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专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11767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微生物肥料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稻专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是由水稻加工而得,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水稻秧苗健壮是增产的基础,秧苗生长期间营养的及时供应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肥料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中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肥料存在以下问题:一、利用率普遍较低,未被植物及时利用的各种成分会下渗至土壤中,进而造成周边河川、湖泊等的富营养化,导致人们的生存环境恶化。二、需要多次施用,肥效短且低。三、市场上的水稻专用肥多为无机肥,可在短时间内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但是长期使用会使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易造成土壤板结和土质变硬;另外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单纯的有机肥,虽然富含有机质,但是养分释放缓慢,水稻吸收慢、肥效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水稻专用复合微生物肥料。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水稻专用复合微生物肥料,以重量份计,是由以下组分制成的:有机肥组分2~3份,无机肥组分60~80份,复合微生物菌剂10~15份,包膜材料2~3份;其中,包膜材料由质量比1:1.2~1.8:3~4的中链甘油三酯、固相组分和水相组分三部分组成,所述固相组分为:碳酸钙1份,硼酸钙2~3份,偏磷酸钾5~8份,膨润土15~18份,石英粉30~40份;所述水相组分为:聚乙烯醇20~30份,尿素50~80份,复硝酚钠8~10份,柠檬酸铵0.5~0.8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1~0.2份,水100份。优选的,所述固相组分的各成分粒度为50~80nm。优选的,所述有机肥组分是由水稻颖壳粉、水稻秸秆粉、稻田淤泥堆肥发酵而成,三者的质量比为1:2~3:4~5。优选的,所述无机肥组分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混合制成的:碳酸氢铵1份,硫酸铵2~3份,硫酸钾3~4份,过磷酸钙3~4份。优选的,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各菌种的含量为:圆褐固氮菌15~20亿/g,胶质芽孢杆菌40~50亿/g,哈茨木霉菌10~15亿/g,苏云金杆菌10~15亿/g。上述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包膜材料固相组分的制备:称取配方量的碳酸钙、硼酸钙、膨润土和石英粉,混匀后于400~500℃烧损2~3小时,加入它们总重量1~2%的中链甘油三酯,然后加入偏磷酸钾,一并研磨混匀,备用;(2)包膜材料水相组分的制备:边搅拌边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水中,待其全部溶解后,加入聚乙烯醇,加热至60~70℃,然后依次加入复硝酚钠、柠檬酸铵和尿素,继续在此温度下搅拌2~3小时,备用;(3)肥料颗粒的制备:将有机肥组分、无机肥组分和复合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喷浆造粒,得到粒径2~3mm的肥料颗粒;(4)包膜:在肥料颗粒表面均匀喷洒1/3~1/2配方量的中链甘油三酯,接着包裹步骤(1)所得固相组分,然后喷洒剩余的中链甘油三酯,最后喷洒步骤(2)所得水相组分,通风干燥,包膜材料固化形成包膜,即得复合微生物肥料。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有机肥组分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水稻颖壳和水稻秸秆分别磨粉,制成水稻颖壳粉和水稻秸秆粉,与1/3~1/2配方量的稻田淤泥混合,堆置,然后在其表面均匀涂覆剩余的稻田淤泥,继续堆置7~10天,打散混匀,即得。