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7877发布日期:2018-06-02 05:4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臭氧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臭氧氧化是迄今最有效的水处理工艺,也是最符合生态的工艺,即可用于民用领域,又可用于工业领域,如可应用于城市污水或工业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纯净水处理、食品加工、医药生产、化工氧化、医疗卫生、水厂、医院、工厂、生活小区、游泳池、饮料食品、制药厂、自备井、贮水池、水箱、畜牧水产养殖、冷库、景观用水等领域的水质消毒、废气处理、臭氧氧化、空气灭菌等,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臭氧易于分解无法储存,需现场制取现场使用(特殊的情况下可进行短时间的储存),所以凡是能用到臭氧的场所均需使用臭氧发生器。

由于水冷的方式传热效果好,可有效缩减臭氧发生器体积,故目前在用的臭氧发生器大多都采用水冷方式进行冷却,但水冷形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即冷却水的水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水中均含有一定量的氯离子,氯离子可破坏金属氧化膜保护层,形成点蚀或坑蚀,对奥氏体不锈钢会出现晶间腐蚀,运行过程中会发生因冷却水腐蚀泄露而停机的事故,而且由于臭氧发生器设备的一些特殊结构原因,泄露之后不易维修,由此对生产运行造成很大的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在发生冷却液腐蚀泄漏时,对整个设备影响小,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提高了设备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设于所述装置本体两端的进气室和出气室、设于所述进气室上的进气口、设于所述出气室上的出气口、设于所述进气室和所述出气室之间的冷却室、设于所述冷却室上的用于通入第一冷却液的第一进液口和用于通出所述第一冷却液的第一出液口、穿设于所述冷却室中且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室和所述出气室连通的反应通道、设于所述反应通道内的用于放电产生臭氧的放电单元,所述臭氧发生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进气室与所述冷却室之间的第一隔离腔、设于所述出气室与所述冷却室之间的第二隔离腔、设于所述第一隔离腔与所述第二隔离腔中的其中一个上的用于通入第二冷却液的第二进液口和设于其中另一个上的用于通出所述第二冷却液的第二出液口、穿设于所述冷却室中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隔离腔和所述第二隔离腔连通的隔离通道,所述隔离通道套设于所述反应通道上,所述隔离通道内表面与所述反应通道外表面之间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二冷却液通过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反应通道依次穿设通过所述第一隔离腔、所述冷却室和所述第二隔离腔。

优选地,所述放电单元有多个,多个所述放电单元沿所述反应通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臭氧发生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装置本体上的用于观察所述臭氧发生装置内部的观察镜。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臭氧发生装置,通过设置第一隔离腔、间隙和第二隔离腔,将在第一隔离腔、间隙和第二隔离腔中流通的腐蚀性弱的安全的第二冷却液作为中间介质,由第二冷却液和第一冷却液进行间接换热,避免了腐蚀性强的第一冷却液与反应通道直接接触,在发生第一冷却液腐蚀泄漏时,对整个设备影响小,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提高了设备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隔离腔;2、第二隔离腔;3、第二进液口;4、第二出液口;5、隔离通道;6、间隙;7、观察镜;

100、装置本体;101、进气室;102、出气室;103、进气口;104、出气口;105、冷却室;106、第一进液口;107、第一出液口;108、反应通道;109、放电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1所示,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00、设于装置本体100两端的进气室101和出气室102、设于进气室101上的进气口103、设于出气室102上的出气口104、设于进气室101和出气室102之间的冷却室105、设于冷却室105上的用于通入第一冷却液的第一进液口106和用于通出第一冷却液的第一出液口107、穿设于冷却室105中且两端分别与进气室101和出气室102连通的反应通道108、设于反应通道108内的用于放电产生臭氧的放电单元109,该臭氧发生装置还包括设于进气室101与冷却室105之间的第一隔离腔1、设于出气室102与冷却室105之间的第二隔离腔2、设于第一隔离腔1与第二隔离腔2中的其中一个上的用于通入第二冷却液的第二进液口3和设于其中另一个上的用于通出第二冷却液的第二出液口4、穿设于冷却室105中且两端分别与第一隔离腔1和第二隔离腔2连通的隔离通道5,隔离通道5套设于反应通道108上,隔离通道5内表面与反应通道108外表面之间设有用于供第二冷却液通过的间隙6。在这里,反应通道108依次穿设通过第一隔离腔1、冷却室105和第二隔离腔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却液为冷却水,成本较低,但是含杂质较多,腐蚀性强,第二冷却液为纯净水或纯净油之类的安全媒介,腐蚀性较低,但是成本较高,无法大批量使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少量第二冷却液作为中间媒介,与第一冷却液进行间接换热,既减少了冷却水对反应通道108的腐蚀,又节约了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冷却室105和进气室101之间设置第一隔离腔1,在冷却室105和出气室102之间设置第二隔离腔2,同时在反应通道108外套设隔离通道5,隔离通道5和反应通道108之间设有间隙6,通过将在第一隔离腔1、间隙6和第二隔离腔2中流通的腐蚀性弱的第二冷却液作为中间介质,由第二冷却液和第一冷却液进行间接换热,避免了腐蚀性强的第一冷却液与反应通道108直接接触,在发生第一冷却液腐蚀泄漏时,对整个设备影响小,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提高了设备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口103用于通入能够电解产生臭氧的气体。反应通道内设有用于放电产生臭氧的放电单元。在这里,进气口103通入的是空气或氧气,空气或氧气经进气口103输入后,经反应通道内的高压放电单元109的放电之后电解形成臭氧,臭氧从出气口104输出。放电单元109有多个,多个放电单元109沿反应通道108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这里,放电单元109为高压放电管,反应通道108为反应管,隔离通道5为套设于反应管上的隔离管。

在这里,该臭氧发生装置还包括设于装置本体100上的用于观察臭氧发生装置内部的观察镜7。通过设置观察镜7,可以清楚的了解设备内部的情况,发现有腐蚀泄漏的问题及时解决。

以下具体阐述下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工作开始时,将空气或氧气自进气口103通入进气室101,空气或氧气在反应通道108中经过放电单元109的高压放电反应形成臭氧,臭氧进入出气室102,随后自出气口104流出,在制备臭氧的同时,向第一进液口106通入第一冷却液,同时,向第二进液口3通入第二冷却液,第二冷却液流向第二出液口4的流动过程中,与反应通道108直接接触,对制备臭氧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换热,第一冷却液从冷却室105流向第一出液口107,流动过程中与穿设于冷却室105中的隔离通道5直接接触,并与间隙6内的第二冷却液进行换热,从而完成臭氧制备过程。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