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29694阅读:8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肥料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叶面肥是通过作物叶片为作物提供营养物质的肥料的统称,它分为材料营养生物叶面肥和功能营养生物叶面肥。材料营养生物叶面肥就是提供微量元素肥料和激素的生物叶面肥,功能营养生物叶面肥就是为作物提供生命本源营养的生物叶面肥。生物叶面肥是营养元素施用于农作物叶片表面,通过叶片的吸收而发挥基本功能的一种肥料类型,植物的叶片有上下两层表皮,由表皮细胞组成,上表皮细胞的外侧有角质层和蜡质,可以保护表皮组织下的叶肉细胞行使光合、呼吸等功能,不受外界不利条件变化的影响,叶片表现还有许多微小的气孔,行使气体更换的功能。研究表明,角质层由一种带有羟基和羧基的长碳链脂肪酸聚合物组成,这种聚合物的分子间隙及分子上的羟基、羧基亲水基团可以让水溶液渗透进入叶内,当然,叶片表面的气孔是生物叶面肥进入叶片更方便的通道。由于农田中长期单纯施用农药、化肥,其有害残留及工业污尘、污水、污气等重金属对农田污染,造成两大为害:其一,导致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普遍出现烂根坐蔸不抽穗、抽穗结实率低,有的田块甚至不结实的生理性、病菌性、病毒性病害,且难防难治,造成部分农田减产绝收。其二,粮油等食品品质下降。人们食用含有农药、化肥残留等重金属物质的粮油、瓜果蔬菜等食品,重则直接危害人体内的神经系统、肝、肾等器官,造成中毒死亡;轻则使人体内硝酸盐积累过多,变成亚硝酸盐,导致癌症、动脉硬化等病症大量发生。由此可见:农药、化肥中的有害残留等重金属物直接影响着生态环保,不仅给广大农民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且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农村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造成了巨大隐患。为解决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生理性、病菌性、病毒性病害难防难治的问题,农业科研单位、农资企业研发了多种杀菌剂外,还生产出上百种有机型叶面肥,虽对真菌性、细菌性病害有明显杀菌效果,但能提高植物自然逆境双向抗性、并能使土壤保持活性、恢复自修复良循环的叶面肥还未见报道。技术实现要素:为提高植物自然逆境双向抗性、并能使土壤保持活性、恢复自修复良循环,本发明提供一种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以达到抗逆、早熟、优质、高产、高效、无污染的综合效果。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叶面肥,由下列质量份的组分组成:红景天10~20份、打不死10~15份、白花蛇舌草80~100份、大青叶70~100份、黄芪5~10份、连翘15~40份、Fe80~100份、Mn150~200份、Cu80~100份、Zn120~300份、Mo10~20份、B5~10份。所述Fe、Mn、Cu、Zn、Mo和B均为单质元素。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面肥的制备方法,经过下列各步骤:(1)按下列质量份的组分备料:红景天10~20份、打不死10~15份、白花蛇舌草80~100份、大青叶70~100份、黄芪5~10份、连翘15~40份、Fe80~100份、Mn150~200份、Cu80~100份、Zn120~300份、Mo10~20份、B5~10份;(2)将步骤(1)中的红景天、打不死、白花蛇舌草、大青叶、黄芪和连翘进行混合,再加热至100℃保温10~15分钟,待冷却后进行密封发酵48~72小时;然后加入步骤(1)中的Fe、Mn、Cu、Zn、Mo和B,经混合粉碎至270~325目后,干燥至水分≤6%,经粉碎,即得到叶面肥。本产品主要成分为生长于云南、贵州、西藏野生中草药红景天、打不死、白花蛇舌草、大青叶、黄芪、连翘等多味中草药,经发酵后,再粉碎添加多种矿质元素螯合配制而成。其中,红景天为景天科植物大花红景天的干燥根和根茎;打不死,即华南马尾杉,为石杉科马尾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为一年生披散草本,高15~50cm,根细长,分枝,白花;茎略带方形或扁圆柱形,光滑无毛,从基部发出多分枝。