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能玻璃自动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9514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能玻璃自动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能玻璃自动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钢化炉又名玻璃钢化设备,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层、内部形成拉应力层;当玻璃受到外力作用时,压应力层可将部分拉应力抵消,避免玻璃破碎,达到提高玻璃强度的目的。

传统技术中的玻璃钢化炉中炉体内部的温度极易散发出来,不仅增加了能耗的浪费,也极大的提高操作人员工作环境的温度,使得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及其糟糕,同时常规的玻璃钢化炉还不便于操作人员进行维修处理,并且无法对玻璃进行双模成型或加工,玻璃钢化的生产效率低,还极易出现玻璃边缘出现起伏不平,玻璃生产质量差、生产成本高的生产缺陷。

而公开专利申请号“201610398757.X”,专利名称“一种多模成型玻璃钢化设备”,包括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的上料架、电钢化炉、成型区、压平区、风冷区与下料区,但其中并没有对电钢化炉进行对能耗问题与维修进行解决;成型区虽然也描述对玻璃的成型过程与成型方式,也说明了对不同型号的玻璃,所要求的下压模的大小不同,可将左、右侧陶瓷辊和中间陶瓷辊设置为轴向可调节陶瓷辊,即左、右陶瓷辊和中间陶瓷辊沿其轴向可移动,以调节左、右陶瓷辊和中间陶瓷辊之间或两个中间陶瓷辊之间形成空位的大小,但在说明文件中并没有对如何调节左、右侧陶瓷辊和中间陶瓷辊进行说明,也没有对陶瓷辊的固定方式进行说明,无法让使用者进行实施制造;压平区则通过压平机构将玻璃下压是玻璃边缘齐平,但在下压的过程中很容易使成型玻璃出现变形,影响玻璃成型后的质量,而单个风冷区的设置也不利于玻璃的快速冷却,影响玻璃的生产效率,不利于生产者对玻璃快速的生产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浪费,并便于操作者进行维修处理,有效提高玻璃边缘平整度,增加玻璃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的高效能玻璃自动成型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效能玻璃自动成型装置,包括加热炉、成型架、输送架与冷却架,所述加热炉包括上炉体、下炉体与丝杆,所述上炉体设置有升降电机、升降杆与减速电机,所述下炉体设置有进片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加速电机、输送杆与放置板,所述成型架设置有连接架、模具气缸、模具、压头、压头气缸与定位气缸,所述输送架设置有第三电机、托架、机架、导柱、导架、导轨、齿条、步进电机与升降气缸,所述冷却架设置有极冷风斗、缓冷风箱、冷却风机、第四电机与收片台。

所述输送架上放置有主导辊与驱动轴,输送架外侧设置有齿条,输送架上连接有导轨,导轨上配合连接有导架,导架的上方设置有托架,导架与托架之间设置有导柱与机架,导架与机架相连,机架与托架之间连接有升降气缸,机架的外侧设置有步进电机,且步进电机上连接有齿块,齿块与齿条之间相互啮合连接,使得步进电机的启动旋转能够通过齿条带动托架进行横向移动,导架与导轨的设置则便于托架进行平稳横向移动,而升降气缸的设置则能够带动托架进行升降活动,导柱的设置则让托架能够进行平稳的升降运行。

