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不锈管内表面自动抛光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49181发布日期:2022-11-11 20:18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不锈管内表面自动抛光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设备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不锈管内表面自动抛光设备。


背景技术:

2.不锈钢根据gb/t20878-2007中定义是以不锈、耐蚀性为主要特性,且铬含量至少为10.5%,碳含量最大不超过1.2%的钢,不锈钢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而将耐化学腐蚀介质(酸、碱、盐等化学浸蚀)腐蚀的钢种称为耐酸钢,通过不锈钢制成的管道则为不锈钢管,而抛光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是利用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他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的修饰加工,随着不锈钢管需求量的日益扩大,人们对不锈钢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锈钢管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抛光装置对不锈钢管的内壁进行打磨,以降低不锈钢管内壁表面的粗糙度。
3.现有公开专利号为:cn211940401u的一种用于钢管内表面抛光机,通过对抛光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良和优化,使得抛光装置方便对长度较短的钢管进行抛光,且这种抛光装置能够使得抛光轮紧密的贴合在钢管内壁。
4.该现有专利滑动座可带动不锈钢管在导轨上移动,从而对不锈钢管内壁不同位置进行抛光,而该现有专利通过手动移动滑动座带动不锈钢管移动的方式其自动化程度较低,同时抛光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碎屑,不便于对碎屑进行收集,增加了后期工作人员对碎屑的清理工作量,降低了抛光设备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不锈管内表面自动抛光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不锈管内表面自动抛光设备,包括u型夹杆、外螺纹和支撑座,所述u型夹杆贯穿于凸体顶端面,且u型夹杆外侧底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固定螺母内圈螺纹配合,所述辅助机构设置于支撑座外侧,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吸尘管、风机、排出管、收集箱、滑动机构和加强机构,所述吸尘管设置于转杆底部,且吸尘管穿过工作板顶部中右端后连接于风机进气端,所述风机锁固于工作板底部,且风机出气端插接有排出管,用于将吸尘管内的碎屑引导至排出管内,所述排出管贯穿于收集箱外侧顶部,所述收集箱设置于工作板底部右端,用于收集抛光过程中产生的碎屑,所述滑动机构设置于支撑座底部,用于驱动支撑座沿着工作板顶部左端水平滑动,所述加强机构设置于圆形转块外侧。
7.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母紧贴于凸体底端面,所述支撑座贴合于工作板顶端面,所述支撑座内侧顶部安装有弧形支撑板,所述弧形支撑板位于u型夹杆内侧底部,所述工作板底部左右两端各安装有一个用于支撑的支架,且工作板顶部右端锁固有电机,所述电机左侧
输出轴与转杆相连接,所述转杆与圆形转块右端面中部相连接,所述凸体安装有两组于支撑座外侧顶部,且两组凸体分别位于支撑座前后两端顶部。
8.优选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电动马达、螺杆、滑块和滑槽,所述电动马达锁固于工作板左端面中部,且电动马达右端输出轴穿过工作板左端面后与螺杆相连接,所述螺杆与滑槽内侧右端转动连接,且螺杆与滑块左端面开设的螺孔内侧螺纹配合,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滑槽内侧,且滑块锁固于支撑座底端面中部。
9.优选的,所述加强机构包括打磨板、调节杆、t型槽、螺纹柱、限位螺母、垫环、中空环、通孔、轴承和支撑杆,所述打磨板底端面为一体化结构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沿着t型槽内侧上下滑动,所述t型槽开设于圆形转块左端面,所述螺纹柱紧固于调节杆左端面底部,且螺纹柱贯穿于t型槽内侧左端,所述限位螺母内圈与螺纹柱外侧端面螺纹配合,所述垫环左右端面分别紧贴于限位螺母右端面和圆形转块左端面,且垫环内侧端面与螺纹柱侧表面活动连接,所述中空环设置于圆形转块右侧,且中空环内侧右下端与吸尘管外侧左端相插接,所述轴承安装于中空环内圈,且轴承内圈与转杆外侧左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于中空环右端面顶部和电机左端面顶部。
