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锶孕育剂包芯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30689发布日期:2023-06-29 14:45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锶孕育剂包芯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孕育剂的,尤其是涉及一种硅锶孕育剂包芯线。


背景技术:

1、向铸铁中加入孕育剂,可以对铸铁进行孕育处理,影响铸铁形核和促进晶粒游离。孕育良好的铸铁流动性较好,铸件可以取得收缩减少、加工性能改善和残留应力减少的效果。硅锶孕育剂是含非金属硅和金属锶的孕育剂,有延缓碳和硅扩散、加强硅孕育的作用,应用较为广泛。

2、孕育剂包芯线由带形钢带包卷孕育剂粉末而成。在添加孕育剂时,利用喂线机将孕育剂以孕育剂包芯线的方式喂入铁水中,可以更好的控制孕育剂的加入量,不需要操作者手动填充和称重孕育剂,既可以减少出错,又可以节约成本。

3、由于孕育剂的粒径分布范围,对孕育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当包芯线内的孕育剂包含较多的粉状孕育剂,或者孕育剂颗粒的最大粒径与最小粒径差值过大时,会削弱孕育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硅锶孕育剂包芯线的孕育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硅锶孕育剂包芯线。

2、本技术提供一种硅锶孕育剂包芯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硅锶孕育剂包芯线,包括外皮和包裹在外皮内的芯料层,所述芯料层包括硅锶孕育剂,所述硅锶孕育剂的最小粒径≥0.1mm,所述硅锶孕育剂最大粒径与最小粒径的比值为(1.15-5):1,所述硅锶孕育剂的粒径d10、粒径d50与粒径d97的比值为1:(1.2-1.5):(1.6-3)。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硅锶孕育剂填入外皮之前,先除去硅锶孕育剂中粒径小于0.1mm的孕育剂粉末,可以大幅度减少包芯线内孕育剂粉末的量,减少孕育剂粉末对孕育效果的影响。筛选出最大粒径与最小粒径的比值为(1.15-5):1范围内的硅锶孕育剂,并将硅锶孕育剂的粒径d10、粒径d50与粒径d97的比值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使得硅锶孕育剂的最大粒径与最小粒径之间的差值处于较为合适的范围内,且硅锶孕育剂的粒径在最大粒径与最小粒径的范围内分布较为均匀;因此,本技术的硅锶孕育剂在铁水中,能够保持较为均匀的溶解速率,减少粒径差值过大对孕育效果的影响。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减少外皮内孕育剂粉末的含量,并且控制孕育剂的粒径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分布更均匀,有助于改善硅锶孕育剂包芯线的孕育效果。

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当所述硅锶孕育剂的最小粒径≥1mm且≤1.5mm时,所述硅锶孕育剂最大粒径与最小粒径的比值为(1.15-3):1,所述硅锶孕育剂的粒径d10、粒径d50与粒径d97的比值为1:(1.2-1.4):(1.6-2)。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硅锶孕育剂的最小粒径≥1mm且≤1.5mm时,则孕育剂最大粒径与最小粒径的比值每增加1,说明孕育剂的最大粒径比最小粒径增大至少1mm,因此,孕育剂最大粒径与最小粒径的比值即便发生较小的变动,也会对硅锶孕育剂包芯线的孕育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技术通过实验发现,将硅锶孕育剂最大粒径与最小粒径的比值限定在上述较小的范围内,并且将硅锶孕育剂的粒径d10、粒径d50与粒径d97的比值限定在上述范围内,可以减小粒径差值过大对孕育效果的影响,进一步改善硅锶孕育剂包芯线的孕育效果。

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当所述硅锶孕育剂的最小粒径≥1.6时,所述硅锶孕育剂最大粒径与最小粒径的比值为(1.15-1.875):1,所述硅锶孕育剂的粒径d10、粒径d50与粒径d97的比值为1:(1.2-1.3):(1.6-1.8)。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硅锶孕育剂的最小粒径≥1.6时,需要进一步减小硅锶孕育剂最大粒径与最小粒径的比值范围,同时减小硅锶孕育剂的粒径d10、粒径d50与粒径d97的比值范围。本技术通过实验发现,采用上述比值范围,制备的硅锶孕育剂包芯线具有优异的孕育效果。

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硅锶孕育剂的粒径分布范围为0.1-0.5mm、0.2-0.7mm、1-2mm、1.5-2.5mm或1.6-3mm中的任意一种。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实际使用发现,采用上述粒径分布范围的硅锶孕育剂制备的包芯线,均具有良好的孕育效果,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铁水量、一次孕育或二次孕育等情况。

1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当所述硅锶孕育剂的最大粒径≥0.5mm且≤1mm时,所述硅锶孕育剂的各个元素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为:si:60-72%,sr:2.8-5%,ca<0.01%,al<0.1%,余量fe。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硅锶孕育剂的最大粒径≥0.5mm且≤1mm时,硅锶孕育剂颗粒较小,相对于大粒径的硅锶孕育剂,每粒硅锶孕育剂中含有的金属锶的量较少,因此,可以提高硅锶孕育剂中金属锶的质量百分比,使得硅锶孕育剂中金属锶的含量可以相对提高。本技术通过实验发现,将采用上述配比的硅锶孕育剂,制得的硅锶孕育剂包芯线具有优异的孕育效果。

13、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当所述硅锶孕育剂的最大粒径≥2mm且≤2.5mm时,所述硅锶孕育剂的各个元素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为:si:62-74%,sr:1.8-2.5%,ca<0.01%,al<0.1%,余量fe。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硅锶孕育剂的最大粒径≥2mm且≤2.5mm时,硅锶孕育剂颗粒大小适中,因此,需要防止出现硅锶孕育剂中金属锶的质量百分比过大或过小的情况,本技术采用上述配比的硅锶孕育剂,可以改善硅锶孕育剂包芯线的孕育效果。

1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当所述硅锶孕育剂的最大粒径≥3mm时,所述硅锶孕育剂的各个元素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为:si:66-78%,sr:0.8-1.2%,ca<0.01%,al<0.1%,余量fe。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硅锶孕育剂的最大粒径≥3mm时,硅锶孕育剂颗粒相对较大,需要减小硅锶孕育剂中金属锶的质量百分比。本技术通过实验发现,采用上述配比的硅锶孕育剂,可以制得具有优异的孕育效果的硅锶孕育剂包芯线。

1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硅锶孕育剂包芯线按如下步骤制备:

18、筛分:将硅锶孕育剂过筛网,除去粒径小于0.1mm的粉末,按照粒径分布范围进行分级,得到无粉原料;

19、配伍:将各个粒径分布范围的无粉原料混合,配置成粒径d10、粒径d50与粒径d97的比值为1:(1.2-1.5):(1.6-3)、最大粒径与最小粒径的比值为(1.15-5):1的硅锶孕育剂,得到备用料;制线:使用包芯线机组将钢带包裹备用料,钢带形成外皮,备用料形成芯料层,即得到硅锶孕育剂包芯线。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照上述步骤,可以除去粒径小于0.1mm的粉末,并得到符合粒径分布要求的硅锶孕育剂,从而可以改善制备得到硅锶孕育剂包芯线的孕育效果。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本技术通过减少外皮内孕育剂粉末的含量,并且控制孕育剂的粒径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分布更均匀,有助于改善硅锶孕育剂包芯线的孕育效果;

23、2.本技术将硅锶孕育剂粒径分布范围与各个元素的组分质量百分比限定在特定的范围内,可以进一步改善硅锶孕育剂包芯线的孕育效果;

24、3.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简单便捷的硅锶孕育剂包芯线的制备步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