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红壤有机质淋失的酵素有机肥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29834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善肥力再生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降低红壤有机质淋失的酵素有机肥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一直都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的长足发展与否都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农业的发展主要受耕地的影响,我国耕地面积广大,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耕地面积世界排名第4,但人均耕地面积排在126之后,在有限的人均耕地面积里要养活更多的人口需要提升土壤的整体质量。

我国土壤类型众多,从含富含有机质的黑土到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盐碱地,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肥力再生的方法也不相同。以云南红壤为例,红壤是云南高原中部基带土壤,广泛分布于北纬240—260 之间的曲靖,昆明、大理,保山一线,海拔1500—2500米的残存高原区,湖泊边缘以及中低山地。据统计,全省红壤面积17054.46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52843万亩的32.27%,其中自然土15198.17万亩,已垦红壤耕地1856.29万亩,耕垦利用率为88%。

云南红壤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有机质含量低,开垦后有机质含量通常下降,由于漫长的成土时间和强烈风化,云南红壤大部分有机质淋失,氮、磷、钾供应不出,硼、锌、镁、铁也较缺乏。土内微生物群匮乏很难与作物根系联动,有机质抵御淋失效果差。

现有技术中针对红壤有机质淋失的问题采用的治疗方法为红壤旱地培肥化,包括酸、粘、瘦旱等不良影响,应从施肥,有机肥,施石灰,平整土地等方面改造。通过人为施加有机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但是这种方法在具体实施中存在过量施肥,加重了红壤有机质淋失的问题,并不能根本上改善红壤肥力和土壤的再生,在人为添加解决后,短期内土壤肥力会进一步恶化,使用有机肥多为通过沤肥的方式自然发酵,杂菌较多,发酵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红壤有机质淋失的问题,现有技术存在无法根本上改善红壤肥力和土壤的再生,在人为添加解决后,短期内土壤肥力会进一步恶化,使用有机肥多为通过沤肥的方式自然发酵,杂菌较多,发酵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的问题,提供一种降低红壤有机质淋失的酵素有机肥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低红壤有机质淋失的酵素有机肥,酵素有机肥重量配比为禽类粪便150-250份、畜类粪便120-200份、茎叶类作物200-400份、酵素菌0.02-0.06份、酵素渣20-40份、酵素液10-30份、三十烷醇0.01-0.03份,各成分作用机理如下。

禽类粪便,蛋白质含量多,热量大,营养元素更全面,适宜土壤物理性较好,且营养不全面或含量较少的地方,可以有效补给植物生长需求,对开花、结果类的植物更适宜。

畜类粪便,蛋白质含量较少,草质纤维多,适宜于土壤较粘重又需要改良的地方,可以有效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又可补充营养元素。

茎叶类作物,可以提供大量碳、氮、微量元素,可以与土壤中微生物协同作用提供土壤供氮和供碳能力。

酵素菌,可以提供大量的氨基酸、维生素、各种催化分解酶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仅可以满足作物的生长所需的养料同时可以促进加速作物的生长。

酵素渣、酵素液,均为培养酵素菌时产生的副产品,富含养料同时在堆积初期可以为酵母菌提供一个好的生长环境。

三十烷醇,具有促进生根、发芽、开花、茎叶生长和早熟作用,具有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等多种生理功能。在作物生长前期使用,可提高发芽率、改善秧苗素质,增加有效分蘖。与酵素菌、酵素渣和酵素液配合使用在初期可以提高酵素菌生长,在后期能够促进土壤中作物生根。

进一步的,酵素有机肥重量配比为禽类粪便180-220份、畜类粪便130-190份、茎叶类作物250-350份、酵素菌0.03-0.05份、酵素渣25-35份、酵素液15-25份、三十烷醇0.01-0.03份。

进一步的,酵素有机肥重量配比为禽类粪便190-210份、畜类粪便140-180份、茎叶类作物280-320份、酵素菌0.03-0.05份、酵素渣28-32份、酵素液18-22份、三十烷醇0.01-0.03份。

优选的,酵素有机肥重量配比为禽类粪便200份、畜类粪便160份、茎叶类作物300份、酵素菌0.04份、酵素渣30份、酵素液20份、三十烷醇0.02份。

进一步的,茎叶类作物包括秸秆、芦苇茎和甜菜渣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酵素菌包括放线菌、酵母菌和丝状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还提供了一种降低红壤有机质淋失的酵素有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好气发酵的方式获取菌株活性强的酵素菌,提取酵素渣和酵素液,在酵素液中添加三十烷醇;

b.在靠近水源的地方挖掘堆沤坑,将禽类粪便、畜类粪便和茎叶植物均匀平铺在堆沤坑中,每30-35cm铺一层薄红壤踩实并将适量酵素菌、酵素渣、三十烷醇和酵素液均匀浇灌其上;

c.当堆沤坑中肥堆积高度在1.2-1.5m时停止堆叠浇灌水,进入发酵期待其自然发酵,对发酵开始时的温度和水分进行管控;

