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石榴苗木生长的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03812发布日期:2018-06-15 23:01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肥料的制备领域,具体是一种促进石榴苗木生长的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腐酸(Fulvic Acids,代号 FA)主要是一类含活性官能团的大分子芳香 - 脂肪族 羟基羧酸的复杂混合物,煤炭(风化煤、褐煤)来源的 FA几乎都是有机羧酸(以芳香核为结构 单元),而土壤、泥炭、腐烂生物质等来源的 FA 除有机羧酸外,还含或多或少的蛋白质、碳水 化合物、类脂物质、氨基酸和核酸等,但所有 FA 都结合着一定量的无机物质(金属离子、盐 类、粘土矿物等),黄腐酸本身所含的氮、磷、钾很少,纯度可达到 95% 以上,主要作为植物生 长促进剂使用,可以通过加入大中微量元素等营养组分制成高效能的肥料。

复混肥料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一种常用肥料,其中含有氮肥、磷肥、钾肥中的至少 两种且有效含量不少于复混肥料总质量的 4%即认为复混肥料中含有该种肥料,随着农业 产量的提高,土壤缺素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复混肥料的使用量也在逐渐增大。

目前现有的复混肥料的增产效果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来源广,生产成本低廉的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复混肥吸收利用率高,能提高叶表面细胞中5–氨基酮戊酸脱水酶和尿卟啉原Ⅲ合酶的活性,提高叶绿素的合成速率,促进光合作用,加快石榴苗木生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方案为:一种促进石榴苗木生长的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如下配比备料:

尿素 20~30份

发酵液 20~30份

磷酸二氢钾 40~55份

表面活性剂 5~10份

螯合剂 8~15份

植物生长调节剂 0.02~0.05份

鲸蜡硬脂醇 0.4~1.0份

2)在发酵液中加入尿素、磷酸二氢钾、表面活性剂、螯合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鲸蜡硬脂醇,搅拌均匀后干燥得到复混肥。本发明复混肥中不仅含有氮、磷、钾三种大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重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各种氨基酸,可以满足石榴苗木生长需求,并且能提高叶表面细胞中5–氨基酮戊酸脱水酶和尿卟啉原Ⅲ合酶的活性,提高叶绿素的合成速率,促进光合作用,加快石榴苗木生长。促使石榴苗木株高、叶片数增加,叶片肥硕宽大,颜色鲜亮;提高石榴苗木的座果率,利于果实膨大,表光靓丽,增强石榴的口感,也可及时改善石榴苗木缺素症状。本发明复混肥成品呈固态,使用时,将其溶解于水中后以液态形态施用,可将其与农药混配,在为石榴苗木提供营养物质的同时防治害虫,对石榴苗木进行综合治理。

发酵液的制备方法为:将10~30份废弃动物骨头、50~70份畜禽粪便、30~40份秸秆和10~20份小麻籽粉碎混合,加入5~10份EM菌剂和40~60份水厌氧发酵5~10d后加入2~5份中性蛋白酶和0.01~0.05份天冬氨酸二甲酯盐酸盐,继续厌氧发酵10~20d,加入150~200份水,充分溶解后过滤,浓缩后的滤液即为发酵液。天冬氨酸二甲酯盐酸盐组成为40~60%L-天冬氨酸二甲酯盐酸盐和40~60%D-天冬氨酸二甲酯盐酸盐。在上述含量天冬氨酸二甲酯盐酸盐存在的条件下,EM菌剂中的微生物对上述原料进行厌氧发酵,后期菌酶结合酵解,得到的发酵液不仅富含锌、钙、镁等微量元素,天冬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等氨基酸,还含有各种活性物质。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是从L–谷氨酰–tRNA→谷氨酸→谷氨酸谷氨酸酯→5–氨基酮戊酸→胆色素原→羟甲基胆色素原→尿卟啉原Ⅲ→粪卟啉原Ⅲ→原卟啉原Ⅸ→原卟啉Ⅸ→镁原卟啉Ⅸ→镁原卟啉Ⅸ甲酯→联乙烯原叶绿素酸酯→原叶绿素酸酯→叶绿素酸酯→Chl.a→Chl.b,本发明发酵液可明显提高谷氨酰-tRNA 还原酶和Mg离子螯合酶活性,分别达到加快L-谷氨酰-tRNA 转化为σ-氨基酮戊酸(ALA)和Mg离子插入原卟啉Ⅸ形成叶绿素分支反应的反应速率,最终达到提高叶绿素合成速率的目的。

