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镍粉末的回收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2250发布日期:2018-06-08 20:28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酸镍粉末的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碳酸镍粉末的回收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碳酸镍的工业生产中,有烘干打粉这一必不可少的操作:将烘干后的碳酸镍固体用打粉机打出平均粒径约0.2mm的粉末。而在打粉、转移、包装过程中,碳酸镍粉末会飞扬,并释放于空气中。而镍化合物的粉末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因此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袋式除尘器或旋风分离器等设备对气体进行除尘,从而达到清洁空气、去除碳酸镍粉末的作用。但除尘后的碳酸镍粉末仍会含有灰尘等杂质,但鲜有资料介绍,除尘后的碳酸镍该怎样处理。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的碳酸镍粉末的回收处理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酸镍粉末的回收处理系统:包括溶解槽、沉降槽、除杂釜和反应釜;

所述溶解槽设置有碳酸镍粉加入口、硫酸加入口和溶解槽出口;

所述沉降槽设置有沉降槽进口和沉降槽出口;

所述除杂釜设置有氯酸钠加入口、除杂釜碳酸钠溶液加入口、除杂釜进口和除杂釜出口;

所述反应釜设置有反应釜碳酸钠溶液加入口、反应釜进口和反应釜出口;

所述溶解槽出口通过过滤器一后与沉降槽进口连通;所述沉降槽内腔中设置有连接有过滤管道的过滤棒,过滤管道穿过沉降槽出口后与除杂釜进口连通;所述除杂釜出口通过过滤器二后与反应釜进口连通。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碳酸镍粉末的回收处理系统的改进:所述溶解槽顶部设置有防尘罩。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碳酸镍粉末的回收处理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溶解槽内腔中设置有带有电机的溶解槽搅拌桨;所述除杂釜内腔中设置有带有电机的除杂釜搅拌桨;所述反应釜内腔中设置有带有电机的反应釜搅拌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碳酸镍粉末的回收处理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溶解槽上设置有溶解槽加热装置;所述除杂釜上设置有除杂釜加热装置;所述反应釜上设置有反应釜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碳酸镍粉末的回收处理系统的技术优势为:

本实用新型利用溶解槽和沉降槽中除去碳酸镍粉末中的灰尘和杂质,接着在除杂釜中加入氯酸钠除去铁,然后在反应釜中加入碳酸钠得到碳酸镍固体,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后,将得到碳酸镍成品,完成对碳酸镍粉末的回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碳酸镍粉末的回收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碳酸镍粉末的回收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溶解槽1、沉降槽2、除杂釜3和反应釜4。

溶解槽1上设置碳酸镍粉加入口11、硫酸加入口12和溶解槽出口13,溶解槽1内腔中设置有带有电机的溶解槽搅拌桨15,溶解槽1顶部开口,溶解槽1顶部盖有与之配合使用的防尘罩14(溶解槽搅拌桨15与防尘罩14转动相连),因为碳酸镍粉末本身很细小,滴加硫酸时碳酸镍粉末易飞扬起来,因此增加防尘罩14能防止反应过程中碳酸镍粉末飞扬出来。溶解槽搅拌桨15的电机位于溶解槽1的外侧。溶解槽1底部下表面还固定设置有溶解槽加热装置16。

沉降槽2上设置有沉降槽进口21和沉降槽出口22,沉降槽2中设置有连接过滤管道的过滤棒6,过滤管道穿过沉降槽出口22(在使用时,过滤棒6插入沉降槽2内腔的液体中,但过滤棒6不接触沉降槽2内腔底部)。

除杂釜3上设置有氯酸钠加入口31、除杂釜碳酸钠溶液加入口32、除杂釜进口33和除杂釜出口34,除杂釜3内腔中设置有带有电机的除杂釜搅拌桨35(除杂釜搅拌桨35与除杂釜3内腔顶壁转动相连),除杂釜搅拌桨35的电机位于除杂釜3外侧。除杂釜3侧壁外表面还固定设置有除杂釜加热装置36。

反应釜4上设置有反应釜碳酸钠溶液加入口41、反应釜进口42和反应釜出口43,反应釜4内腔中设置有带有电机的反应釜搅拌桨44(反应釜搅拌桨44与反应釜4内腔顶壁转动相连),反应釜搅拌桨44的电机位于反应釜4外侧。反应釜4侧壁外表面还固定设置有反应釜加热装置45。

溶解槽出口13通过过滤器一5和沉降槽进口21连通,过滤棒6的过滤管道穿过沉降槽出口22与除杂釜进口33连通(即为沉降槽出口22通过过滤棒6与除杂釜进口33连通),除杂釜出口34通过过滤器二7和反应釜进口42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

溶解:通过碳酸镍粉加入口11将碳酸镍粉末置入溶解槽1中,通过硫酸加入口12向溶解槽1缓慢滴入硫酸溶液,待碳酸镍粉末全部溶解后,停止加入硫酸溶液;然后开启溶解槽搅拌桨15搅拌,同时开启溶解槽加热装置16,将溶解槽1升温至约50~60℃,再继续通过硫酸加入口12向溶解槽1缓慢滴加硫酸溶液(缓慢滴加可以防止碳酸镍粉末飞扬),直至溶解槽1内的液体pH调至3左右(可以在溶解槽1内腔中增加相应的pH值检测装置)。

静置:溶解槽1内的液体通过溶解槽出口13后经过过滤器一5过滤液体中的灰尘和杂质,再从沉降槽进口21进入沉降槽2中,静置12~24h,过滤器一5无法除去的一些细小颗粒沉降在沉降槽2底部。

除杂:沉降槽2内的液体通过过滤棒6过滤后流入过滤管道,接着经过沉降槽出口22,再从除杂釜进口33进入除杂釜3中,过滤棒6防止沉降槽2底部的杂质在液体转移过程中被带出;开启除杂釜加热装置36,保持除杂釜3的温度为80~90℃,然后通过氯酸钠加入口31向除杂釜3中加入氯酸钠固体,开启除杂釜搅拌桨35搅拌约20~30min,再通过除杂釜碳酸钠溶液加入口32向除杂釜3内腔加入碳酸钠溶液,将除杂釜3内的液体pH调至4~5(氯酸钠和碳酸钠能除去液体中的铁)。

反应:除杂釜3中的液体(此时溶质主要成分为硫酸镍)通过过滤器二7过滤液体中的除杂釜3中的铁杂质以及除杂过程中生成的碳酸镍固体颗粒,再从反应釜进口42进入反应釜4中,然后通过反应釜碳酸钠溶液加入口41向反应釜4内腔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开启反应釜搅拌桨44搅拌约2h,同时开启反应釜加热装置45将反应釜4加热到约50℃左右,直至硫酸镍全部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镍固体;通过反应釜出口43取出碳酸镍固体,碳酸镍固体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后,将得到碳酸镍成品。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