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泥渣土处理及综合利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194187阅读:10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一种余泥渣土处理及综合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余泥渣土处理及综合利用就是用合理的处理工艺技术将余泥渣土中的石、砂、杂物清除,成为含砂量低于30%的纯土,再将纯土作为原材料,加工生产出各种可利用的再生产品。

传统余泥渣土处理方法都是采用湿法处理工艺(所谓的水洗砂生产工艺),针对含水量高于30%和含砂量高于40%的余泥渣土的处理是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式;但对含水量低于30%且含砂量低于40%的余泥渣土也采用湿法处理工艺来处理,处理流程繁琐,处理成本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余泥渣土处理及综合利用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余泥渣土处理及综合利用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余泥渣土的含水量分别送入干法、湿法两条处理生产线进行处理,其中,含水量低于30%且含砂量低于40%的余泥渣土,经干法处理生产线处理;含水量高于30%和含砂量高于40%的余泥渣土经湿法处理生产线处理;

步骤2)干法处理生产线中,执行以下处理过程:

将含水量低于30%且含砂量低于40%的余泥渣土经振动给料机均匀输入破碎搅拌机,输入过程中喷水雾降尘;破碎搅拌机将余泥渣土反复搅拌打碎,加装收尘器收尘;散碎的余泥渣土用皮带机输入重型筛筛出石块和杂物后,将散碎纯土输送至储料库,工作中用收尘器除尘;筛出的石块破碎加工后,作为骨料使用。

其中,湿法处理生产线中,执行以下处理过程:

将含水量高于30%和含砂量高于40%的余泥渣土经水洗筛高压冲洗,筛出石块和杂物,含砂量低的泥土直接流入泥浆沉淀池,含砂量高的泥土通过洗砂机洗出砂后流入泥浆沉淀池;泥浆沉淀池的水经三级沉淀后循环利用,泥浆沉淀池的泥浆用泥浆泵泵送到储存罐中储存;泥浆在储存罐中循环搅拌沉淀于罐低,经螺旋输送机输送到脱水设备进行泥浆脱水处理;泥浆脱水后的污水导入三级沉淀池净化利用,脱水后的泥块输送至储料库。

其中,处理后的纯土的综合利用,即:加工成复合肥料土、制作免烧结砖、烧结成多孔砖。

其中,还包括:用纯土进行再造粒,包括:

将处理后的纯土输入环保型造粒设备进行再造粒加工,在搅拌工序中添加适量的粉煤灰、石粉和水,搅拌中期淋洒定量的高分子固化剂,拌合均匀后进入造粒工序,造粒过程中按配比不断喷加水泥粉料将颗粒包裹;

颗粒经适当加热固化后输入混合搅拌设备按配比加入砂、水泥、水进行搅拌,拌合均匀后进入挤压成型工序;前期固化后的颗粒可用作路基垫层材料和改良土使用;

经过挤压成型工序后,生产出砂浆状路基材料可以直接使用,进入养护区钙化养护;

对养护好的材料进行深加工,用皮带机输送至反击破碎设备中破碎;破碎设备加装全封闭隔音装置降低工作噪音,安装收尘器控制粉尘污染;

破碎加工生产出的再生骨料经过三级筛分设备筛分出粒径0-5mm、5-10mm、10-30mm三种再生骨料,粒径30mm以上的骨料输入反击破碎设备中进行回破处理。

其中,筛分设备采用全封闭工作的同时,加装消音设置降低工作噪音,利用筛分设备自身产生的工作负压,加装管道负压收尘;输送带卸料时,针对粒径0-5mm的骨料时,用加湿器进行降尘,针对粒径5-10mm、10-30mm的骨料用喷淋装置进行降尘。

其中,处理后的纯土经造粒加工及后期破碎生产,形成粒径0-5mm、5-10mm、10-30mm三种再生骨料,粒径10-30mm骨料用于生产再生混凝土;

粒径5-10mm骨料用于生产环保透水砖;粒径0-5mm和5-10mm骨料用于生产各种环保砌块;粒径0-5mm、5-10mm、10-30mm三种骨料可同时作为路基水稳垫层材料使用。

本工艺中增添泥土再造粒技术,解决了余泥渣土处理及综合利用行业中的困惑。将处理后的泥土经造粒设备添加高分子固化剂、石粉、水泥粉料等辅料,加工成固化粒状材料,再经反复拌合,挤压成高密实和高强度的材料,后续通过破碎加工成可生产再生混凝土、生产多种环保砌块、生产路基水稳垫层材料的再生骨料,扩大了产品使用范围,提高了再生综合利用率,从而也加大了余泥渣土的处理能力。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得本发明的上述优点更加明确。其中,

