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锥滚子软磨工序油泥自动收集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89803发布日期:2022-09-03 02:1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锥滚子软磨工序油泥自动收集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圆锥滚子加工油泥处理应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锥滚子软磨工序油泥自动收集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2.圆锥滚子轴承属于分离型轴承,轴承的内、外圈均具有锥形滚道。该类轴承按所装滚子的列数分为单列、双列和四列圆锥滚子轴承等不同的结构型式。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可以承受径向负荷和单一方向轴向负荷。当轴承承受径向负荷时,将会产生一个轴向分力,所以当需要另一个可承受反方向轴向力的轴承来加以平衡。
3.目前,圆锥滚子的生产制作工艺为:冷墩、软磨、热处理、粗磨外圆、磨球基面、精磨外圆、超精外圆;其中,软磨工艺的加工过程为:窜削环带、清洗、粗软磨外圆、软磨端面、细软磨外圆;现有技术中,软磨工序集中供液会产生油泥,其会影响现场生产加工环境,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其软磨工序集中供液收集的油泥大都是先由工作人员进行装车,随后在转载至拖拉机斗内,大大增加了人们的劳动强度与工作量,且会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生产成本颇高,同时,经由人工转运油泥的工作进程缓慢,人们受其自身体力的影响,工作效率不高,影响了工作进程,难以满足厂房的生产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能够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人力成本以节约生产成本,且有效提高工作进程并满足厂房生产使用需求的一种圆锥滚子软磨工序油泥自动收集提升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人力成本以节约生产成本,同时,提高工作进程,改善加工现场环境,并满足厂房生产使用需求的一种圆锥滚子软磨工序油泥自动收集提升装置。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圆锥滚子软磨工序油泥自动收集提升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上端设置有呈钝角状设计的安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上端一侧设置有定滑轮,两个所述的定滑轮左右设置,且与安置板长边处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的安置板上设置有移动小车,所述的移动小车上端设置有可转动的盛料仓,所述的移动小车包括呈l形设计的移动板,所述的移动板一侧设置有滚轮,所述的滚轮一侧设置有限位轮,所述的移动板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盛料仓转动的顶升机构,所述的移动板下端设置有连接环,所述的支撑架上端一侧设置有呈楔形状设计的防撞块,且与移动小车的下端相贴合适配,所述的支撑架一侧还设置有撑板,所述的撑板上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的电机一侧设置有转轴,所述的转轴上设置有置线盘。
6.作为优选,所述的顶升机构包括呈u形设计的放置架,所述的放置架内设置有伸缩杆,所述的移动板下端设置有连接耳座,所述的伸缩杆端部设置有呈t形设计的转杆,并与连接耳座相铰接,两个所述的顶升机构之间设置有限位杆。
7.作为优选,所述的移动板短边处一侧设置有定位杆,所述的防撞块内开设有与定位杆相适配的圆槽,所述的圆槽内设置有缓冲垫。
8.作为优选,所述的移动板长边端部呈凸状设计,且其内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的盛料仓上端下方设置有连接座,并与转动杆相连接。
9.作为优选,所述的安置板外表面开设有与滚轮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的安置板一侧端面开设有与限位轮相适配的滑槽,所述的移动板长边内开设有便于伸缩杆穿出的键形槽。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圆锥滚子软磨工序油泥自动收集提升装置,通过设置的移动小车、定滑轮、连接环和置线盘等部件,能够有效代替人工完成对油泥的提升倾倒,便于将油泥提升至拖拉机斗中,减少了人们的劳动强度,降低油泥洒落加工现场的可能,保障现场环境的整洁性;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人力成本以节约生产成本,同时,提高工作进程,改善加工现场环境,并满足厂房生产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一种圆锥滚子软磨工序油泥自动收集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一种圆锥滚子软磨工序油泥自动收集提升装置的结构正视图;
15.图3为盛料仓和顶升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盛料仓、顶升机构和防撞块配合的部分内部结构正视图;
