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打磨设备及自动打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688474发布日期:2024-04-18 21:04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打磨设备及自动打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打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打磨设备及自动打磨方法。


背景技术:

1、锁芯表面通常为了美观会将表面进行拉丝工艺从而使锁芯表面呈现金属质感,传统的拉丝方式采用的是采用平压式磨砂轮配套固定装夹模具来对锁芯表面进行拉丝,但是这样的拉丝方式总体来说效率还是较低,需要人工进行送料以及接料,无法实现全自动化的技术效果;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17224978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全自动锁壳拉丝机,包括底架、龙门架、移动导轨机构、气动手指、下料架、支架、伸缩杆、滑道、出料架和拉丝机构,底架上均匀设有三个横梁,支架的一端设置在底架中部,支架的另一端设置在就近的一个横梁上,下料架设置支架一端的侧端,滑道设置在支架上,支架设有下料架的一端设有伸缩杆,伸缩杆和滑道配合,横梁上支架的两侧对称设有拉丝机构,底架上支架的一侧设有龙门架,龙门架上设有移动导轨机构,移动导轨机构上设有气动手指,位置中间的横梁上设有旋转气缸,旋转气缸上端设有气动手指,底架设有支架的相对端设有出料架。该专利通过拉丝机构固定角度设置,然后通过改变锁壳的角度来对锁壳进行打磨拉丝,该种方法虽然能实现全自动化的技术效果,但是其对锁壳打拉丝处理效果不好,在锁壳上形成的拉丝纹理较为杂乱,无法保证锁壳表面拉丝处理的美观程度,并且由于锁芯是异形产品,该设备对锁芯的夹持以及全方位打磨效果不好。

3、所以需要设计一种可以解决全自动全方位打磨拉丝处理且可在锁壳上形成美观、规整的拉丝纹理的自动打磨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打磨工件的打磨设备及自动打磨方法。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打磨设备,包括

3、表面打磨机构,设有若干组,表面打磨机构包括打磨台、第一砂带打磨机、安装架、第一活动组件,打磨台包括座体、压块,所述座体用于放置工件,压块可转动的设于座体上,压块可压合于工件上并使工件处于被夹持状态,工件处于被夹持状态下,工件朝向第一砂带打磨机的端部与向上的表面形成供第一砂带打磨机打磨的待打磨面;

4、第一活动组件与安装架连接,并用于控制安装架上下活动与朝打磨台方向前后活动,所述第一砂带打磨机可转动的设于安装架上并与第一活动组件配合使第一砂带打磨机可形成适配工件待打磨面的打磨轨迹;

5、工件转移机构,用于转移工件的工作位置,使工件可依次在各表面打磨机构上完成打磨。

6、进一步的,所述打磨台上还设有一伸缩气缸,所述座体上设有一向下贯穿设置的缺口,所述压板上设有一向下穿过缺口并延伸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于缺口内与座体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气缸设于座体一侧并穿过座体与连接杆下端活动连接,通过伸缩气缸控制连接杆转动设置,使压板在压合工件上与远离工件状态之间改变。

7、进一步的,所述座体上表面设有适配工件端部表面形状的第一凹陷位,所述压板下表面设有适配工件端部表面形状的第二凹陷位,工件的上下表面可分别嵌设于第一凹陷位与第二凹陷位内。

8、进一步的,所述工件转移机构包括送料机构、第一转移架、移动夹持机构,送料机构包括送料架、第一推杆组件,所述送料架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推杆组件设于送料架下端并用于推动工件进入下一工位,第一转移架用于承接由送料机构送入的工件,移动夹持机构用于夹持并转移工件至不同工作位置上。

9、进一步的,还包括侧面打磨机构,侧面打磨机构设于送料机构与第一转移架之间,第一推杆组件可推动工件进入侧面打磨机构内,所述侧面打磨机构一侧还设有第二推杆组件,所述推杆组件可推动工件进入第一转移架;所述侧面打磨机构包括第二活动组件、滑动组件、第二砂带打磨机,滑动机构包括滑座、滑块、滚珠螺杆,所述滑座固定设置,所述滑块可滑动的设于滑座上,所述滚珠螺杆横向贯穿滑块设置,且滚珠螺杆绕自身轴线转动状态下可带动滑块沿滑座活动设置,所述滑块顶部设有一贯穿设置的接料孔,所述接料孔与送料架出口端对应状态下,所述第一推杆组件可推动工件进入到接料孔内,所述接料孔与第一转移架对应状态下,所述第二推杆组件可推动工件进入第一转移架上;第二活动组件、第二砂带打磨机设有两组并分别设于滑座两侧,一组第二活动组件控制一组第二砂带打磨机,滑座承载工件处于两侧面打磨机之间状态下,两组第二砂带打磨机可同步工作对工件两侧完成打磨。

10、进一步的,移动夹持机构包括导轨机架、移动机架、夹持机架、夹持组件,导轨机架固定设置,移动机架可于导轨机架水平移动,所示夹持机架可于移动机架升降移动,所述夹持组件设有若干组并等距间隔设于夹持机架上并随可活动设置,各所述夹持组件可同步夹持工件并使工件依次由上一工位进入至下一工位内。

