、火箭、飞船等陆海空交通工具,以减轻自重增加装载量。
3.目前许多的铝制零部件都是通过浇铸形成的,即首先具有两个带有型腔的模具,之后将熔化的铝液注入到模具上的孔中,然后铝液在流动下充盈型腔中,等到铝凝固成型后,将模具分离,得到带有一定余料的铝制零部件;然后通过切割装置将零部件上的余料进行切除即可得到粗品的零部件,之后再进行去毛刺、打磨、微调等工序后,即可得到具有一定形状的零部件。常见的切割装置主要包括有用于支撑零部件的切割台以及铰接于切割台顶部的铰接架,在铰接架上具有通过电机带动进行转动的切割片;在对零部件进行切割的时候,将零部件放到切割台上之后,使用手柄向下转动铰接架,使得切割片逐步的将零部件切开。其中为了提高零部件的位置稳定性,通常还需要在切割台上设置夹具;目前的夹具主要包括一个竖直焊接的固定板和支撑板以及一个水平的活动板,支撑板上具有水平的丝杆,丝杆的一端与活动板转动连接;在固定零部件的时候,将零部件放在活动板和固定板之间,之后转动丝杆(或螺杆),丝杆驱动活动板,最后通过活动板和固定板将零部件夹紧;如此虽然可以将零部件进行定位,但是每次都需要正向和反向(取下剩余零部件时)转动丝杆,操作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铝制零部件的切割装置,旨在解决操作繁琐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铝制零部件的切割装置,包括,
6.加工台以及水平设置于所述加工台顶部的固定板,竖直贯穿所述加工台开设有的活动孔;
7.支撑筒,所述支撑筒水平设置于所述加工台的底部,水平贯穿所述支撑筒开设有支撑通道;
8.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的纵截面呈开口朝向所述固定板的u字形,且所述夹持件的底部活动贴合于所述支撑通道的内壁,中部活动位于所述活动孔中,顶部竖直设置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固定板所在的平面相平行;
9.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和所述第二连接架均位于所述加工台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架上转动设置有第一转向轮,所述第二连接架上转动设置有第二转向轮,所述第一转向轮和所述第二转向轮位于所述支撑筒的两侧;
10.传动缆,所述传动缆的一端与所述夹持件位于所述支撑通道内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加工台的下方,中部依次活动绕设于所述第一转向轮和所述第二转向轮上;
11.硬质操作环,所述硬质操作环连接于所述传动缆的底端。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复位块,所述支撑筒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复位块,所述第一复位块和所述第二复位块之间设置有复位件。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件的两侧活动贴合于所述活动孔的两侧内壁。
1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件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稳定体,所述第一稳定体的底部活动贴合于所述加工台的顶部,所述夹持件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l形的第二稳定体,所述第二稳定体的顶部活动贴合于所述加工台的底部,所述第二稳定体远离所述夹持件的一侧与所述支撑筒之间呈错位状。
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板的顶部铰接设置有压紧板,所述压紧板位于所述夹持板和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压紧板的自由端的上侧设置有圆弧形的过渡部,所述过渡部纵截面的开口向上;
16.所述夹持件的顶部设置有l形的压紧架,所述压紧架的顶部位于所述过渡部的上方,且是压紧架与所述过渡部之间设置有压紧簧。
1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渡部以及所述压紧板的底部均转动设置有转动滚柱,所述转动滚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夹持板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1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夹持板的一侧以及所述夹持板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均设置有柔性增阻层。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在加工台的顶部还具有铰接架、电机、锯片和操作手柄等常规的结构;在对零部件进行切割的时候,首先是将零部件的一侧抵触到固定板上,然后工人的脚穿过硬质操作环,并向下踩踏;踩踏的过程中,通过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后,带动了夹持件朝向固定板方向活动,并最终将零部件夹紧;之后工人便能够向下转动手柄,带动铰接架、锯片活动,并将伸出于固定板和夹持板外的浇铸余料部分锯断;锯断之后松开对硬质操作环的踩踏,并向远离固定板的方向移动夹持板即可;由于夹持零部件的操作只需向下踩踏硬质操作环即可,简单方便,同时由于人的体重较大,因此踩踏在硬质操作环上的力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对零部件的夹持效果也能够得到保证,加工稳定性较高。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铝制零部件的切割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22.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铝制零部件的切割装置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铝制零部件的切割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25.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铝制零部件的切割装置中夹持件部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加工台;2、固定板;3、活动孔;4、支撑筒;5、支撑通道;6、夹持件;7、夹持板;8、第一连接架;9、第二连接架;10、第一转向轮;11、第二转向轮;12、传动缆;13、操作环;14、第一复位块;15、第二复位块;16、复位件;17、第一稳定体;18、第二稳定体;19、压紧板;20、过渡部;21、压紧架;22、压紧簧;23、转动滚柱。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一种用于铝制零部件的切割装置,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
