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专用富硒阻镉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1566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农业施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专用富硒阻镉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的富硒叶面肥一般采用亚硒酸盐或者亚硒酸盐经发酵或络合剂以后进行多次叶面喷施,最少需要在水稻拔节期与破口期即抽穗始期分别喷施一次,一般需要喷施两次以上,以实现富硒农产品的生产。这种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弱点:一是无机硒的残留严重,具有潜在毒害风险;二是农产品硒的转换率低,成本高;三是叶面肥的施用过程且对植株本身有烧苗风险;四是多次喷施工作量大,人工成本高等。另外,因为土壤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使得在其生长起来的农产品中也含有重金属。尤其是作为主食的大米中,经常检验到较高的镉含量,大大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专用富硒阻镉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采用此方法得到的水稻专用富硒阻镉叶面肥,无机态硒90%以上转化为硒代蛋氨酸与硒代胱氨酸等有机态硒,消除了毒害风险;提高了其对硒的吸收转化利用率,可以减少喷施次数,这样有效的减少了喷施工作量,降低了人工生产成本;且大米中的镉含量大大降低,更好的守护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对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步骤S1:将亚硒酸钠、硫酸锌、硫酸锰、硫酸亚铁溶于水中,配成原母液,其中,亚硒酸钠的浓度为30~60g/l,硫酸锌的浓度为30~50g/l,所述硫酸锰的浓度为30~40g/l,所述硫酸亚铁的浓度为40~60g/l;步骤S2:将步骤S1的原母液与质量浓度为15%-20%氨基酸溶液混合,所述原母液与氨基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3~4),然后在35~45℃下进行震荡螯合48-60小时,得到螯合液;其中,氨基酸溶液的浓度不能过高,否则容易产生结晶;氨基酸溶液的浓度过低,影响效果;步骤S3:将所述螯合液与单硅酸含量为1.5~2.5kg/L的水溶液按照体积比为(8~10):1混匀配成混合液;步骤S4:在步骤S3所述混合液中加入粘附剂烷基苯磺酸钠,所述烷基苯磺酸钠为按每升混合液加入1~3g;再与蔗糖酒精发酵滤清液在25~35℃下进行搅拌二次螯合36-48小时,所述蔗糖酒精发酵滤清液与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0.8~1.2),得到水稻专用富硒阻镉叶面肥。采用此技术方案,利用主动吸收(共质体途径)这一原理,通过增加水稻体内的硒、锌含量,达到颉颃镉的进入和迁移,实现竞争稻米镉的吸收与运输;利用蒸腾抑制剂(蔗糖酒精发酵液中的黄腐酸等)类产品,减少镉随水被动迁移;利用活性硅主要富集在根尖、节间关键部位,阻控镉向大米进入或迁移;采用多种方法共同作用,使其协同减少大米对镉的吸收。此技术方案首先与一定浓度的氨基酸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动态震荡螯合,然后加入粘附剂进行再次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动态螯合,进一步促进硒的稳定吸收,使得无机态硒大部分转化为有机态硒。其中,采用的酒精发酵液包含复合菌,效果更好,且可变废为宝。而一般普通发酵混合液里的硒基本都是无机态亚硒酸盐,而本发明的方法是通过恒温螯合,里面的硒已大部分转化为有机态硒;无机态硒通过双螯合,90%以上转化成硒代蛋氨酸与硒代胱氨酸等有机态硒,消除了毒害风险,同时也大大节约了亚硒酸钠原料的使用量,可以节约80%以上。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中,所述亚硒酸钠的浓度为40~50g/l,硫酸锌的浓度为35~45g/l,所述硫酸锰的浓度为32~35g/l,所述硫酸亚铁的浓度为45~55g/l。优选的,所述硫酸锌为七水硫酸锌,硫酸亚铁为农用七水硫酸亚铁。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2中,所述原母液与氨基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3.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2中,震荡的频率为60-120摆次/分钟;步骤S4中,搅拌的速度为20-40转/分钟。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3中,所述单硅酸含量为2.0kg/L。