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球体研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球阀球体的自动研磨设备。
背景技术:
1、球阀在管路中主要用用来切断、分配和改变介质的流动方向,只需要旋转90度和较小的转动力矩就能关闭严密。球阀的启闭通过阀杆带动球体转动,以实现流体的调节和控制。参照图1,球体包括本体50,本体50的一侧形成有抵接平面60,本体50相对抵接平面60的一侧开设有插接口70,且本体50内贯穿开设有供流体介质流通的流道80。
2、球体的研磨效果可影响到自身的使用寿命以及球阀的密封性能。现有球阀的研磨装置通过竖直状的插接杆与球体的插接口插接,形成同轴转动,插接杆带动球体转动,研磨盘对球体表面进行研磨作业。但是现有研磨装置的研磨盘通常是固定在驱动件上,仅可对同一规格的球体进行研磨作业,当需要对更大或更小规格球体进行研磨作业时,需更换对应的研磨装置,成本较高。即现有的研磨装置适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研磨设备的适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球阀球体的自动研磨设备。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球阀球体的自动研磨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球阀球体的自动研磨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转动设置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呈竖直设置,插接杆与球体的插接口插接并形成同轴转动,所述机体位于插接杆的上侧升降设置有抵接杆,抵接杆与球体的抵接平面抵接,所述机体上摆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相对滑移设置有两个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转动设置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内可拆卸连接有研磨盘;所述安装盘的内侧沿圆周设置有三个夹持板,三所述夹持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研磨盘的夹持间隙,所述安装盘上设置有驱动三个夹持板同步滑移的驱动组件。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球阀的球体与插接杆插接配合并形成同轴转动,抵接杆下降与球体的抵接平面抵接,对球体在竖直方向上形成限位,而后将适配该球体的研磨盘放置进夹持间隙内,驱动组件驱动三个夹持板相向滑移,即可同步夹紧固定研磨盘,而后两安装座相向滑移,与球体表面抵接,随后插接杆转动,带动球体转动,同时安装盘带动研磨盘转动,且安装板往复摆动,实现对球体表面的研磨工作;当对不同规格的球体进行研磨作业时,只需更换不同规格的研磨盘适配球体尺寸即可,成本较低,即本技术的研磨设备适用性强。
5、优选的,所述机体上还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位于球体的上侧,且所述出液管的出液口朝向球体抵接平面的缘边处。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液管向外喷研磨液,且滴落在抵接平面缘边出,而后即可沿球体的球面向下滑落,在磨削之间,插接杆带动球体转动,同时向下滴落研磨液,使得研磨液覆盖在球体的球面上,之后再进行研磨作业;在研磨过程中,研磨液不断滴落补充至球面上,保证研磨效果。
7、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滑轨,所述安装座与滑轨滑移配合,所述安装板上相对设置有两个驱动气缸,两所述驱动气缸与两安装座一一对应,所述驱动气缸的端部与对应的安装座连接,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安装盘转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球体固定后,驱动气缸驱动安装座滑移,两研磨盘与球体抵接,随后第一电机驱动安装盘转动,同时插接杆带动球体自转,即可实现对球体的研磨作业。
9、优选的,所述机体上转动设置有驱动盘,所述驱动盘上偏心设置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驱动盘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安装板铰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盘转动,因第一连杆与驱动盘偏心设置,因此第一连杆会带动安装座往复摆动,即实现研磨盘的摆动,研磨盘即可对球体表面完全研磨。
11、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轮、第二连杆、第一齿条、驱动齿轮和第二齿条,所述安装盘内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驱动轮转动连接在安装槽内,所述驱动轮上偏心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数量与夹持板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驱动轮铰接,所述第一齿条滑移在安装盘内,所述第一齿条的数量与第二连杆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齿条铰接,所述驱动齿轮转动连接在安装盘内,所述第一齿条与驱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条的数量与第一齿条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齿条与驱动齿轮啮合且位于远离第一齿条的一侧,所述第二齿条滑移在安装盘内,所述第二齿条与对应的夹持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盘内设置有驱动驱动轮转动的转动组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轮转动,因第二连杆与驱动轮偏心设置,第二连杆会带动第一齿条滑移,第一齿条带动驱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条滑移,第二齿条滑移即可带动夹持板发生滑移,夹持板滑移即可改变夹持间隙的大小,以适配研磨盘的外径大小。
13、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蜗轮、蜗杆和驱动蜗杆转动的驱动件,所述蜗轮与驱动轮同轴固定,所述蜗杆转动连接在安装槽内,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配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驱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驱动轮转动,即可实现夹持板的滑移。