大青叶,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枝叶。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连翘为落叶灌木,是木犀科连翘属植物。所得叶面肥易溶于水,易被植物吸收,有助于增强植物光合作用;可广泛用于粮食、油菜、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所得叶面肥应用于种子处理、喷施、浇根、浇心、蘸根、浸根以及病虫害防治。所述叶面肥在使用时的浓度分为:高浓度:稀释至400~600倍,在高温高湿、控株型、特殊抗逆、杀虫等情况时使用;中浓度:稀释至2000倍,常温常规使用;低浓度:稀释至3000~5000倍,低温、促长等情况下使用。优选地,所述种子处理时,稀释后的叶面肥中还加入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至浓度各为2wt%。优选地,在作物生长时期,所述喷施或浇心时,稀释后的叶面肥中还加入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至浓度各为0.5~1wt%。优选地,所述浇根时,稀释后的叶面肥中还加入尿素至浓度为0.8~1wt%。优选地,所述病虫害防治时,防病:在稀释后的叶面肥中还加入洗衣粉至浓度为0.2~0.3wt%进行喷施;病株:在中浓度叶面肥中还加入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至浓度各为0.3wt%,以及加入洗衣粉至浓度为0.3~0.5wt%,于下午整株喷施,次日下午在高浓度叶面肥中加入尿素、磷酸二氢钾和洗衣粉,重喷生病部位,在可能烧叶时喷后40分钟再喷清水1次;杀虫:在高浓度叶面肥中加入还加入尿素至浓度为0.3wt%,以及加入洗衣粉至浓度为0.5~0.8wt%进行喷施。本发明提供的叶面肥以提高光合作用为核心,将潜性功能部分激活为表型功能,从而大幅度提高光合效能(包括光、肥、水效应)。生产中不仅可表现出明显的自然逆境双向抗性,如既耐旱又耐涝,既耐冷又耐热,既节肥又增产,既耐阴又耐光氧化;产生超敏应激可逆人工无害控制病害、强超敏应激非毒性机理快速湿触击杀害虫等划时代革命性的科技新平台。不仅使农作物早熟、高产、优质,还能抗逆高光效节省水、肥、基本不用化学农药,高活性大根系的强根面效应既能向土壤提供更多的碳氢能量,又能激促大群体高活性的微生物使土壤保持活性、恢复自修复良循环,且能发挥生物多态性潜能治理高盐碱地。是农业增产与生态和谐途径的创新技术。本发明是由多种中草药制成的纯中药制剂加微量元素,本身无毒无副作用,人畜都可食用。可大幅度节约农药化肥,配套措施合理甚至可不用农药,一定程度达到抗逆、早熟、优质、高产、高效、无污染综合效果。全程使用一年后,发达根系和根面效应有益菌群能使土壤基本逐渐得到净化和改良,生产出的产品可以超过国家的绿色食品标准(国家的食品标准:无公害食品:A,绿色食品:AA,有机食品:AAA)。该叶面肥已被广泛应用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水果、花卉、药材及地方农业特色种植等领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1)按下列质量份的组分备料:红景天10份、打不死10份、白花蛇舌草80份、大青叶70份、黄芪5份、连翘15份、Fe80份、Mn150份、Cu80份、Zn120份、Mo10份、B5份;(2)将步骤(1)中的红景天、打不死、白花蛇舌草、大青叶、黄芪和连翘进行混合,再加热至100℃保温12分钟,待冷却后进行密封发酵48小时;然后加入步骤(1)中的Fe、Mn、Cu、Zn、Mo和B,经混合粉碎至300目后,干燥至水分≤6%,经粉碎,即得到叶面肥。实施例2(1)按下列质量份的组分备料:红景天15份、打不死12份、白花蛇舌草90份、大青叶90份、黄芪8份、连翘30份、Fe90份、Mn180份、Cu90份、Zn190份、Mo15份、B8份;(2)将步骤(1)中的红景天、打不死、白花蛇舌草、大青叶、黄芪和连翘进行混合,再加热至100℃保温13分钟,待冷却后进行密封发酵60小时;然后加入步骤(1)中的Fe、Mn、Cu、Zn、Mo和B,经混合粉碎至270目后,干燥至水分≤6%,经粉碎,即得到叶面肥。实施例3(1)按下列质量份的组分备料:红景天20份、打不死15份、白花蛇舌草100份、大青叶100份、黄芪10份、连翘40份、Fe100份、Mn200份、Cu100份、Zn300份、Mo20份、B10份;(2)将步骤(1)中的红景天、打不死、白花蛇舌草、大青叶、黄芪和连翘进行混合,再加热至100℃保温10分钟,待冷却后进行密封发酵72小时;然后加入步骤(1)中的Fe、Mn、Cu、Zn、Mo和B,经混合粉碎至325目后,干燥至水分≤6%,经粉碎,即得到叶面肥。