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唇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8366发布日期:2018-06-02 05:58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双层唇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唇砖。



背景技术:

在生产太阳能压花玻璃的熔窑中,唇砖设在导出玻璃液的流溢口与压延装置的压延辊之间,是玻璃液流过的最后一块耐火材料,下接成型压延辊,位于压延下辊一侧,以引导玻璃液流向压延辊。由于唇砖上表面长时间的流过玻璃液,从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腐蚀,影响玻璃的质量。因此,唇砖在使用一段时间需要更换,但是由于新的唇砖需要较长时间的排泡期,才能正常使用,极大地影响了效率。采用双层唇砖能有效地解决生产效的问题,同时能节约生产成本。但是现有的双层唇砖在使用时,易滑动,从而影响玻璃的质量,也无法保证生产的稳定和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唇砖,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层唇砖在使用时易产生滑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唇砖,设于窑炉溢流口和压延辊之间,包括沿竖直方向布置的上唇砖和下唇砖,所述上唇砖的底部设有第一阶梯,所述下唇砖的顶部设有第二阶梯,所述第一阶梯与所述第二阶梯扣合以使得所述上唇砖与所述下唇砖拼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阶梯包括从压延辊向外依次相接的第一底水平面、底竖向面和第二底水平面,所述第一底水平面和所述第二底水平面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底竖向面的底端和顶端;

所述第二阶梯包括从压延辊向外依次相接的第一顶水平面、顶竖向面和第二顶水平面,所述第一顶水平面和所述第二顶水平面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顶竖向面的底端和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上唇砖的顶部设有有利于溢流口溢流出的玻璃液回流的顶斜面和顶直平面,所述顶直平面靠近所述压延辊,所述顶斜面与顶直平面的过渡部位呈弧形,所述顶直平面与所述第一底水平面平行;所述下唇砖的底部设有底直平面,所述底直平面与所述第二顶水平面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顶直平面至所述第一底水平面的距离与所述底直平面至所述第二顶水平面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顶斜面的倾斜角度为5°~15°。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唇砖靠近压延辊的端部为弧形唇砖嘴或所述上唇砖靠近所述压延辊的端部伸出于所述下唇砖靠近所述压延辊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唇砖靠近所述压延辊的侧面为向内凹陷的第一弧形面,所述下唇砖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面相接且圆滑过渡的第二弧形面,且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二弧形面形成用于避让所述压延辊的凹空部,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二底水平面相交形成所述上唇砖的边缘,所述第二弧形面与所述第二顶水平面相交形成所述下唇砖的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面的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二弧形面的曲率半径相等且均为125mm~251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阶梯的数量和所述第二阶梯的数量相等且均至少为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上唇砖和所述下唇砖均为刚玉皓石唇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唇砖,包括上唇砖和下唇砖,上唇砖与下唇砖通过阶梯面相扣合以使得上唇砖与下唇砖相拼合连接。在上唇砖的上端面与成形的玻璃液接触时,上唇砖受玻璃液的重力作用,上唇砖与下唇砖之间易产生相对滑动的趋势。但由于本实用新型中,于上唇砖的底部设置第一阶梯以及于下唇砖的顶部设置第二阶梯并通过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面相扣合,这样,上唇砖与下唇砖之间产生的相对滑动的趋势受到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相互限制,使得上唇砖与下唇砖之间不会产生滑动。因此,可以避免双层唇砖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移动,保证生产的稳定和安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层唇砖,其能够在使用时确保避免上唇砖与下唇砖产生相对滑动,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压延工艺中的成本,保证生产的稳定和安全、能在使用时不产生气泡,进而进一步地提高生产的玻璃的质量和成品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层唇砖拼装截面形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层唇砖中的上唇砖截面形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层唇砖中的下唇砖截面形状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上唇砖 11—顶直平面 12—顶斜面

13—弧形唇砖嘴 14—第一弧形面 15—第一阶梯

151—第一底水平面 152—底竖向面 153—第二底水平面

20—下唇砖 21—第二弧形面 22—第二阶梯

221—第一顶水平面 222—顶竖向面 223—第二顶水平面

23—底直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3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层唇砖,设于窑炉溢流口和压延辊之间,包括沿竖直方向布置的上唇砖10和下唇砖20,所述上唇砖10的底部设有第一阶梯15,所述下唇砖20的顶部设有第二阶梯22,所述第一阶梯15与所述第二阶梯22扣合以使得所述上唇砖10与所述下唇砖20拼合连接。具体地,唇砖采用上唇砖10和下唇砖20双层结构的设计,在上唇砖10的上顶面受到侵蚀后,只需要更换上唇砖10,保证玻璃压延工艺的正常进行,而下唇砖20可以正常使用,降低了同时更换上唇砖10和下唇砖20造成的浪费,节省了压延工艺的生产成本。与玻璃液接触的上唇砖10相比整体式唇砖的体积小,上唇砖10的拍泡时间短,能有效地提高压延工艺中的生产效率。同时,上唇砖10与下唇砖20通过阶梯面相扣合以使得上唇砖10与下唇砖20相拼合连接。在上唇砖10的上端面与成形的玻璃液接触时,上唇砖10受玻璃液的重力作用,上唇砖10与下唇砖20之间易产生相对滑动。上唇砖10与下唇砖20通过阶梯面相扣合,上唇砖10的运动受到下唇砖20的阶梯面的限制,使得上唇砖10与下唇砖20之间不会产生滑动。因此,双层唇砖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移动,保证了生产的稳定和安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唇砖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压延工艺中的成本,保证生产的稳定和安全、能在使用时不产生气泡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玻璃质量和成品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阶梯15包括从压延辊向外依次相接的第一底水平面151、底竖向面152和第二底水平面153,所述第一底水平面151和所述第二底水平面153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底竖向面152的底端和顶端。