15、优选的,所述驱动件设置为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上形成有螺纹部和手持部,所述驱动杆的螺纹部与安装盘的侧边螺纹连接,所述驱动杆的端部形成有插接槽,所述蜗杆的端部设置有插接块,所述插接块与插接槽插接滑移配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手持部,工作人员可转动驱动杆,因插接块与插接槽的插接,且同轴转动配合,驱动杆转动时会同步带动蜗杆转动,进而实现蜗轮的转动。
17、优选的,所述安装盘远离球体的一侧一体成型有连接套筒,所述第一电机与减速机连接,减速机上设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连接套筒插接并形成同轴转动配合,所述输出轴上一体成型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套筒内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块与连接槽插接且滑移配合,所述输出轴的周侧一体成型有抵接板,所述输出轴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抵接板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套筒连接;所述输出轴的端部处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第一棘齿,所述连接套筒的内壁上开设有滑移槽,所述连接套筒位于滑移槽内滑移连接有锁定板,所述连接套筒位于滑移槽内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锁定板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滑移槽的内壁连接;所述锁定板上通过扭簧铰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棘齿,所述第二棘齿与第一棘齿啮合,所述安装盘内设置有用于限制转动柱转动的锁定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球体固定之后,将研磨盘放置进夹持间隙内进行夹持固定,此时锁定件对转动柱进行锁定,此时转动柱无法转动,即第二棘齿无法转动;而后驱动气缸驱动安装座滑移,研磨盘会先与球体接触,若球体的尺寸变大时,而驱动气缸活塞杆的行程不变,此时输出轴就会相对连接套筒进行滑移,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啮合,在输出轴滑移过程中,第二棘齿会向滑移槽内滑移,以避让第一棘齿的移动,当输出轴移动结束后,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啮合,且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可防止输出轴和连接套筒后续发生相对移动,影响研磨效果;通过连接块和连接槽的插接配合,实现输出轴和连接套筒的同轴转动,即同步带动研磨盘转动;当研磨结束后,安装座带动研磨盘与球体脱离,若对同一规格球体进行加工,此研磨盘无需拆除;当需要对不同规格球体进行加工时,拆除研磨盘,同时锁定件解除对转动柱的锁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输出轴会向外滑移,此时第一棘齿的移动会带动第二棘齿转动,以避让第一棘齿的滑移,当第二棘齿与第一棘齿脱离后,在扭簧的作用下复位;因不同球体在横向的直径也是不同的,因此输出轴和连接套筒之间的相对滑移量也不同,通过第二棘齿转动解除输出轴和连接套筒之间的锁定,便于后续应对不同尺寸球体时,输出轴和连接套筒的相对位移量可适应变化。
19、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内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驱动轮和蜗轮均同轴固定在连接轴上,所述连接轴靠近连接套筒的一侧形成有丝杆部,所述连接轴在丝杆部处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开设有随动槽,所述锁定件设置为锁定杆,所述锁定杆滑移在随动槽内,所述移动块位于随动槽内设置有抵接弹簧,所述抵接弹簧的一端与锁定杆连接,所述抵接弹簧的另一端与随动槽的内壁连接;所述锁定杆的滑移方向与锁定板的滑移方向一致;所述转动柱上开设有锁定槽,当转动所述驱动杆使得三个夹持板夹持研磨盘时,所述连接轴转动,移动块向靠近连接套筒的一侧滑移,锁定杆与锁定槽插接形成锁定。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研磨盘放置进夹持间隙内,而后转动驱动杆,使得三个夹持板相向滑移以夹持固定研磨盘,驱动杆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即带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轴上的丝杆部转动时会带动移动块向连接套筒的一侧滑移,移动块滑移时带动锁定杆与锁定槽插接,对锁定杆的转动进行锁定;而后安装座滑移,使得研磨盘与球体表面接触,若球体尺寸较大,则在研磨盘与球体接触后,输出轴会相对连接套筒继续滑移,此时第一棘齿作用在第二棘齿上,锁定板向滑移槽内滑移以避让第一棘齿的滑移,最后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啮合,且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咬合力更紧,即连接套筒和输出轴之间锁定,随后即可转动对球体进行研磨作业;当需要对更换研磨盘时,反转驱动杆,锁定杆与锁定槽脱离,解除对转动柱的锁定,此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安装盘向远离输出轴的方向滑移,即输出轴向远离连接套筒的方向滑移,第一棘齿带动第二棘齿转动,实现输出轴和连接套筒相对位置的复位,而后安装对应研磨盘;在反转驱动杆时,连接套筒向远离输出轴的方向滑移,因扭簧的作用,第一棘齿并非连续流畅的滑移,即安装盘的移动是停顿性的,防止移动过快,在工作人员拆卸研磨盘时受伤。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利用三个夹持板的滑移,改变夹持间隙的大小,即可适配不同尺寸的研磨盘,进而满足对不同尺寸球体的研磨作业,适用性强;
23、2.在研磨时,研磨盘往复摆动,可提高对球体的研磨覆盖面,提高研磨效率;
24、3.因驱动气缸的行程会事先调节后,即行程后续不变,当对尺寸较大的球体进行加工时,研磨盘先与球体抵接,而后输出轴相对连接套筒滑移,且通过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实现对两者的锁定,即可自动根据球体的大小进行自适应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