所述托架的底部设置有轴槽,托架的下表面设置有托底,托底表面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花孔,托架的两侧设置有导孔,且导柱位于导孔内部,花孔的设置让放置在托架上的玻璃能够进行冷却,轴槽的设置让驱动轴不仅能够位于托底的上方,也能够位于托底的下方,导孔的设置便于托架能够进行升降。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炉中的上炉体与下炉体之间连接有丝杆,丝杆设置有四根以上,且丝杆均匀分布在加热炉的周围,每根丝杆的顶端都设置有减速机,丝杆、升降杆与减速机之间相互啮合连接,使得升降杆的旋转能够通过减速机与丝杆带动上炉体进行升降。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架上分别设置有驱动轴与滚轴,冷却架上依次设置有极冷风斗与缓冷风箱,所述极冷风斗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冷却架上方与下方,所述缓冷风箱的中央连接有冷却风机,让极冷风斗能够快速的将冷却架上的玻璃进行冷却处理,而后通过冷却分机与缓冷风箱对玻璃进行冷却,有效的降低玻璃表面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成型架的下方设置有压头气缸与定位气缸,成型架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架,成型架上表面中央设置有中间盒,成型架上表面两侧设置有侧边盒,所述压头气缸的上方连接有压头,定位气缸的上方连接有栏杆,所述连接架上连接有模具气缸,模具气缸的下方连接有模具,让模具气缸能够带动模具进行升降,压头气缸能够带动压头进行升降,从而让模具与压头将玻璃进行成型处理,而中间盒与侧边盒的设置则便于使用者对引导辊与调节辊进行连接,从而方便成型架上成型加工后的玻璃运输。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盒的内部设置有一个端杆与两个以上的接套,侧边盒的内部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芯套,且端杆、接套与芯套的中央都设置有齿轮与固定孔,所述端杆上的齿轮与接套上的齿轮通过链条啮合连接,且端杆上连接有引导辊,接套内设置有接辊,所述芯套与芯套之间的齿轮也通过链条相互啮合连接,且芯套内部设置有调节辊,使得接辊连接在接套上,引导辊能够通过芯套与端杆相连,调节辊能够与芯套相连,让引导辊的旋转能够带动端杆、接套与芯套进行旋转,从而让引导辊、接辊与调节辊都能够进行旋转活动。

作为优选,所述下炉体的左侧连接有进片台,进片台上设置有进片辊与定位板,使得玻璃能够放置在进片台上,并通过进片辊进入到加热炉内,通过定位板对玻璃的位置进行定位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下炉体的右侧设置有出片辊,下炉体的两侧都设置有放置板,放置板上设置有陶瓷辊,陶瓷辊位于上炉体与下炉体的中央,从而让陶瓷辊能够将玻璃进行运输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主导辊、引导辊与驱动轴之间通过链条相互啮合连接,滚轴与滚轴之间也通过链条相互啮合连接,使得主导辊的旋转能够带动引导辊与驱动轴进行旋转,也让第四电机的旋转能够带动冷却架上的全部滚轴进行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电机与升降杆之间啮合连接有链条,使得升降电机能够带动升降杆进行旋转,所述进片辊与第一电机之间、陶瓷辊与输送杆之间、输送杆与第二电机之间、出片辊与加速电机之间、第三电机与主导辊之间、第四电机与滚轴之间都连接有皮带,让第一电机能够带动进片辊进行旋转,第二电机能够带动输送杆进行旋转,并能够通过输送杆带动陶瓷辊进行旋转,加速电机的旋转能够带动出片辊进行旋转,第三电机的旋转能够带动主导辊进行旋转,第四电机的旋转能够带动滚轴进行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加热炉包括上炉体、下炉体与丝杆,而上炉体上设置有升降电机与升降杆,升降杆、减速机与丝杆之间相互啮合连接,使得升降电机的启动能够带动升降杆进行旋转,让升降杆通过减速机与丝杆带动上炉体进行升降活动,从而能够让操作者通过所需加工玻璃的情况对加热炉中上炉体的高度进行合理的调节,避免上炉体与下炉体过开而造成的能源浪费,也便于操作者升高上炉体从而对加热炉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维修处理,不仅有效的降低玻璃加工生产成本,也大大的提高操作者的维修便利性;而输送架上托架、机架、导架、导轨、齿条、步进电机与升降气缸的设置则能够让成型完成的玻璃在输送到托架上,从而让成型完成玻璃制品能够平稳的放置在托架的上方,并通过托架将玻璃输送到极冷风斗中进行快速冷却固定,有效避免玻璃在滚轴上输送而因起伏晃动造成的玻璃边缘不平的问题,有效提高提高玻璃加工生产后的质量,且极冷风斗与缓冷风箱依次并排设置的方式使得成型后的玻璃能够快速的进行降低冷却,提高玻璃生产的加工效率,改变了以往常规生产时玻璃冷却效率过低而出现的生产速度慢的缺陷,并且还降低了冷却架排放时的占地空间,有效提高该装置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能玻璃自动成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能玻璃自动成型装置中进片台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能玻璃自动成型装置中侧边盒与中间盒的排布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能玻璃自动成型装置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能玻璃自动成型装置中A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能玻璃自动成型装置B的局部放大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能玻璃自动成型装置中托架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能玻璃自动成型装置的中间盒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能玻璃自动成型装置的中间盒内部平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能玻璃自动成型装置的侧边盒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能玻璃自动成型装置的侧边盒内部平面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能玻璃自动成型装置中接辊的结构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能玻璃自动成型装置中引导辊的结构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能玻璃自动成型装置中调节辊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至图14所示的一种高效能玻璃自动成型装置,包括加热炉1、成型架2、输送架3与冷却架4,所述加热炉1包括上炉体11、下炉体12与丝杆(未标注),所述上炉体11设置有升降电机111、升降杆112与减速电机113,所述下炉体12设置有进片台13、第一电机132、第二电机121、加速电机125、输送杆122与放置板123,所述成型架2设置有连接架21、模具气缸211、模具212、压头261、压头气缸26与定位气缸25,所述输送架3设置有第三电机24、托架31、机架32、导柱323、导架34、导轨35、齿条33、步进电机321与升降气缸322,所述冷却架4设置有极冷风斗41、缓冷风箱42、冷却风机421、第四电机44与收片台45。