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由于叶表角质层的主要组成物质——脂肪酸化合物和果胶等多聚化合物可产生一定量的负电荷,使外表面到细胞壁形成由低到高的电荷梯度,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会对叶片造成伤害。

螯合剂为EDTA或DTPA。表面活性剂和螯合剂耦合作用,一方面可降低复混肥中非溶性物质的含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对灌溉设备的伤害,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复混肥的稳定性和缓释性。

植物生长调节剂为赤霉素或芸苔素或萘乙酸或亚硒酸钠或吲哚乙酸钾盐或盐酸硫胺素。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石榴苗木所需的生长调节剂不同,可根据具体施用的石榴苗木选用合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复混肥中不仅含有氮、磷、钾三种大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重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各种氨基酸,可以满足石榴苗木生长需求,并且能提高叶表面细胞中5–氨基酮戊酸脱水酶和尿卟啉原Ⅲ合酶的活性,提高叶绿素的合成速率,促进光合作用,加快石榴苗木生长。促使石榴苗木株高、叶片数增加,叶片肥硕宽大,颜色鲜亮;提高石榴苗木的座果率,利于果实膨大,表光靓丽,增强石榴的口感,也可及时改善石榴苗木缺素症状。本发明复混肥成品呈固态,使用时,将其溶解于水中后以液态形态施用,可将其与农药混配,在为石榴苗木提供营养物质的同时防治害虫,对石榴苗木进行综合治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促进石榴苗木生长的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如下配比备料:

尿素 20~30份

发酵液 20~30份

磷酸二氢钾 40~55份

表面活性剂 5~10份

螯合剂 8~15份

植物生长调节剂 0.02~0.05份

鲸蜡硬脂醇 0.4~1.0份

2)在发酵液中加入尿素、磷酸二氢钾、表面活性剂、螯合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鲸蜡硬脂醇,搅拌均匀后干燥得到复混肥。本发明复混肥中不仅含有氮、磷、钾三种大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重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各种氨基酸,可以满足石榴苗木生长需求,并且能提高叶表面细胞中5–氨基酮戊酸脱水酶和尿卟啉原Ⅲ合酶的活性,提高叶绿素的合成速率,促进光合作用,加快石榴苗木生长。促使石榴苗木株高、叶片数增加,叶片肥硕宽大,颜色鲜亮;提高石榴苗木的座果率,利于果实膨大,表光靓丽,增强石榴的口感,也可及时改善石榴苗木缺素症状。本发明复混肥成品呈固态,使用时,将其溶解于水中后以液态形态施用,可将其与农药混配,在为石榴苗木提供营养物质的同时防治害虫,对石榴苗木进行综合治理。

发酵液的制备方法为:将10~30份废弃动物骨头、50~70份畜禽粪便、30~40份秸秆和10~20份小麻籽粉碎混合,加入5~10份EM菌剂和40~60份水厌氧发酵5~10d后加入2~5份中性蛋白酶和0.01~0.05份天冬氨酸二甲酯盐酸盐,继续厌氧发酵10~20d,加入150~200份水,充分溶解后过滤,浓缩后的滤液即为发酵液。天冬氨酸二甲酯盐酸盐组成为40~60%L-天冬氨酸二甲酯盐酸盐和40~60%D-天冬氨酸二甲酯盐酸盐。在上述含量天冬氨酸二甲酯盐酸盐存在的条件下,EM菌剂中的微生物对上述原料进行厌氧发酵,后期菌酶结合酵解,得到的发酵液不仅富含锌、钙、镁等微量元素,天冬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等氨基酸,还含有各种活性物质。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是从L–谷氨酰–tRNA→谷氨酸→谷氨酸谷氨酸酯→5–氨基酮戊酸→胆色素原→羟甲基胆色素原→尿卟啉原Ⅲ→粪卟啉原Ⅲ→原卟啉原Ⅸ→原卟啉Ⅸ→镁原卟啉Ⅸ→镁原卟啉Ⅸ甲酯→联乙烯原叶绿素酸酯→原叶绿素酸酯→叶绿素酸酯→Chl.a→Chl.b,本发明发酵液可明显提高谷氨酰-tRNA 还原酶和Mg离子螯合酶活性,分别达到加快L-谷氨酰-tRNA 转化为σ-氨基酮戊酸(ALA)和Mg离子插入原卟啉Ⅸ形成叶绿素分支反应的反应速率,最终达到提高叶绿素合成速率的目的。