实施例4(1)按下列质量份的组分备料:红景天20份、打不死14份、白花蛇舌草87份、大青叶73份、黄芪6份、连翘40份、Fe90份、Mn190份、Cu100份、Zn200份、Mo11份、B9份;(2)将步骤(1)中的红景天、打不死、白花蛇舌草、大青叶、黄芪和连翘进行混合,再加热至100℃保温15分钟,待冷却后进行密封发酵68小时;然后加入步骤(1)中的Fe、Mn、Cu、Zn、Mo和B,经混合粉碎至280目后,干燥至水分≤6%,经粉碎,即得到叶面肥。上述各实施例所得叶面肥的养分及含量:Fe+Mn+Cu+Zn+Mo+B≥10%;Fe≥1%、Mn≥4%、Cu≥0.6%、Zn≥4%、Mo≥0.4%、B≥0.1%;有毒有害成分及限量:水分(H2O)≤6%;水不溶物≤5%;汞Hg≤5mg/kg;砷As≤10mg/kg;镉Cd≤10mg/kg;铅Pb≤50mg/kg;铬Cr≤50mg/kg。一、柑桔施用实施例1所得叶面肥的肥效试验:为检验实施例1所得叶面肥在柑桔上施用效果,进行了小区肥效试验:1、材料与方法1.1示范试验地点及土壤情况本试验设在广西大化县大营镇排营村杨八等农户的果园,供试土壤为沙页岩赤红土,肥力中等均匀,地势低丘陵,近来未做过肥料试验。1.2供试验材料1.2.1供试肥料:实施例1所得叶面肥,通海玉缘有机肥厂生产的生物有机肥(N、P、K总量20%,有机质20%),金沙江尿素(含N46%),兴乡钙镁磷肥(含P2O518%),加拿大氯化钾(K2O60%)。1.2.2供试果树品种:红桔,树龄5年。1.3试验方法试验设三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3株。按每666.7m2植红桔60株计算用量。各处理内容如下:处理1:用实施例1所得叶面肥的稀释液。处理2:用“磷酸二氢钾”稀释液;处理3:清水(对照)除处理不同外,其他肥料的施用量和方法及田间管理均按当地习惯进行。1.4试验过程1.4.1稀释液配制:2014年12月15日,按每666.7m2用实施例1所得叶面肥水剂、磷酸二氢钾各5kg,分别加入冷水500kg搅匀,在柑桔周围开穴施入并及时盖土。1.4.2施肥:于2014年12月15日对果树各处理施下基肥,每株施生物有机肥2.5kg、花生麸2.0kg,施肥后盖薄土;2015年追肥两次:第一次在3月26日,每株施生物有机肥1.5kg;第二次在6月15日,每株施尿素0.5kg、钙镁磷肥0.5kg和氯化钾1.0kg,施肥后盖薄土。1.4.3收获:次年8月14日按单侏收获,分别记录产量。2、试验结果与分析2.1不同处理对提高坐果率的效果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1比对照区提早开花4d,处理1对柑桔坐果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处理1比清水坐果率平均提高1.9%。表2不同处理对柑桔坐果率的影响2.2不同处理对农艺性状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1每株果数与处理3(对照)相比虽减少46个,但在百果重上,处理1比对照区增加0.80kg,增15.6%。表2农艺性状考察表2.3不同处理对柑桔产量及产值的影响2.3.1产量不同处理产量结果,见表3。表3不同处理实际产量表单位:kg/666.7m2、%从表3可知,处理1平均产量2281.5kg/666.7m2、处理2平均产量2232.6kg/666.7m2、处理3平均产量2087.0kg/666.7m2。处理1比处理2每666.7m2增48.9kg,增产2.2%;处理1比处理3每666.7m2增194.4kg,增产9.3%;处理2比处理3每666.7m2增145.6kg,增产7.0%。通过对表3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见表4)表4方差分析表从表4可知,计算出的F值(8.91)大于F0.05,表明本试验处理间差异显著。通过采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5。表5不同处理差异显著性(SSR检验)P=2时,LSR0.05=133.16,LSR0.01=220.57;P=3时,LSR0.05=135.87,LSR0.01=230.40从表5可知,处理1与处理3比,差异显著;处理2与处理3比,差异显著;处理1与处理2比,差异不显著。2.3.2对产值的影响不同处理的产值比较,如表6。表6不同处理产值比较表单位:kg/666.7m2元/666.7m2注:柑桔以3.0元/kg计。