所述输送架3上放置有主导辊27与驱动轴241,输送架3外侧设置有齿条33,输送架3上连接有导轨35,导轨35上配合连接有导架34,导架34的上方设置有托架31,导架34与托架31之间设置有导柱323与机架32,导架34与机架32相连,机架32与托架31之间连接有升降气缸322,机架32的外侧设置有步进电机321,且步进电机321上连接有齿块(未标注),齿块与齿条33之间相互啮合连接,使得步进电机321的启动旋转能够通过齿条33带动托架31进行横向移动,导架34与导轨35的设置则便于托架31进行平稳横向移动,而升降气缸322的设置则能够带动托架31进行升降活动,导柱323的设置则让托架31能够进行平稳的升降运行。

所述托架31的底部设置有轴槽312,托架的下表面设置有托底311,托底311表面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花孔(未标注),托架31的两侧设置有导孔313,且导柱323位于导孔313内部,花孔的设置让放置在托架31上的玻璃能够进行冷却,轴槽312的设置让驱动轴241不仅能够位于托底311的上方,也能够位于托底311的下方,导孔313的设置则便于托架31进行升降。

所述加热炉1中的上炉体11与下炉体12之间连接有丝杆,丝杆设置有四根以上,且丝杆均匀分布在加热炉1的周围,每根丝杆的顶端都设置有减速机113,丝杆、升降杆112与减速机113之间相互啮合连接,使得升降杆112的旋转能够通过减速机113与丝杆带动上炉体11进行升降。

所述冷却架4上分别设置有驱动轴241与滚轴43,冷却架4上依次设置有极冷风斗41与缓冷风箱42,所述极冷风斗41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冷却架4上方与下方,所述缓冷风箱42的中央连接有冷却风机421,让极冷风斗41能够快速的将冷却架4上的玻璃进行冷却处理,而后通过冷却分机421与缓冷风箱42对玻璃进行再次冷却,有效的降低玻璃表面的温度。

