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夹层玻璃和夹层玻璃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8244发布日期:2018-07-31 23:06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使用了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及该夹层玻璃体系,所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具有发热层和层叠于该发热层的树脂层,其通过施加电压而发热,能够加热已冻结的玻璃而融化霜、冰,且能够防止腐蚀的发生。



背景技术:

夹层玻璃即使受到外部冲击而破损,玻璃碎片的飞散量也少,安全性优异。因此被广泛用于汽车和建筑物等。

近年来,对夹层玻璃要求的性能也多样化,研究了通过加热夹层玻璃自身来加热已冻结的窗玻璃,从而融化霜、冰的技术。

作为加热夹层玻璃自身的一个方法,研究了在夹层玻璃的玻璃表面形成导电膜,并借助通电时的电阻所引起的发热来加热夹层玻璃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等中公开了这种形成有导电膜的夹层玻璃。

另一方面,作为加热夹层玻璃自身的一个方法,还研究了在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上层叠由导电膜形成的发热层的方法。这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通常通过在发热层上层叠含有聚乙烯醇缩醛等热塑性树脂的树脂层的方法来制造。然而,具有发热层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存在下述问题:产生被称为腐蚀的斑点状异物,会有外观变差或者视野恶化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2251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使用了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及该夹层玻璃体系,所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具有发热层和层叠于该发热层的树脂层,其通过施加电压而发热,能够加热已冻结的玻璃而融化霜、冰,且能够防止腐蚀的发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一种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其具有发热层和层叠于上述发热层的第一表面侧的第一树脂层,上述发热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层叠有金属氧化物层。

以下详述本发明。

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的结果是,对于具有发热层和层叠于其表面的树脂层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而言,研究了防止其发生腐蚀的方法。其结果发现:通过在发热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层叠金属氧化物层,能够防止腐蚀的发生,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作为发热层,为了在施加电压时获得充分的发热,通常可使用由金、银、铜等电阻率低的金属形成的单个发热层或多个发热层。可认为由这些金属形成的发热层因金属聚集而发生腐蚀。可以认为:通过在发热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层叠金属氧化物层,或许能够抑制发热层中的金属聚集、防止腐蚀的发生。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具有发热层和层叠于该发热层的第一表面的第一树脂层。

上述发热层具有通过施加电压而发热,从而加热已冻结的玻璃而融化霜、冰的作用。

上述发热层的表面电阻率优选为10ω/□以下。表面电阻率为10ω/□以下的发热层通过施加电压而充分发热,能够加热已冻结的玻璃而融化霜、冰。

上述发热层以由金、银、铜、铂等电阻率低的金属形成的单层或多层形成。通过由这些电阻率低的金属形成,在施加电压时能够得到充分的发热。

本说明书中,电阻率低的金属是指电阻率为1×10-6ωm以下、优选为1×10-7ωm以下的金属或合金。此处,作为电阻率为1×10-7ωm以上且小于1×10-6ωm的金属或合金,可列举出例如铂、铁、锡、铬、铅、钛、汞、不锈钢等。此外,作为电阻率小于1×10-7ωm的金属或合金,可列举出例如金、银、铜、铝、镁、钨、钴、锌、镍、钾、锂、黄铜等。

其中,上述发热层优选包含合金,所述合金包含选自金、银、铜、铂、钯、钛和镍中的至少2种以上的金属。使用这种合金时,尤其是能够防止腐蚀的发生。作为这种合金,可列举出例如银/钯/铜合金(例如furuyametalco.,ltd制造的apc等)等。

上述发热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的下限为1nm、优选的上限为1000nm。如果上述发热层的厚度在该范围内,则通过施加电压而发热,能够加热已冻结的玻璃而融化霜、冰。上述发热层的厚度的更优选的下限为5nm、进一步优选的下限为10nm,更优选的上限为100nm、进一步优选的上限为50nm。此外,上述发热层的厚度的特别优选的下限为15nm,进一步特别优选的下限为20nm,最优选的下限为25nm,这是因为能够进一步防止腐蚀的发生。需要说明的是,包含多层上述发热层时,构成发热层的各层的厚度优选为15nm以上。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腐蚀的发生。

