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器皿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器皿模具底部导轨顶开机构。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 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玻璃器皿模具是制作玻璃的主要的工具,在玻璃器皿生产成型后,还要将生产完成的玻璃器皿从玻璃模具中顶出,在顶出的过程中,有的玻璃器皿的外表面会受到磨损,影响玻璃器皿的品质,鉴于此,有必要玻璃器皿模具底部导轨顶开机构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玻璃器皿的外表面受到的磨损的一种玻璃器皿模具底部导轨顶开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玻璃器皿模具底部导轨顶开机构,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推动部,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推动部包括导轨和设置在导轨上的导轮,导轮上设置有推杆,导轮的一端与电机相连,电机驱动导轮带动推杆在导轨上来回移动,推动部包括第一推动部、第二推动部和第三推动部,第一推动部设置在第一固定杆的上端,第二推动部设置在第二固定杆的上端,且第一推动部和第二推动部相对设置,第三推动部位于底板下端的中部位置。
优选地,前述的第一推动部和第二推动部之间的距离是与玻璃器皿的宽度相同。
优选地,前述的第一推动部包括第一导轨、第一导轮、第一推杆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二推动部包括第二导轨、第二导轮、第二推杆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三推动部包括第三导轨、第三导轮、第三推杆和第三电机。
再优选地,前述的第一推杆的右端和第二推杆的左端均设置有固定壁。
再优选地,前述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限位块,第三导轨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限位块。
进一步优选地,前述的固定壁的材料是金属钨。
进一步优选地,前述的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均设有三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减少玻璃器皿的外表面受到的磨损的,通过设有的固定壁既能保证玻璃器皿的固定性又能防止玻璃器皿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玻璃成型的原料渗漏和造成浪费,并保障了玻璃器皿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推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推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第一导轨,2、第一推杆,3、第二导轨,4、第二推杆,5、第三导轨,6、第三推杆,7、固定壁,8、第一固定杆,9、第二固定杆,10、第一推动部,11、第二推动部,12、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的介绍。
如图1-3所示: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推动部,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杆8和第二固定杆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杆8和第二固定9杆均设有三根,推动部包括导轨和设置在导轨上的导轮,导轮上设置有推杆,导轮的一端与电机相连,电机驱动导轮带动推杆在导轨上来回移动,底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机运动的控制器,推动部包括第一推动部10、第二推动部11和第三推动部,第一推动部10设置在第一固定杆8的上端,第二推动部11设置在第二固定杆9的上端,且第一推动部10和第二推动部11相对设置,第一推动部10和第二推动部11之间的距离是与玻璃器皿的宽度相同;第三推动部位于底板下端的中部位置,第一推动部10包括第一导轨1、第一导轮(未图示)、第一推杆2和第一电机(未图示),所述第二推动部11包括第二导轨3、第二导轮(未图示)、第二推杆4和第二电机(未图示),所述第三推动部包括第三导轨5、第三导轮(未图示)、第三推杆6和第三电机(未图示);第一推杆2的右端和第二推杆4的左端均设置有材料是金属钨的固定壁7,固定壁7的形状与玻璃器皿壁的的形状相配合;为了第一推杆2、第二推杆4和第三推杆6之间相互配合工作,在第一导轨1和第二导轨3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限位块12,第三导轨5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限位块12。
为了更好的阐述本实用新型,下面具体说明其工作过程:工作时,同时启动第一电机(未图示)和第二电机(未图示),第一电机(未图示)驱动第一推杆2运动到第一导轨1的右端,第二电机(未图示)驱动第二推杆4运动到第二导轨3的左端,玻璃器皿成型后,启动第三电机(未图示),第一推杆2和第二推杆4均运动到原来的位置,第三电机(未图示)驱动第三推杆6运动到第三导轨5的上端,将成型的玻璃器皿推走,最后第三推杆6复位到原来的位置;其中滑轨、推杆和固定壁的尺寸和形状可根据玻璃器皿的形状和尺寸设计。
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减少玻璃器皿的外表面受到的磨损的,通过设有的固定壁既能保证玻璃器皿的固定性又能防止玻璃器皿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玻璃成型的原料渗漏和造成浪费,并保障了玻璃器皿的品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