3、结论3.1实施例1所得叶面肥对柑桔有提高坐果率的作用。坐果率比施用清水平均增加1.9%。3.2实施例1所得叶面肥能显著提高单株产量,与施用清水比每666.7m2平均提高194.4kg,增产9.3%。3.3实施例1所得叶面肥能提高经济效益。在多投入10.0元的情况下,每666.7m2多增收573.2元,具有显著增收效果。二、水稻施用实施例2所得叶面肥水剂试验报告实施例2所得叶面肥在水稻上的试验,2014年在玉溪市元江县进行了水稻小区肥效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与土壤条件试验在玉溪市元江县咪哩乡李子敢农户的责任田进行。供试土壤为碳酸盐渍性水稻土,肥力中等。1.2供试肥料实施例2所得叶面肥。1.3供试作物供试水稻品种为滇系15号。1.4试验方法试验设三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01m2。各处理内容如下:处理1:用实施例2所得叶面肥的1:30倍水剂浸种;处理2:用“0.2%磷酸二氢钾”浸种;处理3:用清水浸种(对照)。除处理不同外,其了肥料的施用量和方法及田间管理均按当地习惯进行。1.5试验过程1.5.1种子处理:7月18日用叶面肥、磷酸二氢钾、清水浸种,其中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先用浸种水总量的3/4的沸开水自然冷却到60℃,加入叶面肥、磷酸二氢钾拌匀溶化2~3h,再加入1/4沸开水随即加入种子,拌均匀。三个处理均浸24h,捞起后进行催芽,至露白后即播种。1.5.2整地:试验于8月9日整地、划分小区。1.5.3种植:8月10日移栽,种植规格为行距23cm、株距12cm。1.5.4施肥:基肥:8月9日各处理每666.7m2施尿素11.0kg、过磷酸钙36.5kg、氯化钾6.5kg作基肥;追肥:8月16日各处理每666.7m2施尿素8.5kg;8月30日每666.7m2施尿素8.5kg、氯化钾10.5kg。1.5.5收获:11月16日按小区收割,单打单晒,分别记录产量。收割前各小区按梅花形进行5点取样进行室内拷种,每点连取3蔸。2、结果与分析2.1不同处理对秧苗素质的影响试验于8月10日移栽时,对不同处理秧苗素质进行考察,其结果见表1。表1不同处理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由表中可知,经叶面肥处理的稻种,与对照比,株高增2.5cm,分蘖数增0.7个,白根数增3.4条,茎粗增0.14cm,叶片宽增0.18cm,叶片数增1.9张。由此可得出经叶面肥处理的水稻秧苗素质与对照比具有明显的优势。2.2不同处理对水稻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试验收割前对各处理采样进行生物学性状考察,可知(结果见表2),处理1与处理2、处理3比,株同分别增高0.5cm和2.3cm,每666.7m2有效穗分别增多0.28万穗和0.57万穗,每穗总粒数分别增多5.0粒和8.0粒,每穗实粒数分别增多5.9粒和12.0粒,结实率分别增加1.8个百分点和3.8个百分点,千粒重分别增加0.3g和1.0g。说明水稻施用实施例2所得叶面肥水剂对改善水稻生物学性状有一定作用。表2不同处理水稻生物学性状考察结果2.3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和产值的影响2.3.1对产量的影响11月16日收获,对不同处理各小区进行单收、单晒、过秤,各处理产量见表2。表3不同处理实际产量表单位:kg/666.7m2、%从表3可知,处理1平均产量402.0kg/666.7m2、处理2平均产量387.0kg/666.7m2、处理3平均产量632.4kg/666.7m2.处理1比处理2每666.7m2增15.0kg,增产3.9%;处理1比处理3每666.7m2增40.7kg,增产11.3%;处理2比处理3每6.6kg/666.7m2增25.7kg,增产7.1%。通过对表2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表4方差分析表从表4可知,计算出的F值(11.69)大于F0.01,表明本试验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通过采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5。表5不同处理差异显著性(SSR检验)P=2时,LSR0.05=23.63,LSR0.01=39.15;P=3时,LSR0.05=24.11,LSR0.01=40.89。