在上述发热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层叠有金属氧化物层。通过在上述发热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层叠金属氧化物层,能够防止腐蚀的发生。其中,优选在上述发热层的两个表面上层叠有金属氧化物层,这是因为防止腐蚀的效果特别高。

构成上述金属氧化物层的金属氧化物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包含例如选自氧化钛(tio2)、氧化铌(nb2o5)、氧化硅(sio2)和氧化锌(zno)中的至少1种。其中,更优选包含选自氧化钛、氧化铌和氧化硅中的至少1种,进一步优选包含氧化钛或氧化铌,这是因为防止腐蚀的效果特别高。

此外,优选从上述金属氧化物中排除在下述透明导电层中列举出的锡掺杂氧化铟(ito)、锑掺杂氧化锡(ato)、氟掺杂氧化锡(fto)。

上述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的下限为15nm、优选的上限为300nm。如果上述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在该范围内,则能够可靠地防止腐蚀的发生。上述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的更优选的下限为20nm、更优选的上限为100nm、进一步优选的下限为25nm、进一步优选的上限为80nm。

上述发热层可以在至少一个表面层叠有由锡掺杂氧化铟(ito)、锑掺杂氧化锡(ato)、氟掺杂氧化锡(fto)等形成的透明导电层。通过使用这些透明导电层,能够提高所得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的透明性。

上述透明导电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的下限为10nm、优选的上限为300nm。上述透明导电层的厚度的更优选的下限为15nm、更优选的上限为100nm。

上述发热层可以形成在基材上。在基材上形成上述发热层时,能够利用溅射工艺等而形成均匀的发热层。

上述基材的按照jisc2151测定的以150℃热处理30分钟后的热收缩率在md、td方向均优选为1.0%~3.5%。通过使用具有这种热收缩率的基材,能够利用溅射工艺等而形成均匀的发热层,并且能够防止在制造夹层玻璃时因热收缩率的差异而导致发热层与第一表面发生偏移,提高上述发热层与第一树脂层的粘接性。上述热收缩率的更优选的下限为1.5%、更优选的上限为3,0%。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md方向(machinedirection,机器方向)是指将基材挤出加工成片状时的挤出方向,td方向(transversedirection,横向)是指与md方向垂直的方向。

上述基材的杨氏模量优选为1gpa以上。通过使用杨氏模量为1gpa以上的基材,能够进一步提高基材与上述第一树脂层的粘接性。上述基材的杨氏模量更优选为1.5g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gpa以上。上述基材的杨氏模量的优选的上限为10gpa。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杨氏模量,通过基于jisk7127的拉伸试验而得到23℃下的应变-应力曲线,并用该应变-应力曲线的直线部分的斜率来表示杨氏模量。

需要说明的是,后述第一树脂层、第二树脂层的杨氏模量通常优选小于1gpa。

上述基材优选含有热塑性树脂。作为上述基材中包含的热塑性树脂,可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4-甲基-1-戊烯)、聚缩醛等链状聚烯烃;降冰片烯类的开环易位聚合物或加成聚合物、降冰片烯类与其它烯烃类的加成共聚物等脂环族聚烯烃;聚乳酸、聚琥珀酸丁酯等生物降解性聚合物;尼龙6、尼龙11、尼龙12、尼龙66等聚酰胺;芳族聚酰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苯乙烯、苯乙烯共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聚醚砜、聚醚醚酮、改性聚苯醚、聚苯硫醚、聚醚酰亚胺;聚酰亚胺、聚芳酯、四氟乙烯树脂、三氟乙烯树脂、三氟氯乙烯树脂、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偏二氟乙烯等。这些热塑性树脂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以上述热收缩率、杨氏模量达到期望范围内的方式进行调整。

