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超低碳镁碳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70610发布日期:2018-09-29 04:22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用耐火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性能超低碳镁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是指一种添加纳米碳源和碳化硅-氧化物复合微粉改善超低碳镁碳材料抗渣性和抗热震性。



背景技术:

在钢铁冶金领域,镁碳材料因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被广泛应用在钢包、转炉和电炉等冶金内衬。然而传统镁碳材料在冶炼高质量洁净钢时,引起严重的钢水增碳问题,因此,开发超低碳镁碳材料已成为钢铁冶金的研究重点。

然而,碳含量降低以后,镁碳材料的热导率下降,弹性模量增大,使得钢水及钢渣与材料的湿润性增强,从而降低了镁碳材料的抗渣侵蚀性和抗热震性。

纳米碳源具有超细的粒度,良好的高分散性,以纳米碳源代替传统的天然石墨,可有效提高超低碳镁碳材料的抗热震性。

sic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由sio2基天然矿物或废渣制备的碳化硅-氧化物复合微粉,添加到超低碳镁碳材料中,可大幅度改善超低碳镁碳材料的抗热震和抗渣侵蚀性。



技术实现要素:

在降低mgo-c耐火材料含碳量的前提下,增强耐火材料的抗热震性和抗渣侵蚀性,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性能超低碳镁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先将sio2基天然矿物或废渣、纳米碳源充分混匀后,在保护气氛下合成碳化硅-氧化物复合微粉;然后按照一定的配比,将碳化硅-氧化物复合微粉与电熔镁砂细粉充分混匀,按照镁碳耐火制品的生产方法,经成型、干燥、高温热处理后,得到高性能超低碳镁碳材料。

一种高性能超低碳镁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碳化硅-氧化物复合微粉的合成

(1)将sio2基天然矿物或废渣与纳米碳源充分球磨混匀;sio2基天然矿物或废渣与碳源的质量配比,应根据原料的纯度和碳热还原反应需要的碳量计算,为促进碳热还原反应充分进行,通常加入过量的碳源。

(2)将混匀后的原料放入高温炉内于充分进行碳热还原反应,在惰性气氛下合成碳化硅-氧化物复合微粉。

(3)碳化硅-氧化物复合微粉随炉冷却后,于700℃空气条件下保温2h,以去除多余的碳;

步骤2:纳米碳源和碳化硅-氧化物复合微粉改善的超低碳镁碳材料的制备

(1)将电熔镁砂、纳米碳源、碳化硅-氧化物复合微粉、酚醛树脂按照(92%~95%):(1%~2%):(3%~7%):1%的配比混合均匀;

(2)将混匀后的原料压制成坩埚和砖型素坯;

(3)将坩埚于120℃下充分干燥后,于1200~1600℃惰性或还原气氛下热处理2~8h。

步骤3:热处理后的纳米碳源和碳化硅-氧化物复合微粉改善的超低碳镁碳材料抗渣性的测试

(1)将1kg炉渣置于纳米碳源和碳化硅-氧化物复合微粉改善的超低碳镁碳坩埚中;

(2)将坩埚置于1500~1600℃、惰性气氛下的高温炉中保温2~8h,进行侵蚀实验;

(3)坩埚随炉自然冷却置室温,将坩埚沿直径方向纵向切开,观察炉渣与坩埚内壁反应情况。

步骤4:热处理后的纳米碳源和碳化硅-氧化物复合微粉改善的超低碳镁碳材料抗热震性的测试

将砖型超低碳镁碳材料置于1200℃的高温炉中加热30min,取出后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30min,然后,再置于炉中,循环直至其破裂,记录热震循环次数;次数越多,表明抗热震性越好。

所述的步骤1(1)中,所述的sio2基天然矿物或废渣为叶蜡石、粘土、红柱石、硅线石、蓝晶石、锆英石、镁橄榄石和粉煤灰中的一种;

所述的步骤1(1)中,所述的纳米碳源为碳纤维、碳纳米管、超细石墨和纳米炭黑中的一种;

所述的高温炉为可通保护气体的箱式电阻炉、管式电阻炉和隧道窑中的一种;

所述的步骤1(2)中,所述的碳热还原反应过程,需要通入ar、n2保护气,其流量为1.0~3.0l·min-1

所述的步骤1(2)中,所述的高温炉中碳热还原反应合成温度为1500~1700℃,保温时间为4~10h;

所述的步骤1(3)中,所述的高温炉为箱式电阻炉、管式电阻炉或隧道窑中的一种;

所述的步骤2(1)中,添加剂碳化硅-氧化物复合微粉为sic-al2o3、sic-zro2和sic-mgo中的一种,其添加的质量分数为3%~7%;