11、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升降组件、导板、夹持头、轨道,所述导板下端具有两外侧分叉延伸的结构,且导板下端具有沿分叉延伸方向开设的长型孔,所述升降组件设于移动机架上并连接于导板上端,所述轨道设于移动机架上,所述夹持头设有两组并可活动的设于轨道上,所述夹持头上端一侧朝导板凸出设置并穿过长型孔设置,升降组件驱动导板上下活动状态下,导板可推动两夹持头在轨道上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所述夹持组件设有四组,四组夹持组件可同步工作夹取四个工件并同时改变各工件的工作位置;所述表面打磨机构设有四组,所述导轨机架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两组表面打磨机构,所述移动机架设有两组且分别可活动的设于导轨机架前后两侧,一组移动机架对应两组表面打磨机构设置。

12、进一步的,还包括翻面组件,所述翻面组件设有两组且分别设于导轨机架前后两侧,各组翻面组件分别处于相邻两打磨台之间,翻面组件用于翻转工件;所述翻面组件包括第一无杆气缸、旋转气夹、对中板,对中板架设于第一无杆气缸前侧且可升降活动,第一无杆气缸上设有一滑板,所述旋转气夹设于滑板上,旋转气夹用于夹持工件并带动工件旋转180°,第一无杆气缸用于驱动滑板带动旋转气夹朝对中板方向前后滑动;所述对中板中部位置设有一向下贯穿的缺口,所述旋转气夹上设有一夹持位,所述夹持位与缺口对应设置,所述对中板两侧分别设有一夹紧气缸,两夹紧气缸同步工作,两夹紧气缸伸出状态下可分别抵住工件两侧,使工件处于对中板的中部位置。

13、进一步的,工件转移机构还包括第二无杆气缸、第二转移架、第三推杆组件,所述第二无杆气缸处于导轨机架侧面,所述第二无杆气缸上设有一第二接料板,所述第二无杆气缸可驱动放置板在导轨机架前侧与后侧之间活动设置,所述第二转移架设于导轨机架后侧,且所述第二接料板活动至导轨机架后侧状态下可通过第三推杆组件将工件推入至第二转移架上。

14、一种自动打磨方法,基于一种自动打磨设备,包括

15、步骤一,工件于送料机构处,并通过送料机构将工件送入至第一转移架上,并处于待夹取组件夹持的位置;

16、步骤二,通过移动机架与夹持机架配合活动使各夹持组件分别活动至第一转移架上方、打磨台上方、翻面组件上方、下一打磨台上方,并向下活动夹持第一转移架上的工件;将第一转移架上的工件夹持进入打磨台上,且通过压块压合于工件上,且工件朝向第一砂带打磨机的端部与向上的表面形成供第一砂带打磨机打磨的待打磨面;

17、步骤三,启动第一砂带打磨机,并使第一砂带打磨机发生转动,再通过第一活动组件驱动第一砂带打磨机在转动状态下上下活动与前后活动调整第一砂带打磨机的打磨轨迹,使第一砂带打磨机的打磨轨迹在工件的待打磨面上形成与第一砂带打磨机的砂带转动方向一致的拉丝纹理;

18、步骤四,启动夹持组件将打磨台的工件夹持进入翻面组件,翻面组件夹持工件完成180°翻转,再将完成翻转的工件通过夹持组件夹持转移进入到下一打磨台上,并在下一打磨台上通过第一砂带打磨机对工件的另一面进行打磨;

19、步骤五,通过工件转移机构将在下一打磨台完成的工件继续转移至导轨机架后侧,由于导轨机架前后两侧的打磨台的夹持方向不同,导轨机架后侧的打磨台夹持工件的另一端并形成了与处于导轨机架前侧打磨台不同的待打磨面,再重复上述步骤三、四打磨与翻面再打磨的动作,使工件实现完全打磨并形成统一的拉丝纹理。

20、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动打磨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21、在第一砂带打磨机转动状态下通过第一活动组件驱动安装架上下活动与前后活动形成打磨轨迹对打磨台上的工件的待打磨面完成打磨并形成与砂带转动方向一致的拉丝纹理,形成的拉丝纹理更加美观,并通过工件转移机构对工件转移至不同的打磨台上分别打磨,解决了360度全方位打磨工件,更加高效快捷、精准。

22、打磨台用于夹持工件,通过打磨台夹持工件的不同部位使工件在打磨台上可形成不同供打磨拉丝处理的打磨面,确保可实现对工件的360度全方位打磨;

23、工件转移机构的作用在于实现对工件的自动输送、自动夹取工件转移工作位置、自动对工件实现翻面,代替现有通过人工操作,工作效率更高,自动化效果更好;

24、侧面打磨机构的作用在于对工件的两侧面完成打磨,并形成与砂带转动方向一致的拉丝纹理,形成的拉丝纹理更加美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