上述基材也可根据需要而含有紫外线遮蔽剂、抗氧化剂等现有公知的添加剂。

作为上述紫外线遮蔽剂,可以使用例如金属系紫外线遮蔽剂、金属氧化物系紫外线遮蔽剂、苯并三唑系紫外线遮蔽剂、二苯甲酮系紫外线遮蔽剂、三嗪系紫外线遮蔽剂、丙二酸酯系紫外线遮蔽剂、草酸苯胺系紫外线遮蔽剂、苯甲酸酯系紫外线遮蔽剂等现有公知的紫外线遮蔽剂。

作为上述抗氧化剂,可以使用例如酚系抗氧化剂、硫系抗氧化剂、磷系抗氧化剂等现有公知的抗氧化剂。

上述基材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的下限为10μm、优选的上限为200μm。如果上述基材的厚度在该范围内,则能够利用溅射工艺等而形成均匀的发热层,且能够防止在制造夹层玻璃时在发热层与第一树脂层的表面之间发生偏移,进一步提高上述发热层与第一树脂层的粘接性。上述基材的厚度的更优选的下限为20μm、更优选的上限为150μm。

在上述基材上形成发热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溅射工艺、离子镀、等离子体cvd工艺、蒸镀工艺或涂布工艺、浸渍工艺等现有公知的方法。其中,适合为溅射工艺,这是因为能够形成均匀的发热层。

在基材上形成上述发热层时,上述第一树脂层的按照jisc2151测定的以150℃热处理30分钟后的热收缩率与上述基材的按照jisc2151测定的以150℃热处理30分钟后的热收缩率之差的绝对值在md、td方向均优选为10%以下。通过将上述第一树脂层与上述基材的热收缩率之差的绝对值设为10%以下,从而能够防止在制造夹层玻璃时在第一树脂层与发热层之间发生偏移,进一步提高上述发热层与第一树脂层的粘接性。上述第一树脂层与上述基材的热收缩率之差的绝对值更优选为8%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树脂层的热收缩率除了通过构成树脂层的热塑性树脂的种类、增塑剂的种类、配合量来调整之外,还可通过退火处理的条件来调整。

上述第一树脂层优选含有热塑性树脂。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可列举出例如聚偏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三氟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酯、聚醚、聚酰胺、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醇缩醛、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其中,上述第一树脂层优选含有聚乙烯醇缩醛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更优选含有聚乙烯醇缩醛。

上述聚乙烯醇缩醛只要是将聚乙烯醇用醛进行缩醛化而得到的聚乙烯醇缩醛,就没有特别限定,适合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的聚乙烯醇缩醛。

上述聚乙烯醇缩醛的缩醛化度的优选的下限为40摩尔%、优选的上限为85摩尔%,更优选的下限为60摩尔%、更优选的上限为75摩尔%。

上述聚乙烯醇缩醛的羟基量的优选的下限为15摩尔%、优选的上限为35摩尔%。如果羟基量为15摩尔%以上,则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与玻璃的粘接性变高。如果羟基量为35摩尔%以下,则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处理变得容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缩醛化度和羟基量可按照例如jisk6728“聚乙烯醇缩丁醛试验方法”进行测定。

上述聚乙烯醇缩醛可通过将聚乙烯醇用醛进行缩醛化来制备。

上述聚乙烯醇通常通过将聚乙酸乙烯酯进行皂化来获得,通常使用皂化度为70~99.8摩尔%的聚乙烯醇。上述聚乙烯醇的皂化度优选为80~99.8摩尔%。

上述聚乙烯醇的聚合度的优选的下限为500、优选的上限为4000。如果上述聚乙烯醇的聚合度为500以上,则所得的夹层玻璃的耐贯穿性提高。如果上述聚乙烯醇的聚合度为4000以下,则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容易成形。上述聚乙烯醇的聚合度的更优选的下限为1000、更优选的上限为3600。

上述醛没有特别限定,通常适合使用碳数为1~10的醛。上述碳数为1~10的醛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正丁醛、异丁醛、正戊醛、2-乙基丁醛、正己醛、正辛醛、正壬醛、正癸醛、甲醛、乙醛、苯甲醛等。其中,优选为正丁醛、正己醛、正戊醛,更优选为正丁醛。这些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上述第一树脂层优选含有增塑剂。上述增塑剂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一元有机酸酯、多元有机酸酯等有机酯增塑剂;有机磷酸增塑剂、有机亚磷酸增塑剂等磷酸增塑剂等。上述增塑剂优选为液状增塑剂。