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无机肥组分的制备方法如下:将配方量的各组分混匀即得。优选的,步骤(3)中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各菌种单独发酵后分别得到各菌种的发酵液,然后混合发酵,即得。进一步优选的,单独发酵或混合发酵时采用的培养基选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或lb培养基中的任一种。更进一步优选的,发酵温度为46~48℃,发酵时间为20~24小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将有机、无机和微生物三者有效结合,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成分、无机养分和有效活菌数,具有良好的增产增效作用。2、本发明是在肥料颗粒表面形成包膜,施用后包膜缓慢分解,包裹在包膜内的肥料颗粒成分缓慢释放,肥效更加持久。3、本发明的包膜材料是由中链甘油三酯、固相组分和水相组分三部分组成,固相组分在内,水相组分在外,缓释效果更佳。水相组分中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保证了整体的粘结性,使得水相组分紧密包裹在固相组分表面;复硝酚钠与水稻根系接触后能够迅速渗透到水稻植株内,促进细胞的原生质流动,提高细胞活力;水相组分中的其他成分可直接作为水稻吸收的养分,无残留,安全环保。固相组分与肥料颗粒或水相组分之间分别涂覆有中链甘油三酯,而固相组分在制备过程中也加入了中链甘油三酯,如此可以实现固相组分与肥料颗粒或水相组分之间的紧密性,以免包膜从肥料颗粒上脱落,进而影响缓释效果。4、本发明的有机肥组分是由水稻颖壳粉、水稻秸秆粉和稻田淤泥堆肥发酵而成,属于水稻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循环利用,科学环保,而且,利用稻田淤泥中本身具有的腐殖质进行发酵,所得有机肥组分与水稻的兼容性更好,增产效果更好。5、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包含圆褐固氮菌、胶质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和苏云金杆菌。圆褐固氮菌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并且能够分泌生长素,促进水稻植株的生长;胶质芽孢杆菌解磷、解钾能力强,也可以分泌生长激素及多种酶,增强水稻植株对病害的抵抗力;哈茨木霉菌可以在水稻根系的周围生长,并形成“保护罩”以防止根部病原真菌的侵染;苏云金杆菌本身用于杀死低龄期害虫,与哈茨木霉菌以及胶质芽孢杆菌搭配使用,增强了抗病害能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涉及的圆褐固氮菌、胶质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和苏云金杆菌均为市购而得。实施例1一种水稻专用复合微生物肥料,以重量份计,是由以下组分制成的:有机肥组分2份,无机肥组分60份,复合微生物菌剂10份,包膜材料2份;其中,包膜材料由质量比1:1.2:3的中链甘油三酯、固相组分和水相组分三部分组成,固相组分为:碳酸钙1份,硼酸钙2份,偏磷酸钾5份,膨润土15份,石英粉30份;水相组分为:聚乙烯醇20份,尿素50份,复硝酚钠8份,柠檬酸铵0.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1份,水100份。其中,固相组分的各成分粒度为50nm。有机肥组分是由水稻颖壳粉、水稻秸秆粉、稻田淤泥堆肥发酵而成,三者的质量比为1:2:4。无机肥组分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混合制成的:碳酸氢铵1份,硫酸铵2份,硫酸钾3份,过磷酸钙3份。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各菌种的含量为:圆褐固氮菌15亿/g,胶质芽孢杆菌40亿/g,哈茨木霉菌10亿/g,苏云金杆菌10亿/g。