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磨床磨削区工件冲洗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12757发布日期:2023-01-20 14:13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磨床磨削区工件冲洗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立式磨床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磨床磨削区工件冲洗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立式磨床的磨削区工件冲洗冷却装置,如图1,它包括带橡胶水管a、专用接头b、直通接头c、夹持块d、长水管e、分流座f及可调塑料冷却水嘴g。长水管e一端装有分流座f及可调塑料冷却水嘴g(4件);长水管e另一端装有夹持块d、直通接头c及专用接头b;长水管e组合件装上立磨磨头座,连接专用接头b与橡胶水管a。操作者将可调塑料冷却水嘴g(2件)移动至砂轮外圆与工件间,即磨削区,同时将另两件移动至砂轮另一侧外圆处。机床冷却阀启动后,冷却水通过可调塑料冷却水嘴g进入磨削区及砂轮表面,从而使磨削区的工件冷却及清洁。
3.如上所述的立式磨床的磨削区工件冲洗冷却装置,存在诸多不足:操作者在工件磨削时手动移动可调塑料冷却水嘴g不安全,磨削区环境恶劣不易调整冷却嘴;工件磨削时采用多个可调塑料冷却水嘴g供水,工件表面冷却不均匀且有盲区;冷却压力大于4bar时,可调塑料冷却水嘴g易拉直,导致冷却水偏离工件表面,冷却效果差;磨削过程中不能精调可调塑料冷却水嘴g与磨削区的位置,导致磨削表面质量差;磨削工件的大小及砂轮大小,需不断调整可调塑料冷却水嘴g的位置,操作过程不安全且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立式磨床磨削区工件冲洗冷却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磨床磨削区工件冲洗冷却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在立式磨床转塔回转板或滑板上,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回转装置;所述回转装置连接有回转板并驱动其回转,且所述回转板与立式磨床砂轮主轴同轴设置;沿所述回转板径向固接有一长直管;所述长直管底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两侧对称安装有射流方向互成一定夹角的冷却水喷嘴,两所述冷却水喷嘴宽度与砂轮宽度一致且对应;还包括管组件,两所述冷却水喷嘴连通所述管组件,所述管组件连接至机床冷却水阀。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设置,所述回转装置包括与所述安装板固接的轴承座,在所述轴承座内安装有轴承;通过所述轴承安装有回转盘;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轴承座上的伺服减速电机,所述伺服减速电机的驱动轴通过轴上平键同轴固接所述回转盘;所述回转盘同轴固接所述回转板。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设置,所述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设置,所述轴承座下方依次设置有内挡圈与外挡圈,所述外挡圈承托所述内挡圈并通过螺栓固接所述轴承座以将所述轴承固定在轴承座内。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设置,沿所述回转板径向设置有一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
离回转板中心的一端设置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夹持固定所述长直管。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设置,所述支架包括一块三位夹持块与两块双位夹持块,所述三位夹持块中间位与所述长直管固接,其两侧位分别夹持固定有一短直管;两所述双位夹持块一侧位分别与一所述短直管夹持固接,其另一侧位则夹持所述冷却水喷嘴。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设置,两所述冷却水喷嘴射流方向互成40
°
~60
°
夹角。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设置,所述管组件包括两个变径接头,两所述变径接头分别连通所述冷却水喷嘴。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设置,所述管组件还包括分别与两所述变径接头依次连通的第一直角管接头、外螺纹直通接头、第二直角管接头;两所述第二直角管接头连通至同一专用接头上;所述专用接头通过橡胶软管连接机床冷却水阀。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磨床磨削区工件冲洗冷却装置,在伺服减速电机接通外部电源后,按伺服指令回转一定角度后进入工件,此时机床冷却水阀得电,冷却水通过专用冷却喷水嘴分别进入磨削区及砂轮另侧外圆表面。靠近砂轮磨削区的冷却喷水嘴对工件磨削时进行充分冷却,对改善磨削表面质量有益处;砂轮另外一侧的冷却喷水嘴作用是清洁砂轮外圆表面的磨削灰等垃圾,对提高砂轮切削性能有利;冷却喷水嘴的宽度与砂轮宽度相同,可使砂轮外圆母线磨削去除工件时均有均匀冷却水进行充分冷却,消除冷却死角,同时可充分清洁砂轮外圆母线处的磨削产生的磨削废料。本实用新型具有冷却性能稳定且效果极佳,操作简单且安全可靠,避免了工件磨削时由于冷却效果不理想或砂轮上粘接污物导致工件磨削时烧伤、划伤的问题,其磨削表面质量好,提高了立式磨床的磨削精度、磨削效率及市场竟争力,且有利于保护操作人员操作安全。
