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泥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92730发布日期:2022-12-10 03:31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泥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自动装泥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泥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泥炮装泥量的多少由人工目测完成。装泥时需将炮泥放入泥炮的泥缸内,由打泥油缸将装入泥缸内的炮泥推至泥炮泥缸前部,直至炉前操作工人目测到泥缸前部出泥,再退回打泥油缸以便继续装泥,重复以上过程直至炉前操作工人目测到泥缸内装满炮泥。
3.但是,泥炮打泥油缸动作时,需炉前操作工人靠近泥炮观察泥缸及打泥油缸状态,易发生事故,装泥量的多少由炉前操作工人判断,存在人工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装泥量显示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炉前操作工人靠近泥炮观察泥缸及打泥油缸状态,易发生事故,装泥量的多少由炉前操作工人判断,存在人工误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检测装泥量多少时,不需要炉前操作工人靠近泥炮,避免事故发生,检测准确。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泥量显示装置,包括泥缸、打泥油缸、打泥前进油路、打泥后退油路、压力传感器、流量计、控制系统、显示屏、炮泥和液压站;所述泥缸的头部用于装所述炮泥,所述泥缸的截面后端宽于前端;
6.所述打泥油缸位于所述泥缸内部,所述打泥油缸包括打泥油缸缸体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泥缸固定,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打泥油缸缸体接触;所述打泥油缸缸体可沿着所述泥缸内部和所述活塞杆的外围前后移动;
7.所述打泥前进油路与所述打泥油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打泥后退油路与所述打泥油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打泥前进油路和所述打泥后退油路连接液压站;
8.所述打泥前进油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流量计,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流量计均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显示屏。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泥缸的前端设有横向段、第一变宽段和第二变宽段;所述横向段和第一变宽段连续,所述第一变宽段和所述第二变宽段连续,所述泥缸在第一变宽段处的截面宽度大于横向段所在的截面宽度,所述泥缸在第二变宽段处的截面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变宽段处所在的截面宽度。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打泥前进油路和所述打泥后退油路通过连接操作阀台而连接所述液压站,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流量计连接在所述操作阀台对应所述打泥前进油路的管路上,所述操作阀台还连接所述控制系统。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打泥油缸缸体上设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设置在所述打泥油缸缸体靠近所述炮泥的一端,所述第一进油口连接所述打泥前进油路;所述第二进油口设置在所述打泥油缸缸体上远离所述炮泥的一端,所述第
二进油口连接所述打泥后退油路。
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打泥油缸位于泥缸内部,由于打泥油缸的活塞杆与泥缸是固定的,因为当泥缸固定不动时,打泥油缸的活塞杆也固定不动,打泥前进油路进油时,打泥油缸无杆腔进油,打泥油缸的打泥油缸缸体将推挤炮泥向前,而由于泥缸截面前端窄后端粗的设计,导致炮泥挤压引起打泥油缸的无杆腔压力上升,当打泥前进油路继续进油,使打泥油缸的无杆腔压力大于等于炮泥挤压引起的压力(设定压力值),则炮泥从泥缸前部挤压而出,同时位于打泥前进油路上的压力传感器可测量打泥油缸的无杆腔压力,位于打泥前进油路的流量计测量进入打泥油缸的无杆腔的流量,当该压力值大于等于炮泥挤压引起的压力值(设定的压力值)时,并通过控制系统将流量计测量的流量换算为泥缸内现有炮泥的体积或重量,再经过显示屏显示出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炉前操作工人靠近泥炮观察泥缸及打泥油缸状态,易发生事故,装泥量的多少由炉前操作工人判断,存在人工误差的问题,实现了检测装泥量多少时,不需要炉前操作工人靠近泥炮,避免事故发生,检测准确。