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由于叶表角质层的主要组成物质——脂肪酸化合物和果胶等多聚化合物可产生一定量的负电荷,使外表面到细胞壁形成由低到高的电荷梯度,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会对叶片造成伤害。

螯合剂为EDTA或DTPA。表面活性剂和螯合剂耦合作用,一方面可降低复混肥中非溶性物质的含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对灌溉设备的伤害,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复混肥的稳定性和缓释性。

植物生长调节剂为赤霉素或芸苔素或萘乙酸或亚硒酸钠或吲哚乙酸钾盐或盐酸硫胺素。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石榴苗木所需的生长调节剂不同,可根据具体施用的石榴苗木选用合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实施例2:

一种复混肥的最优选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如下配比备料:

尿素 28份

发酵液 25份

磷酸二氢钾 50份

表面活性剂 8份

螯合剂 12份

植物生长调节剂 0.04份

鲸蜡硬脂醇 0.7份

2)在发酵液中加入尿素、磷酸二氢钾、表面活性剂、螯合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鲸蜡硬脂醇,搅拌均匀后干燥得到复混肥。本发明复混肥中不仅含有氮、磷、钾三种大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重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各种氨基酸,可以满足石榴苗木生长需求,并且能提高叶表面细胞中5–氨基酮戊酸脱水酶和尿卟啉原Ⅲ合酶的活性,提高叶绿素的合成速率,促进光合作用,加快石榴苗木生长。促使石榴苗木株高、叶片数增加,叶片肥硕宽大,颜色鲜亮;提高石榴苗木的座果率,利于果实膨大,表光靓丽,增强石榴的口感,也可及时改善石榴苗木缺素症状。本发明复混肥成品呈固态,使用时,将其溶解于水中后以液态形态施用,可将其与农药混配,在为石榴苗木提供营养物质的同时防治害虫,对石榴苗木进行综合治理。

发酵液的制备方法为:将20份废弃动物骨头、58份畜禽粪便、36份秸秆和12份小麻籽粉碎混合,加入8份EM菌剂和50份水厌氧发酵8d后加入4份中性蛋白酶和0.05份天冬氨酸二甲酯盐酸盐,继续厌氧发酵16d,加入200份水,充分溶解后过滤,浓缩后的滤液即为发酵液。天冬氨酸二甲酯盐酸盐组成为60%L-天冬氨酸二甲酯盐酸盐和40%D-天冬氨酸二甲酯盐酸盐。在上述含量天冬氨酸二甲酯盐酸盐存在的条件下,EM菌剂中的微生物对上述原料进行厌氧发酵,后期菌酶结合酵解,得到的发酵液不仅富含锌、钙、镁等微量元素,天冬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等氨基酸,还含有各种活性物质。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是从L–谷氨酰–tRNA→谷氨酸→谷氨酸谷氨酸酯→5–氨基酮戊酸→胆色素原→羟甲基胆色素原→尿卟啉原Ⅲ→粪卟啉原Ⅲ→原卟啉原Ⅸ→原卟啉Ⅸ→镁原卟啉Ⅸ→镁原卟啉Ⅸ甲酯→联乙烯原叶绿素酸酯→原叶绿素酸酯→叶绿素酸酯→Chl.a→Chl.b,本发明发酵液可明显提高谷氨酰-tRNA 还原酶和Mg离子螯合酶活性,分别达到加快L-谷氨酰-tRNA 转化为σ-氨基酮戊酸(ALA)和Mg离子插入原卟啉Ⅸ形成叶绿素分支反应的反应速率,最终达到提高叶绿素合成速率的目的。

