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型防火玻璃的制备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4978发布日期:2019-12-04 00:59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灌注型防火玻璃的制备加工工艺,属于玻璃制备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建筑物对于玻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玻璃的功能也不仅仅只是采光装饰,更多的承担着隔热、防火、抗冲击等防范和保护作用。防火玻璃作为安全玻璃的一种,起着控制火势的蔓延或隔烟的作用,相对于单层防火玻璃,灌注型防火玻璃不仅具有良好的耐火性、隔断火势及有害气体,还具有良好的防火隔热及隔声效果,发生火灾时,大多装饰材料接触防火玻璃背面也不会发生燃烧,故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大空间建筑的幕墙、防火隔墙、防火隔断、防火窗、防火门等方面。

灌注型防火玻璃,是将两层或三层玻璃原片在周边的支架作用下做成中空玻璃,四周加以阻燃胶条密封,再将防火液灌注到中空的两片玻璃原片形成的空腔中。防火液在引发剂的作用下,防火液中的高分子单体发生聚合,形成果冻状的防火夹层,从而阻止玻璃迎火面火焰的热辐射向背火面传递。并在一定程度下降低迎火面向背火面传递热量。现有灌注型防火玻璃的制作,一般是以普通平板玻璃或钢化玻璃为原料,在这些半成品的基础上,进行热处理、风冷成型、制作中空玻璃盒、灌注防火液、封灌注口等工艺流程和方法,其生产的成品的主要问题是玻璃尺寸偏差过大,外观质量较差、耐火性能不好。制作方法的弊端主要是清洁不彻底,加热不均匀、冷却不均匀、中空玻璃盒制作不规整、手动灌浆效率过低等问题。

目前国内国外在对于灌注型防火玻璃的工艺研究方面也有许多成果,它们的方法各有其优点,例如专利ep590978涉及将丙烯酰胺凝胶用灌浆法制备防火玻璃,先将丙烯酰胺单体、金属氧化物光引发剂引人玻璃,后进行辐照引发单体聚合;专利ep620781涉及用灌注法制造硅酸盐夹层防火玻璃,首先将硅酸盐溶液灌入密封条和玻璃组成的空腔中,之后通过升高温度加速固化;专利cn207241744u公开了一种防火玻璃的多层聚合车,用于灌浆完成之后送入聚合炉,抽出玻璃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专利cn207241744u公开了一种复合防火玻璃制备方法,采用改良过的防火液配方,使得防火液在固化的时候能够减少气泡的出现。

本发明公布基于现有生产方法和研究专利,公开一种灌注型防火玻璃的生产工艺,既保留了现有方法的核心步骤,又对其工艺流程进行了完善,使得整个生产流程工序简单可行、生产调度方便、工艺规程合理、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对于灌注型防火玻璃的大规模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的灌注型防火玻璃的工艺规程,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完整的灌注型防火玻璃的制备加工工艺规程,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的目的。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灌注型防火玻璃的制备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根据订单所需尺寸,对玻璃原片毛坯进行切割、磨边、打孔后清洗备用;

(2)热处理:对清洗完毕后的玻璃通过辊道送入钢化炉中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695~735℃,加热时间为每毫米厚度40~45s;

(3)风冷成型:将热处理后的玻璃通过辊道以400~500mm/s的速度送入风栅进行风冷成型,最后冷却得到单片玻璃;

(4)制作压边条:将玻璃原片切割成压边条;

(5)制作玻璃盒:将平板玻璃盒和压边条制作成玻璃盒;

(6)灌注防火液:将防火液灌注于玻璃盒内直至防火液离灌注口50~80mm时停止,观察并清除玻璃盒内气泡,然后再将玻璃盒灌注完毕并封灌注口。

(7)玻璃盒静置凝固:待玻璃盒灌注完毕后静置4~5小时,然后将玻璃盒搬运至存放车库,静置2~3天。

(8)终检:检验玻璃的防火性、抗冲击性、尺寸、硬度、裂纹、爆边等参数。

所述预处理步骤中玻璃的厚度为5-10mm,对玻璃进行切割时需要留边,留边量为2-4mm。

所述热处理步骤中玻璃的下部加热温度为705~735℃,玻璃的上部加热温度为695~725℃,且下部加热温度高于上部加热温度10~20℃。

所述风冷成型步骤中急冷段风压为3~7kpa,钢化时间为40~120s,冷却段风压为2~5kpa,冷却时间为80~150s。

所述风冷成型步骤中风栅与玻璃表面的距离为20~40mm。

所述压边条厚度为5mm,宽度为10mm,长度与单片玻璃的长或宽相等。

所述玻璃盒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下单片玻璃四边贴上2~4层压边条,压边条的外边与单片玻璃外边重合,并使得最后一层的某一边压边条长度小于与其配合单片玻璃长度20~30mm;

(2)清理溢胶,清洁下单片玻璃,然后等待压边条和平板玻璃贴合牢固;

