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农艺技术,主要涉及一种用于提高大豆对磷源利用率的混合物及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磷能够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体内多种生理生长过程,是植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有着重要意义。土壤中磷的大量积累,而作物却只能从土壤中带走少量磷,磷肥施入土壤后,由于土壤性质和组成不同,磷肥与土壤发生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形成一系列新的磷酸盐化合物,所以植物吸收的磷,不是磷肥中带有的化合物,而是反应后形成的新产物,因此一般来说,经过大量施肥后的土壤中并不缺少磷素,但是却缺少对植物有效的磷素。因此,近年来科学家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提高土壤中磷的生物有效性及磷肥利用率有着土壤磷素的形态及其转化、运移及其与供磷能力的关系,始终是土壤化学的研究热点。目前,土壤缺磷已经成为限制作物增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量施用磷肥已成为发展农业最广泛的措施之一。磷肥资源紧缺是全球性问题,仅靠大量施用,只会引起资源枯竭,增加经济成本,经济效益下降,加重环境污染,如何高效利用磷资源对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大豆对磷源利用率的混合物及应用,使两种难溶性磷源能够高效利用,提高磷肥利用率,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从而达到提升大豆磷利用率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提高大豆作物对磷源利用率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由有机磷源植酸钙和无机磷源磷矿粉配伍组成,所述混合物中的有机磷源植酸钙磷含量与无机磷源磷矿粉磷含量相同。
一种提高大豆作物对磷源利用率的混合物应用,将所述混合物应用于提高种植大豆对难溶性磷源的利用率。
一种提高大豆作物对磷源利用率的混合物应用方法,将所述混合物散施于土壤上。
本发明提高了大豆对磷源利用率,用该发明将两种难溶性磷源按比例施入土壤后与单独施用一种难溶性磷源相比,提高了土壤中的有效磷量以及大豆对磷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难溶性磷源高效利用对大豆干物质量的影响效果图;
图2是难溶性磷源高效利用对大豆根冠比的影响效果图;
图3是难溶性磷源高效利用对大豆磷积累量的影响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提高大豆作物对磷源利用率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由有机磷源植酸钙和无机磷源磷矿粉配伍组成,所述混合物中的有机磷源植酸钙磷含量与无机磷源磷矿粉磷含量相同。
一种提高大豆作物对磷源利用率的混合物应用,将所述混合物应用于提高种植大豆对难溶性磷源的利用率。
一种提高大豆作物对磷源利用率的混合物应用方法,将所述混合物散施于土壤上。
科研试验过程:
供试作物为东农7018和黑河35基因型大豆品种。选取河砂洗净后装盆,每盆装砂1kg。试验设置难溶性无机磷源和有机磷源分别以磷矿粉和植酸钙形式提供。每处理总供磷量相同。设3个处理分别为磷矿粉(Ⅰ)、1/2磷矿粉+1/2植酸钙(Ⅱ)、植酸钙(Ⅲ),试验温度为20±5℃。试验光照为自然条件,磷肥称重后按不同配比与河砂混匀,除磷外,其他营养元素用量均相同,以营养液施用。每次用量相同。盆栽下放托盘,过量的营养液继续浇施其处理。
通过分析磷矿粉、1/2磷矿粉+1/2植酸钙、植酸钙处理下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的生物量、根冠比以及植株磷含量,探讨不同磷源对两种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的影响。
本发明取得良好技术效果。技术效果见图1、图2及图3。
从图1可以看出,不同磷源处理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干物质含量影响趋势相同,顺序为Ⅱ(1/2植酸钙+1/2磷矿粉)>Ⅰ(磷矿粉)>Ⅲ(植酸钙),对于东农7018型大豆,Ⅱ比Ⅰ增加了6%,Ⅱ比Ⅲ增加了10%,对于黑河35基因型大豆,Ⅱ比Ⅰ增加了37%,Ⅱ比Ⅲ增加了35%,表明Ⅱ处理更有利于东农7018和黑河35干物质量的积累。
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磷源处理对不同基因型大豆根冠比影响趋势相同,顺序为Ⅱ(1/2植酸钙+1/2磷矿粉)>Ⅰ(磷矿粉)>Ⅲ(植酸钙),对于东农7018型大豆,Ⅱ比Ⅰ增加了15%,Ⅱ比Ⅲ增加了9%,对于黑河35基因型大豆,Ⅱ比Ⅰ增加了18%,Ⅱ比Ⅲ增加了13%,表明Ⅱ处理对增加东农7018和黑河35根冠比的效果更显著。
从图3可以看出,不同磷源处理对不同基因型大豆磷积累量影响趋势相同,顺序为Ⅱ(1/2植酸钙+1/2磷矿粉)>Ⅰ(磷矿粉)>Ⅲ(植酸钙),对于东农7018型大豆,Ⅱ比Ⅰ增加了9%,Ⅱ比Ⅲ增加了15%,对于黑河35基因型大豆,Ⅱ比Ⅰ增加了10%,Ⅱ比Ⅲ增加了17%。表明Ⅱ处理对东农7018和黑河35大豆磷积累量的地加效果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