30.加工台1以及水平设置于所述加工台1顶部的固定板2,竖直贯穿所述加工台1开设有的活动孔3;
31.支撑筒4,所述支撑筒4水平设置于所述加工台1的底部,水平贯穿所述支撑筒4开设有支撑通道5;
32.夹持件6,所述夹持件6的纵截面呈开口朝向所述固定板2的u字形,且所述夹持件6的底部活动贴合于所述支撑通道5的内壁,中部活动位于所述活动孔3中,顶部竖直设置有夹持板7,所述夹持板7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固定板2所在的平面相平行;
33.第一连接架8和第二连接架9,所述第一连接架8和所述第二连接架9均位于所述加工台1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架8上转动设置有第一转向轮10,所述第二连接架9上转动设置有第二转向轮11,所述第一转向轮10和所述第二转向轮11位于所述支撑筒4的两侧;
34.传动缆12,所述传动缆12的一端与所述夹持件6位于所述支撑通道5内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加工台1的下方,中部依次活动绕设于所述第一转向轮10和所述第二转向轮11上;
35.硬质操作环13,所述硬质操作环13连接于所述传动缆12的底端。
36.所述夹持件6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复位块14,所述支撑筒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复位块15,所述第一复位块14和所述第二复位块15之间设置有复位件16。
37.所述夹持件6的两侧活动贴合于所述活动孔3的两侧内壁。所述夹持件6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稳定体17,所述第一稳定体17的底部活动贴合于所述加工台1的顶部,所述夹持件6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l形的第二稳定体18,所述第二稳定体18的顶部活动贴合于所述加工台1的底部,所述第二稳定体18远离所述夹持件6的一侧与所述支撑筒4之间呈错位状。
38.所述夹持板7的顶部铰接设置有压紧板19,所述压紧板19位于所述夹持板7和所述固定板2之间,所述压紧板19的自由端的上侧设置有圆弧形的过渡部20,所述过渡部20纵截
面的开口向上;
39.所述夹持件6的顶部设置有l形的压紧架21,所述压紧架21的顶部位于所述过渡部20的上方,且是压紧架21与所述过渡部20之间设置有压紧簧22。所述过渡部20以及所述压紧板19的底部均转动设置有转动滚柱23,所述转动滚柱2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夹持板7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40.所述固定板2靠近所述夹持板7的一侧以及所述夹持板7靠近所述固定板2的一侧均设置有柔性增阻层。
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铝制零部件的切割装置,首先在加工台1的顶部还具有铰接架、电机、锯片和操作手柄等常规的结构;在对零部件进行切割的时候,首先是将零部件的一侧抵触到固定板2上,然后工人的脚穿过硬质操作环13,并向下踩踏;踩踏的过程中,通过第一转向轮10和第二转向轮11后,带动了夹持件6朝向固定板2方向活动,并最终将零部件夹紧;之后工人便能够向下转动手柄,带动铰接架、锯片活动,并将伸出于固定板2和夹持板7外的浇铸余料部分锯断;锯断之后松开对硬质操作环13的踩踏,并向远离固定板2的方向移动夹持板7即可;由于夹持零部件的操作只需向下踩踏硬质操作环13即可,简单方便,同时由于人的体重较大,因此踩踏在硬质操作环13上的力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对零部件的夹持效果也能够得到保证,加工稳定性较高。
42.不仅如此,当夹持零部件的过程中,复位件16是压缩的状态,当松开对硬质操作环13的踩踏之后,在复位件16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复位块14和第二复位块15相互远离,此时就带动了夹持板7自发的与固定板2远离,并松开零部件。
43.夹持件6在活动过程中,其底部贴合在支撑通道5的内壁,顶部通过第一稳定体17贴合在加工台1的顶部,底部通过第二稳定体18贴合在加工台1的底部,自身的两侧是贴合在活动孔3的内壁,因此夹持件6的运动稳定性是可以保证的,同时其形状稳定性也可以得到保证。其中第二稳定体18的一侧与夹持件6的底部连接,另一侧与支撑筒4之间是错位的状态,因此第二稳定体18可以不影响夹持件6的正常活动。
44.当夹持件6和夹持板7朝向零部件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过渡部20会作用到零部件顶部,然后是压紧板19平压在零部件的顶部;当圆弧形的过渡部20接触到零部件顶部之后,在过渡部20形状的作用下,使得过渡部20向上进行转动,并将压紧板19抬高;直到压紧板19抬高到水平状态时,此时的过渡部20就与零部件顶部分离;然后夹持板7继续朝向固定板2方向活动,直到最后夹持板7和固定板2将零部件夹紧。在该过程中压紧簧22(即弹簧)被压缩,同时使得压紧板19具有向下的压紧力,这样零部件的顶部就受到了压紧板19的压紧作用,使得零部件的位置稳定性更高;其中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可以使用手进行辅助压紧。同时过渡部20和压紧板19的底部都具有圆柱形的转动滚柱23,这样可以很好的减小压紧板19和过渡部20与零部件之间的阻力;同时当松开硬质操作环13后,也能够更便于夹持件6在复位件16(即弹簧)的弹性力下复位。其中为了防止复位件16发生形变,在第一复位块14上水平连接有一个杆,该该穿过了复位件16,同时也活动穿过了第二复位块15。
45.在固定板2和夹持板7上的柔性增阻层的厚度较小,并且弹性性变形也较小,这样在实际使用中,能够首先起到更好的夹紧零部件的作用,其次又能够防止零部件具有过大的活动范围;其中活动孔3的一端是位于零部件下方的,这样可以保证夹持板7可以充分的将零部件夹紧。
46.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可以是对余料进行固定后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零部件与余料分离。
47.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48.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