d.发酵期前15天发酵每4-6天对堆沤坑进行翻抛,之后每10-15天翻抛一次;

e.待堆沤坑内温度降低至20℃-30℃且水分低于20%时发酵完毕,发酵期结束。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在堆积前通过好气发酵的方式培养优质的酵素菌菌株,能够提高后期堆积时酵素菌的活性,同时使用放线菌、酵母菌和丝状菌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避免了杂菌在堆积的时候影响有益菌株。使有机肥中存在大量维生素、核酸、生长素、未知生长因子和大量活性有益微生物。使用该有机肥后堆积发酵期间产生的微生物群能够在土壤中迅速繁殖扩散,部分微生物同红壤中作物如油桑根系共生形成菌根,增加根系吸收面积,同时分泌产生抗生素、有机酸和抑制病原菌的物质,融解土壤中被固化的磷、钾,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使红壤的土地肥力得到很好的改善,间接的能够降低红壤有机质的淋失。堆积发酵期间定期对堆沤坑进行翻抛可以降低厌氧微生物的繁殖,同时通入氧气提高酵素菌的活力。

进一步的,发酵开始时温度为60℃-70℃。

进一步的,发酵开始时水分为70%-80%。

进一步的,发酵期整个周期为45-75天。

本发明一种降低红壤有机质淋失的酵素有机肥及制备方法,克服自然发酵杂菌的影响,优质的酵素菌使有机肥的肥力和预期效果大幅度提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利用禽类粪便、畜类粪便、茎叶类作物、酵素菌、酵素渣、酵素液和三十烷醇的特点,在堆积前通过好气发酵的方式培养优质的酵素菌菌株,能够提高后期堆积时酵素菌的活性,同时使用放线菌、酵母菌和丝状菌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避免了杂菌在堆积的时候影响有益菌株。使有机肥中存在大量维生素、核酸、生长素、未知生长因子和大量活性有益微生物。使用该有机肥后堆积发酵期间产生的微生物群能够在土壤中迅速繁殖扩散,部分微生物同红壤中作物如油桑根系共生形成菌根,增加根系吸收面积,同时分泌产生抗生素、有机酸和抑制病原菌的物质,融解土壤中被固化的磷、钾,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使红壤的土地肥力得到很好的改善,降低红壤有机质的淋失。弥补了现有技术无法根本上改善红壤肥力和土壤的再生,在人为添加解决后,短期内土壤肥力会进一步恶化的不足,解决了使用有机肥多为通过沤肥的方式自然发酵,杂菌较多,发酵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一种降低红壤有机质淋失的酵素有机肥重量配比为,禽类粪便150份、畜类粪便120份、秸秆200份、酵母菌0.02份、酵素渣为20份、酵素液为10份、三十烷醇为0.01份。

制备工艺为,先通过好气发酵的方式获取菌株活性强的酵母菌0.02份,提取20份酵素渣和10份酵素液,在酵素液中添加0.01份的三十烷醇,然后在靠近水源的地方挖掘堆沤坑,将150份禽类粪便、120份畜类粪便和200份秸秆均匀平铺在堆沤坑中,每30cm铺一层薄红壤踩实并将0.02份酵母菌、20份酵素渣、0.01份三十烷醇和10份酵素液均匀浇灌其上,再然后当堆沤坑中肥堆积高度在1.2m时停止堆叠浇灌水,待其自然发酵,控制发酵开始时的温度在为60℃-70℃区间内和水分在70%-80%区间内,再然后发酵期前15天发酵每5天对堆沤坑进行翻抛,之后每15天翻抛一次,最后待堆沤坑内温度降低至20℃-30℃时发酵完毕,发酵完毕时水分低于20%,整个发酵周期在55天。

将制备好的有机肥施放在红壤中,作物为油桑,施肥前测量红壤氮含量在127mg/kg、磷含量为58 mg/kg、钾含量为114 mg/kg。使用普通尿素化肥红壤氮淋失率在8.12%、磷淋失率为4.89%、钾淋失率为6.47%。使用本降低红壤有机质淋失的酵素有机肥正常频率施肥,一个月后测量土壤氮含量在194mg/kg、磷含量为87 mg/kg、钾含量为152 mg/kg,红壤有机质含量大幅增加,停止使用本有机肥一个月后红壤氮含量在164mg/kg、磷含量为69 mg/kg、钾含量为132 mg/kg,长期监测统计红壤氮淋失率下降为3.12%、磷淋失率下降为1.33%、钾淋失率下降为2.17%,随着本有机肥中酵素菌产生大量维生素、核酸、生长素、未知生长因子和大量活性有益微生物。使用该有机肥后堆积发酵期间产生的微生物群能够在土壤中迅速繁殖扩散,部分微生物同红壤中作物如油桑根系共生形成菌根,增加根系吸收面积,同时分泌产生抗生素、有机酸和抑制病原菌的物质,融解土壤中被固化的磷、钾,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使红壤有机质淋失问题得到改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一种降低红壤有机质淋失的酵素有机肥重量配比为,禽类粪便250份、畜类粪便200份、芦苇茎400份、放线菌和丝状菌共0.06份、酵素渣为40份、酵素液为30份、三十烷醇为0.03份。

