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洒蓝釉及其应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90501阅读:14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洒蓝釉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洒蓝釉,又称“雪花蓝釉”,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的景德镇,之后停烧。到了清代康熙时期才又恢复生产。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洒蓝釉瓷器呈色稳定,做工精细。其特点是浓重处釉层较厚,薄处则露出白地,使釉面仿佛蒙上一层雪花,色调艳雅。由于烧造时的工艺复杂,成功率比较低,因此洒蓝釉瓷器在当时也是比较珍稀的一个品种。清代后期,洒蓝釉瓷器的烧造水平有所下降,胎和釉等方面都无法与清早期的器物相比。其釉料配方和制作工艺早已失传,研究认为其可能采用是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器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浅不同的斑点(文献的吹青)。

近年来,有学者在《明代御窑遗址出土孔雀绿釉、洒蓝釉、瓜皮绿釉瓷器分析》一文中虽采用显微形貌观测法、激光剥蚀进样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光谱、能量色散x荧光和扫描电镜等对明代御窑遗址考古出土宣德时期洒蓝釉的形貌特点、腐蚀现象、胎釉组成、釉层元素分布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为全面认识御窑名瓷技术和内涵价值,尤其是洒蓝釉的工艺配方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素材。但目前,涉及洒蓝釉的原料配方、制作工艺,尤其是工艺再现复原研究等仍未见相关内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釉面雪花点分布均匀、外观发色稳定的洒蓝釉及其应用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洒蓝釉,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釉和面釉,所述底釉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狼萁草灰5~15%、瑶里釉果25~40%、珠明料2~5%、氧化锡1~3%、铜花5~10%、硝熔块30~60%;

所述面釉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瑶里釉果30~40%、寿安二灰15~30%、硝熔块30~55%。

上述洒蓝釉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依照以下步骤:

(1)分别按面釉和底釉配方进行配料、球磨、过筛工序获得底釉料和面釉料;

(2)将底釉料和面釉料分次施釉在经高温素烧后的瓷胎表面;

(3)将施釉后瓷胎置于梭式窑内高温烧制、出窑、获得洒蓝釉装饰的瓷体。

所述步骤(1)中底釉的过筛目数为100目,筛余为0.2%;面釉的过筛目数为250目,筛余为0.2%。

所述步骤(2)中瓷胎的化学百分比组成为:sio265~75%、al2o320~30%、fe2o30.3~1%、k2o+na2o2~6%、tio20~0.5%、cao0~0.5%、mgo0.1~1%。

所述步骤(3)中高温烧制的烧成制度为:在氧化气氛下从室温升温至980℃,然后在还原气氛下从980℃升温至1100~1200℃,保温2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本发明所涉及的还原气氛烧制洒蓝釉配方,创新性地研制和设计了双层釉料配方,并通过控制釉料细度差异及分次吹釉的工艺,不仅有效解决了高温素烧胎表面釉料附着差的问题,还保证了釉面雪花点分布均匀、外观发色稳定。所涉及的洒蓝釉配方中引入了硝熔块,可有效降低釉的烧成温度,减缓釉高温粘度的下降速度,避免底釉流釉导致深色斑点连成一片,而不能体现釉中露白处呈雪花状均匀分布的外观特征;底釉中引入氧化锡,可有效提高底釉的乳浊和遮盖性能,提升产品的外观对比效果和制品的综合性能,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矿物原料狼萁草灰、瑶里釉果、珠明料、铜花、硝熔块、寿安二灰,其化学成分如下:

实施例1

(1)按下述底釉和面釉物料配比将原料混合球磨后,底釉过100目筛、面釉过250目筛,筛余均为0.2%;

(2)将底釉料和面釉料分次施釉在经高温素烧后的瓷胎表面;

(3)将施釉后瓷胎置于梭式窑内进行烧制,室温至980℃采用氧化气氛,980℃以上采用还原气氛升至最高温度点1200℃后保温20min,自然冷却降温至室温、出窑、获得洒蓝釉装饰的瓷体。

底釉物料配比为:

狼萁草灰15%、瑶里釉果40%、珠明料5%、氧化锡1%、铜花9%、硝熔块30%;

面釉物料配比为:

瑶里釉果40%、寿安二灰30%、硝熔块30%;

瓷胎的化学百分比组成为:sio270%、al2o325%、fe2o31%、k2o+na2o3%、tio20.2%、cao0.2%、mgo0.6%。

本实施例所得制品表面呈圆点状的雪花点分布均匀,色淡处釉面白里泛青,具有较强的玉质感,整体艺术效果良好。

实施例2

(1)按下述底釉和面釉物料配比将原料混合球磨后,底釉过100目筛、面釉过250目筛,筛余均为0.2%;

(2)将底釉料和面釉料分次施釉在经高温素烧后的瓷胎表面;

(3)将施釉后瓷胎置于梭式窑内进行烧制,室温至980℃采用氧化气氛,980℃以上采用还原气氛升至最高温度点1100℃后保温20min,自然冷却降温至室温、出窑、获得洒蓝釉装饰的瓷体。

底釉物料配比为:

狼萁草灰5%、瑶里釉果25%、珠明料2%、氧化锡3%、铜花5%、硝熔块60%;

面釉物料配比为:

瑶里釉果30%、寿安二灰15%、硝熔块55%;

瓷胎的化学百分比组成为:sio267%、al2o327%、fe2o30.5%、k2o+na2o5%、tio20.3%、mgo0.2%。

本实施例所得制品表面雪花点分布均匀、釉面色淡处泛白,蓝白对比强烈,蓝色雪花有少许流纹状特征,自然而富有韵律。

实施例3

(1)按下述底釉和面釉物料配比将原料混合球磨后,底釉过100目筛、面釉过250目筛,筛余均为0.2%;

(2)将底釉料和面釉料分次施釉在经高温素烧后的瓷胎表面;

(3)将施釉后瓷胎置于梭式窑内进行烧制,室温至980℃采用氧化气氛,980℃以上采用还原气氛升至最高温度点1150℃后保温20min,自然冷却降温至室温、出窑、获得洒蓝釉装饰的瓷体。

底釉物料配比为:

狼萁草灰10%、瑶里釉果30%、珠明料3%、氧化锡2%、铜花7%、硝熔块48%;

面釉物料配比为:

瑶里釉果35%、寿安二灰20%、硝熔块45%;

瓷胎的化学百分比组成为:sio274.4%、al2o320%、fe2o30.4%、k2o+na2o4%、cao0.3%、mgo0.9%。

本实施例所得制品表面雪花点分布均匀、釉面色淡处泛白,蓝白对比强烈,蓝色雪花有少许流纹状特征,自然而富有韵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