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冷却壁的冷却管道段漏点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815534发布日期:2023-10-22 07:02阅读:61来源:国知局
高炉冷却壁的冷却管道段漏点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高炉检测,尤其涉及一种高炉冷却壁的冷却管道段漏点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1、高炉的冷却壁是维持高炉正常生产的其中一个结构,冷却壁中通常设有冷却管道,以通过向冷却管道内流通冷却介质,来对高炉的炉壳进行降温。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冷却壁难免会产生损坏,导致冷却管道出现与高炉内部连通的漏点,冷却介质通过漏点泄露至高炉内部,影响生产,因此,需要在高炉休风时,对漏点进行处理。

2、相关技术中,只能够通过对冷却管道分段,并对任意一段冷却管道段进行两端的水压变化或水流量变化的检测,以粗略地判断是哪一段冷却管道段存在漏点,而无法精确地检测漏点具体在该段冷却管道段的哪一个位置,因此,无法针对性地对漏点进行封堵,导致漏点封堵效果差,封堵后漏点处任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炉冷却壁的冷却管道段漏点处理方法,能够较精确地检测到漏点在冷却管道段内的具体位置,以能够供操作人员针对性地对漏点进行封堵,使漏点的封堵效果好,高炉后续使用的安全风险小。

2、为达到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提供一种高炉冷却壁的冷却管道段漏点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s1、将所述冷却管道段内的冷却介质排出;

5、步骤s2、将所述冷却管道段的底端连接于透光软管的第一端,所述透光软管内放置有漂浮件以及连接于所述漂浮件的检测件,所述检测件能够检测环境温度;

6、步骤s3、使所述冷却管道段的顶端以及所述透光软管的第二端连通于大气,所述第二端高于所述第一端,且所述透光软管内填充有辅助液体,所述漂浮件漂浮于所述辅助液体,所述漂浮件位于所述第一端,其中,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分别为所述透光软管的相对两端;

7、步骤s4、使所述第二端高于所述辅助液体的液面,并自所述第二端向所述透光软管内添加所述辅助液体,直至所述检测件检测到环境温度升高;

8、步骤s5、记录所述透光软管中所述辅助液体的液面检测高度,得到所述冷却管道段内的漏点的位置检测高度。

9、作为所述的高炉冷却壁的冷却管道段漏点处理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之后,所述步骤s5之前,所述高炉冷却壁的冷却管道段漏点处理方法还包括:

10、步骤s41、持续向所述第二端向所述透光软管内添加所述辅助液体,并持续观察记录所述透光软管中所述辅助液体的实时液面高度以及所述检测件检测到的实时环境温度,直至所述检测件检测到环境温度降低;

11、步骤s42、所述实时环境温度为最大值时,对应的所述实时液面高度为所述液面检测高度。

12、作为所述的高炉冷却壁的冷却管道段漏点处理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检测件还能够采集环境图像,所述步骤s4之后,所述高炉冷却壁的冷却管道段漏点处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13、通过所述检测件采集环境图像;

14、根据所述环境图像得到所述漏点的尺寸,以及沿所述冷却管道段的周向上,所述漏点的位置。

15、作为所述的高炉冷却壁的冷却管道段漏点处理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之后,所述步骤s2之前,所述高炉冷却壁的冷却管道段漏点处理方法还包括:

16、步骤s10、自所述冷却管道段的所述顶端向所述冷却管道段内压入空气,以吹扫残留的所述冷却介质。

17、作为所述的高炉冷却壁的冷却管道段漏点处理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5之后,所述高炉冷却壁的冷却管道段漏点处理方法还包括:

18、步骤s6、使所述第二端高于所述辅助液体的液面,并自所述第二端向所述透光软管内添加所述辅助液体,直至所述透光软管内所述辅助液体的液面高度临近于所述冷却管道段的顶端,且所述辅助液体不从所述冷却管道段的顶端溢出;

19、步骤s7、自所述冷却管道段的底端排出所述冷却管道段与所述透光软管内的所述辅助液体;

20、步骤s80、记录所述透光软管内所述辅助液体的液面,自所述液面检测高度上升至临近于所述冷却管道段的顶端,至回落至所述液面检测高度的过程时长;

21、步骤s81、收集排出的所述辅助液体,并计算排出的所述辅助液体的总量与添加的所述辅助液体的总量的差值;

22、步骤s82、根据所述过程时长与所述差值计算得到漏液检测速率。

23、作为所述的高炉冷却壁的冷却管道段漏点处理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管道段具有多个所述漏点,多个所述漏点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列;

24、所述步骤s6,包括:

25、步骤s60、使所述第二端高于所述辅助液体的液面,并自所述第二端向所述透光软管内添加所述辅助液体,直至所述检测件再次检测到环境温度升高;

26、步骤s61、检测得到所述透光软管中所述辅助液体的所述液面检测高度,得到所述冷却管道段内的所述漏点的所述位置检测高度;

27、重复所述步骤s60以及所述步骤s61,直至所述透光软管内所述辅助液体的液面高度临近于所述冷却管道段的顶端,且所述辅助液体不从所述冷却管道段的顶端溢出。

28、作为所述的高炉冷却壁的冷却管道段漏点处理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包括:

29、步骤s20、提供一个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具有相连接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以及第三管道,且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以及所述第三管道能够同时相连通,或者,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相连通时,所述第三管道能够关闭;

30、步骤s21、将所述冷却管道段的所述底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道;

31、步骤s22、将所述透光软管的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管道,所述透光软管内放置有所述漂浮件以及连接于所述漂浮件的所述检测件,所述检测件能够检测环境温度;