制备工艺为,先通过好气发酵的方式获取菌株活性强的放线菌和丝状菌共0.06份,提取40份酵素渣和30份酵素液,在酵素液中添加0.03份的三十烷醇,然后在靠近水源的地方挖掘堆沤坑,将250份禽类粪便、200份畜类粪便和400份芦苇茎均匀平铺在堆沤坑中,每35cm铺一层薄红壤踩实并将0.06份放线菌和丝状菌、20份酵素渣、0.01份三十烷醇和10份酵素液均匀浇灌其上,再然后当堆沤坑中肥堆积高度在1.2m时停止堆叠浇灌水,待其自然发酵,控制发酵开始时的温度在为60℃-70℃区间内和水分在70%-80%区间内,再然后发酵期前15天发酵每5天对堆沤坑进行翻抛,之后每15天翻抛一次,最后待堆沤坑内温度降低至20℃-30℃时发酵完毕,发酵完毕时水分低于20%,整个发酵周期在55天。

将制备好的有机肥施放在红壤中,作物为烟叶,施肥前测量红壤氮含量在117mg/kg、磷含量为62mg/kg、钾含量为115 mg/kg。使用普通尿素化肥红壤氮淋失率在8.01%、磷淋失率为5.13%、钾淋失率为5.98%。使用本降低红壤有机质淋失的酵素有机肥正常频率施肥,一个月后测量土壤氮含量在201mg/kg、磷含量为95 mg/kg、钾含量为150 mg/kg,红壤有机质含量大幅增加,停止使用本有机肥一个月后红壤氮含量在177mg/kg、磷含量为73 mg/kg、钾含量为129 mg/kg,长期监测统计红壤氮淋失率下降为3.55%、磷淋失率下降为1.21%、钾淋失率下降为2.32%,随着本有机肥中酵素菌产生大量维生素、核酸、生长素、未知生长因子和大量活性有益微生物。使用该有机肥后堆积发酵期间产生的微生物群能够在土壤中迅速繁殖扩散,部分微生物同红壤中作物如油桑根系共生形成菌根,增加根系吸收面积,同时分泌产生抗生素、有机酸和抑制病原菌的物质,融解土壤中被固化的磷、钾,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使红壤有机质淋失问题得到改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述一种降低红壤有机质淋失的酵素有机肥重量配比为,禽类粪便200份、畜类粪便160份、秸秆、芦苇茎和甜菜渣组合共300份、放线菌、酵母菌和丝状菌组合共0.04份、酵素渣为30份、酵素液为20份、三十烷醇为0.02份。

制备工艺为,先通过好气发酵的方式获取菌株活性强的放线菌、酵母菌和丝状菌共0.04份,提取30份酵素渣和20份酵素液,在酵素液中添加0.02份的三十烷醇,然后在靠近水源的地方挖掘堆沤坑,将200份禽类粪便、160份畜类粪便和300份秸秆、芦苇茎和甜菜渣组合物均匀平铺在堆沤坑中,每32cm铺一层薄红壤踩实并将0.04份放线菌、酵母菌和丝状菌、30份酵素渣、0.02份三十烷醇和20份酵素液均匀浇灌其上,再然后当堆沤坑中肥堆积高度在1.5m时停止堆叠浇灌水,待其自然发酵,控制发酵开始时的温度在为60℃-70℃区间内和水分在70%-80%区间内,再然后发酵期前15天发酵每4天对堆沤坑进行翻抛,之后每10天翻抛一次,最后待堆沤坑内温度降低至20℃-30℃时发酵完毕,发酵完毕时水分低于20%,整个发酵周期在60天。

将制备好的有机肥施放在红壤中,作物为黑麦草,施肥前测量红壤氮含量在101mg/kg、磷含量为63mg/kg、钾含量为107 mg/kg。使用普通尿素化肥红壤氮淋失率在7.99%、磷淋失率为5.02%、钾淋失率为5.77%。使用本降低红壤有机质淋失的酵素有机肥正常频率施肥,一个月后测量土壤氮含量在192mg/kg、磷含量为104mg/kg、钾含量为153 mg/kg,红壤有机质含量大幅增加,停止使用本有机肥一个月后红壤氮含量在163mg/kg、磷含量为79 mg/kg、钾含量为104 mg/kg,长期监测统计红壤氮淋失率下降为3.21%、磷淋失率下降为1.81%、钾淋失率下降为2.37%,随着本有机肥中酵素菌产生大量维生素、核酸、生长素、未知生长因子和大量活性有益微生物。使用该有机肥后堆积发酵期间产生的微生物群能够在土壤中迅速繁殖扩散,部分微生物同红壤中作物如油桑根系共生形成菌根,增加根系吸收面积,同时分泌产生抗生素、有机酸和抑制病原菌的物质,融解土壤中被固化的磷、钾,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使红壤有机质淋失问题得到改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