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防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70824发布日期:2018-07-31 23:3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防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胶凝材料通常为水泥,骨料为砂、石,再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获得。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它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现有技术在东北冬季极寒的环境中,易导致混凝土出现严重收缩而造成裂缝现象,导致稳定性和耐久性均较差。因此,一种具有较好的抗寒性、稳定性和耐久性,以及不易出现裂缝的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

为此,申请号为cn201710098518.7的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一种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水泥103-133份;河砂20-36份;碎石21-31份;水45-60份;纤维混合物12-23份;木质素21-33份;粘合剂20-36份;混凝土膨胀剂12-18份;填料35-51份;纤维混合物包括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钢纤维中的两种或多种;粘合剂包括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sbs改性沥青中的至少两种;填料包括硅粉、石英砂、石灰石。本发明具有较好的抗寒性、稳定性和耐久性,且不易出现裂缝的优点。

但是,上述方案在使用中存在如下缺陷:混凝土内部采用纤维混合物,内部疏松多孔,容易渗水,不利于在防水性要求较高的场所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防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防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1:制备防水强化料,依次称取微硅粉、合成树脂、木质素置于容器中,注入清水后搅拌均匀,之后使用超声波混合器中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取出并将混合体系置于140-160℃、相对湿度70-80%的搅拌罐中并以80-100r/min持续搅拌4-6小时,之后自然冷却,备用;

s2:制备基础料a,依次称取硅酸盐水泥、河沙、碎石和粉煤灰置于搅拌缸中,注入清水后进行搅拌,制得基础料a;

s3:制备基础料b,依次称取石灰粉、疏水剂搅拌均匀后,制得基础料b,备用;

s4:混合,称取防水强化料、基础料a、基础料b、固化剂置于搅拌釜中混合进行搅拌,加水直至体系含水率为6-8%,搅拌均匀后制得防水混凝土。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各组分按重量组分计为微硅粉4-6份、合成树脂15-18份、木质素20-26份,水的添加量以棍棒沾取混合组分后形成0.5-1mm厚的附着物为基准。

优选的,所述步骤s1超声波混合器的频率为40-50khz。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合成树脂为聚酯树脂、环氧树脂、呋喃树脂、酚醛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优选的,所述步骤s2搅拌速度150-180r/min,持续15-20分钟。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各组分按重量组分计为硅酸盐水泥6-8份、河沙10-12份、碎石15-18份和粉煤灰4-6份,其中碎石的粒径为0.4-0.8cm。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各组分按重量组分计为石灰粉1-3份、疏水剂2-5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各组分按重量组分计为防水强化料4-6份、基础料a10-20份、基础料b5-8份、固化剂3-5份。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发明制得的防水混凝土采用防水强化料与基础料a进行混合,利用微硅粉,可以提高混凝土内部的紧密度,合成树脂与木质素之间相互作用,对合成树脂进行改性,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内部的凝聚力,降低混凝土内部的微孔孔径,防止雨水渗入混凝土内的微孔中,在基础料b的混合作用下,利用石灰粉改善混凝土内的抗水性能,通过疏水剂,可以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建筑用防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1:制备防水强化料,依次称取微硅粉、合成树脂、木质素置于容器中,注入清水,各组分按重量组分计为微硅粉4份、合成树脂15份、木质素20份,水的添加量以棍棒沾取混合组分后形成0.5mm厚的附着物为基准,之后使用超声波混合器中进行混合,合成树脂为聚酯树脂,超声波混合器的频率为40khz,混合均匀后取出并将混合体系置于140℃、相对湿度70%的搅拌罐中并以80r/min持续搅拌4小时,之后自然冷却,备用;

s2:制备基础料a,依次称取硅酸盐水泥、河沙、碎石和粉煤灰置于搅拌缸中,注入清水后进行搅拌,各组分按重量组分计为硅酸盐水泥6份、河沙10份、碎石15份和粉煤灰4份,其中碎石的粒径为0.4cm,搅拌速度150r/min,持续15分钟,制得基础料a;

s3:制备基础料b,依次称取石灰粉、疏水剂搅拌均匀后,按重量组分计为石灰粉1份、疏水剂2份,疏水剂为hy-4100氟硅疏水剂,制得基础料b,备用;

s4:混合,称取防水强化料、基础料a、基础料b、固化剂置于搅拌釜中混合进行搅拌,各组分按重量组分计为防水强化料4份、基础料a10份、基础料b5份、固化剂3份,固化剂为苯酚磺酸,加水直至体系含水率为6%,搅拌均匀后制得防水混凝土。