上述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包膜材料固相组分的制备:称取配方量的碳酸钙、硼酸钙、膨润土和石英粉,混匀后于400℃烧损2小时,加入它们总重量1%的中链甘油三酯,然后加入偏磷酸钾,一并研磨混匀,备用;(2)包膜材料水相组分的制备:边搅拌边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水中,待其全部溶解后,加入聚乙烯醇,加热至60℃,然后依次加入复硝酚钠、柠檬酸铵和尿素,继续在此温度下搅拌2小时,备用;(3)肥料颗粒的制备:将有机肥组分、无机肥组分和复合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喷浆造粒,得到粒径2mm的肥料颗粒;(4)包膜:在肥料颗粒表面均匀喷洒1/3配方量的中链甘油三酯,接着包裹步骤(1)所得固相组分,然后喷洒剩余的中链甘油三酯,最后喷洒步骤(2)所得水相组分,通风干燥,包膜材料固化形成包膜,即得复合微生物肥料。步骤(3)中有机肥组分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水稻颖壳和水稻秸秆分别磨粉,制成水稻颖壳粉和水稻秸秆粉,与1/3配方量的稻田淤泥混合,堆置,然后在其表面均匀涂覆剩余的稻田淤泥,继续堆置7天,打散混匀,即得。无机肥组分的制备方法如下:将配方量的各组分混匀即得。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各菌种单独发酵后分别得到各菌种的发酵液,然后混合发酵,即得。单独发酵或混合发酵时采用的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发酵温度为46℃,发酵时间为20小时。实施例2一种水稻专用复合微生物肥料,以重量份计,是由以下组分制成的:有机肥组分3份,无机肥组分80份,复合微生物菌剂15份,包膜材料3份;其中,包膜材料由质量比1:1.8:4的中链甘油三酯、固相组分和水相组分三部分组成,固相组分为:碳酸钙1份,硼酸钙3份,偏磷酸钾8份,膨润土18份,石英粉40份;水相组分为:聚乙烯醇30份,尿素80份,复硝酚钠10份,柠檬酸铵0.8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2份,水100份。其中,固相组分的各成分粒度为80nm。有机肥组分是由水稻颖壳粉、水稻秸秆粉、稻田淤泥堆肥发酵而成,三者的质量比为1:3:5。无机肥组分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混合制成的:碳酸氢铵1份,硫酸铵3份,硫酸钾4份,过磷酸钙4份。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各菌种的含量为:圆褐固氮菌20亿/g,胶质芽孢杆菌50亿/g,哈茨木霉菌15亿/g,苏云金杆菌15亿/g。上述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包膜材料固相组分的制备:称取配方量的碳酸钙、硼酸钙、膨润土和石英粉,混匀后于500℃烧损3小时,加入它们总重量2%的中链甘油三酯,然后加入偏磷酸钾,一并研磨混匀,备用;(2)包膜材料水相组分的制备:边搅拌边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水中,待其全部溶解后,加入聚乙烯醇,加热至70℃,然后依次加入复硝酚钠、柠檬酸铵和尿素,继续在此温度下搅拌3小时,备用;(3)肥料颗粒的制备:将有机肥组分、无机肥组分和复合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喷浆造粒,得到粒径3mm的肥料颗粒;(4)包膜:在肥料颗粒表面均匀喷洒1/2配方量的中链甘油三酯,接着包裹步骤(1)所得固相组分,然后喷洒剩余的中链甘油三酯,最后喷洒步骤(2)所得水相组分,通风干燥,包膜材料固化形成包膜,即得复合微生物肥料。步骤(3)中有机肥组分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水稻颖壳和水稻秸秆分别磨粉,制成水稻颖壳粉和水稻秸秆粉,与1/2配方量的稻田淤泥混合,堆置,然后在其表面均匀涂覆剩余的稻田淤泥,继续堆置10天,打散混匀,即得。无机肥组分的制备方法如下:将配方量的各组分混匀即得。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各菌种单独发酵后分别得到各菌种的发酵液,然后混合发酵,即得。单独发酵或混合发酵时采用的培养基为马铃薯培养基。发酵温度为48℃,发酵时间为24小时。实施例3一种水稻专用复合微生物肥料,以重量份计,是由以下组分制成的:有机肥组分2份,无机肥组分80份,复合微生物菌剂10份,包膜材料3份;其中,包膜材料由质量比1:1.2:4的中链甘油三酯、固相组分和水相组分三部分组成,固相组分为:碳酸钙1份,硼酸钙2份,偏磷酸钾8份,膨润土15份,石英粉40份;水相组分为:聚乙烯醇20份,尿素80份,复硝酚钠8份,柠檬酸铵0.8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1份,水100份。其中,固相组分的各成分粒度为80nm。