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土壤修复的高有机质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99100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有机质含量的肥料,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高有机质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土壤污染严重,影响最大、最普遍就是土壤板结、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等问题。现有的土壤改良方式多以生物有机肥搭配复合益生菌制剂进行,不仅修复时间长,而且成本较高。而且目前市场上用于土壤修复的肥料所用菌种多为单一菌,而且为了满足国家标准对于养分的需求,添加了化肥等化学合成品,严重影响微生物肥料对于土壤的修复效果。除此之外,因对于土壤的修复主要是微生物在起作用,因此短时间内难以看到明显的效果。而且现在的土壤并不适合有益菌的生长,因此需要大量、多次的使用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高有机质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产品以农业生产的废弃物作物秸秆、豆粕、玉米芯等作为载体,不仅可以满足微生物对于养分、环境的需求,还可以起到输送土壤、保温保墒的作用。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高有机质肥料,所述高有机质肥料按照质量份数包括以下原料:0.3~1.8份复合益生菌、0.3~1.8份糖蜜、0.3~1.8份碳酰胺、0.3~1.8份富里酸、5~15份豆粕、5~15份油脂骨粉、15~25份玉米面、40~60份玉米芯和40~60份秸秆;所述复合益生菌菌剂包括醋酸杆菌(acetobacteriumbalch)、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鲁氏酵母菌(zygosaccharomycesrouxii)、嗜盐放线菌、干酪乳杆菌(l.casei)和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优选地,所述高有机质肥料按照质量份数包括以下原料:0.6~1.4份复合益生菌、0.6~1.4份糖蜜、0.6~1.4份碳酰胺、0.6~1.4份富里酸、8~12份豆粕、8~12份油脂骨粉、18~22份玉米面、45~55份玉米芯和45~55份秸秆。优选地,所述高有机质肥料按照质量份数包括以下原料:1份复合益生菌、1份糖蜜、1份碳酰胺、1份富里酸、10份豆粕、10份油脂骨粉、20份玉米面、50份玉米芯和50份秸秆。优选地,所述嗜盐放线菌包括玫瑰链孢囊菌(streptosporangiumroseum)、新加坡多态放线菌(actinopolymorphasingaporensis)、耐盐拟诺卡氏菌(nocardiopsishalotoleransal-zarbanetal)。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高有机质肥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基料混合:将秸秆、玉米芯、玉米面、油脂骨粉、豆粕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将10wt%的碳酰胺溶液喷洒于混合物料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向混合物料中喷水,调节混合物料含水量至15~20wt%,得到基料;(2)激活菌种:用40~60℃的水将糖蜜溶解,然后加水降温至30℃以下,溶解糖蜜的用水应≤混合物料的10%,加入富里酸搅拌均匀;加入复合益生菌,完成复合益生菌的激活;(3)发酵:将步骤(2)激活后的复合益生菌喷洒在步骤(1)制备的基料中,并搅拌均匀;然后调整含水量至30~40wt%,进行常温发酵,温度范围在15℃-38℃,密封发酵8~10d,即制得本发明的用于土壤修复的高有机质肥料;所述复合益生菌菌剂包括醋酸杆菌(acetobacteriumbalch)、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鲁氏酵母菌(zygosaccharomycesrouxii)、嗜盐放线菌、干酪乳杆菌(l.casei)和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优选地,原料的量分别为:复合益生菌0.3~1.8份、糖蜜0.3~1.8份、碳酰胺0.3~1.8份、富里酸0.3~1.8份、豆粕5~15份、油脂骨粉5~15份、玉米面15~25份、玉米芯40~60份和秸秆40~60份,上述份数均为质量份数。优选地,所述肥料中原料的量分别为:复合益生菌0.6~1.4份、糖蜜0.6~1.4份、碳酰胺0.6~1.4份、0.6~1.4份、豆粕8~12份、油脂骨粉8~12份、玉米面18~22份、玉米芯45~55份和秸秆45~55份,上述份数均为质量份数。优选地,所述肥料中原料的量分别为:复合益生菌1份、糖蜜1份、碳酰胺1份、富里酸1份、豆粕10份、油脂骨粉10份、玉米面20份、玉米芯50份和秸秆50份,上述份数均为质量份数。优选地,所述嗜盐放线菌包括玫瑰链孢囊菌(streptosporangiumroseum)、新加坡多态放线菌(actinopolymorphasingaporensis)、耐盐拟诺卡氏菌(nocardiopsishalotoleransal-zarbanetal)。