从表5可知,处理1与处理3、处理2与处理3比,差异均显著;处理1与处理2比,差异不显著。2.3.2不同处理对水稻产值的影响不同处理的产值比较,见表6。表6不同处理产值比较结果单位:kg/666.7m2元/666.7m2注:稻谷以1.6元/kg计算。3、结论从本试验结果看,实施例2所得叶面肥水剂与清水比:(1)增产率为11.3%;(2)单因子差异经生物统计检验达显著水平:(3)平均每666.7m2纯增收55.12元。说明实施例2所得叶面肥水剂,能提高稻谷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效益。三、玉米施用实施例3所得叶面肥水剂的试验报告玉米拌种对比试验选做在柳江县三都镇三都居委会韦成敏责任田里,该地海拔高度980米,属红粘土、中上肥力旱平地。1、试验内容与过程试验设两个处理:处理1:清水拌种代号——CK;处理2:实施例3所得叶面肥拌种代号——拌种。试验小区面积0.05亩,试验各处理重复三次,田间随机排列。试验地播前结合整地亩底施BB肥50kg、4月12日播种(品种农大3130)复膜,膜宽0.8m,膜间宽0.5m,膜下种玉米两行,株距0.32m,折合每亩3200株。其他管理同于常规玉米9月16日收获。2、试验结果与分析玉米实施例3所得叶面肥拌种对比试验结果实施例3所得叶面肥拌种试验方差分析组计数求和平均方差拌种3108.736.023333.787233清水397.3732.456670.761033方差分析差异源SSdfMSFP-valueFcrit组间19.081667119.081678.3907420.0442657.70865组内9.096533342.274133总计28.17825三、结论1、实施例3所得叶面肥拌种试验,经单因子方差分析F=8.390742>F0.05=7.70865,说明拌种和CK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上表拌种比CK亩增产80.6公斤,增产为13%,增产明显,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应用。3、实施例3所得叶面肥拌种比CK提前,收获七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四、玉米施用实施例4所得叶面肥做诱导剂实验报告为检验实施例4所得叶面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在大化县进行了玉米小区肥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与土壤条件试验在河池市大化县古感镇红坡屯陈良主农户的责任田进行。供试土壤为碳酸盐渍性水稻土,肥力中等。1.2供试肥料实施例4所得叶面肥。1.3使用方法及田间安排(1)浸种:在播种前,将玉米种子中的一半在实施例4所得叶面肥的30倍稀释液作为诱导剂溶液中浸种15个小时,另一半种子在45℃左右的温水中浸种,也为15个小时,取出晾干进行播种。(2)田间布置:在同一块玉米地内,将肥力一致的长方形地块划为试验区,起垄,行株距为0.5×0.3m,每垄种2行,将用实施例4所得叶面肥浸种后的玉米种子与用清水浸种后的种子按对比排列,四次重复,并设立保护行,划定其试验小区和对照小区,每小区面积为6cm2。(3)采收:在授粉后25~30天左右进行青棒采收,记载各小区产量,并在每个小区中随机取10穗进行部分经济性状考种观察。2、试验结果2.1实施例4所得叶面肥做诱导剂对玉米经济性状的影响。用实施例4所得叶面肥做诱导剂浸种后的玉米,其穗长,穗粗,穗粒数分别比对照增加1.4cm,0.5cm,22粒;秃长减少0.2cm,见表1表1实施例4所得叶面肥对玉米经济性状的影响2.2、实施例4所得叶面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从表2可看出,用实施例4所得叶面肥浸种后,每亩可增加146.85kg青棒玉米,增产13.5%,经方差分析,增产效果显著。表2实施例4所得叶面肥对玉米产量影响2.3、实施例4所得叶面肥在玉米上应用的经济效益分析从表2看出,玉米用实施例4所得叶面肥浸种后增产146.85kg/亩,以2元/kg计,增收293.7元/亩,而仅需投入药品费为:8.00/亩,人工费20元/亩,且使用方法简便,宜在生产中扩大其应用。表3用实施例4所得叶面肥浸种玉米效益分析3、结论实施例4所得叶面肥做诱导剂在鲜食玉米上进行浸种应用,使用方法简单,方便,使用后作物增产、增收表现突出,目前鲜食玉米生产面积正在逐年扩大,宜在鲜食玉米生产中进行大规模应用,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