所述成型架2的下方设置有压头气缸26与定位气缸25,成型架2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架21,成型架2上表面中央设置有中间盒22,成型架2上表面两侧设置有侧边盒23,所述压头气缸26的上方连接有压头261,定位气缸25的上方连接有栏杆(未标注),所述连接架21上连接有模具气缸211,模具气缸211的下方连接有模具212,让模具气缸211能够带动模具212进行升降,压头气缸26能够带动压头261进行升降,从而让模具212与压头261将玻璃进行成型处理,而中间盒22与侧边盒23的设置则便于使用者将引导辊28与调节辊234进行连接,从而方便成型架2上成型加工后的玻璃运输。

所述中间盒22的内部设置有一个端杆221与两个以上的接套222,侧边盒23的内部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芯套231,且端杆221、接套222与芯套231的中央都设置有齿轮233与固定孔232,所述端杆221上的齿轮233与接套222上的齿轮233通过链条(未标注)啮合连接,且端杆221上连接有引导辊28,接套222内设置有接辊223,所述芯套231与芯套231之间的齿轮233也通过链条相互啮合连接,且芯套231内部设置有调节辊234,使得接辊223连接在接套222上,引导辊28能够通过芯套231与端杆221相连,调节辊234能够与芯套231相连,让引导辊28的旋转能够带动端杆221、接套222与芯套231进行旋转,从而让引导辊28、接辊223与调节辊234都能够进行旋转活动。

所述下炉体12的左侧连接有进片台13,进片台13上设置有进片辊131与定位板133,使得玻璃能够放置在进片台13上,并通过进片辊131进入到加热炉1内,通过定位板133对玻璃的位置进行定位操作。

所述下炉体12的右侧设置有出片辊126,下炉体12的两侧都设置有放置板123,放置板123上设置有陶瓷辊124,陶瓷辊124位于上炉体11与下炉体12的中央,从而让陶瓷辊124能够将玻璃进行运输处理。

所述主导辊27、引导辊28与驱动轴241之间通过链条相互啮合连接,滚轴43与滚轴43之间也通过链条相互啮合连接,使得主导辊27的旋转能够带动引导辊28与驱动轴241进行旋转,也让第四电机44的旋转能够带动冷却架4上的全部滚轴43进行旋转。

所述升降电机111与升降杆112之间啮合连接有链条,使得升降电机111能够带动升降杆112进行旋转,所述进片辊131与第一电机132之间、陶瓷辊124与输送杆122之间、输送杆122与第二电机121之间、出片辊126与加速电机125之间、第三电机24与主导辊27之间、第四电机44与滚轴43之间都连接有皮带(未标注),让第一电机132能够带动进片辊131进行旋转,第二电机121能够带动输送杆122进行旋转,并能够通过输送杆122带动陶瓷辊124进行旋转,加速电机125的旋转能够带动出片辊126进行旋转,第三电机24的旋转能够带动主导辊27进行旋转,第四电机44的旋转能够带动滚轴43进行旋转。