有机肥组分是由水稻颖壳粉、水稻秸秆粉、稻田淤泥堆肥发酵而成,三者的质量比为1:2:5。无机肥组分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混合制成的:碳酸氢铵1份,硫酸铵2份,硫酸钾4份,过磷酸钙3份。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各菌种的含量为:圆褐固氮菌20亿/g,胶质芽孢杆菌40亿/g,哈茨木霉菌15亿/g,苏云金杆菌10亿/g。上述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包膜材料固相组分的制备:称取配方量的碳酸钙、硼酸钙、膨润土和石英粉,混匀后于500℃烧损2小时,加入它们总重量2%的中链甘油三酯,然后加入偏磷酸钾,一并研磨混匀,备用;(2)包膜材料水相组分的制备:边搅拌边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水中,待其全部溶解后,加入聚乙烯醇,加热至60℃,然后依次加入复硝酚钠、柠檬酸铵和尿素,继续在此温度下搅拌3小时,备用;(3)肥料颗粒的制备:将有机肥组分、无机肥组分和复合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喷浆造粒,得到粒径2mm的肥料颗粒;(4)包膜:在肥料颗粒表面均匀喷洒1/2配方量的中链甘油三酯,接着包裹步骤(1)所得固相组分,然后喷洒剩余的中链甘油三酯,最后喷洒步骤(2)所得水相组分,通风干燥,包膜材料固化形成包膜,即得复合微生物肥料。步骤(3)中有机肥组分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水稻颖壳和水稻秸秆分别磨粉,制成水稻颖壳粉和水稻秸秆粉,与1/3配方量的稻田淤泥混合,堆置,然后在其表面均匀涂覆剩余的稻田淤泥,继续堆置10天,打散混匀,即得。无机肥组分的制备方法如下:将配方量的各组分混匀即得。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各菌种单独发酵后分别得到各菌种的发酵液,然后混合发酵,即得。单独发酵或混合发酵时采用的培养基为lb培养基。发酵温度为46℃,发酵时间为24小时。实施例4一种水稻专用复合微生物肥料,以重量份计,是由以下组分制成的:有机肥组分3份,无机肥组分60份,复合微生物菌剂15份,包膜材料2份;其中,包膜材料由质量比1:1.8:3的中链甘油三酯、固相组分和水相组分三部分组成,固相组分为:碳酸钙1份,硼酸钙3份,偏磷酸钾5份,膨润土18份,石英粉30份;水相组分为:聚乙烯醇30份,尿素50份,复硝酚钠10份,柠檬酸铵0.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2份,水100份。其中,固相组分的各成分粒度为50nm。有机肥组分是由水稻颖壳粉、水稻秸秆粉、稻田淤泥堆肥发酵而成,三者的质量比为1:3:4。无机肥组分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混合制成的:碳酸氢铵1份,硫酸铵3份,硫酸钾3份,过磷酸钙4份。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各菌种的含量为:圆褐固氮菌15亿/g,胶质芽孢杆菌50亿/g,哈茨木霉菌10亿/g,苏云金杆菌15亿/g。上述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包膜材料固相组分的制备:称取配方量的碳酸钙、硼酸钙、膨润土和石英粉,混匀后于400℃烧损3小时,加入它们总重量1%的中链甘油三酯,然后加入偏磷酸钾,一并研磨混匀,备用;(2)包膜材料水相组分的制备:边搅拌边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水中,待其全部溶解后,加入聚乙烯醇,加热至70℃,然后依次加入复硝酚钠、柠檬酸铵和尿素,继续在此温度下搅拌2小时,备用;(3)肥料颗粒的制备:将有机肥组分、无机肥组分和复合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喷浆造粒,得到粒径3mm的肥料颗粒;(4)包膜:在肥料颗粒表面均匀喷洒1/3配方量的中链甘油三酯,接着包裹步骤(1)所得固相组分,然后喷洒剩余的中链甘油三酯,最后喷洒步骤(2)所得水相组分,通风干燥,包膜材料固化形成包膜,即得复合微生物肥料。步骤(3)中有机肥组分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水稻颖壳和水稻秸秆分别磨粉,制成水稻颖壳粉和水稻秸秆粉,与1/2配方量的稻田淤泥混合,堆置,然后在其表面均匀涂覆剩余的稻田淤泥,继续堆置7天,打散混匀,即得。无机肥组分的制备方法如下:将配方量的各组分混匀即得。