上述一元有机酸酯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通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三丙二醇等二醇与丁酸、异丁酸、己酸、2-乙基丁酸、庚酸、正辛酸、2-乙基己酸、壬酸(正壬酸)、癸酸等一元有机酸的反应而得到的二醇酯等。其中,适合为三乙二醇二己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三乙二醇二正辛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等。

上述多元有机酸酯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等多元有机酸与具有碳数4~8的直链或支链结构的醇形成的酯化合物。其中,适合为癸二酸二丁酯、壬二酸二辛酯、卡必醇己二酸二丁酯等。

上述有机酯增塑剂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三乙二醇二己酸酯、三乙二醇二正辛酸酯、三乙二醇二正庚酸酯、四乙二醇二正庚酸酯、四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癸二酸二丁酯、壬二酸二辛酯、卡必醇己二酸二丁酯、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1,3-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1,4-丁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二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二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二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戊酸酯、四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二乙二醇二己酸酯、己二酸二己酯、己二酸二辛酯、己二酸己基环己酯、己二酸二异壬酯、己二酸庚基壬酯、癸二酸二丁酯、油改性癸二酸醇酸、磷酸酯与己二酸酯的混合物、由己二酸酯、碳数4~9的烷醇和碳数4~9的环状醇制作的混合型己二酸酯、己二酸己酯等碳数6~8的己二酸酯等。

上述有机磷酸增塑剂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磷酸三丁氧基乙酯、磷酸异癸基苯酯、磷酸三异丙酯等。

进而,作为上述增塑剂,优选含有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3gh)、四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4go)、己二酸二己酯(dha),更优选含有四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4go)、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尤其是更优选含有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这是因为难以发生水解。

上述第一树脂层中的上述增塑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上述聚乙烯醇缩醛100重量份的优选下限为30重量份、优选上限为90重量份。如果上述增塑剂的含量为30重量份以上,则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熔融粘度变低,制造夹层玻璃时的脱气性变高。如果上述增塑剂的含量为90重量份以下,则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透明性变高。上述增塑剂的含量的更优选下限为35重量份、更优选上限为7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上限为63重量份。

上述第一树脂层优选含有粘接力调节剂。通过含有粘接力调节剂,能够调整对玻璃的粘接力,得到耐贯穿性优异的夹层玻璃。

作为上述粘接力调节剂,可适合地使用例如碱金属盐或碱土金属盐。作为上述粘接力调节剂,可列举出例如钾、钠、镁等盐。

作为构成上述盐的酸,可列举出例如辛酸、己酸、2-乙基丁酸、丁酸、乙酸、甲酸等羧酸的有机酸、或者盐酸、硝酸等无机酸。

对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要求隔热性时,上述第一树脂层也可以含有红外线吸收剂。

上述红外线吸收剂只要具有隔绝红外线的性能就没有特别限定,适合为选自锡掺杂氧化铟(ito)粒子、锑掺杂氧化锡(ato)粒子、铝掺杂氧化锌(azo)粒子、铟掺杂氧化锌(izo)粒子、锡掺杂氧化锌粒子、硅掺杂氧化锌粒子、六硼化镧粒子和六硼化铈粒子中的至少1种。

上述第一树脂层可根据需要而含有紫外线遮蔽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等现有公知的添加剂。

上述第一树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的下限为100μm、优选的上限为500μm。如果上述第一树脂层的厚度在该范围内,则能够得到充分的耐久性,此外,满足所得夹层玻璃的透明性、耐贯穿性等基本品质。上述第一树脂层的厚度的更优选下限为200μm、更优选上限为400μm。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优选还具有第二树脂层,所述第二树脂层层叠于上述发热层的第一表面相反侧的第二表面侧。通过设置这种第二树脂层,能够进一步提高中间膜与玻璃的粘接性。