实施例2

一种建筑用防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1:制备防水强化料,依次称取微硅粉、合成树脂、木质素置于容器中,注入清水,各组分按重量组分计为微硅粉5份、合成树脂17份、木质素23份,水的添加量以棍棒沾取混合组分后形成0.7mm厚的附着物为基准,之后使用超声波混合器中进行混合,合成树脂为甲基丙烯酸甲酯,超声波混合器的频率为45khz,混合均匀后取出并将混合体系置于150℃、相对湿度75%的搅拌罐中并以90r/min持续搅拌5小时,之后自然冷却,备用;

s2:制备基础料a,依次称取硅酸盐水泥、河沙、碎石和粉煤灰置于搅拌缸中,注入清水后进行搅拌,各组分按重量组分计为硅酸盐水泥7份、河沙11份、碎石16份和粉煤灰5份,其中碎石的粒径为0.6cm,搅拌速度165r/min,持续18分钟,制得基础料a;

s3:制备基础料b,依次称取石灰粉、疏水剂搅拌均匀后,按重量组分计为石灰粉2份、疏水剂3.5份,疏水剂为hy-4100氟硅疏水剂,制得基础料b,备用;

s4:混合,称取防水强化料、基础料a、基础料b、固化剂置于搅拌釜中混合进行搅拌,各组分按重量组分计为防水强化料5份、基础料a15份、基础料b7份、固化剂4份,固化剂为苯酚磺酸,加水直至体系含水率为7%,搅拌均匀后制得防水混凝土。

实施例3

一种建筑用防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s1:制备防水强化料,依次称取微硅粉、合成树脂、木质素置于容器中,注入清水,各组分按重量组分计为微硅粉6份、合成树脂18份、木质素26份,水的添加量以棍棒沾取混合组分后形成1mm厚的附着物为基准,之后使用超声波混合器中进行混合,合成树脂为环氧树脂与呋喃树脂等比组合而成,超声波混合器的频率为50khz,混合均匀后取出并将混合体系置于160℃、相对湿度80%的搅拌罐中并以100r/min持续搅拌6小时,之后自然冷却,备用;

s2:制备基础料a,依次称取硅酸盐水泥、河沙、碎石和粉煤灰置于搅拌缸中,注入清水后进行搅拌,各组分按重量组分计为硅酸盐水泥8份、河沙12份、碎石18份和粉煤灰6份,其中碎石的粒径为0.8cm,搅拌速度180r/min,持续20分钟,制得基础料a;

s3:制备基础料b,依次称取石灰粉、疏水剂搅拌均匀后,按重量组分计为石灰粉3份、疏水剂5份,疏水剂为hy-4100氟硅疏水剂,制得基础料b,备用;

s4:混合,称取防水强化料、基础料a、基础料b、固化剂置于搅拌釜中混合进行搅拌,各组分按重量组分计为防水强化料6份、基础料a20份、基础料b8份、固化剂5份,固化剂为苯酚磺酸,加水直至体系含水率为8%,搅拌均匀后制得防水混凝土。

本发明实施例一、二、三中混凝土的物理参数表:

本发明制得的防水混凝土采用防水强化料与基础料a进行混合,利用微硅粉,可以提高混凝土内部的紧密度,合成树脂与木质素之间相互作用,对合成树脂进行改性,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内部的凝聚力,降低混凝土内部的微孔孔径,防止雨水渗入混凝土内的微孔中,在基础料b的混合作用下,利用石灰粉改善混凝土内的抗水性能,通过疏水剂,可以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