图1是本发明余泥渣土处理及综合利用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一种余泥渣土处理及综合利用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余泥渣土的含水量分别送入干法、湿法两条处理生产线进行处理,其中,含水量低于30%且含砂量低于40%的余泥渣土,经干法处理生产线处理;含水量高于30%和含砂量高于40%的余泥渣土经湿法处理生产线处理;

步骤2)干法处理生产线中,执行以下处理过程:

将含水量低于30%且含砂量低于40%的余泥渣土经振动给料机均匀输入破碎搅拌机,输入过程中喷水雾降尘;破碎搅拌机将余泥渣土反复搅拌打碎,加装收尘器收尘;散碎的余泥渣土用皮带机输入重型筛筛出石块和杂物后,将散碎纯土输送至储料库,工作中用收尘器除尘;筛出的石块破碎加工后,作为骨料使用。

其中,湿法处理生产线中,执行以下处理过程:

将含水量高于30%和含砂量高于40%的余泥渣土经水洗筛高压冲洗,筛出石块和杂物,含砂量低的泥土直接流入泥浆沉淀池,含砂量高的泥土通过洗砂机洗出砂后流入泥浆沉淀池;泥浆沉淀池的水经三级沉淀后循环利用,泥浆沉淀池的泥浆用泥浆泵泵送到储存罐中储存;泥浆在储存罐中循环搅拌沉淀于罐低,经螺旋输送机输送到脱水设备进行泥浆脱水处理;泥浆脱水后的污水导入三级沉淀池净化利用,脱水后的泥块输送至储料库。

其中,处理后的纯土的综合利用,即:加工成复合肥料土、制作免烧结砖、烧结成多孔砖。

其中,还包括:用纯土进行再造粒,包括:

将处理后的纯土输入环保型造粒设备进行再造粒加工,在搅拌工序中添加适量的粉煤灰、石粉和水,搅拌中期淋洒定量的高分子固化剂,拌合均匀后进入造粒工序,造粒过程中按配比不断喷加水泥粉料将颗粒包裹;

颗粒经适当加热固化后输入混合搅拌设备按配比加入砂、水泥、水进行搅拌,拌合均匀后进入挤压成型工序;前期固化后的颗粒可用作路基垫层材料和改良土使用;

经过挤压成型工序后,生产出砂浆状路基材料可以直接使用,进入养护区钙化养护;

对养护好的材料进行深加工,用皮带机输送至反击破碎设备中破碎;破碎设备加装全封闭隔音装置降低工作噪音,安装收尘器控制粉尘污染;

破碎加工生产出的再生骨料经过三级筛分设备筛分出粒径0-5mm、5-10mm、10-30mm三种再生骨料,粒径30mm以上的骨料输入反击破碎设备中进行回破处理。

其中,筛分设备采用全封闭工作的同时,加装消音设置降低工作噪音,利用筛分设备自身产生的工作负压,加装管道负压收尘;输送带卸料时,针对粒径0-5mm的骨料时,用加湿器进行降尘,针对粒径5-10mm、10-30mm的骨料用喷淋装置进行降尘。

其中,处理后的纯土经造粒加工及后期破碎生产,形成粒径0-5mm、5-10mm、10-30mm三种再生骨料,粒径10-30mm骨料用于生产再生混凝土;

粒径5-10mm骨料用于生产环保透水砖;粒径0-5mm和5-10mm骨料用于生产各种环保砌块;粒径0-5mm、5-10mm、10-30mm三种骨料可同时作为路基水稳垫层材料使用。

本工艺中增添泥土再造粒技术,解决了余泥渣土处理及综合利用行业中的困惑。将处理后的泥土经造粒设备添加高分子固化剂、石粉、水泥粉料等辅料,加工成固化粒状材料,再经反复拌合,挤压成高密实和高强度的材料,后续通过破碎加工成可生产再生混凝土、生产多种环保砌块、生产路基水稳垫层材料的再生骨料,扩大了产品使用范围,提高了再生综合利用率,从而也加大了余泥渣土的处理能力。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余泥渣土处理及综合利用工艺流程说明如下:

1、余泥渣土处理分干法、湿法两条处理生产线。含水量低于30%且含砂量低于40%的余泥渣土,经干法处理生产线处理;含水量高于30%和含砂量高于40%的余泥渣土经湿法处理生产线处理;

2、干法处理生产线:含水量低于30%且含砂量低于40%的余泥渣土经振动给料机均匀输入破碎搅拌机,输入过程中喷水雾降尘;破碎搅拌机将余泥渣土反复搅拌打碎,加装收尘器收尘;散碎的余泥渣土用皮带机输入重型筛筛出石块和杂物后,将散碎纯土输送至储料库,工作中用收尘器除尘;筛出的石块破碎加工后,作为骨料使用;