所述的步骤2(1)中,所述的纳米碳源的质量分数为1%~2%,电熔镁砂的质量分数为92%~95%,酚醛树脂的质量分数(外加)为1%。

所述的步骤2(2)中,所述压制坩埚和砖型素坯的压力为150~250mpa;

所述的步骤3(1)中,所述的炉渣成分(质量分数):40%cao,40%sio2,10%na2o,4%mgo,2%fe2o3和4%al2o3;

所述的步骤4中,所述的抗热震性以热震循环次数来表示。

本发明的一种高性能超低碳镁碳材料的制备方法,以纳米碳源代替传统的天然石墨,通过添加碳化硅-氧化物复合微粉,有效改善超低碳镁碳材料抗渣性和抗热震性。达到了炼钢和连铸工艺对相关耐火材料部件的质量要求。以sio2基天然矿物或废渣(叶蜡石、粘土、红柱石、硅线石、蓝晶石、锆英石、镁橄榄石和粉煤灰)和纳米碳源(碳纤维、碳纳米管、超细石墨和纳米炭黑)为主要原料,利用碳热还原法制备碳化硅-氧化物复合微粉,进而生产高性能超低碳镁碳材料,工艺简便易行,利于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下实施例中,一种高性能超低碳镁碳材料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

实施例1

一种高性能超低碳镁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sic-al2o3复合微粉的合成

(1)将粘土、纳米炭黑按照1000:250的质量比称量,并充分混匀;

(2)将混匀后的原料放入高温炉中,于1550℃充分进行碳热还原反应,合成sic-al2o3复合微粉。

(3)将sic-al2o3合成料于700℃空气条件下保温2h,以去除多余的碳;

步骤2:碳纤维和sic-al2o3改善的超低碳镁碳材料的制备

(1)将电熔镁砂、碳纤维、sic-al2o3复合微粉按照930:20:50的质量比称料,并充分混合;

(2)将混匀后的原料压制成坩埚和砖型素坯;

(3)将坩埚和砖型素坯于120℃下充分干燥后,于1400℃氩气气氛下热处理2h。

步骤3:热处理后的碳纤维和sic-al2o3复合微粉改善的超低碳镁碳材料抗渣性的测试

(1)将1kg炉渣置于热处理后的碳纤维和sic-al2o3复合微粉改善的超低碳镁碳坩埚中;

(2)将坩埚置于1500℃氩气气氛下保温3h,进行侵蚀实验;

(3)坩埚随炉自然冷却置室温,将坩埚沿直径方向纵向切开,观察炉渣与坩埚内壁反应情况。

步骤4:热处理后的碳纤维和sic-al2o3复合微粉改善的超低碳镁碳材料抗热震性的测试

将砖型超低碳镁碳材料置于1200℃的高温炉中加热30min后空冷30min,来回反复直至其破裂,记录热震循环次数;

经检测,所得复合微粉的主要晶相为β-sic、α-al2o3,还含有少量的方石英(sio2),将其添加到超低碳镁碳材料中,发现所制耐火制品的抗渣性显著提高,炉渣与坩埚内壁表面光滑,仅覆有一层很薄的渣层;抗热震性有所提高,热震循环次数为10次。

实施例2

一种高性能超低碳镁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合成sic-al2o3复合微粉的温度为1650℃。

经检测,所得的sic-al2o3复合微粉的主要晶相是β-sic、α-al2o3,微粉颗粒尺寸为1μm;炉渣与坩埚内壁表面比较光滑;抗热震性显著提高,热震循环次数为13次。

实施例3

一种高性能超低碳镁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合成sic-al2o3复合微粉的原料是粉煤灰和纳米炭黑,其质量配比为1000:450。

经检测,所得的sic-al2o3复合微粉的主要晶相是β-sic、α-al2o3,还含有少量的fesi;微粉颗粒尺度为1~2μm;炉渣与坩埚内壁表面较为光滑;抗热震性显著提高,热震循环次数为15次。

实施例4

一种高性能超低碳镁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1)碳化硅-氧化物复合微粉为sic-zro2;

(2)合成复合微粉的原料是锆英石和纳米炭黑,其质量配比为1000:200。

经检测,所得的sic-zro2复合微粉的主要晶相是β-sic、m-zro2,晶粒多以类球状存在,平均粒径约为1μm;抗热震性明显提高,炉渣与坩埚内壁表面比较光滑;抗热震性显著提高,抗热震循环次数为17次。

实施例5

一种高性能超低碳镁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1)合成sic-al2o3复合微粉的原料为叶蜡石和碳纳米管;

(2)碳热还原合成温度为1600℃;

(3)制备超低碳镁碳材料的碳源是超细石墨。

经检测,所得的sic-al2o3复合微粉的主要晶相是β-sic、α-al2o3;微粉颗粒尺度为1μm;炉渣与坩埚内壁表面较为光滑;抗热震性显著提高,热震循环次数为15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