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艺术瓷用釉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04655发布日期:2018-08-31 20:47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陶瓷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艺术瓷用釉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钴蓝的主要组成是铝酸钴[coal2o4],钴蓝颜料有鲜明色泽,有极优良的耐候性、耐碱性,能耐受各种溶剂,耐热高等优点。但钴蓝存在耐酸性差,严重影响釉上装饰效果和质量问题等缺点。以co-al-zn为发色系统的天蓝,是在钴蓝基础上延伸的一种色料,其色调不同于钴蓝色料,突破了对釉上装饰效果影响,颜色更蓝更纯净,发色漂亮,更适合用于艺术瓷产品上。然而,天蓝特殊的发色结构,对釉的配方要求较为严格,以至于天蓝多用于陶瓷釉上装饰和低温釉下彩装饰中,用作釉上装饰的相对较少。目前文献可将天蓝用于艺术瓷的釉料配方范围仍比较宽,很难真正解决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制备一种艺术瓷用釉料,该釉料发色好且稳定,可呈现纯净的天蓝色。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艺术瓷用釉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纳米氧化钴与纳米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5-1:10分别取纳米氧化钴和纳米氧化硅加入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混合得到第一组分;

(2)取玻璃粉、石英、长石、氧化锌、苏州土,混合得到混合物,加入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进行球磨,得到第二组分;

(3)将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按质量比1.5:100-3:100混合得到釉料混合浆料,将所述釉料混合浆料置于艺术瓷胚体的表面,充分干燥;

(4)将所述艺术瓷胚体在氧化气氛下进行烧成,然后自然冷却。

本发明原料采用纳米氧化钴和纳米氧化硅作为基础色料,以玻璃粉、石英、长石、氧化锌、苏州土为主体釉料,形成了co-al-zn为发色系统的天蓝,突破了对釉上装饰效果影响,颜色更蓝更纯净,发色漂亮,更适合用于艺术瓷产品上。

步骤(1)中,按纳米氧化钴与纳米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5-1:10分别取纳米氧化钴和纳米氧化硅加入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混合得到第一组分。

其中,纳米氧化钴粒径可以为50nm-200nm,纳米氧化硅粒径可以为50nm-200nm。

优选地,纳米氧化钴粒径为100nm-150nm,更优选地,纳米氧化钴粒径为100nm。

优选地,纳米氧化硅粒径为100nm-150nm,更优选地,纳米氧化硅粒径为100nm。

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可以通过如下方法配制:在水中加入羧甲基纤维素,充分搅拌使羧甲基纤维素完全溶于水。优选地,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浓度为10-14g/l。

称取纳米氧化钴和纳米氧化硅溶于适当的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中。其中,优选地,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质量为纳米氧化钴和纳米氧化硅的质量总和的55%-60%。

步骤(2)中,按质量百分比取玻璃粉28.5%-31%、石英19%-21%、长石19%-21%、氧化锌27%-30%、苏州土1%-3%,进行混合。

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可以通过如下方法配制:在水中加入羧甲基纤维素,充分搅拌使羧甲基纤维素完全溶于水。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浓度为10-14g/l。

称取玻璃粉、石英、长石、氧化锌和苏州土溶于适当的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中。其中,优选地,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质量为玻璃粉、石英、长石、氧化锌和苏州土的质量总和的55%-60%。

步骤(3)中,将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按质量比1.5:100-3:100混合得到釉料混合浆料,将所述釉料混合浆料置于艺术瓷胚体的表面,充分干燥。

优选地,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按质量比1.8:100-2.5:100混合。

可采用手工喷釉的方法将釉料混合浆料均匀地置于艺术瓷胚体表面。其中,釉料混合浆料在艺术瓷胚体表面形成的优选厚度为0.6mm-1.0mm。更优选地,厚度为0.8mm。

优选在60℃-75℃的环境中进行干燥。

步骤(4)中,将所述艺术瓷胚体在氧化气氛下进行烧成,然后自然冷却。

其中,烧成过程包括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经过30-40分钟升温至500℃-550℃进行烧成,保温时间为30-45分钟;第二阶段:经过50-60分钟升温至900℃-950℃进行烧成,保温时间为30-45分钟;第三阶段:经过30-40分钟,最终烧成温度为1220℃-1240℃,保温时间为30-45分钟。