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各菌种单独发酵后分别得到各菌种的发酵液,然后混合发酵,即得。单独发酵或混合发酵时采用的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发酵温度为48℃,发酵时间为20小时。实施例5一种水稻专用复合微生物肥料,以重量份计,是由以下组分制成的:有机肥组分2.5份,无机肥组分70份,复合微生物菌剂12份,包膜材料2.5份;其中,包膜材料由质量比1:1.5:3.5的中链甘油三酯、固相组分和水相组分三部分组成,固相组分为:碳酸钙1份,硼酸钙2.5份,偏磷酸钾6份,膨润土16份,石英粉35份;水相组分为:聚乙烯醇25份,尿素65份,复硝酚钠9份,柠檬酸铵0.6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15份,水100份。其中,固相组分的各成分粒度为65nm。有机肥组分是由水稻颖壳粉、水稻秸秆粉、稻田淤泥堆肥发酵而成,三者的质量比为1:2.5:4.5。无机肥组分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混合制成的:碳酸氢铵1份,硫酸铵2.5份,硫酸钾3.5份,过磷酸钙3.5份。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各菌种的含量为:圆褐固氮菌18亿/g,胶质芽孢杆菌45亿/g,哈茨木霉菌12亿/g,苏云金杆菌13亿/g。上述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包膜材料固相组分的制备:称取配方量的碳酸钙、硼酸钙、膨润土和石英粉,混匀后于450℃烧损2.5小时,加入它们总重量1.5%的中链甘油三酯,然后加入偏磷酸钾,一并研磨混匀,备用;(2)包膜材料水相组分的制备:边搅拌边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水中,待其全部溶解后,加入聚乙烯醇,加热至65℃,然后依次加入复硝酚钠、柠檬酸铵和尿素,继续在此温度下搅拌2.5小时,备用;(3)肥料颗粒的制备:将有机肥组分、无机肥组分和复合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喷浆造粒,得到粒径2mm的肥料颗粒;(4)包膜:在肥料颗粒表面均匀喷洒1/3配方量的中链甘油三酯,接着包裹步骤(1)所得固相组分,然后喷洒剩余的中链甘油三酯,最后喷洒步骤(2)所得水相组分,通风干燥,包膜材料固化形成包膜,即得复合微生物肥料。步骤(3)中有机肥组分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水稻颖壳和水稻秸秆分别磨粉,制成水稻颖壳粉和水稻秸秆粉,与1/2配方量的稻田淤泥混合,堆置,然后在其表面均匀涂覆剩余的稻田淤泥,继续堆置9天,打散混匀,即得。无机肥组分的制备方法如下:将配方量的各组分混匀即得。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各菌种单独发酵后分别得到各菌种的发酵液,然后混合发酵,即得。单独发酵或混合发酵时采用的培养基为lb培养基。发酵温度为47℃,发酵时间为22小时。对比例1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以重量份计,是由以下组分制成的:有机肥组分2.5份,无机肥组分70份,复合微生物菌剂12份,包膜材料2.5份;其中,包膜材料由质量比1:1.5:3.5的中链甘油三酯、固相组分和石蜡三部分组成,固相组分为:碳酸钙1份,硼酸钙2.5份,偏磷酸钾6份,膨润土16份,石英粉35份。上述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包膜材料固相组分的制备:称取配方量的碳酸钙、硼酸钙、膨润土和石英粉,混匀后于450℃烧损2.5小时,加入它们总重量1.5%的中链甘油三酯,然后加入偏磷酸钾,一并研磨混匀,备用;(2)肥料颗粒的制备:将有机肥组分、无机肥组分和复合微生物菌剂混合均匀,喷浆造粒,得到粒径2mm的肥料颗粒;(3)包膜:在肥料颗粒表面均匀喷洒中链甘油三酯,接着包裹步骤(1)所得固相组分,然后喷洒加热熔融的石蜡,通风干燥,包膜材料固化形成包膜,即得复合微生物肥料。其余同实施例5。对比例2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包膜材料为水相组分:聚乙烯醇25份,尿素65份,复硝酚钠9份,柠檬酸铵0.6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15份,水100份。其余同实施例5。对比例3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有机肥组分是由水稻颖壳粉、水稻秸秆粉、豆粕堆肥发酵而成,三者的质量比为1:2.5:4.5。