10.优选的,所述吸尘管和支撑杆均与转杆外侧端面设置有间距,且支撑杆平行于转杆。
11.优选的,所述打磨板、调节杆、t型槽、螺纹柱、限位螺母和垫环均对称设置有两个于圆形转块外侧左端。
12.优选的,所述打磨板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状,且打磨板宽度与圆形转块厚度一致。
13.优选的,所述中空环右端面开设有插孔,且插孔内侧相对应于吸尘管。
14.优选的,所述限位螺母外径大于t型槽内侧左端的宽度,且限位螺母为正多边形。
15.优选的,所述中空环小于圆形转块外径,且中空环和圆形转块圆心位于同一x轴上。
16.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辅助机构于支撑座外侧,通过启动电动马达带动螺杆转动,而螺杆则配合滑块左侧的螺孔而带动滑块沿着滑槽水平移动,滑块水平移动过程带动支撑座以及支撑座顶部的不锈钢管水平移动接触到打磨板进行抛光打磨,使得抛光过程更加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1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杆于打磨板底部,通过调节杆带动打磨板垂直移动,使得打磨板在垂直移动后更稳定的贴合在不锈钢管的内圈上,便于对不同内径的不锈钢管进行抛光。
1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吸尘管于转杆底部,通过风机配合吸尘管、中空环以及通孔可将不锈钢管内壁抛光过程产生的碎屑进行吸收,从而降低了后期对不锈钢管内部碎屑清理的工作量,提高了抛光设备实用性。
2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中空环右端面开设有插孔,且插孔内侧相对应于吸尘管,便于通过插孔而将吸尘管稳定的与中空环连接。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机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机构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承连接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标号:u型夹杆-1、外螺纹-2、固定螺母-3、支撑座-4、弧形支撑板-5、工作板-6、支架-7、电机-8、转杆-10、圆形转块-11、凸体-12、辅助机构-9、吸尘管-91、风机-92、排出管-93、收集箱-94、滑动机构-95、加强机构-96、电动马达-951、螺杆-952、滑块-953、滑槽-954、打磨板-961、调节杆-962、t 型槽-963、螺纹柱-964、限位螺母-965、垫环-966、中空环-967、通孔-968、轴承-969、支撑杆-9610。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2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用于不锈管内表面自动抛光设备,包括u型夹杆1、外螺纹2和支撑座4,u型夹杆1贯穿于凸体12顶端面,且u 型夹杆1外侧底部设置有外螺纹2,外螺纹2与固定螺母3内圈螺纹配合,固定螺母3紧贴于凸体12底端面,配合外螺纹2将u型夹杆1位置固定;
29.支撑座4贴合于工作板6顶端面,支撑座4内侧顶部安装有弧形支撑板5,弧形支撑板5位于u型夹杆1内侧底部,用于配合u型夹杆1将不锈钢管夹紧固定,工作板6底部左右两端各安装有一个用于支撑的支架7,且工作板6顶部右端锁固有电机8,电机8左侧输出轴与转杆10相连接,转杆10与圆形转块 11右端面中部相连接,凸体12安装有两组于支撑座4外侧顶部,且两组凸体 12分别位于支撑座4前后两端顶部;
30.具体的,通过将待抛光的不锈钢管放置于弧形支撑板5的顶端面上,并且使得不锈钢管处于u型夹杆1内侧底部,以及移动u型夹杆1贴合在不锈钢管的顶部,并且转动固定螺母3配合外螺纹2向上移动,当固定螺母3向上移动紧贴于凸体12的底端面时实现对u型夹杆1位置固定,此时u型夹杆1配合弧形支撑板5将不锈钢管夹紧固定,并且启动电机8带动转杆10、圆形转块11和打磨板961进行转动。
3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辅助机构9设置于支撑座4外侧,辅助机构9包括吸尘管91、风机92、排出管93、收集箱94、滑动机构95和加强机构96,吸尘管91设置于转杆10底部,且吸尘管91穿过工作板6顶部中右端后连接于风机92进气端,风机92锁固于工作板6底部,且风机92出气端插接有排出管93,用于将吸尘管91内的碎屑引导至排出管93内,排出管93贯穿于收集箱94外侧顶部,收集箱94设置于工作板6底部右端,用于收集抛光过程中产生的碎屑,滑动机构95设置于支撑座4底部,用于驱动支撑座4沿着工作板6顶部左端水平滑动,加强机构96设置于圆形转块11外侧;