上述第二树脂层可以使用与上述第一树脂层相同的树脂层,其与上述第一树脂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图1示出表示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厚度方向的截面的一例的示意图。图1中,夹层玻璃用中间膜1包括:在基材3上形成的发热层2、在上述发热层2的两面层叠的金属氧化物层4、在第一表面侧层叠的第一树脂层5、以及在上述发热层2的第二表面侧层叠的第二树脂层6。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适合为将依次层叠上述第一树脂层、上述发热层、根据需要的第二树脂层而得到的层叠体进行热压接的方法。其中,适合为下述所谓的辊对辊方式:将各层从卷绕的卷状体中展开并层叠,使所得层叠体通过已加热的加压辊之间,进行热压接而得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后,将所得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卷成卷状。

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层叠在一对玻璃板之间而成的夹层玻璃也是本发明之一。

上述玻璃板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透明平板玻璃。可列举出例如浮法平板玻璃、抛光平板玻璃、图案玻璃、嵌丝玻璃、夹丝平板玻璃、着色平板玻璃、红外线吸收玻璃、红外线反射玻璃、绿色玻璃等无机玻璃。此外,也可以使用在玻璃表面具有紫外线遮蔽涂层的紫外线遮蔽玻璃。进而,也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等有机塑料板。

作为上述玻璃板,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的玻璃板。可列举出例如在透明浮法平板玻璃与绿色玻璃之类的着色玻璃板之间层叠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而得到的夹层玻璃。此外,作为上述玻璃板,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的厚度不同的玻璃板。

作为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制造方法。

具备本发明的夹层玻璃和电压供给部的夹层玻璃体系也是本发明之一,所述电压供给部用于对该夹层玻璃中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发热层施加电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使用了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及该夹层玻璃体系,所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具有发热层和层叠于该发热层的树脂层,其通过施加电压而发热,能够加热已冻结的玻璃而融化霜、冰,且能够防止腐蚀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厚度方向的截面的一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出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仅仅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1)发热层的制备

作为基材,使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形成且厚度为50μm的膜。将靶设为氧化铌,溅射功率设为直流(dc)1000w、气氛气体设为氩气、气体流量设为50sccm、溅射时压力设为0.5pa,对上述基材实施溅射,从而形成厚度为50nm的氧化铌层。

接着,将靶设为银,在该氧化铌层上进行溅射。溅射功率设为直流(dc)1000w、气氛气体设为氩气、气体流量设为50sccm、溅射时压力设为0.5pa,形成由银形成且厚度为10nm的发热层。

进而,将靶设为氧化铌,溅射功率设为直流(dc)1000w、气氛气体设为氩气、气体流量设为50sccm、溅射时压力设为0.5pa,在该发热层上实施溅射,从而形成厚度为50nm的氧化铌层。

(2)树脂层的制备

相对于聚乙烯醇缩丁醛(羟基的含有率为30摩尔%、乙酰化度为1摩尔%、丁缩醛化度为69摩尔%、平均聚合度为1700)100重量份,添加作为增塑剂的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40重量份、作为紫外线遮蔽剂的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basf公司制造的“tinuvin326”)0.5重量份、以及作为抗氧化剂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0.5重量份,用混合辊充分混炼,从而得到组合物。将所得组合物用挤出机挤出,得到由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形成且厚度为380μm的单层树脂膜。

(3)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制造

准备2张上述树脂膜,向该2张树脂膜之间夹入形成有发热层和氧化铌层的基材,并进行热压接,从而制造第一树脂层/氧化铌层/发热层/氧化铌层/基材/第二树脂层的层叠结构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热压接使用热压接层压机(mck公司制造的“mrk-650y型”),在加热温度为75℃、压接时的压力为1.0kn、搬运时的张力为20n的条件下,利用辊对辊方式来进行。热压接使用了上下辊均由橡胶形成的层压辊。

(实施例2、3)

除了使用氧化钛或氧化硅来代替氧化铌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从而制造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实施例4~6)