其余同实施例5。对比例4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各菌种的含量为:圆褐固氮菌18亿/g,胶质芽孢杆菌45亿/g,哈茨木霉菌12亿/g。其余同实施例5。对比例5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以重量份计,是由以下组分制成的:有机肥组分2.5份,无机肥组分70份,复合微生物菌剂12份。其余同实施例5。试验例1、根据《缓释肥料》国家标准(gb/t23348-2009),缓释肥料要在25℃静水中浸泡24小时初期养分释放率小于15%,28天累积养分释放率小于80%。分别对实施例1~5和对比例1~5的复合微生物肥料进行释放率检测(为了方便计量统计,检测对象为其中的无机肥组分),结果见表1。表1.复合微生物肥料的释放率检测结果24小时内养分释放率(%)28天累积养分释放率(%)实施例19.1250.38实施例29.1150.38实施例39.0550.22实施例49.0650.21实施例59.0150.14对比例112.3362.34对比例211.9860.01对比例39.0250.14对比例49.0150.15对比例552.34>99.83由表1可知,实施例1~5以及对比例1~4的缓释效果均符合国家标准,对比例5略去包膜材料不具有缓释效果,28天几乎全部释放养分。对比例1将水相组分替换为石蜡,对比例2略去固相组分以及中链甘油三酯,它们的缓释效果略差。2、选取一块水稻种植田,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ph5,有机质25.3g/kg,全氮1.4g/kg,全磷0.75g/kg,全钾15.3g/kg,平均划分为11个小区,设置试验组(分别采用实施例1~5和对比例1~5的复合微生物肥料施肥,分蘖期的同一时间施用一次,施用量为100kg/亩)和空白组(不施肥)。考察试验组和空白组的不同处理方法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见表2。表2.不同处理方法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总产量(kg/亩)实施例11123实施例21123实施例31128实施例41127实施例51130对比例1723对比例2735对比例31008对比例41089对比例5612空白组558对比例1将水相组分替换为石蜡,对比例2略去固相组分以及中链甘油三酯,缓释效果变差,产量明显变差。对比例5略去包膜材料不具有缓释效果,28天几乎全部释放养分,直接影响产量,由于丧失了缓释性,又仅仅施用一次,其总产量与对照组相比基本没有明显改善。对比例3中的有机肥组分将稻田淤泥替换为豆粕,对比例4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略去苏云金杆菌,增产效果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差。实施例1~5的总产量明显较高,说明实施例1~5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好。3、分别施用实施例1~5和对比例1~5的复合微生物肥料,水稻统计病害的发生率(空白组对照),结果见表3。表3.病害发生率比较稻瘟病(%)烂秧病(%)黑条矮缩病(%)实施例10.810.320.51实施例20.810.310.52实施例30.790.290.49实施例40.780.290.49实施例50.710.270.47对比例115.6811.9913.45对比例215.3612.3513.55对比例31.511.241.19对比例42.521.581.48对比例520.8918.5420.85空白组22.5120.3822.08对比例1将水相组分替换为石蜡,对比例2略去固相组分以及中链甘油三酯,缓释效果变差,预防病害的效果明显变差,病害发生率高。对比例5略去包膜材料不具有缓释效果,28天几乎全部释放养分,直接影响预防病害的效果,由于丧失了缓释性,又仅仅施用一次,其病害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基本没有明显降低。对比例3中的有机肥组分将稻田淤泥替换为豆粕,对比例4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略去苏云金杆菌,预防病害的效果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差。实施例1~5的病害发生率明显降低,说明实施例1~5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对水稻的病害预防效果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