32.其中,吸尘管91和支撑杆9610均与转杆10外侧端面设置有间距,且支撑杆9610平行于转杆10,防止转杆10在转动过程中与吸尘管91和支撑杆9610 形成过大摩擦而磨损;
33.具体的,可通过在启动风机92时产生吸力,并且配合吸尘管91、中空环 967和通孔968将不锈钢管抛光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进行吸收,并且将吸收的碎屑通过排出管93导入至
收集箱94内进行收集储存。
34.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滑动机构95包括电动马达951、螺杆952、滑块 953和滑槽954,电动马达951锁固于工作板6左端面中部,且电动马达951右端输出轴穿过工作板6左端面后与螺杆952相连接,螺杆952与滑槽954内侧右端转动连接,且螺杆952与滑块953左端面开设的螺孔内侧螺纹配合,滑块 953滑动安装于滑槽954内侧,且滑块953锁固于支撑座4底端面中部,滑块 953可沿着滑槽954内侧进行水平移动,使得滑块953带动支撑座4进行同步水平移动;
35.具体的,可通过启动电动马达951带动螺杆952转动,而螺杆952则配合滑块953左侧的螺孔而带动滑块953沿着滑槽954水平移动,并且滑块953带动固定连接的支撑座4于工作板6顶部水平移动,以及支撑座6带动不锈钢管水平向右移动,使得钢管在水平移动过程中圆形转块11和打磨板961进入到不锈钢管内圈,此时转动中的打磨板961接触到不锈钢管内圈而对不锈钢管内表面进行打磨,并且电动马达951在持续转动时带动不锈钢管持续向右移动,实现对不锈钢管内表面进行全面自动化的打磨抛光,并且抛光过程产生的碎屑通过吸尘管91向外排出。
36.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加强机构96包括打磨板961、调节杆962、 t型槽963、螺纹柱964、限位螺母965、垫环966、中空环967、通孔968、轴承969和支撑杆9610,打磨板961底端面为一体化结构设置有调节杆962,调节杆962沿着t型槽963内侧上下滑动,实现调节杆962带动打磨板961垂直移动而接触到不锈钢管的内表面,t型槽963开设于圆形转块11左端面;
37.螺纹柱964紧固于调节杆962左端面底部,且螺纹柱964贯穿于t型槽963 内侧左端,限位螺母965内圈与螺纹柱964外侧端面螺纹配合,通过限位螺母 965配合垫环966压紧固定在圆形转块11上而将调节杆962位置固定,垫环966 左右端面分别紧贴于限位螺母965右端面和圆形转块11左端面,且垫环966内侧端面与螺纹柱964侧表面活动连接。提高了限位螺母965压紧于圆形转块11 左端面的稳定性,中空环967设置于圆形转块11右侧,且中空环967内侧右下端与吸尘管91外侧左端相插接,轴承969安装于中空环967内圈,且轴承969内圈与转杆10外侧左端固定连接,支撑杆9610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于中空环967右端面顶部和电机8左端面顶部,防止中空环967转动而造成吸尘管91缠绕于转杆10上;
38.在本实施例中的打磨板961、调节杆962、t型槽963、螺纹柱964、限位螺母965和垫环966均对称设置有两个于圆形转块11外侧左端,便于通过两个打磨板961更加快速的对不锈钢管内表面进行打磨抛光;
39.需要说明的是,打磨板961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状,且打磨板961宽度与圆形转块11厚度一致,使得打磨板961更稳定给的贴合在不锈钢管的内表面;
40.在中空环967右端面开设有插孔,且插孔内侧相对应于吸尘管91,使得吸尘管91通过插孔与中空环967稳定连接;
41.其中,限位螺母965外径大于t型槽963内侧左端的宽度,且限位螺母965 为正多边形,便于限位螺母965带动垫环966压紧固定于圆形转块11上;
42.进一步的,中空环967小于圆形转块11外径,且中空环967和圆形转块11 圆心位于同一x轴上,提高了中空环967安放位置的稳定性;
43.具体的,需要对不同内径的不锈钢管进行抛光时,可通过转动限位螺母965 带动
垫环966与圆形转块11左端面分离,并且通过打磨板961带动调节杆962 垂直移动,使得打磨板961在垂直移动之后能贴合于不锈钢管的内表面,此时反向转动限位螺母965配合螺纹柱964而带动垫环966压紧固定于圆形转块11 的左端面,此时调节杆962和打磨板961位置固定,并且用同样的方式将另外的打磨板961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打磨板961在调节完毕后可对不同内径的不锈钢管进行打磨抛光,而中空环967则通过支撑杆96110进行固定,防止转杆10带动中空环967转动而造成吸尘管91缠绕于转杆10上。
4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8.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