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装泥量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标:1-泥缸;2-打泥油缸;21-打泥油缸缸体;22-活塞杆;3-打泥前进油路;4-打泥后退油路;5-压力传感器;6-流量计;7-控制系统;8-显示屏;9-炮泥;10-液压站;11-横向段;12-第一变宽段;13-第二变宽段;14-操作阀台。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泥量显示装置,包括泥缸1、打泥油缸2、打泥前进油路3、打泥后退油路4、压力传感器5、流量计6、控制系统7、显示屏8、炮泥9和液压站10;
20.泥缸1的头部用于装炮泥9,泥缸1的截面后端宽于前端;打泥油缸2位于泥缸1内部,打泥油缸2包括打泥油缸缸体21和活塞杆22,活塞杆22的一端与泥缸1固定,活塞杆22的另一端与打泥油缸缸体21接触;打泥油缸缸体21可沿着泥缸1内部和活塞杆22的外围前后移动;
21.打泥前进油路3与打泥油缸2的无杆腔连通,打泥后退油路4与打泥油缸2的有杆腔连通,打泥前进油路3和打泥后退油路4连接液压站10;
22.打泥前进油路3上设有压力传感器5和流量计6,压力传感器5和流量计6均电连接控制系统7,控制系统7连接显示屏8。
23.通过上述方案,由于打泥油缸2位于泥缸1内部,打泥油缸2包括打泥油缸缸体21和活塞杆22,活塞杆22的一端与泥缸1固定,活塞杆22的另一端与打泥油缸缸体21接触,因此,打泥油缸2可以在打泥前进油路3和打泥后退油路4进油的基础上实现沿着活塞杆22前进或者后退,比如,当通过打泥前进油路3进油时,打泥油缸缸体21沿着活塞杆22前进,活塞杆22始终不动,打泥油缸缸体21将推挤炮泥9向前,而由于泥缸1截面前端窄后端粗的设计,导致炮泥9挤压引起打泥油缸的无杆腔压力上升,当打泥前进油路3继续进油,使打泥油缸2的无杆腔压力大于等于炮泥9挤压引起的压力,则炮泥9从泥缸1前部挤压而出,证明炮泥压实了,同时位于打泥前进油路3上的压力传感器5可测量打泥油缸2的无杆腔压力,位于打泥前进油路3的流量计6测量进入打泥油缸2的无杆腔的流量,当该压力值大于等于炮泥挤压引起的压力值(设定的压力值)时,并通过控制系统7将流量计6测量的流量换算为泥缸内现有炮泥的体积或重量,具体是根据总流量可以计算油缸体积,然后可换算出油缸行程,再通过油缸行程计算出打泥量,打泥量v=l*泥炮直径d2平方/4,l为油缸行程,再经过控制系统处理后通过显示屏8显示出来,当炮泥9的体积小于泥缸体积时,控制系统7控制打泥后退油路4进油,由于活塞杆22不动,打泥后退油路4向打泥油缸2有杆腔进油时,打泥油缸缸体21回退,等待下一次装泥,装泥完成后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控制系统7反馈的装泥量等于泥缸1的体积,打泥油缸2动作停止,装泥完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炉前操作工人靠近泥炮观察泥缸及打泥油缸状态,易发生事故,装泥量的多少由炉前操作工人判断,存在人工误差的问题,实现了检测装泥量多少时,不需要炉前操作工人靠近泥炮,避免事故发生,检测准确。
24.需要说明的是当打泥前进油路3进油时,打泥后退油路4回油,当打泥后退油路4进油时,打泥前进油路3回油。
25.可选的,泥缸1的前端设有横向段11、第一变宽段12和第二变宽段13;横向段11和第一变宽段12连续,第一变宽段12和第二变宽段13连续,泥缸1在第一变宽段12处的截面宽度大于横向段11所在的截面宽度,泥缸1在第二变宽段13处的截面宽度大于第一变宽段12处所在的截面宽度;泥缸1的前端设置成这样的结构,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泥缸1截面的前端窄后端粗的设计,导致炮泥9挤压引起打泥油缸2的无杆腔压力上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配合封堵的铁口的形状大小。
26.可选的,打泥前进油路3和打泥后退油路4通过连接操作阀台14而连接液压站10,
压力传感器5和流量计6连接在操作阀台14对应打泥前进油路3的管路上,操作阀台14还连接控制系统7;操作阀台14可以操作打泥油缸2和整个设备的运行状态。
27.可选的,打泥油缸缸体21上设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第一进油口设置在打泥油缸缸体21靠近炮泥9的一端,第一进油口连接打泥前进油路3;第二进油口设置在打泥油缸缸体21上远离炮泥9的一端,第二进油口连接打泥后退油路4。因为打泥油缸缸体21是运动的,所以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的位置要设置合理,否则在打泥油缸缸体21运动的过程中,可能第二进油口所在的位置运动到无杆腔内了,或者第一进油口所在的位置运动到油缸腔内了。
28.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2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