分段进行烧成可以降低坯体与釉色在烧制过程中会出现系列工艺缺陷问题,如窑变、气泡等。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艺术瓷用釉料,该釉料由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艺术瓷用釉料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且通过该方法制得的艺术瓷用釉料发色好且稳定,可呈现纯净的天蓝色。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按纳米氧化钴与纳米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5分别取粒径为100nm的纳米氧化钴和粒径为50nm纳米氧化硅,加入浓度为12g/l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进行球磨,混合得到第一组分,其中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质量为纳米氧化钴和纳米氧化硅的质量总和的55%。按质量百分比取玻璃粉29.7%、石英20.4%、长石20.4%、氧化锌27.5%、苏州土2%进行混合,加入浓度为12g/l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进行球磨,得到第二组分,其中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质量为玻璃粉、石英、长石、氧化锌和苏州土的质量总和的55%。将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按质量比1.8:100混合得到釉料混合浆料,手工喷釉至艺术瓷胚体的表面,厚度为0.8mm,在60℃的环境中进行干燥。将艺术瓷胚体在氧化气氛下进行烧成,先经过40分钟升温至500℃,再经过45分钟升温至900℃,最后经过30分钟升温升至1230℃,保温30分钟,然后自然冷却,最终得到艺术瓷用釉料。

实施例2

按纳米氧化钴与纳米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6分别取粒径为50nm的纳米氧化钴和粒径为180nm纳米氧化硅,加入浓度为10g/l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进行球磨,混合得到第一组分,其中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质量为纳米氧化钴和纳米氧化硅的质量总和的58%。按质量百分比取玻璃粉30.2%、石英21%、长石20.8%、氧化锌27%、苏州土1%进行混合,加入浓度为10g/l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进行球磨,得到第二组分,其中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质量为玻璃粉、石英、长石、氧化锌和苏州土的质量总和的58%。将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按质量比1.5:100混合得到釉料混合浆料,手工喷釉至艺术瓷胚体的表面,厚度为0.6mm,在70℃的环境中进行干燥。将艺术瓷胚体在氧化气氛下进行烧成,先经过40分钟升温至500℃,再经过45分钟升温至900℃,最后经过30分钟升温升至1230℃,保温40分钟,然后自然冷却,最终得到艺术瓷用釉料。

实施例3

按纳米氧化钴与纳米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8分别取粒径为180nm的纳米氧化钴和粒径为100nm纳米氧化硅,加入浓度为14g/l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进行球磨,混合得到第一组分,其中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质量为纳米氧化钴和纳米氧化硅的质量总和的55%。按质量百分比取玻璃粉31%、石英19.4%、长石19%、氧化锌27.6%、苏州土3%进行混合,加入浓度为14g/l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进行球磨,得到第二组分,其中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质量为玻璃粉、石英、长石、氧化锌和苏州土的质量总和的55%。将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按质量比2.5:100混合得到釉料混合浆料,手工喷釉至艺术瓷胚体的表面,厚度为0.8mm,在75℃的环境中进行干燥。将艺术瓷胚体在氧化气氛下进行烧成,先经过40分钟升温至500℃,再经过45分钟升温至900℃,最后经过30分钟升温升至1230℃,保温45分钟,然后自然冷却,最终得到艺术瓷用釉料。

实施例4

按纳米氧化钴与纳米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10分别取粒径为200nm的纳米氧化钴和粒径为200nm纳米氧化硅,加入浓度为12g/l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进行球磨,混合得到第一组分,其中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质量为纳米氧化钴和纳米氧化硅的质量总和的60%。按质量百分比取玻璃粉28.5%、石英19%、长石21%、氧化锌30%、苏州土1.5%进行混合,加入浓度为12g/l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进行球磨,得到第二组分,其中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质量为玻璃粉、石英、长石、氧化锌和苏州土的质量总和的60%。将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按质量比3:100混合得到釉料混合浆料,手工喷釉至艺术瓷胚体的表面,厚度为1.0mm,在75℃的环境中进行干燥。将艺术瓷胚体在氧化气氛下进行烧成,先经过40分钟升温至500℃,再经过45分钟升温至900℃,最后经过30分钟升温升至1230℃,保温30分钟,然后自然冷却,最终得到艺术瓷用釉料。

效果实施例

将实施例1-4得到的艺术瓷用釉料进行感官、釉面光泽度和色差测试,结果表明:釉面平整、无针孔,釉面质量较高;釉面光泽度提高了5gs-20gs;用色差仪测量艺术瓷实施例的l、a、b值(测试条件为c/2°,取3次平均值)见表1。

表1

说明本发明釉料发色好且稳定,可呈现纯净的天蓝色。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