该高效能玻璃自动成型装置能够将玻璃进行钢化成型、加工处理,首先启动升降电机111,使得升降电机111通过升降杆112带动上炉体11进行升降活动,从而对上炉体11与下炉体12之间的高度进行调节;而后启动第一电机132、第二电机121、加速电机125、第三电机24与第四电机44,让第一电机132带动进片辊131进行旋转,第二电机121通过输送杆122带动加热炉1内部的陶瓷辊124进行旋转,加速电机125带动出片辊126进行旋转,第三电机24带动主导辊27进行旋转,第四电机44带动滚轴43进行旋转,而进片辊131、出片辊126、主导辊27、引导辊28、驱动轴241与滚轴43上都设置有齿轮233,让进片辊131与进片辊131之间,出片辊126与出片辊126之间,主导辊27与引导辊28、驱动轴241之间,滚轴43与滚轴43之间都能够通过链条相互啮合连接,而陶瓷辊124则都与输送杆122之间通过皮带相连,从而让进片辊131、陶瓷辊124、出片辊126、主导辊27、引导辊28、驱动轴241与滚轴43都能够进行旋转运行;而后将玻璃放置在进片台13上,通过定位板133对玻璃进行定位,让玻璃通过进片辊131与陶瓷辊124进入到加热炉1内进行钢化加工处理;而加热处理后的玻璃则输送到成型架2的上方,通过定位气缸25对玻璃进行限位,而后压头气缸26启动,并通过压头261将玻璃抬起,模具气缸211带动模具212进行下压,通过模具212与压头261对玻璃进行成型处理,玻璃成型完成后,模具气缸211、定位气缸25与压头气缸26回退,使得压头261上成型玻璃的边缘刚好放置在调节辊234上进行输送,将玻璃输送到驱动轴231上;而后输送架3上的升降气缸322启动带动托架31上升,使得托架31的托底311能够将玻璃抬起;而后步进电机24启动,步进电机24上的齿块与齿条33啮合连接,步进电机24上的机架32与导架34相连,导架34与导轨35配合连接,导架34与托架31之间连接有导柱323,升降气缸322上端与托架31相连,下端与机架32相连,使得步进电机24的旋转能够通过齿块与齿条33带动导架34与托架31进行横向移动,从而将托底311上的玻璃输送到极冷风斗41中进行快速冷却固化,在对玻璃进行运输时避免玻璃边缘出现起伏不平的情况,而后升降气缸322下降,让驱动轴241刚好位于托架31轴槽312内,托架31的托底311位于驱动轴241的下方,从而通过驱动轴241将玻璃进行输送;而后升降气缸322带动托架31上升,步进电机321带动托架31重新回退到原来的位置;而经过极冷冷却后的玻璃则通过驱动轴241输送到滚轴43上,通过缓冷风箱42对玻璃表面进行再次降温冷却,使得玻璃表面温度降低完全;而后玻璃输送到收片台45上让操作人员对玻璃进行收集包装即可。其中其中上炉体11与下炉体12的内部都设置有电加热丝(未标注),从而能够对玻璃进行加热钢化处理;丝杆设置有四根以上,且丝杆竖立在加热炉1的周围,丝杆的上端都设置有减速机113,减速机113与上炉体11相连,减速机113分别与升降杆112、丝杆相互啮合连接;定位板133上设置有调节槽(未标注),让螺丝(未标注)能够通过定位板133上的调节槽与进片台13相连,让使用者能够对定位板13的位置进行调节;输送架3两侧连接有齿条33,齿条33的两端设置有行程开关(未标注),通过行程开关控制步进电机321进行合理的正反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加热炉包括上炉体、下炉体与丝杆,而上炉体上设置有升降电机与升降杆,升降杆、减速机与丝杆之间相互啮合连接,使得升降电机的启动能够带动升降杆进行旋转,让升降杆通过减速机与丝杆带动上炉体进行升降活动,从而能够让操作者通过所需加工玻璃的情况对加热炉中上炉体的高度进行合理的调节,避免上炉体与下炉体过开而造成的能源浪费,也便于操作者升高上炉体从而对加热炉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维修处理,不仅有效的降低玻璃加工生产成本,也大大的提高操作者的维修便利性;而输送架上托架、机架、导架、导轨、齿条、步进电机与升降气缸的设置则能够让成型完成的玻璃在输送到托架上,从而让成型完成玻璃制品能够平稳的放置在托架的上方,并通过托架将玻璃输送到极冷风斗中进行快速冷却固定,有效避免玻璃在滚轴上输送而因起伏晃动造成的玻璃边缘不平的问题,有效提高提高玻璃加工生产后的质量,且极冷风斗与缓冷风箱依次并排设置的方式使得成型后的玻璃能够快速的进行降低冷却,提高玻璃生产的加工效率,改变了以往常规生产时玻璃冷却效率过低而出现的生产速度慢的缺陷,并且还降低了冷却架排放时的占地空间,有效提高该装置的空间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