本发明用于土壤修复的高有机质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了应对化学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土壤污染问题,所用材料均为纯天然材料,不添加化学合成品。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用复合益生菌菌种为耐盐菌种,在土壤中的成活率高,效果明显。3、本发明中所添加的糖蜜、油脂骨粉、富里酸等物质不仅可以起到修复土壤的作用,还可以抑制病原菌的滋生,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4、本发明中所用的载体(秸秆、豆粕、玉米芯)可以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他们还可以为有益微生物提供生存的环境,并促进土壤中有益的土著微生物的生存。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以下实施例和验证试验对本发明的用于土壤修复的高有机质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用于土壤修复的高有机质肥料按以下步骤制备:(1)基料混合:将秸秆、玉米芯、玉米面、油脂骨粉、豆粕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将10wt%的碳酰胺溶液喷洒于混合物料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向混合物料中喷水,调节混合物料含水量至20wt%,得到基料;(2)激活菌种:用60℃的水将糖蜜溶解,然后加水降温至30℃,溶解糖蜜的用水应≤混合物料的10%,加入富里酸搅拌均匀;加入复合益生菌,完成复合益生菌的激活;(3)发酵:将步骤(2)激活后的复合益生菌喷洒在步骤(1)制备的基料中,并搅拌均匀;然后调整含水量至32wt%,进行常温发酵,温度范围在20℃-38℃,密封发酵8d,此时可闻到混合物料散发出酸香味,即制得本实施例的用于土壤修复的高有机质肥料,这时即可将发酵好的物料放入袋内保存使用;上述涉及的原料的量如表1所示,上述复合益生菌菌剂包括醋酸杆菌(acetobacteriumbalch)、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鲁氏酵母菌(zygosaccharomycesrouxii)、嗜盐放线菌、干酪乳杆菌(l.casei)和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嗜盐放线菌包括玫瑰链孢囊菌(streptosporangiumroseum)、新加坡多态放线菌(actinopolymorphasingaporensis)、耐盐拟诺卡氏菌(nocardiopsishalotoleransal-zarbanetal)。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用于土壤修复的高有机质肥料按以下步骤制备:(1)基料混合:将秸秆、玉米芯、玉米面、油脂骨粉、豆粕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将10wt%的碳酰胺溶液喷洒于混合物料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向混合物料中喷水,调节混合物料含水量至15wt%,得到基料;(2)激活菌种:用55℃的水将糖蜜溶解,然后加水降温至22℃,溶解糖蜜的用水应≤混合物料的10%,加入富里酸搅拌均匀;加入复合益生菌,完成复合益生菌的激活;(3)发酵:将步骤(2)激活后的复合益生菌喷洒在步骤(1)制备的基料中,并搅拌均匀;然后调整含水量至38wt%,进行常温发酵,温度范围在20℃-38℃,密封发酵9d,此时可闻到混合物料散发出酸香味,即制得本实施例的用于土壤修复的高有机质肥料,这时即可将发酵好的物料放入袋内保存使用;上述涉及的原料的量如表1所示,上述复合益生菌菌剂包括醋酸杆菌(acetobacteriumbalch)、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鲁氏酵母菌(zygosaccharomycesrouxii)、嗜盐放线菌、干酪乳杆菌(l.casei)和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嗜盐放线菌包括玫瑰链孢囊菌(streptosporangiumroseum)、新加坡多态放线菌(actinopolymorphasingaporensis)、耐盐拟诺卡氏菌(nocardiopsishalotoleransal-zarbanetal)。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用于土壤修复的高有机质肥料按以下步骤制备:(1)基料混合:将秸秆、玉米芯、玉米面、油脂骨粉、豆粕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将10wt%的碳酰胺溶液喷洒于混合物料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向混合物料中喷水,调节混合物料含水量至18wt%,得到基料;(2)激活菌种:用45℃的水将糖蜜溶解,然后加水降温至10℃,溶解糖蜜的用水应≤混合物料的10%,加入富里酸搅拌均匀;加入复合益生菌,完成复合益生菌的激活;(3)发酵:将步骤(2)激活后的复合益生菌喷洒在步骤(1)制备的基料中,并搅拌均匀;然后调整含水量至35wt%,进行常温发酵,温度范围在15℃-38℃,密封发酵8d,此时可闻到混合物料散发出酸香味,即制得本实施例的用于土壤修复的高有机质肥料,这时即可将发酵好的物料放入袋内保存使用;上述涉及的原料的量如表1所示,上述复合益生菌菌剂包括醋酸杆菌(acetobacteriumbalch)、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鲁氏酵母菌(zygosaccharomycesrouxii)、嗜盐放线菌、干酪乳杆菌(l.casei)和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嗜盐放线菌包括玫瑰链孢囊菌(streptosporangiumroseum)、新加坡多态放线菌(actinopolymorphasingaporensis)、耐盐拟诺卡氏菌(nocardiopsishalotoleransal-zarbanetal)。