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螯合液与单硅酸水溶液的体积比为9: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4中,所述蔗糖酒精发酵滤清液与螯合液的体积比为1:1。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水稻专用富硒阻镉叶面肥的应用,所述水稻专用富硒阻镉叶面肥采用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水稻专用富硒阻镉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在水稻拔节期至破口期,取所述水稻专用富硒阻镉叶面肥稀释200~300倍全株喷施2次,两次间隔5-8天。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水稻拔节期至破口期,每亩取所述水稻专用富硒阻镉叶面肥200-300毫升,稀释200~300倍后全株喷施。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施的时间为上午9点以前或者下午4点后,喷施后10小时内如遇暴雨,重新喷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第一,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第一次螯合后,无机态硒已有60%以上转化为有机态硒,通过双螯合,90%以上转化为硒代蛋氨酸与硒代胱氨酸等有机态硒,消除了毒害风险;并大大节约了亚硒酸钠原料的使用量,节约比例达到80%以上。第二,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活化剂单体活性硅与粘附剂烷基苯磺酸钠进行有机地结合,不但增加了叶面肥的粘附性,而且通过水稻的喜硅特性,活化了水稻的生理生长特性,有效的促进了水稻对硒元素的吸收与转移,提高了其对硒的吸收转化利用率。第三,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到的富硒叶面肥不是简单的发酵或络合液,是一种稳定的螯合态有机液,是一种稳定的螯合态有机液,同时在单体活性硅的协同促进下,提高了水稻的抗性,消除了烧苗的风险。第四,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增加水稻体内的硒、锌含量,达到颉颃镉的进入和迁移,实现竞争稻米镉的吸收与运输;利用蒸腾抑制剂,即蔗糖酒精发酵液中的黄腐酸等类产品,减少镉随水的被动迁移,利用活性硅主要富集在根尖、节间关键部位,阻控镉向大米进入或迁移;采用多种方法,使其产生协同作用,大大的降低了水稻对镉的吸收。第五,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水稻对该富硒阻镉叶面肥的粘附性强,吸收利用率高,只需在水稻拔节期至破口期即抽穗始期喷施两次即可,如果喷施后遇到暴雨天气除外;市面上一般的水稻阻镉叶面肥需要喷施2次以上,这样有效的减少了喷施工作量,降低了人工生产成本;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种出的大米硒含量稳定在0.2-0.4mg/kg左右,大米锌含量20mg/kg左右,稻米镉可以达到安全标准<0.2mg/kg,使大米具有很好的阻镉性能,更加健康安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水稻专用富硒阻镉叶面肥,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1)称取100克亚硝酸钠、80克七水硫酸锌、70克硫酸锰、100克农用七水硫酸亚铁,溶解于2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配成原母液a;(2)将2升原母液a,与7升15%-20%的氨基酸溶液在35℃-45℃之间进行震荡,频率为60-120摆次/分钟,螯合48-60小时,形成9升螯合液b;(3)将9升螯合液b与1升单硅酸含量2kg/L的水溶液混匀配成10升混合液c;(4)在10升混合液c中加入20克烷基苯磺酸钠化学纯做粘附剂,再与已发酵好的10升蔗糖酒精发酵滤清液在25℃-35℃之间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20-40转/分钟,二次螯合36-48小时,便形成了20升水稻专用富硒阻镉叶面肥。该20升水稻专用富硒阻镉叶面肥可以供应50亩以上的富硒水稻生产。按照上述步骤分别制备五个样品,在样品制备过程中的步骤(2)和步骤(4)结束后分别采用色谱分离系统、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及硒形态预处理装置组合成HPLC-HG-AFS联用系统进行测定,五个样品在第一次螯合后,五个样品的螯合液中有机硒含量分别占硒总量依次为60.8%、61.5%、63.1%、64.7%、65.8%,平均为63.2%;第二次螯合后,螯合液中有机硒含量分别占总硒含量依次为88.7%、89.2%、92.5%、94.7%、96.2%,平均为92.3%,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大大提高了转化率,消除了毒害风险。