(3)在压边条上层粘贴上单片玻璃,上单片玻璃外边与压边条外边重合;

(4)清理溢胶和下单片玻璃,然后等待压边条和单片玻璃贴合牢固。

所述灌注防火液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凝固剂加入防火液中,并在40~60℃搅拌均匀,然后降温至室温;

(2)将防火液灌注于玻璃盒内,待灌注液面距离灌注口还有50~80mm时,停止灌注;

(3)观察玻璃盒内是否有气泡,如有,向玻璃盒内灌入不加凝固剂的防火液,用手堵住灌注口,让防火液顺着粘好的压边条流动,让防火液渗入因粘合不实的空间,并用手轻轻拍打玻璃,让气泡溢出;

(4)手动灌入加引发剂的防火液少许,直至灌满整个玻璃板;

(5)用胶带将灌注口封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灌注型防火玻璃制备加工工艺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资料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制造成本。

与现有技术采用干法制备的夹层防火玻璃相比,通过本工艺制备的玻璃耐紫外线性、隔热性和透光性较好。

与现有技术制备单片防火玻璃相比,本工艺生产设备成本较低,通过本工艺制备的玻璃隔热性较好、抗压性较强、隔噪性较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灌注型防火玻璃的制备加工工艺,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根据订单玻璃尺寸1.8m×1.2m,对玻璃原片毛坯进行切割、磨边、打孔后清洗备用;

(2)热处理:对清洗完毕后的玻璃通过辊道送入钢化炉中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715~735℃,加热时间为每毫米厚度40s;

(3)风冷成型:将热处理后的玻璃通过辊道以500mm/s的速度送入风栅进行风冷成型,最后冷却得到单片玻璃;

(4)制作压边条:将玻璃原片切割成压边条;

(5)制作玻璃盒:将平板玻璃盒和压边条制作成玻璃盒;

(6)灌注防火液:将防火液灌注于玻璃盒内直至防火液离灌注口50~80mm时停止,观察并清除玻璃盒内气泡,然后再将玻璃盒灌注完毕并封灌注口。

(7)玻璃盒静置凝固:待玻璃盒灌注完毕后静置4~5小时,然后将玻璃盒搬运至存放车库,静置2~3天。

(8)终检:检验玻璃的防火性、抗冲击性、尺寸、硬度、裂纹、爆边等参数。

所述预处理步骤中玻璃的厚度为5mm,对玻璃进行切割时需要留边,留边量为2-4mm。

所述热处理步骤中玻璃的下部加热温度为725~735℃,玻璃的上部加热温度为7155~725℃,且下部加热温度高于上部加热温度10~20℃。

所述风冷成型步骤中急冷段风压为6~7kpa,钢化时间为40~60s,冷却段风压为4~5kpa,冷却时间为80~100s。

所述风冷成型步骤中风栅与玻璃表面的距离为20~40mm。

所述压边条厚度为5mm,宽度为10mm,长度为1.8m或者1.2m。

所述玻璃盒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下单片玻璃四边贴上2~4层压边条,压边条的外边与单片玻璃外边重合,并使得最后一层的某一边压边条长度小于与其配合单片玻璃长度20~30mm;

(2)清理溢胶,清洁下单片玻璃,然后等待压边条和平板玻璃贴合牢固;

(3)在压边条上层粘贴上单片玻璃,上单片玻璃外边与压边条外边重合;

(4)清理溢胶和下单片玻璃,然后等待压边条和单片玻璃贴合牢固。

所述灌注防火液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凝固剂加入防火液中,并在40~60℃搅拌均匀,然后降温至室温;

(2)将防火液灌注于玻璃盒内,待灌注液面距离灌注口还有50~80mm时,停止灌注;

(3)观察玻璃盒内是否有气泡,如有,向玻璃盒内灌入不加凝固剂的防火液,用手堵住灌注口,让防火液顺着粘好的压边条流动,让防火液渗入因粘合不实的空间,并用手轻轻拍打玻璃,让气泡溢出;

(4)手动灌入加引发剂的防火液少许,直至灌满整个玻璃板;

(5)用胶带将灌注口封住。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灌注型防火玻璃的制备加工工艺,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根据订单玻璃尺寸1.8m×1.2m,对玻璃原片毛坯进行切割、磨边、打孔后清洗备用;

(2)热处理:对清洗完毕后的玻璃通过辊道送入钢化炉中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710~730℃,加热时间为每毫米厚度45s;

(3)风冷成型:将热处理后的玻璃通过辊道以450mm/s的速度送入风栅进行风冷成型,最后冷却得到单片玻璃;

(4)制作压边条:将玻璃原片切割成压边条;

(5)制作玻璃盒:将平板玻璃盒和压边条制作成玻璃盒;