附图说明
16.图1是现有立式磨床的磨削区工件冲洗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磨床磨削区工件冲洗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前的状态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4.参照图2~5,一种立式磨床磨削区工件冲洗冷却装置,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固定在立式磨床转塔回转板或滑板上,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有回转装置;所述回转装置连接有回转板9并驱动其回转,且所述回转板9与立式磨床砂轮23主轴同轴设置;沿所述回转板9径向固接有一长直管12;所述长直管12底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两侧对称安装有射流方向互成一定夹角的冷却水喷嘴18,两所述冷却水喷嘴18宽度与砂轮宽度一致且对应;还包括管组件,两所述冷却水喷嘴18连通所述管组件,所述管组件连接至机床冷却水阀。
25.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回转装置包括与所述安装板1固接的轴承座2,在所述轴承座内安装有轴承7;通过所述轴承7安装有回转盘6;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轴承座2上的伺服减速电机4,具体地,伺服减速电机4通过连接板5与轴承座2相连接,所述伺服减速电机4的驱动轴通过轴上平键同轴固接所述回转盘6;所述回转盘6同轴固接所述回转板9。
26.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轴承7为深沟球轴承。
27.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座2下方依次设置有内挡圈8与外挡圈3,所述外挡圈3承托所述内挡圈8并通过螺栓固接所述轴承座2以将所述轴承7固定在轴承座2内。
28.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设置,进一步地,沿所述回转板9径向设置有一连接块10,所述连接块10远离回转板9中心的一端设置有夹持块11,所述夹持块11夹持固定所述长直管12。
29.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一块三位夹持块21与两块双位夹持块19,所述三位夹持块21中间位与所述长直管12固接,其两侧位分别夹持固定有一短直管20;两所述双位夹持块19一侧位分别与一所述短直管20夹持固接,其另一侧位则夹持所述冷却水喷嘴18。
30.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设置,进一步地,两所述冷却水喷嘴18射流方向互成40
°
~60
°
夹角。
31.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管组件包括两个变径接头17,两所述变径接头17分别连通所述冷却水喷嘴18。
32.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管组件还包括分别与两所述变径接头17依次连通的第一直角管接头15、外螺纹直通接头16、第二直角管接头22;两所述第二直角管接头22连通至同一专用接头14上;所述专用接头14通过橡胶软管13连接机床冷却水阀。
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磨床磨削区工件冲洗冷却装置,在伺服减速电机接通外部电源后,按伺服指令回转一定角度b后进入工件,此时机床冷却水阀得电,冷却水通过专用冷却喷水嘴分别进入磨削区及砂轮另侧外圆表面。靠近砂轮磨削区的冷却喷水嘴对工件磨削时进行充分冷却,对改善磨削表面质量有益处;砂轮另外一侧的冷却喷水嘴作用是清洁砂轮外圆表面的磨削灰等垃圾,对提高砂轮切削性能有利;冷却喷水嘴的宽度与砂轮宽度
相同,可使砂轮外圆母线磨削去除工件时均有均匀冷却水进行充分冷却,消除冷却死角,同时可充分清洁砂轮外圆母线处的磨削产生的磨削废料。
3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冷却性能稳定且效果极佳,操作简单且安全可靠,避免了工件磨削时由于冷却效果不理想或砂轮上粘接污物导致工件磨削时易烧伤、划伤的问题,其磨削表面质量好,提高了立式磨床的磨削精度、磨削效率及市场竟争力,且有利于保护操作人员操作安全。
35.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