而且,市面上一般的液态富硒肥折算含亚硒酸钠2%左右,也就是说生产20升液态富硒肥需要400克亚硒酸钠原料,是我们的4-8倍,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亚硒酸钠原料的使用量可以节约80%以上,同时消除了毒害风险。实施例2一种水稻专用富硒阻镉叶面肥,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1)称取120克亚硝酸钠、60克七水硫酸锌、80克硫酸锰、80克农用七水硫酸亚铁,溶解于2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配成原母液a;(2)将原母液a,与20%的氨基酸溶液在35℃-45℃之间进行震荡,原母液a与氨基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3,震荡频率为60-120摆次/分钟,螯合48-60小时,形成螯合液b;(3)将所述螯合液与单硅酸含量为1.5kg/L的水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0:1混匀配成混合液c;(4)在步骤(3)得到的配成混合液c中加入粘附剂烷基苯磺酸钠,所述烷基苯磺酸钠为按每升混合液c加入1g;再与蔗糖酒精发酵滤清液在25~35℃下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20-40转/分钟,二次螯合36-48小时,所述蔗糖酒精发酵滤清液与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0.8,得到水稻专用富硒阻镉叶面肥。在步骤(2)和步骤(4)完成后分别采用色谱分离系统、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及硒形态预处理装置组合成HPLC-HG-AFS联用系统进行测定,本例中第一次螯合后螯合液中有机硒含量占硒总量平均为64.1%;第二次螯合后,螯合液中有机硒含量占总硒含量平均为93.7%。实施例3一种水稻专用富硒阻镉叶面肥,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1)称取80克亚硝酸钠、90克七水硫酸锌、65克硫酸锰、110克农用七水硫酸亚铁,溶解于2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配成原母液a;(2)将原母液a,与15%的氨基酸溶液在35℃-45℃之间进行震荡,原母液a与氨基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4,震荡频率为60-120摆次/分钟,螯合48-60小时,形成螯合液b;(3)将所述螯合液与单硅酸含量为2.5kg/L的水溶液按照体积比为8:1混匀配成混合液c;(4)在步骤(3)得到的配成混合液c中加入粘附剂烷基苯磺酸钠,所述烷基苯磺酸钠为按每升混合液c加入3g;再与蔗糖酒精发酵滤清液在25~35℃下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20-40转/分钟,二次螯合36-48小时,所述蔗糖酒精发酵滤清液与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1.2,得到水稻专用富硒阻镉叶面肥。在步骤(2)和步骤(4)完成后分别采用色谱分离系统、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及硒形态预处理装置组合成HPLC-HG-AFS联用系统进行测定,本例中第一次螯合后螯合液中有机硒含量占硒总量平均为63.8%;第二次螯合后,螯合液中有机硒含量占总硒含量平均为94.3%。实施例4实施例1的水稻专用富硒阻镉叶面肥的应用。将实施例1的水稻专用富硒阻镉叶面肥在水稻田进行喷施,在水稻拔节期至破口期,每亩取所述水稻专用富硒阻镉叶面肥200-300毫升,稀释200~300倍后全株喷施2次,两次间隔5-8天。喷施时间为上午9点以前或者下午4点后,喷施后10小时内如遇暴雨,重新喷施。采用该方法得到的水稻,经过检验发现:在中轻度污染稻田,即该稻田土壤镉含量达到0.3-1.0mg/kg,对照稻米镉含量0.2-0.6mg/kg;在此稻田种植的水稻,喷施用该水稻专用型富硒阻镉叶面肥,大米硒含量稳定在0.2-0.4mg/kg左右,大米锌含量20mg/kg左右,稻米镉可以达到安全标准<0.2mg/kg,大米镉含量大大降低。其中两个试验基地的具体情况如下:在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罗锦镇金草村的早稻上应用,经抽样检测发现,喷施富硒阻镉叶面肥的稻米硒含量为0.242mg/kg,镉含量为0.027mg/kg;而采用喷清水对照的稻米硒含量为0.139mg/kg,镉含量为0.371mg/kg。在广西桂平市社坡镇宝土村的晚稻上应用,经抽样检测发现,喷施富硒阻镉叶面肥的稻米硒含量为0.36mg/kg,镉含量为0.03mg/kg;喷清水对照的稻米硒含量为0.06mg/kg,镉含量为0.28mg/kg。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