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樟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29887阅读:8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香樟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林业生产中专用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香樟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香樟[Cinnamomum cz mphora(Linn)Presl]又名小叶樟、樟树、乌樟,为樟科樟属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南及中南部,长江流域以南,尤以台湾、福建、江西、湖南、四川等栽培较多。香樟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冷,适生于年平均温度16~17℃以上,绝对低温-7℃以上地域;对土壤要求不严,于深厚肥沃的粘壤土、砂壤土及酸性土、中性土中发育均佳,在含盐量0.2%以下的盐碱土内亦可生长。深根性,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偏慢,寿命长,较能适应城市环境。香樟树高可达50m,一般20~30m,胸径可达3m,树形雄伟壮观,四季常绿,树冠开展,枝叶繁茂,浓荫覆地,枝叶秀丽而有香气,是作为行道树、庭荫树、风景林、防风林和隔音林带的优良树种。香樟对氯气、二氧化碳、氟等有毒气体的抗性较强,也是工厂绿化的好材料。香樟的枝叶破裂散发香气,对蚊、虫有一定的驱除作用,生长季节病虫害少,又是重要的环保树种。另外,香樟全树可提炼樟脑及樟油,又是经济价值极高的树种。

香樟由于其分枝多且树冠堆叠,有良好的阻隔噪音能力,同时又能够抵抗空气污染,因此在上海地区被广泛用作行道树。随着上海市的迅猛发展,城市绿化面积不断地增加,香樟种植数量亦不断上升,极大地改善了上海市的生态环境。但是上海地区的土壤由于道路、房屋的新建和改造,含有较多的建筑废弃物如水泥、粉煤灰、家庭废弃物、碎砖块、玻璃、沥青碎块、煤渣、混凝土块和其他一些碱性混合物,导致土壤pH值增高,土壤养分缺乏,并使得香樟的根系活动的有效土壤容重变小,因而在近十几年来,行道树——香樟的黄化趋势越来普遍,危害也越来越严重。该病害轻则使香樟发育受阻,形态失常,重则致使植株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城市绿化的景观和生态效益的发挥。

现有肥料对香樟避免发生黄化病的效果不佳,需要一种更好的肥料来改变现状。目前,我国行道树——香樟的专用肥及其应用尚属空白,研发其专用肥对缓解行道树——香樟的黄化趋势,促进香樟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缓解行道树——香樟的黄化趋势和促进香樟生长。

本发明提供一种香樟专用肥,其有效成分包括氮、磷、钾、海藻酸、硼、螯合铁、螯合锰、螯合锌、铜、钼、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其中氮的浓度是19.3~67.1g/L。

进一步地,有效成分的浓度为:氮19.3~67.1g/L、磷98g/L、钾12.1g/L、海藻酸20g/L、硼5g/L、螯合铁63.3g/L、螯合锰25.3g/L、螯合锌13.7g/L、铜2.6g/L、钼0.5g/L、生长素11mg/L和细胞分裂素0.031mg/L。

进一步地,有效成分来自于原料,原料包括:磷酸一铵、硫酸钾、海藻酸、硼酸钠、螯合铁ED-13、螯合锰ED-MN-13、螯合锌、硫酸铜、钼酸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原料还包括在香樟专用肥中占质量百分比0%~10%的尿素;还包括辅料,辅料包括水。

进一步地,原料和辅料中各组分在香樟专用肥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尿素0%~10%、磷酸一铵15.53%~15.93%、硫酸钾1.43%~1.46%、海藻酸1.96%~2.01%、螯合铁ED-13 6.22%~6.38%、螯合锰ED-MN-13 2.47%~2.54%、螯合锌1.34%~1.38%、硫酸铜0.64%~0.65%、钼酸钠0.12%~0.13%、生长素0.001%、细胞分裂素0.000003‰和水60.29%~69.52%。

进一步地,原料和辅料中各组分在香樟专用肥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尿素5%~10%、磷酸一铵15.53%、硫酸钾1.43%、海藻酸1.96%、螯合铁ED-13 6.22%、螯合锰ED-MN-13 2.47%、螯合锌1.34%、硫酸铜0.64%、钼酸钠0.12%、生长素0.001%、细胞分裂素0.000003‰和水60.29%~65.29%。