(6)灌注防火液:将防火液灌注于玻璃盒内直至防火液离灌注口50~80mm时停止,观察并清除玻璃盒内气泡,然后再将玻璃盒灌注完毕并封灌注口。

(7)玻璃盒静置凝固:待玻璃盒灌注完毕后静置4~5小时,然后将玻璃盒搬运至存放车库,静置2~3天。

(8)终检:检验玻璃的防火性、抗冲击性、尺寸、硬度、裂纹、爆边等参数。

所述预处理步骤中玻璃的厚度为6mm,对玻璃进行切割时需要留边,留边量为2-4mm。

所述热处理步骤中玻璃的下部加热温度为720~730℃,玻璃的上部加热温度为710~720℃,且下部加热温度高于上部加热温度10~20℃。

所述风冷成型步骤中急冷段风压为4~5kpa,钢化时间为50~70s,冷却段风压为3~4kpa,冷却时间为90~120s。

所述风冷成型步骤中风栅与玻璃表面的距离为20~40mm。

所述压边条厚度为5mm,宽度为10mm,长度为1.8m或者1.2m。

所述玻璃盒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下单片玻璃四边贴上2~4层压边条,压边条的外边与单片玻璃外边重合,并使得最后一层的某一边压边条长度小于与其配合单片玻璃长度20~30mm;

(2)清理溢胶,清洁下单片玻璃,然后等待压边条和平板玻璃贴合牢固;

(3)在压边条上层粘贴上单片玻璃,上单片玻璃外边与压边条外边重合;

(4)清理溢胶和下单片玻璃,然后等待压边条和单片玻璃贴合牢固。

所述灌注防火液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凝固剂加入防火液中,并在40~60℃搅拌均匀,然后降温至室温;

(2)将防火液灌注于玻璃盒内,待灌注液面距离灌注口还有50~80mm时,停止灌注;

(3)观察玻璃盒内是否有气泡,如有,向玻璃盒内灌入不加凝固剂的防火液,用手堵住灌注口,让防火液顺着粘好的压边条流动,让防火液渗入因粘合不实的空间,并用手轻轻拍打玻璃,让气泡溢出;

(4)手动灌入加引发剂的防火液少许,直至灌满整个玻璃板;

(5)用胶带将灌注口封住。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灌注型防火玻璃的制备加工工艺,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根据订单玻璃尺寸3.3m×1.8m,对玻璃原片毛坯进行切割、磨边、打孔后清洗备用;

(2)热处理:对清洗完毕后的玻璃通过辊道送入钢化炉中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705~725℃,加热时间为每毫米厚度50s;

(3)风冷成型:将热处理后的玻璃通过辊道以400mm/s的速度送入风栅进行风冷成型,最后冷却得到单片玻璃;

(4)制作压边条:将玻璃原片切割成压边条;

(5)制作玻璃盒:将平板玻璃盒和压边条制作成玻璃盒;

(6)灌注防火液:将防火液灌注于玻璃盒内直至防火液离灌注口50~80mm时停止,观察并清除玻璃盒内气泡,然后再将玻璃盒灌注完毕并封灌注口。

(7)玻璃盒静置凝固:待玻璃盒灌注完毕后静置4~5小时,然后将玻璃盒搬运至存放车库,静置2~3天。

(8)终检:检验玻璃的防火性、抗冲击性、尺寸、硬度、裂纹、爆边等参数。

所述预处理步骤中玻璃的厚度为8mm,对玻璃进行切割时需要留边,留边量为2-4mm。

所述热处理步骤中玻璃的下部加热温度为715~725℃,玻璃的上部加热温度为705~715℃,且下部加热温度高于上部加热温度10~20℃。

所述风冷成型步骤中急冷段风压为3~4kpa,钢化时间为60~80s,冷却段风压为3~4kpa,冷却时间为110~130s。

所述风冷成型步骤中风栅与玻璃表面的距离为20~40mm。

所述压边条厚度为5mm,宽度为10mm,长度为3.3m或者1.8m。

所述玻璃盒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下单片玻璃四边贴上2~4层压边条,压边条的外边与单片玻璃外边重合,并使得最后一层的某一边压边条长度小于与其配合单片玻璃长度20~30mm;

(2)清理溢胶,清洁下单片玻璃,然后等待压边条和平板玻璃贴合牢固;

(3)在压边条上层粘贴上单片玻璃,上单片玻璃外边与压边条外边重合;

(4)清理溢胶和下单片玻璃,然后等待压边条和单片玻璃贴合牢固。

所述灌注防火液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凝固剂加入防火液中,并在40~60℃搅拌均匀,然后降温至室温;

(2)将防火液灌注于玻璃盒内,待灌注液面距离灌注口还有50~80mm时,停止灌注;

(3)观察玻璃盒内是否有气泡,如有,向玻璃盒内灌入不加凝固剂的防火液,用手堵住灌注口,让防火液顺着粘好的压边条流动,让防火液渗入因粘合不实的空间,并用手轻轻拍打玻璃,让气泡溢出;

(4)手动灌入加引发剂的防火液少许,直至灌满整个玻璃板;

(5)用胶带将灌注口封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