3、湿法处理生产线:含水量高于30%和含砂量高于40%的余泥渣土经水洗筛高压冲洗,筛出石块和杂物,含砂量低的泥土直接流入泥浆沉淀池,含砂量高的泥土通过洗砂机洗出砂后流入泥浆沉淀池;泥浆沉淀池的水经三级沉淀后循环利用,泥浆沉淀池的泥浆用泥浆泵泵送到储存罐中储存;泥浆在储存罐中循环搅拌沉淀于罐低,经螺旋输送机输送到脱水设备进行泥浆脱水处理;泥浆脱水后的污水导入三级沉淀池净化利用,脱水后的泥块输送至储料库;

4、处理后的纯土的综合利用:加工成复合肥料土、制作免烧结砖、烧结成多孔砖;

5、本工艺新增加用纯土再造粒工艺技术,提高纯土的综合利用率;

6、将处理后的纯土输入环保型造粒设备(自带收尘、降噪设施)进行再造粒加工,在搅拌工序中添加适量的粉煤灰、石粉和水,搅拌中期淋洒定量的高分子固化剂,拌合均匀后进入造粒工序,造粒过程中按配比不断喷加水泥粉料将颗粒包裹;

7、颗粒经适当加热固化后输入混合搅拌设备按配比加入砂、水泥、水进行搅拌,拌合均匀后进入挤压成型工序;前期固化后的颗粒可用作路基垫层材料和改良土使用;

8、经过挤压成型工序后,生产出砂浆状路基材料(可以直接使用),进入养护区钙化养护;

9、对养护好的材料进行深加工,用皮带机输送至反击破碎设备中破碎;破碎设备加装全封闭隔音装置降低工作噪音,安装收尘器控制粉尘污染;

10、破碎加工生产出的再生骨料经过三级筛分设备筛分出粒径0-5mm、5-10mm、10-30mm三种再生骨料,粒径30mm以上的骨料输入反击破碎设备中进行回破处理;筛分设备采用全封闭工作的同时,加装消音设置降低工作噪音,利用筛分设备自身产生的工作负压,加装管道负压收尘;输送带卸料时,用加湿器(针对粒径0-5mm的骨料)、喷淋装置(针对粒径5-10mm、10-30mm的骨料)降尘;

11、处理后的纯土经造粒加工及后期破碎生产,形成粒径0-5mm、5-10mm、10-30mm三种再生骨料,粒径10-30mm骨料用于生产再生混凝土;粒径5-10mm骨料用于生产环保透水砖;粒径0-5mm和5-10mm骨料用于生产各种环保砌块(水工砖、挡土砖、植草砖等);粒径0-5mm、5-10mm、10-30mm三种骨料可同时作为路基水稳垫层材料使用。

本工艺技术优越性说明:

一、增加干法处理工艺,完善处理流程,降低处理成本,提高综合处理能力。

新增干法处理方法,直接将余泥渣土通过破碎搅拌机打碎土块,用重型渣土筛分机筛分出石块和杂物后,就成为含砂量低于30%的纯土。

合理调整处理工艺,完善处理流程,在原有湿法处理工艺基础上增加干法处理工艺,运用干、湿法处理工艺相结合技术处理余泥渣土,降低了处理成本,提高了整体综合处理能力。

二、采用泥土再造粒工艺技术方案,解决了再生产品生产环境保护方面的难题,扩展了再生产品领域,提高了综合利用率。

处理过的泥土在综合利用方面主要用于回填、制作复合肥料、生产免烧结砖、烧结多孔砖。回填、制作复合肥料受市场需求量小的影响,使用量低;生产免烧结砖受产品质量的影响(使用3-5年容易风化和水化)产品销量不大;烧结多孔砖,虽然产品质量稳定,市场需求量大,但受环境保护的限制,国内大部分地区是禁止烧结方式生产的,这样造成了行业发展迟缓。

本工艺中增添泥土再造粒技术,解决了余泥渣土处理及综合利用行业中的困惑。将处理后的泥土经造粒设备添加高分子固化剂、石粉、水泥粉料等辅料,加工成固化粒状材料,再经反复拌合,挤压成高密实和高强度的材料,后续通过破碎加工成可生产再生混凝土、生产多种环保砌块、生产路基水稳垫层材料的再生骨料,扩大了产品使用范围,提高了再生综合利用率,从而也加大了余泥渣土的处理能力。

本套余泥渣土处理及综合利用工艺技术在处理工艺方面增加了干法处理工艺技术,在综合利用技术方面增加了环保型造粒工艺技术,完善了余泥渣土处理及综合利用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落实了节能环保理念,提高了综合处理能力和再生利用能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