进一步地,原料和辅料中各组分在香樟专用肥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尿素10%、磷酸一铵15.53%、硫酸钾1.43%、海藻酸1.96%、螯合铁ED-13 6.22%、螯合锰ED-MN-13 2.47%、螯合锌1.34%、硫酸铜0.64%、钼酸钠0.12%、生长素0.001%、细胞分裂素0.000003‰和水60.29%。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香樟专用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比例称取原料和配料,原料包括磷酸一铵、硫酸钾、海藻酸、硼酸钠、螯合铁ED-13、螯合锰ED-MN-13、螯合锌、硫酸铜、钼酸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尿素;辅料包括水;

步骤二、将原料和辅料混合、溶解,得到香樟专用肥。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的按比例称取原料和配料是指以下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尿素0%~10%、磷酸一铵15.53%~15.93%、硫酸钾1.43%~1.46%、海藻酸1.96%~2.01%、螯合铁ED-13 6.22%~6.38%、螯合锰ED-MN-13 2.47%~2.54%、螯合锌1.34%~1.38%、硫酸铜0.64%~0.65%、钼酸钠0.12%~0.13%、生长素0.001%、细胞分裂素0.000003‰和水60.29%~69.5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香樟专用肥的使用方法,对于每株香樟行道树,每次将35-45ml香樟专用肥稀释800-1200倍后进行浇施,1个月使用1-2次,连续使用2-3个月。

优选地,对于每株香樟行道树,每次将40ml香樟专用肥稀释1000倍后进行浇施,1个月使用1次,连续使用2个月。

本发明提供的行道树——香樟的专用肥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以行道树——香樟为研究对象,结合香樟生长规律、病害成因及需肥特点,配制和筛选出香樟专用肥。本发明缓解了香樟的黄化病害。

2、对比试验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专用肥,显著增加了城市土壤中有机质、N、K等养分的含量,降低了土壤pH值,促进了香樟的生长。

3、对比试验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专用肥养分配比合理,显著增加了香樟的叶面积和叶周长,综合效果明显优于进口配方肥和缓释肥。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同肥料及对照对香樟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度、叶宽度、叶厚度及胸径的影响结果柱状图。

图2是不同肥料及对照对香樟栽植地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柱状图。

图3是不同肥料及对照对香樟栽植地土壤速效N、P、K含量的影响结果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原、配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香樟专用肥的制备

步骤一、按比例(质量百分比)称取原、配料:尿素10%、磷酸一铵15.53%、硫酸钾1.43%、海藻酸1.96%、螯合铁ED-13 6.22%、螯合锰ED-MN-13 2.47%、螯合锌1.34%、硫酸铜0.64%、钼酸钠0.12%、生长素0.001%、细胞分裂素0.000003‰和水60.29%。

步骤二、将原、辅料混合、溶解,得到实施例1的香樟专用肥。

实施例2:香樟专用肥的制备

步骤一、按比例(质量百分比)称取原、配料:尿素0%、磷酸一铵15.93%、硫酸钾1.46%、海藻酸2.01%、螯合铁ED-13 6.38%、螯合锰ED-MN-13 2.54%、螯合锌1.38%、硫酸铜0.65%、钼酸钠0.13%、生长素0.001%、细胞分裂素0.000003‰和水69.52%。

步骤二、将原、辅料混合、溶解,得到实施例2的香樟专用肥。

实施例3:香樟专用肥的制备

步骤一、按比例(质量百分比)称取原、配料:尿素5%、磷酸一铵15.73%、硫酸钾1.45%、海藻酸1.98%、螯合铁ED-13 6.30%、螯合锰ED-MN-13 2.51%、螯合锌1.36%、硫酸铜0.64%、钼酸钠0.13%、生长素0.001%、细胞分裂素0.000003‰和水64.91%。

步骤二、将原、辅料混合、溶解,得到实施例3的香樟专用肥。

实施例4:对比试验

1、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上海市运城路两旁规格、立地条件相似的行道树——香樟。

所用专用肥为实施例1的香樟专用肥;配方肥和缓释肥均来自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照为以不使用肥料。

所述的配方肥的有效成分含有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氮23%、磷6%、钾10%、螯合钙2%、螯合镁1%、螯合铁0.05%、螯合锰0.05%、螯合铜0.02%、螯合锌0.02%、硼0.05%、钼0.01%、赋活剂0.01%、维生素0.2%、有机硅0.5%、醇糖剂10%、纳米碳0.3%和调节剂0.3%。