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用于土壤修复的高有机质肥料按以下步骤制备:(1)基料混合:将秸秆、玉米芯、玉米面、油脂骨粉、豆粕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将10wt%的碳酰胺溶液喷洒于混合物料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向混合物料中喷水,调节混合物料含水量至19wt%,得到基料;(2)激活菌种:用50℃的水将糖蜜溶解,然后加水降温至5℃,溶解糖蜜的用水应≤混合物料的12%,加入富里酸搅拌均匀;加入复合益生菌,完成复合益生菌的激活;(3)发酵:将步骤(2)激活后的复合益生菌喷洒在步骤(1)制备的基料中,并搅拌均匀;然后调整含水量至40wt%,进行常温发酵,温度范围在15℃-38℃,密封发酵8d,此时可闻到混合物料散发出酸香味,即制得本实施例的用于土壤修复的高有机质肥料,这时即可将发酵好的物料放入袋内保存使用;上述涉及的原料的量如表1所示,上述复合益生菌菌剂包括醋酸杆菌(acetobacteriumbalch)、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鲁氏酵母菌(zygosaccharomycesrouxii)、嗜盐放线菌、干酪乳杆菌(l.casei)和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嗜盐放线菌包括玫瑰链孢囊菌(streptosporangiumroseum)、新加坡多态放线菌(actinopolymorphasingaporensis)、耐盐拟诺卡氏菌(nocardiopsishalotoleransal-zarbanetal)。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用于土壤修复的高有机质肥料按以下步骤制备:(1)基料混合:将秸秆、玉米芯、玉米面、油脂骨粉、豆粕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将10wt%的碳酰胺溶液喷洒于混合物料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向混合物料中喷水,调节混合物料含水量至16wt%,得到基料;(2)激活菌种:用40℃的水将糖蜜溶解,然后加水降温至1℃,溶解糖蜜的用水应≤混合物料的12%,加入富里酸搅拌均匀;加入复合益生菌,完成复合益生菌的激活;(3)发酵:将步骤(2)激活后的复合益生菌喷洒在步骤(1)制备的基料中,并搅拌均匀;然后调整含水量至30wt%,进行常温发酵,温度范围在15℃-38℃,密封发酵12d,此时可闻到混合物料散发出酸香味,即制得本实施例的用于土壤修复的高有机质肥料,这时即可将发酵好的物料放入袋内保存使用;上述涉及的原料的量如表1所示,上述复合益生菌菌剂包括醋酸杆菌(acetobacteriumbalch)、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鲁氏酵母菌(zygosaccharomycesrouxii)、嗜盐放线菌、干酪乳杆菌(l.casei)和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嗜盐放线菌包括玫瑰链孢囊菌(streptosporangiumroseum)、新加坡多态放线菌(actinopolymorphasingaporensis)、耐盐拟诺卡氏菌(nocardiopsishalotoleransal-zarbanetal)。表1实施例1-5中各原料的量(单位:kg)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复合益生菌0.30.611.41.8糖蜜11.80.31.40.6碳酰胺1.41.80.310.6富里酸1.80.610.31.4豆粕81012515油脂骨粉51210158玉米面1520182522玉米芯5540504560秸秆4560554050采用上述实施例中制备得到的高有机质肥料进行以下试验来验证本发明产品的效果。1.贵州修文猕猴桃:选取一亩猕猴桃园作为实验点,使用前采土检测作为对照,使用该肥料3个月后进行检测,检测数据如表2:表2本试验中使用前后土壤有机质、微生物的变化检测项目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含量(个/g)土壤容重(g/cm3)使用前1.062.9×1071.38使用后1.245.4×1071.322.北京昌平区东方硕果苹果园:在肥料使用前采集土样并进行检测,该数据作为对照分析,使用该肥料6个月后进行检测,检测数据表3:表3本试验中使用前后土壤有机质、微生物的变化检测项目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含量(个/g)土壤容重(g/cm3)使用前0.573.6×1061.42使用后1.242.9×1071.35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