将靶设为apc(银/钯/铜合金)代替ag来进行溅射,形成由apc形成且厚度为10nm的发热层,此外,变更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3同样操作,从而制造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比较例1、2)

除了未形成金属氧化物层之外,与实施例1、4同样操作,从而制造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实施例7)

作为基材,使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形成且厚度为50μm的膜。将靶设为二氧化钛(tio2),对上述基材进行溅射。溅射功率设为直流(dc)1000w、气氛气体设为氩气、气体流量设为50sccm、溅射时压力设为0.5pa,实施溅射,从而形成厚度为80nm的氧化钛层。

接着,将靶设为银,在该氧化钛层上进行溅射。溅射功率设为直流(dc)1000w、气氛气体设为氩气、气体流量设为50sccm、溅射时压力设为0.5pa,形成由银形成且厚度为25nm的发热层。

进而,将靶设为二氧化钛(tio2),在该发热层上进行溅射。溅射功率设为直流(dc)1000w、气氛气体设为氩气、气体流量设为50sccm、溅射时压力设为0.5pa,实施溅射,从而形成厚度为80nm的氧化钛层。

除了使用所得氧化钛层、形成有发热层和氧化钛层的基材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从而制造第一树脂层/氧化钛层/发热层/氧化钛层/基材/第二树脂层的层叠结构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评价)

针对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通过下述方法进行评价。

将结果示于表1。

(1)发热性能(发热到达温度、以及平面状发热性和高温发热性)的评价

在所得夹层玻璃的两端粘贴作为电极的单面铜箔胶带sts-cu42s(积水科技商事西日本株式会社制)。使用鳄口式电缆将dc12v/4.2a电源s8jx-n05012dc(omron公司制)与电极进行连接。

在25℃的条件下,对夹层玻璃输出7分钟的12v电压。使用接触温度计,测定7分钟后的夹层玻璃表面的中央部的发热到达温度(表面温度)。需要说明的是,发热到达温度为x℃是指以通电前的25℃作为基准而提高了x℃,例如,发热到达温度为20℃时,夹层玻璃的温度为45℃。进而,测定夹层玻璃的端部附近(距离端部1cm内侧的位置)与中心部的表面温度差。按照下述基准来判定平面状发热性和高温发热性。

[平面状发热性和高温发热性的判定基准]

○:从夹层玻璃的端部附近起至中心部为止,温度均匀地上升(温度上升后的端部附近与中心部的温度差为4℃以下),且发热到达温度为20℃以上

△:从夹层玻璃的端部附近起至中心部为止,温度均匀地上升(温度上升后的端部附近与中心部的温度差为4℃以下),且发热到达温度小于20℃

×:温度未上升;或者从夹层玻璃的端部起至中心部为止,温度未均匀上升(温度上升后的端部附近与中心部的温度差大于4℃)

(2)发生腐蚀的评价

将所得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切成纵30cm×横30cm的大小。此外,准备2张透明玻璃(纵30cm×横30cm×厚2.5mm)。向该2张透明玻璃之间夹入所得中间膜,利用真空层压机以90℃保持30分钟,进行真空加压而得到层叠体。对于层叠体,切掉从玻璃板突出的中间膜部分,得到夹层玻璃。使用恒温恒湿烘箱(espec公司制),在80℃/90%rh的条件下,对所得夹层玻璃实施腐蚀评价。

在烘箱中设置所制作的夹层玻璃,目视判定随时间经过的外观。本次观察了1天后、7天后、14天后的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没有外观不良(由聚集物等导致的斑点图案)

×:产生外观不良(由聚集物等导致的斑点图案)

[表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使用了该夹层玻璃用中间膜的夹层玻璃及该夹层玻璃体系,所述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具有发热层和层叠于该发热层的树脂层,其通过施加电压而发热,能够加热已冻结的玻璃而融化霜、冰,且能够防止腐蚀的发生。

附图标记说明

1夹层玻璃用中间膜

2发热层

3基材

4金属氧化物层

5第一树脂层

6第二树脂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