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由于叶表角质层的主要组成物质——脂肪酸化合物和果胶等多聚化合物可产生一定量的负电荷,使外表面到细胞壁形成由低到高的电荷梯度,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会对叶片造成伤害。

螯合剂为EDTA。表面活性剂和螯合剂耦合作用,一方面可降低复混肥中非溶性物质的含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对灌溉设备的伤害,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复混肥的稳定性和缓释性。

植物生长调节剂为赤霉素或芸苔素或萘乙酸或亚硒酸钠或吲哚乙酸钾盐或盐酸硫胺素。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石榴苗木所需的生长调节剂不同,可根据具体施用的石榴苗木选用合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实施例3:

一种促进石榴苗木生长的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如下配比备料:

尿素 20份

发酵液 20份

磷酸二氢钾 55份

表面活性剂 7份

螯合剂 10份

植物生长调节剂 0.02份

鲸蜡硬脂醇 0.8份

2)在发酵液中加入尿素、磷酸二氢钾、表面活性剂、螯合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鲸蜡硬脂醇,搅拌均匀后干燥得到复混肥。本发明复混肥中不仅含有氮、磷、钾三种大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重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各种氨基酸,可以满足石榴苗木生长需求,并且能提高叶表面细胞中5–氨基酮戊酸脱水酶和尿卟啉原Ⅲ合酶的活性,提高叶绿素的合成速率,促进光合作用,加快石榴苗木生长。促使石榴苗木株高、叶片数增加,叶片肥硕宽大,颜色鲜亮;提高石榴苗木的座果率,利于果实膨大,表光靓丽,增强石榴的口感,也可及时改善石榴苗木缺素症状。本发明复混肥成品呈固态,使用时,将其溶解于水中后以液态形态施用,可将其与农药混配,在为石榴苗木提供营养物质的同时防治害虫,对石榴苗木进行综合治理。

发酵液的制备方法为:将25份废弃动物骨头、60份畜禽粪便、35份秸秆和15份小麻籽粉碎混合,加入6份EM菌剂和50份水厌氧发酵10d后加入5份中性蛋白酶和0.04份天冬氨酸二甲酯盐酸盐,继续厌氧发酵15d,加入200份水,充分溶解后过滤,浓缩后的滤液即为发酵液。天冬氨酸二甲酯盐酸盐组成为50%L-天冬氨酸二甲酯盐酸盐和50%D-天冬氨酸二甲酯盐酸盐。在上述含量天冬氨酸二甲酯盐酸盐存在的条件下,EM菌剂中的微生物对上述原料进行厌氧发酵,后期菌酶结合酵解,得到的发酵液不仅富含锌、钙、镁等微量元素,天冬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等氨基酸,还含有各种活性物质。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是从L–谷氨酰–tRNA→谷氨酸→谷氨酸谷氨酸酯→5–氨基酮戊酸→胆色素原→羟甲基胆色素原→尿卟啉原Ⅲ→粪卟啉原Ⅲ→原卟啉原Ⅸ→原卟啉Ⅸ→镁原卟啉Ⅸ→镁原卟啉Ⅸ甲酯→联乙烯原叶绿素酸酯→原叶绿素酸酯→叶绿素酸酯→Chl.a→Chl.b,本发明发酵液可明显提高谷氨酰-tRNA 还原酶和Mg离子螯合酶活性,分别达到加快L-谷氨酰-tRNA 转化为σ-氨基酮戊酸(ALA)和Mg离子插入原卟啉Ⅸ形成叶绿素分支反应的反应速率,最终达到提高叶绿素合成速率的目的。

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由于叶表角质层的主要组成物质——脂肪酸化合物和果胶等多聚化合物可产生一定量的负电荷,使外表面到细胞壁形成由低到高的电荷梯度,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会对叶片造成伤害。

螯合剂为EDTA或DTPA。表面活性剂和螯合剂耦合作用,一方面可降低复混肥中非溶性物质的含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对灌溉设备的伤害,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复混肥的稳定性和缓释性。

植物生长调节剂为赤霉素或芸苔素或萘乙酸或亚硒酸钠或吲哚乙酸钾盐或盐酸硫胺素。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石榴苗木所需的生长调节剂不同,可根据具体施用的石榴苗木选用合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本发明的操作步骤中的常规操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或类似方式替代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