32、步骤s23、使所述第三管道封闭,并使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相连通;

33、所述步骤s7,包括:

34、步骤s70、使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以及所述第三管道同时相连通,通过所述第三管道排出所述冷却管道段与所述透光软管内的所述辅助液体。

35、作为所述的高炉冷却壁的冷却管道段漏点处理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82之后,所述高炉冷却壁的冷却管道段漏点处理方法还包括:

36、步骤s90、比较所述漏液检测速率与漏液速率阈值;

37、如所述漏液检测速率小于漏液速率阈值,则执行步骤s91、对所述漏点注入封堵剂;

38、如所述漏液检测速率大于漏液速率阈值,则执行步骤s92、将所述冷却管道段封堵。

39、作为所述的高炉冷却壁的冷却管道段漏点处理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91,包括:

40、步骤s910、将所述透光软管的所述第一端拆除于所述底端;

41、步骤s911、分别自所述顶端与所述底端向所述冷却管道段内插入两个软管,两个所述软管中,一者为第一软管,另一者为第二软管,所述第一软管的外周开设有通孔;

42、步骤s912、使所述通孔对应于所述漏点,并使所述第一软管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软管的端部相抵紧,所述第一软管与所述第二软管相连通;

43、步骤s913、向所述第一软管内注入所述封堵剂;

44、步骤s914、向所述第一软管与所述第二软管内同时压入空气,同时检测所述第一软管与所述第二软管内的气压,直至所述第一软管与所述第二软管内的气压升高并维持不变;

45、步骤s915、取出所述第一软管与所述第二软管;

46、所述步骤s92,包括:

47、步骤s920、将所述透光软管的所述第一端拆除于所述底端;

48、步骤s921、自所述顶端向所述冷却管道段内插入第三软管,所述第三软管具有进入所述冷却管道段的第一端口,自所述底端向所述冷却管道段内插入第四软管,所述第四软管具有进入所述冷却管道段的第二端口;

49、步骤s922、使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间隔相对,且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位置检测高度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位置检测高度之间的距离均为第一预定距离;

50、步骤s923、分别向所述第三软管与所述第四软管内注入封堵材料;

51、步骤s924、向所述第三软管与所述第四软管内同时压入空气,同时检测所述第三软管与所述第四软管内的气压,直至所述第三软管与所述第四软管内的气压升高并维持不变;

52、步骤s925、将所述第三软管向所述冷却管道段外拉出,以使所述第一端口移动第二预定距离,或使所述第一端口在移动距离小于第二预定距离时到达所述顶端处,将所述第四软管向所述冷却管道段外拉出,以使所述第二端口移动所述第二预定距离,或使所述第二端口在移动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预定距离时到达所述底端处;

53、步骤s926、重复所述步骤s923、所述步骤s924以及所述步骤s925,直至所述冷却管道段的所述顶端以及所述底端均填充有所述封堵材料。

54、作为所述的高炉冷却壁的冷却管道段漏点处理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管道段包括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以及第四段,所述第一段具有所述底端,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段间隔且位于所述第一段的上方,所述第二段具有所述顶端,所述第三段与所述第四段均连通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

55、所述步骤s4,包括:

56、步骤s400、使所述第二端高于所述辅助液体的液面,并自所述第二端向所述透光软管内添加所述辅助液体,直至所述漂浮件位于所述第一段的连通于所述第三段与所述第四段的一端;

57、步骤s401、自所述顶端向所述第三段内伸入出气头,并通过所述出气头向所述第三段内压入空气,以将所述漂浮件吹向所述第四段的端部,或者,自所述顶端向所述第四段内伸入出气头,并通过所述出气头向所述第四段内压入空气,以将所述漂浮件吹向所述第三段的端部;

58、步骤s402、使所述第二端高于所述辅助液体的液面,并自所述第二端继续向所述透光软管内添加所述辅助液体,直至所述检测件检测到环境温度升高。

59、作为所述的高炉冷却壁的冷却管道段漏点处理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检测件还连接有信号传输线,所述信号传输线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透光软管内,且所述信号传输线的远离所述检测件的一端自所述第二端伸出至连接于信号接收器;和/或,

60、所述漂浮件还连接有牵引线,所述牵引线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透光软管内,且所述牵引线的远离所述检测件的一端自所述第二端伸出。

6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62、通过在冷却管道段的底端连接透光软管,并使透光软管的第二端与冷却管道段的顶端均连通于大气,以使得冷却管道段与透光软管形成为连通器,再使漂浮件带动检测件漂浮于辅助液体,并随着液面的升高,使漂浮件带动检测件自第一端进入冷却管道段内,并逐渐升高,使得检测件能够检测冷却管道段内各个高度位置的环境温度。由于漏点与高炉的内部空间相连通,因此,在冷却管道段内的冷却介质排出后,高炉内部的高温空气能够沿漏点进入冷却管道段内,使漏点周围的温度升高,从而,当检测件在漂浮件的带动下,随液面升高至漏点附近时,检测件能够检测到环境温度升高,此时冷却管道段内辅助液体的液面高度大致为漏点的高度。而由于冷却管道段与透光软管形成为连通器,因此,此时透光软管中辅助液体的液面检测高度与冷却管道段内辅助液体的液面高度相齐平,从而液面检测高度大致为漏点的位置高度,因此,能够通过检测得到此时的液面检测高度,来检测得到漏点的位置检测高度,换言之,得到漏点在冷却管道段内的冷却管道段内的具体位置,以能够供操作人员针对性地对漏点进行封堵,使漏点的封堵效果好,高炉后续使用的安全风险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