所述第二阶梯22包括从压延辊向外依次相接的第一顶水平面221、顶竖向面222和第二顶水平面223,所述第一顶水平面221和所述第二顶水平面223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顶竖向面222的底端和顶端。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双层唇砖在使用时,下唇砖20处于固定状态,上唇砖10的第一底水平面151与第一顶水平面221相接触,限制了上唇砖10的上下运动,上唇砖10的底竖向平面与下唇砖20的顶竖向面222相接触,限制上唇砖10的向右的运动,上唇砖10的第二底水平面153与第二顶水平面223相接触,进一步限制了上唇砖10的上下运动,这样的设计使得上唇砖10受到玻璃液的重力作用时,上唇砖10由下唇砖20的顶竖向面222抵住,而使得上唇砖10不能移动,保证了压延工艺中生产的稳定和安全,且实现了上下唇砖20之间拆卸和安装方便。第一顶水平面221、第二顶水平面223、第一底水平面151和第二底水平面153还可以为弧面或倾斜面。优选地,第一顶水平面221、第二顶水平面223、第一底水平面151和第二底水平面153为水平面。

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上唇砖10的顶部设有有利于溢流口溢流出的玻璃液回流的顶斜面12和顶直平面11,所述顶直平面11靠近所述压延辊,所述顶斜面12与顶直平面11的过渡部位呈弧形,所述顶直平面11与所述第一底水平面151平行;所述下唇砖20的底部设有底直平面23,所述底直平面23与所述第二顶水平面223平行。具体地,上唇砖10的顶面长时间流过玻璃液,玻璃液长时间在上唇砖10的顶面停留,会侵蚀上唇砖10的顶面,进而影响玻璃的质量,在上唇砖10的底面设有顶斜面12,能够使得溢出的玻璃液尽快回流,不在上唇砖10的顶面停留,能够有效解决玻璃液停留在上唇砖10顶面而产生侵蚀的问题,且能有效地解决上唇砖10因为侵蚀而产生的气泡问题。

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顶直平面11至所述第一底水平面151的距离与所述底直平面23至所述第二顶水平面223的距离相等。具体地,整个唇砖被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即上唇砖10和下唇砖20,且上唇砖10只占了整个唇砖体积的一半,上唇砖10里面的气体和水分只占了整个唇砖的一半。在更换唇砖时,更换上唇砖10比更换整个唇砖的水分和气体减少了一半,且所述顶直平面11至所述第一底水平面151的距离不能太小,唇砖的所述顶直平面11至所述第一底水平面151的距离太小不能保证唇砖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斜面12的倾斜角度为5°~15°。具体地,通过顶斜面12的倾斜角度的设定,能够降低玻璃液对压延辊的冲击且能够保证玻璃液的流动性。顶斜面12的倾斜角度为5°、6°、7°、8°、9°、10°、11°、12°、13°、14°和15°,优选地,所述顶斜面12的倾斜角度为5°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上唇砖10靠近压延辊的端部为弧形唇砖嘴13或所述上唇砖10靠近所述压延辊的端部伸出于所述下唇砖20靠近所述压延辊的端部。具体地,通过将上唇砖10靠近压延辊的端部为弧形唇砖嘴13能够减少玻璃液对上唇砖10靠近压延辊的端部的侵蚀,延长上唇砖10的使用寿命。上唇砖10靠近所述压延辊的端部伸出于下唇砖20靠近压延辊的端部,通过该结构的设计,能够避免玻璃液流到下唇砖20上,避免下唇砖20受到玻璃液的侵蚀,延长下唇砖20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上唇砖10靠近所述压延辊的侧面为向内凹陷的第一弧形面14,所述下唇砖20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面14相接且圆滑过渡的第二弧形面21,且所述第一弧形面14与所述第二弧形面21形成用于避让所述压延辊的凹空部,所述第一弧形面14与所述第二底水平面153相交形成所述上唇砖10的边缘,所述第二弧形面21与所述第二顶水平面223相交形成所述下唇砖20的边缘。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面14的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二弧形面21的曲率半径相等且均为125mm~251mm。具体地,可根据压延辊的尺寸进行选择第一弧形面14的曲率半径与第二弧形面21的曲率半径。第一弧形面14的曲率半径与第二弧形面21的曲率半径相等且均为125mm、175mm、235mm或251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阶梯15的数量和所述第二阶梯22的数量相等且均至少为一个。具体地,在上唇砖10与下唇砖20的扣合部位设置多个阶梯,该结构中就存在多个顶竖向面222和底竖向面152,再上唇砖10的受到液体的重力被多个底竖向面152进行分解,使得上唇砖10的受力均匀,延长上唇砖10和下唇砖20的使用寿命且上唇砖10与下唇砖20的拆卸和装配简单,易操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阶梯15的数量和所述第二阶梯22的数量可以均为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唇砖10和所述下唇砖20均为刚玉皓石唇砖。具体地,采用刚玉皓石制造上唇砖10和下唇砖20的设计,可以使得上唇砖10和下唇砖20具有较强的耐玻璃腐蚀性能,减少因为上唇砖10表面的腐蚀严重而换机的次数,且上唇砖10几乎没有开口气泡,换机后能在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生产出合格的玻璃,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