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夹头用研磨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59072发布日期:2023-01-17 16:51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夹头用研磨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夹头用研磨工装。


背景技术:

2.二极管引线作为一种外接器件,主要作为电子元件、电晶体、cpu主板或电路板上的引脚应用,导针有t型针、l型针、pin针、圆头导针等种类。
3.许多二极管引线需要通过模具夹头夹持成型,模具夹头通常成对配合使用,模具夹头之间开设有成型孔,成型孔通常通过钻头研磨成型,以适配不同类型的成型孔。
4.一般的成型孔在模具夹头中研磨成型时,需要将模具夹头固定住,利用研磨棒进行研磨成型,但是目前通常利用人工手动测量标记定位后,再进行人工研磨,此种方法不仅精度较低,而且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模具夹头用研磨工装,用于解决模具夹头研磨效率不高的问题。
6.本技术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模具夹头用研磨工装,其包括:
7.研磨装置,包括支架及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研磨棒,以带动所述研磨棒上下往复移动;
8.二维调节平台,设置于所述研磨棒下方;
9.治具,包括设置于所述二维调节平台上的承载台及卡块,所述承载台上开设有与所述研磨棒的研磨头相对设置的卡槽,所述卡块固定于所述卡槽中,所述卡块用于固定所述模具夹头。
10.相较于现有技术,以上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通过治具夹持固定模具夹头,利用二维调节平台调节治具的位置,用于与上方的研磨棒进行对准,之后利用研磨棒将模具夹头进行研磨成型,提高了研磨的精度与研磨效率。
12.进一步地,还包括沿x轴方向设置的第一位移检测单元,及沿y轴方向设置的第二位移检测单元,所述第一位移检测单元及第二检测单元的检测端分别抵接于所述二维调节平台的相邻侧面。
13.通过在二维调节平台的相邻侧面分别设置第一位移检测单元和第二位移检测单元,来检测二维调节平台的位置,以将其上治具中的模具夹头与研磨棒进行精确对准,提高研磨精确性。
14.进一步地,还包括竖直连接于所述驱动件输出端上的第三位移检测单元,所述第三位移检测单元的检测端抵接于所述治具顶面。
15.通过设置在驱动件输出端上的第三位移检测单元,从z轴方向上判断研磨棒下移
位置,以便研磨出的成型孔在可控的合适范围内。
16.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台侧面至少螺接有一个端部伸入所述卡槽中的紧固螺栓,以固定所述卡块。
17.通过紧固螺栓将卡块紧固固定在承载台的卡槽中。
18.进一步地,所述卡块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模具夹头的台阶,所述模具夹头待研磨端伸出于所述台阶,所述台阶上螺接有用于紧固所述模具夹头的定位螺栓。
19.进一步地,所述台阶设置于所述卡块端部,所述卡槽两侧壁匹配夹设在所述卡块两侧面,所述台阶的踢面垂直于所述卡槽两侧壁面。
20.进一步地,所述二维调节平台包括分别沿y轴方向及x轴方向设置的第一调节座及第二调节座,所述第一调节座的输出滑块上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座,所述第二调节座的输出滑块上连接有所述治具。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节座的输出滑块上沿y轴方向间隔开设有安装槽。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中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1、研磨装置;
27.101、支架; 102、驱动件;
28.2、研磨棒; 21、研磨头;
29.3、二维调节平台;
30.31、第一调节座;32、第二调节座;
31.4、治具;
32.41、承载台;42、卡块;
33.5、卡槽;
34.6、第一位移检测单元;7、第二位移检测单元;8、第三位移检测单元;
35.9、紧固螺栓;
36.10、台阶;11、定位螺栓;
37.12、安装槽;
38.13、模具夹头;14、成型孔。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0.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模具夹头13用研磨工装,其包括:研磨装置1、二维调节平台3及治具4。
45.研磨装置1包括支架101及设置在所述支架101上的驱动件102,所述驱动件102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研磨棒2,以带动所述研磨棒2上下往复移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02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具体地,驱动件102可通过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手动实现带动驱动件102的输出端上下移动,或通过气缸油缸等机构自动实现带动驱动件102的输出端上下移动。
46.二维调节平台3设置于所述研磨棒2下方,其上设置治具4,用于调节治具4在水平面上的位置。
47.治具4包括承载台41及卡块42,承载台41设置于所述二维调节平台3 上,所述承载台41上开设有与所述研磨棒2的研磨头21相对设置的卡槽5,所述卡块42固定于所述卡槽5中,所述卡块42用于固定所述模具夹头13。
48.其中,研磨头21与研磨棒2可拆卸式连接,研磨头21有多种形式,如 v形研磨头21、球形研磨头21,圆柱形研磨头21等多种,便于不同类型成型孔14的研磨,具体只需通过更换不同形状研磨头21实现。
49.通过治具4夹持固定模具夹头13,利用二维调节平台3调节治具4的位置,用于与上方的研磨棒2进行对准,之后利用研磨棒2将模具夹头13进行研磨成型,提高了研磨的精度与研磨效率。
50.还包括沿x轴方向设置的第一位移检测单元6,及沿y轴方向设置的第二位移检测单元7,所述第一位移检测单元6及第二检测单元的检测端分别抵接于所述二维调节平台3的相邻侧面。
51.还包括竖直连接于所述驱动件102输出端上的第三位移检测单元8,所述第三位移检测单元8的检测端抵接于所述治具4顶面。
52.其中,第一位移检测单元6、第二位移检测单元7及第三位移检测单元 8均采用杠杆百分表实现,用于调节治具4上固定的模具夹头13的位置。
53.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台41侧面至少螺接有一个端部伸入所述卡槽5 中的紧固螺
栓9,以固定所述卡块42。
54.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块42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模具夹头13的台阶10,所述模具夹头13待研磨端伸出于所述台阶10,所述台阶10上螺接有用于紧固所述模具夹头13的定位螺栓11。
55.其中,所述台阶10设置于所述卡块42端部,所述卡槽5两侧壁匹配夹设在所述卡块42两侧面,所述台阶10的踢面垂直于所述卡槽5两侧壁面。
56.通过台阶10的踢面和卡槽5的两侧壁面对模具夹头13进行限位,模具夹头13的待研磨端伸出异于台阶10踢面及卡槽5两侧壁面的一侧,通过台阶10踢面和两侧壁面对模具夹头13进行三个方向上的限位,模具夹头13 的待研磨端从剩余一个方向上伸出进行研磨,使得模具夹头13能够通过卡槽5与卡块42的配合较好的固定限位保持固定。
57.本实施例中,所述二维调节平台3包括分别沿y轴方向及x轴方向设置的第一调节座31及第二调节座32,所述第一调节座31的输出滑块上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座32,所述第二调节座32的输出滑块上连接有所述治具4。
58.具体地,第一调节座31中的输出滑块可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第二调节座32中的输出滑块可沿x轴方向往复移动。
59.具体地,第一位移检测单元6和第二位移检测单元7分别设置在第二调节座32的相邻两侧面处,第一位移检测单元6和第二位移检测单元7的检测端分别于第二调节座32的端面和侧面抵接,用于检测判断第二调节座32 在x轴和y轴方向上的位移量。
60.所述第二调节座32的输出滑块上沿y轴方向间隔开设有安装槽12。
6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