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冷却系统的回火炉盖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5841发布日期:2022-12-13 23:10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冷却系统的回火炉盖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回火炉技术领域,具体讲是指一种集成冷却系统的回火炉盖体。


背景技术:

2.回火炉供一般金属机件在空气中进行回火以及铝合金压铸件、活塞、铝板等轻合金机件淬火、退火、时效热处理之用。回火炉包括外壳体、盖体和炉体,炉体设置在外壳体内,并通过盖体封闭炉体。现有的回火炉盖体上一半设置有电机,电机输出端连接风扇。回火炉工作过程中,风扇往炉体内吹风,以保持炉体内的空气循环,以达到良好的回火效果。但是,由于回火炉工作过程中炉内温度较高,炉内温度通过盖体以及电机外壳进行热传导,从而导致电机的温度升高,过高的温度容易导致电机被烧坏。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冷却系统的回火炉盖体以对盖体上的电机进行降温。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冷却系统的回火炉盖体,包括盖体本体、储水箱、抽水泵、电机和水路通道,电机连接盖体本体并与盖体本体同轴设置,电机的输出轴朝下设置,盖体本体上设有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均为沿盖体本体周向设置的弧形且与盖体本体同轴设置,第一凸起直径小于第二凸起并大于电机直径,第一凸起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凸起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二端与第四端通过第三凸起连接,水路通道自第一端起依次沿第一凸起、第三凸起和第二凸起的路径延伸至第三端,并且水路通道设于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内部,第一端连接有第一进水管,第一进水管通过抽水泵连通储水箱,第三端连接有第一出水管,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均与水路通道连通。
5.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冷却系统的回火炉盖体具有以下优点:利用抽水泵将储水箱中的水自第一进水管进入第一端处的水路通道中,并且沿着水路通道依次经第一凸起、第三凸起与第二凸起对盖体本体进行降温,防止盖体本体温度过高而导致电机温度升高而被烧坏;由于第一凸起直径小于第二凸起,因此第一凸起相比第二凸起更靠近电机,水先经过第一凸起内的水路通道,先与第一凸起和第一凸起附近的盖体本体进行热交换,即优先与靠近电机的盖体本体部分进行热交换,进一步防止电机温度过高而被烧坏。
6.作为改进,盖体本体上设有环形的连接壳,连接壳直径小于第一凸起,电机通过连接壳连接盖体本体,盖体本体与连接壳同轴设置且电机输出端设于连接壳内;采用此种结构,通过连接壳隔开电机与盖体本体,能够降低电机与盖体本体之间的热传导效率,进一步防止电机被烧坏。
7.作为改进,连接壳内设有环形腔,环形腔沿连接壳周向设置,连接壳上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且进水口与出水口均连通环形腔,进水口连接有第二进水管,第二进水管通过抽
水泵连接储水箱,出水口连接有第二出水管,第二出水管连接第一进水管;采用此种结构,通过第二进水管将冷却水通入到环形腔内对连接壳进行降温,进一步防止电机被烧坏。
8.作为改进,进水口设于连接壳下端并连接环形腔下端,出水口设于连接壳上端并连接环形腔上端;采用此种结构,冷却水自进水口进入到环形腔内后,只有环形腔内水漫至上端的出水口后冷却水才能流出,提高冷却水的利用率并且提高降温效果。
9.作为改进,储水箱内设有温度隔板,温度隔板将储水箱内分为第一储水腔和第二储水腔,抽水泵连接第一储水腔,第一出水管连接第二储水腔;采用此种结构,设置第一储水腔和第二储水腔,以便对自第一出水管流出的水进行收集,以便后续的再次利用,利用温度隔板隔开第一储水腔和第二储水腔,防止第二储水腔内较高水温的水使得第一储水腔内的水温升高而影响降温效果。