17.以上各图中,1、支撑架;2、安置板;21、限位槽;22、滑槽;3、定滑轮;4、移动小车;41、移动板;42、滚轮;43、限位轮;411、键形槽;5、盛料仓;51、连接座;6、顶升机构;61、放置架;62、伸缩杆;63、连接耳座;64、转杆;7、连接环;8、防撞块;81、圆槽;82、缓冲垫;9、撑板;10、电机;11、转轴;12、置线盘;13、限位杆;14、定位杆;15、转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0.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圆锥滚子软磨工序油泥自动收集提升装置,包括支撑架1,以保证装置设备放置在地面上的稳定性,支撑架1上端设置有呈钝角状设计的安置板2,以实现移动小车4的便捷移动,完成对油泥的提升,支撑架1上端一侧设置有
定滑轮3,两个定滑轮3左右设置,且与安置板2长边处在同一平面上,以为提升绳的设立带动便利,并为移动小车4实现移动提供先决条件,安置板2上设置有移动小车4,带动盛料仓5进行移动,完成对油泥物料的提升,以代替人们进行转运,移动小车4上端设置有可转动的盛料仓5,为人们放置油泥提供便利,以等待后续的导出带来基础,具体的说:移动小车4包括呈l形设计的移动板41,移动板41一侧设置有滚轮42,滚轮42一侧设置有限位轮43,其两者间的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实现对油泥的便捷移动提升,移动更加流畅,节约时间成本;移动板41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盛料仓5转动的顶升机构6,待盛料仓5移动至合适位置时,人们控制顶升机构6运行,带动盛料仓5发生转动,从而实现对油泥的倾倒,考虑到油泥的下落方向,在支撑架1上端的一侧倾斜设置有导引板,以将油泥有效导引至待收集装置(如拖拉机斗)中,方便人们集中处理,同时,人们不用来回折腾,保证了加工现成环境的整洁性;进一步的,移动板41下端设置有连接环7,为提升绳的一端固定带来便利,支撑架1上端一侧设置有呈楔形状设计的防撞块8,且与移动小车4的下端相贴合适配,用于降低移动小车4在下降至底端处时产生较大的振动等,从而减少损伤;进一步的说,支撑架1一侧还设置有撑板9,撑板9上端设置有电机10,电机10一侧设置有转轴11,转轴11上设置有置线盘12,其中,置线盘12上缠绕有提升绳(图中未示出),其一端向上绕至定滑轮3上方穿过,并与连接环7连接在一起,当需要将移动小车4进行提升时,驱动电机10运行,转轴11带动置线盘12转动,并拉动提升绳,由于其一端与连接环7相连接,并在滑轮和限位轮43的配合下,移动小车4沿着安置板2进行移动,当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关闭电机10;待油泥在顶升机构6的作用下完成倾倒后,驱动电机10反向运行,对置线盘12进行放线,使得移动小车4下移,等到后续的油泥投放,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及生产成本,并有效提高了工作进程,满足厂房使用需求;上述过程中:通过设置的移动小车4、定滑轮3、连接环7和置线盘12等部件,能够有效代替人工完成对油泥的提升倾倒,便于将油泥提升至拖拉机斗中,减少了人们的劳动强度,降低油泥洒落加工现场的可能,保障现场环境的整洁性;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能够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人力成本以节约生产成本,同时,提高工作进程,改善加工现场环境,并满足厂房生产使用需求。
21.为了保障顶升机构6使用的流畅性,以有效完成对盛料仓5的转动,实现油泥的导出,顶升机构6包括呈u形设计的放置架61,为伸缩杆62提供有利的安装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护的作用,放置架61内设置有伸缩杆62,利用伸缩杆62的伸长与收缩,带动盛料仓5发生转动,保障油泥的有效导出,移动板41下端设置有连接耳座63,伸缩杆62端部设置有呈t形设计的转杆64,并与连接耳座63相铰接,当然,伸缩杆62的下端也能相对放置架61发生转动,配合着转杆64和连接耳座63,使得盛料仓5实现有效的转动,满足使用需求;进一步的,为了保证缠绕在连接环7上的提升绳,不会贴在移动板41的下方,两个顶升机构6之间设置有限位杆13,其中,提升绳从移动板41下方和限位杆13间的间隙处穿出,使得提升绳能够有效搭在限位杆13上,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发生抖动的可能,保证装置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22.为了降低装置设备发生损伤的可能,移动板41短边处一侧设置有定位杆14,防撞块8内开设有与定位杆14相适配的圆槽81,圆槽81内设置有缓冲垫82,具体的说,移动小车4向下移动,定位杆14插入至圆槽81中,并在缓冲垫82的作用下,降低移动小车4在与防撞块8接触瞬间所产生的振动等,对其进行有效的缓冲,减少受损的可能,延长装置设备的使用寿
命。
23.为了使得盛料仓5能够有效进行转动,移动板41长边端部呈凸状设计,且其内部设置有转动杆15,盛料仓5上端下方设置有连接座51,并与转动杆15相连接,具体的说:两个连接座51对称设置在靠近盛料仓5一侧的边角处,并与其垂直设置,而呈凸状设计的移动板41边角处,能够为连接座51提供便利的转动条件,转动杆15则使得盛料仓5在顶升机构6的带动下,有效进行转动,进而将盛料仓5中的油泥导引至后续的转运装置中去,等待后续的集中处理导出。
24.为了提升装置设计的合理性,安置板2外表面开设有与滚轮42相适配的限位槽21,安置板2一侧端面开设有与限位轮43相适配的滑槽22,具体的说:当移动小车4进行移动时,滚轮42在限位槽21内移动,限位轮43在滑槽22内移动,两者间的配合移动,能够有效实现对移动小车4行进方向上的限制,并且能够保证其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保障装置设备的使用功能性;进一步的,在移动板41长边内开设有便于伸缩杆62穿出的键形槽411,当顶升机构6在运行时,便于伸缩杆62进行转动,防止其运行路径受限,装置设计更为合理。
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