所述的控释肥的有效成分含有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氮22%、磷13%、钾13%、螯合钙0.2%、螯合镁0.1%、螯合铁0.05%、螯合锰0.05%、螯合铜0.02%、螯合锌0.01%、硼0.05%、钼0.01%和纳米碳0.3%。

2、试验方法:

三种肥料分别施用于种植有香樟行道树的供试土壤中,连续2个月,每月施肥1次。专用肥采用稀释1000倍后,每株每次施用40L的方式浇灌。配方肥和缓释肥均采用洞施,每株400g配方肥或缓释肥。在第2次施肥后的第10天,即7月上旬,用土钻取经如上处理后的供试土壤和未经施肥的供试土壤,共4个处理,即专用肥处理组、配方肥处理组、缓释肥处理组和对照处理组,取样深度10~20cm。每个处理取3株树穴土壤,重复3次。每个树穴点分别在树穴四角处取样,采用四分法保留土壤100g/株,即4个角各取25g左右,一共为100g/株。同时进行树木生长指标的测定。

香樟生长过程中常规病虫害管理。

分别对香樟的叶面积、叶周长、叶厚度和胸径影响结果以及对周边的土壤中的PH值、有机质含量,N、P、和K含量进行比较,并进行评价。

3、试验结果:

3.1对香樟的叶面积、叶周长、叶厚度和胸径等的影响:结果见图1。

图1结果显示,不同配方的肥料对行道树——香樟的叶面积及周长增量影响显著,对叶片厚度以及植物胸径影响不显著,其中施用专用肥的香樟的叶面积和叶周长增长量明显高于配方肥和缓释肥。

叶片是树木进行光合作用与外界进行水气交换的主要器官,叶片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林木的受光,合理的叶面积是充分利用光能、保证树木正常生长主要条件。行道树由于道路两旁高楼的影响,所处光照条件较差,因而需要较大的叶面积接受阳光。

综上所述,施肥后的香樟生长效果显著优于不施肥的香樟,且本发明提供的专用肥明显优于对照配方肥、缓释肥所用配方。

3.2分别对香樟周边的土壤中的pH值、有机质含量进行比较,具体比较结果见图2。

图2结果显示,不同肥料的施用对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变化有显著影响,对土壤pH值影响不显著。

有机质含量:施用专用肥、配方肥和缓释肥的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显著大于对照组,其中施用专用肥的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最大。

pH值:香樟喜弱酸环境,对环境酸碱性敏感。施用专用肥、配方肥和缓释肥的土壤的PH值都小于对照土壤中的pH值,其中施用专用肥的土壤的pH值最小。

综上所述,施用本发明的专用肥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量显著优于施用配方肥和缓释肥,且pH值更适宜香樟生长。

3.3分别对香樟周边的土壤中的N、P、K含量进行比较:

对香樟周边的土壤中的N、P、K含量进行分析,具体结果见图3。

图3结果显示:

氮含量:施用专用肥、配方肥和缓释肥的土壤中的N含量增加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磷含量:施用专用肥、配方肥和缓释肥的土壤中的P含量增加量低于对照;

钾含量:施用专用肥、配方肥和缓释肥的土壤中的K含量增加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施用专用肥和缓释肥的土壤含量最高。

因此,本发明所施用的专用肥中的N、P、K含量能满足香樟生长需求。

4、试验总结:

施用不同肥料对行道树——香樟叶周长、叶面积、叶厚度、胸径和其周边土壤pH值及有机质、N、P、K含量的影响如表1、表2、表3所示。

表1:不同肥料对香樟生长指标的影响

表2 不同肥料对香樟周边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表3 不同肥料对香樟周边土壤N、P、K含量的影响

注:a,b,c表示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性,“**”表示有极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相较于未施肥的对照组,施肥后的香樟周边土壤中的N、K和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pH值降低,特别是本发明的专用肥施用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最显著,土壤pH更适宜香樟生长;此外,在是施肥后,香樟叶面积、叶周长、叶厚度和胸径等增长较快,且施用本发明专用肥的香樟树的叶面积和叶周长明显优于施用配方肥和缓释肥的香樟树。说明本发明的专用肥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的养分状况,促进了香樟的生长。

以上是以实施例1的香樟专用肥为例说明本发明的香樟专用肥的有益效果,当采用实施例2、3的香樟专用肥也能达到类似效果,未免重复,不再赘述。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