10.作为改进,第一储水腔位于第二储水腔下方,储水箱上端设有开口,第二储水腔连通开口;采用此种结构,以便第二储水腔与周围环境进行热交换,加速第二储水腔内的水冷却。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壳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储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1、盖体本体;2、储水箱;3、抽水泵;4、电机;5、水路通道;6、第一凸起;61、第一端;62、第二端;7、第二凸起;71、第三端;72、第四端;8、第三凸起;9、第一进水管;10、第一出水管;11、连接壳;12、环形腔;13、进水口;14、出水口;15、第二进水管;16、第二出水管;17、温度隔板;18、第一储水腔;19、第二储水腔;20、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冷却系统的回火炉盖体作详细说明。
17.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集成冷却系统的回火炉盖体,包括盖体本体1、储水箱2、抽水泵3、电机4和水路通道5,电机4连接盖体本体1并与盖体本体1同轴设置,电机4的输出轴朝下设置,用以连接风扇,盖体本体1上设有第一凸起6、第二凸起7和第三凸起8,第一凸起6与第二凸起7均为沿盖体本体1周向设置的弧形且与盖体本体1同轴设置,并且为提高冷却效果,第一凸起6与第二凸起7所对应的圆心角均大于340
°
,第一凸起6直径小于第二凸起7并大于电机4直径,第一凸起6优选为围绕电机4设置,第一凸起6包括第一端61和第二端62,第二凸起7包括第三端71和第四端72,第二端62与第四端72通过第三凸起8连接,第三凸起8优选为沿盖体本体1径向设置,水路通道5自第一端61起依次沿第一凸起6、第三凸起8和第二凸起7的路径延伸至第三端71,并且水路通道5设于第一凸起6、第二凸起7和第三凸起8内部,第一端61连接有第一进水管9,第一进水管9通过抽水泵3连通储水箱2,第三端71连接有第一出水管10,第一进水管9、第一出水管10均与水路通道5连通;其中,如图4所示,储水箱2内设有温度隔板17,温度隔板17将储水箱2内分为第一储水腔18和第二储水腔19,抽水泵3连接第一储水腔18,第一出水管10连接第二储水腔19;即,第一储水腔18内储存冷却水,而
第二储水腔19内储存自第一出水管10中流出的被加热过的水,第一储水腔18位于第二储水腔19下方,储水箱2上端设有开口20,第二储水腔19连通开口20,第二储水腔19可优选为敞口式,以便第二储水腔19内的水冷却,此外,温度隔板17上还可设置阀体以便第二储水腔19内的水冷却后流入到第一储水腔18内。
18.如图3所示,盖体本体1上设有环形的连接壳11,连接壳11直径小于第一凸起6,电机4通过连接壳11连接盖体本体1,盖体本体1与连接壳11同轴设置且电机4输出端设于连接壳11内;通过连接壳11隔开电机4与盖体本体1,能够降低电机4与盖体本体1之间的热传导效率,进一步防止电机4被烧坏;连接壳11内设有环形腔12,环形腔12沿连接壳11周向设置,连接壳11上设有进水口13与出水口14且进水口13与出水口14均连通环形腔12,进水口13连接有第二进水管15,第二进水管15通过抽水泵3连接储水箱2,出水口14连接有第二出水管16,第二出水管16连接第一进水管9,即第一进水管9通过第二出水管16、环形腔12、第二进水管15和抽水泵3连接储水箱2;进水口13设于连接壳11下端并连接环形腔12下端,出水口14设于连接壳11上端并连接环形腔12上端。
19.回火时,通过抽水泵3将第一储水腔18内的水先经第二进水管15流入到环形腔12中,先对最靠近电机4的连接壳11进行降温,并且只有在环形腔12内的水漫至出水口14时,水才能从第二出水管16流出,然后水再经水路通道5依次对第一凸起6、第三凸起8和第二凸起7进行降温,以防止盖体本体1的温度过高而导致电机4被烧坏,并且整个冷却过程中,优选对靠近电机4的连接壳11进行冷却,其次再对第一凸起6处的盖体本体1进行冷却,最后再对第二凸起7处的盖体本体1进行冷却,充分提高对水的利用率,提高冷却效果。
2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一种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